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已经成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场域,其中“叁社联动”是重新认识社区治理的新视角。“叁社联动”的政策目标在于同时调动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的资源和力量。作为具有本土化特征的政策话语和治理实践,加强对“叁社联动”有效运行的条件、机制以及相应制度和组织保障的研究,将有助于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城市治理逻辑的微观视角
“三社联动”涉及当前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复杂调整。如果说“三社联动”更强调社会层面的新变化,那它势必会对政府职能转变与改革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三社联动” 机制有效运行不仅要求“三社”提升治理能力,更有赖于“三社联动”背后的制度要素与社区行动者的有效互动。这对于塑造城市社区新型的政社关系、重新认识城市社区的治理逻辑提供了微观视角。“三社联动”机制持续推进的治理意义在于重塑国家与社会关系,在激活社会力量的同时使得社会力量参与到国家宏观治理转型中去。由此,“三社联动”既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推动社区发展的自变量,更是社区减负增效、加快基层政府职能转变、培育社会组织和社工的专业性因变量。
在研究议题和分析维度上,目前直接针对“叁社联动”的研究,注重分析“叁社联动”的具体问题。其涵盖内涵界定、模式与地方经验总结,以及运行困境与推进路径的探讨和研究。这些认知强调了“叁社联动”的差异化发展阶段与模式特征,并开始从更为广泛的制度和政策层面,以及“叁社”涉及的行动主体方面探索优化策略。鉴于此,对“叁社联动”的系统研究与实践探索,在于探寻“叁社联动”发展的历史逻辑、治理功能与制度意义。这就要求结合国家治理现代化、社会治理社会化、城市社区治理转型和激发社会活力等政策目标和现实需求。在社区建设、政府改革与国家治理转型的多重背景中,重新理解“叁社联动”的历史脉络,确立“叁社联动”的阶段性发展目标与长期发展方向。以此为基础,政府与社会重新审视“叁社”在联动机制中的角色与功能划分,重新理解“叁社联动”在国家治理与社区治理中的功能定位,理顺国家与社会在社区层面的关系,以及“叁社”彼此之间的逻辑联系。
拓展研究视角 构建分析框架
现有的分析主要聚焦于从国家—社会关系视角,探讨随着基层治理体制历经单位制—街居制—社区制的变迁,国家与社会在基层社会层面的互动问题。此种视角包括叁种研究取向,一是强调基层权力的重构与优化,聚焦于重新回到国家如何介入社区建设,以及国家在社区建设中的角色与定位的思考与讨论。二是关注城市基层力量的崛起,从应然层面论述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趋势和必然性,从实然层面总结“叁社联动”的经验模式、提升“叁社联动”有效性的路径与方法。叁是强调国家与社会在“叁社联动”运行与实现机制中的政社分离和有效互动。
这些研究为我们从不同侧面认识“叁社联动”所需要的发展条件提供了有益知识,但其仍侧重于从权力配置视角分析“叁社联动”的运行,缺少将细节性事实放在统一理论框架下的研究。这些研究也就无法系统考察和阐述“叁社联动”发展的整个图景,不能更好地把握“叁社联动”现状的成因与具体机制,更无法从整体上窥探“叁社联动”机制的发展方向和有效运行所需要的各种条件配置。因此,亟须构建“叁社联动”机制功能发挥与成长条件的总体性理论框架。
中央与地方关系是“叁社联动”运行的制度基础,国家与社会关系则是“叁社联动”运行的互动空间。借助于这两种关系理论相结合的整体性、综合性视角,不仅为研究“叁社联动”提供理论支撑,更有助于厘清其机制发挥背后的基础条件和制度因素,致力于从整体性研究视角全面理解“叁社联动”所需的发展环境。
探究差异性及其成因
对于“叁社联动”的现有文献大多关注“叁社联动”运行的具体举措和流程设计,忽视了其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社区治理中互动过程的认知,以及影响“叁社联动”推进的一些重要因素。“叁社联动”并非仅仅是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的简单组合,而是处于一定的“场域”和治理情境中。“叁社联动”机制运行的制度情境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治理情境涵盖不同的行为主体,这些主体具有不同的治理取向、角色划分、行为逻辑和影响机制,其策略和态度具有差异性,对“叁社联动”实践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治理情境塑造了“叁社联动”发展的制度基础,以及成长的自主性空间,更影响了“叁社联动”的差异化实践模式。因此,需要对“治理情境”进行分解式、精准化分析,进而揭示“叁社联动”机制运行的实际治理情境与制度环境多样性的深层机理。由此,可以丰富和完善“叁社联动”研究的因果联系和逻辑链条,挖掘“叁社联动”得以顺利实践的深层条件和改革的配套机制。
现有研究关注到社区治理过程的国家力量、社会组织、市场力量与居民等多元主体互动的局面。这些研究注意到政府主导,以及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社区党委(党支部)和社区居委会等部门对“叁社联动”运行的实际影响,并倡导研究中的“国家中心论”以及“将政社关系带回来”,但未对“治理情境”进行拓展性深入分析。鉴于此,应该把“国家带回来”,将“国家”分为不同的制度生存主体。具体而言,党是社区建设的重要治理资源,应分析其在“叁社联动”机制运行中的作用与机制;中央政府的政策法规文件、相应的制度安排、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等会对“叁社联动”的运行产生影响;地方政府的层级性、条块结构、分权体制和纵向治理机制等的共同作用,使得“叁社联动”机制的运行环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如发展型环境或风险控制型的制度环境),导致“叁社联动”的差异化实践。由此,基于不同治理逻辑,分析不同制度的生产主体对“叁社联动”的影响与作用,将是呈现“叁社联动”机制的运行特征,深层次分析其机制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
“三社联动”的制度环境正朝着发展型环境转变。作为连接国家治理与社区治理的关节点,需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提升政策设计的精准性,强化政策调整的完善性。在此基础上,作为关键基层治理机制的“三社联动”,要夯实适应治理情境、回应差异化社区需求的能力。第一,加强“三社联动” 机制顺利运行与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与社会基础,增强“三社联动”机制获得持续推进的支持体系建设,包括纵向科层体制设置与横向协调机制建设。第二,“三社联动”机制的持续推进是一项系统性改革和全局性问题。它不仅涉及如何充分利用制度变革释放的发展空间激发社会活力的问题,还涉及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领域,对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深远影响。第三,对“三社联动”实践创新经验的扩散效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和研究。基于宏观政策的普遍性,以及具体治理情境的复杂性、多变性与特殊性,“三社联动”实践探索与创新经验也具有多面性。“三社联动”的研究要对这种多面性给予足够关注,充分讨论成熟的地方创新经验如何逐步成为国家政策。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