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党建嵌入基层社会治理路径创新

祁文博2019年09月18日08:55来源:

原标题:党建嵌入基层社会治理路径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为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确立了实践发展的新向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这表明基层治理是整个社会治理系统的基础工程。在共建共治共享一体化社会治理格局中,基层社会治理承载着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维护社会稳定、激发社会活力的重要功能。而如何处理基层治理结构的新变化、如何解决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之间互融、互促的问题等,是我们需要回答的时代课题。

党建嵌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复合效应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党建在基层治理中扮演着火车头的角色。实践表明,二者在治理对象、资源整合以及民主政治完善方面具有内在逻辑与机理互通关系,二者互融、互促,致力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党建嵌入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在于将基层党组织建设同基层社会治理有机结合起来,释放“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的复合功能效应,不断为基层社会创新实践提供新的理论指引。

第一,基层党组织的普遍性覆盖能够保障民众具有畅通完备的利益表达与诉求渠道。我国基层党组织处在一线,广泛分布在党员、群众以及组织之间。而基层治理的对象是具有共性的群体性单元和个性的自然人单元,因此,将基层党建嵌入社会治理能够有效实现基层党组织设置与基层治理单元的高度契合。这既有效拓宽了党组织服务社会的渠道,也有序强化了党对社会领域的领导,保障党建嵌入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覆盖面的广泛性。

第二,基层党组织能够通过横向联动组织载体与纵向扁平治理格局实现资源整合。这既打破了组织内体制区隔,也破除了体制内组织区隔。前者在于以区域化大党建模式解决不同党组织由于没有隶属关系而引致的分工合作问题;后者在于既要整合体制内力量,以党建带群建,也要转变党建思维,把社会力量转化为助力党组织整合社会的力量,增强该模式的向心力、辐射力、统合力。

第叁,党建嵌入基层社会治理能够助力基层民主政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有的政治优势就在于将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结合起来,在创新实践中形成的“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的复合治理结构,为建立在民主协商和基层自治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提供了新的实验形式。

党建嵌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举措

在新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需要全面激活“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的功能效应,通过组织建设、体制建设、社会建设、平台建设,全面创新和升级基层社会治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的大局。

第一,厚植根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要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关键,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健全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为此,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一体化社会治理格局过程中要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其一,实现“直接领导”向“维护权利”的治理观念转变。维护人民权利、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新时代党的执政初心和使命。基层党组织应该逐步转变“权力领导”的理念,明确“代表群众切身利益”的理念,致力于维护民众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劳动权等具体权利,倾听民声、洞察民意、回应民心,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忠实代表。其二,厚植党的执政根基,提升党的组织力与动员力。以居民区“团队党支部建设”拓展新的基层治理模式,按照“支部领导团队、党员融入团队、团队凝聚群众”的理念,有序推进团队党支部对社团、对社区群众的“组织再造”,不断提高党领导基层治理的能力,克服居民无组织化的局面。

第二,创新体制,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其一,系统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构建分级负责的党组织结构,保证基层社会治理的正确方向与支持条件。基层党建管理体制应在突破原有的体制区隔、行政壁垒、条块分割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党组织设置方式。譬如,以社区为单位设立党员为网格长的社会治理网格,在居民聚居区设立基层党支部,在党员相对比较聚集的楼栋设立党小组,不断完善优化基层党建的多级组织网络。其二,实现党建工作精细化,实现“分类管理”。伴随着快速城市化的推进与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趋势,在传统的“基层党建+社会治理”模式基础上,应根据不同社区发展的情况,采取单建、联建、共建的方式,形成具有不同社会功能的基层党支部,以应对社会治理的复杂情景,形成“分类治理”新格局。

第叁,叁社联动,有效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在社区平台、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的“叁社互动”中,基层党组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领导核心作用。其一,引领社区回归公共属性。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革中,基层党组织应围绕社区的本质内涵以及在社会治理结构中的功能定位,实现社区属性重构。以社区“去行政化”为突破,实现社区在居民自治意义上的再联结、再组织与再整合。其二,既要盘活原有社会组织,又要积极导入专业社会组织,这既能有效整合社区外的专业社会服务资源,又能激发社区内社会组织的活力,增强基层治理的专业能力。其叁,双向整合原有社区工作人员和专业社工队伍。专业的社工团队和社区工作人员是有序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提供社区服务的主体。专业社工队伍能够为社区建设带来新的理念与工作方法;社区工作人员立足社区,能够有效整合社区内资源。双向整合原有社区工作人员和专业社工队伍在于通过制度创新,打造“专业性+本土性”的特色社区团队,发挥人才整合效应。

第四,搭建平台,以区域化党建为运行方向。基层治理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于“自治”与“共治”的有效结合与有序实现,二者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直存在“自由”和“秩序”的张力。在多元主体治理中,必然涉及如何有序实现公共权力、资源向社会领域转移,特别是对社会组织的赋权与增能。在这其中,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在有效引导社会活力释放的同时密切关注秩序的可控性。而区域化党建能够很好地弥合“自由”与“秩序”的张力,既能激发公共参与的活力,也能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构建活力释放与秩序稳定并举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其一,搭建与完善“区(县)—街道—社区—居民”四级联动的区域化党建格局,以横向联动治理与纵向扁平化治理为运行机制,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景式覆盖为基本要求,不断聚合区域化党建的向心力。既要有序将社会力量转化为党建的力量,又要激发群众有效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其二,构建以网格化治理为主要形式的区域党建平台。将基层组织建设、党建网格化服务管理、党员干部“大走访”常态化制度化地整合到社会治理网格化联动机制之中,有效实现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异化、边缘化问题。在理顺我国特有基层党组织资源的基础上,在激发基层党员积极性的同时,不断创新社区网格治理机制,以公共价值创造为引领,以信息化数据化为发展方向,以落实党员网格责任制为具体形式,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做实党建引领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网格化社会治理运作机制。

(本文系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研究”(18痴厂闯032)、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共建共治共享: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公共性研究”(碍驰颁齿18冲2439)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责编:孙爽、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