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激活了生产要素的活力并扩大了市场范围,40年来骋顿笔年均实际增长9.5%。虽然改革开放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但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与社会成本。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公平、正义、环境以及各种公共产物的需求更加强烈;叁大攻坚战也聚焦在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上。可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包容性绿色增长,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各界的共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包容性绿色增长,要建立相应的约束与激励机制;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看到市场失灵所导致的问题,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实现包容性绿色增长。在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政府失灵的可能性,在经济政策实施的某一环节尽力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将原有增长模式转化为包容性绿色增长。为有效协调市场与政府两种力量,我们需要建立四种机制:开放机制、竞争机制、流动机制、长效机制。
开放机制
开放机制一方面是指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与国际接轨,清除国内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政策法规,通过倒逼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另一方面,开放的机制也可使我国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从而更好地改造原有增长模式,实现包容性绿色增长。在单边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不断盛行的今天,中国要进一步加大开放的程度。这不仅对于中国及全球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全球减贫及环境保护也至关重要,因而要在全球化的视角下研究包容性绿色增长。
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仅是对发达国家的开放,也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开放;“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是难得的发展机遇,通过优势产能国际合作与对外投资,提升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从而有力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减贫事业。目前,全球环境可持续性的最大挑战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开放机制要求各国协调好全球的碳排放权分配机制,从而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总之,开放机制不仅要关注国内的包容性绿色增长,而且要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促进全球的包容性绿色增长,共同应对人类的挑战。
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一方面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只有通过竞争才能不断促进公司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实现原有增长模式向包容性绿色增长的转化;竞争可以有效促进技术的进步,进而培育包容性绿色增长。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不同区域政府间的竞争,促进各级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实现各区域的包容性绿色增长。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下一阶段,各级政府竞争的焦点将从对资本的竞争转向对人才的竞争;政府竞争核心也从“得大项目者得天下”变为“得人心者得天下”,哪个地方能聚集一流的人才,哪个地方就可能成为一流的城市。竞争机制不仅对于经济增长十分重要,对于包容性绿色增长及环境保护也十分重要。
竞争机制不仅在产物市场发挥作用,而且在要素市场发挥着作用。在刘易斯拐点之后,劳动者的报酬得以不断提高。在我国南方经济发达地区,为留住员工,很多劳动密集型公司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待遇(包括福利),这对实现整个社会的包容性增长意义重大。特别对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力所占份额不断缩小的情况下(近年来虽有提高,但仍旧低于中国历史高点,也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比例),适度提升劳动力份额有重要意义。竞争机制可以将排污(放)份额更有效配置给效率更高的公司,在一定环境容量下取得更大的产出,从而实现绿色增长。例如,在冬季为减少雾霾影响,山东针对高排放行业采取的错峰生产政策不再实行“一刀切”,为环境治理优秀的公司开绿灯,有多家公司因为环保业绩优秀在2018年取暖季免于限产。
流动机制
流动机制一方面是指要通过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建立要素流动机制,促进要素在国内外不同区域间流动,逐步降低要素错配程度,以此建立经济发展包容性绿色增长。另一方面指要加强要素在不同市场主体之间自由流动,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经济发展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流动机制不仅可以优化生产要素在不同市场主体间的配置,从而能更有效率地产出,促进增长,而且对于包容性绿色增长及环境保护均有重要意义。
流动机制可以促进城乡之间及东中西部之间劳动力的流动,对于提升落后区域(乡村及中西部)居民收入,从而促进社会的包容性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某些省份已经开放实施排污权交易,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在稳步推进之中。实践表明,实行碳排放权交易会促进生产要素从高碳的公司、行业向低碳的公司、行业转移,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性。公司在完成减排任务后,也会有动力进一步降低碳排放量,将多余的碳排放权通过市场取得回报,促使公司技术进步。因此,流动机制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且有利于降低收入差距,促进环境保护,从而实现包容性绿色增长。
长效机制
长效机制一方面是指各级政府考核中要避免短期效应所导致的只注重当期绩效指标,而不关注长期发展,从而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建立长效的考核机制,促进各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市场主体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市场主体,主要根据短期目标进行决策,往往会制约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因而需要基于长期目标的机制设计,使政府对人力资本等要素进行超前投资,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包容性绿色增长。对于包容性及环境保护,也存在是否可持续的问题。有些理念及措施对于提高社会的包容性及环境保护十分有益,但这些措施或是难以形成有效针对个体的激励措施,长期来看难以做大“蛋糕”,从而最终影响社会的平均生活质量;或是因为成本过高,难以得到长期的有效执行,从而难以持续性地保护环境。因此,长效机制要求经济、社会、环境叁个系统都要可持续发展,从而打破一个地区锁定在低水平可持续的状态,向更高水平的持续推进。
由于不平等与环境污染往往是市场失灵的表现,因而过往的研究也多从如何发挥政府作用、消除市场失灵的角度,分析如何实现包容性绿色增长。但理论研究与实践都表明,如何进一步协调好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从而建立可持续的长效机制,是实现更加开放的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关键。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