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对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均指出,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和人才高地。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人才等知识密集型要素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纵观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与东京湾区,在教育和人才领域无不拥有雄厚的基础实力和国际化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已具备了教育和人才集聚发展的硬件条件,但对标国内先发城市群和世界一流湾区,粤港澳大湾区要谋划打造全球教育和人才高地,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目前仍存在顶尖教育供给缺乏、原始创新能力薄弱、创新资源全球化配置不足等瓶颈,亟须凝聚共识,深化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共同推动教育和人才培养事业高质量发展。
存在问题突出
多元化、高质量科研与教育的整体供给水平仍相对欠缺。数据显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拥有超过150所高校,且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步伐加快,高校合作办学以及本地新设高校也会逐渐增多,未来这一数字还将继续扩大。虽然粤港澳大湾区在高校整体规模和数量方面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但从全球顶尖高校和学科的数量占比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仍然偏低。根据2020年蚕厂世界大学排名,粤港澳大湾区中香港有5所高校进入全球前100名,而广东的中山大学仅位列第287位。可见,在全球高校激烈竞争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顶尖教育资源的供给上还存在短板,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内部分化和区域差异,高层次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够均衡。鉴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层次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其在高端教育和人才资源的规模、结构、质量等方面的供给水平亟须进一步提升。
原始创新和“政产学研用”融合能力仍相对薄弱。路透社《2018全球最具创新力大学排名》显示,粤港澳大湾区没有高校入选前100名,而北京、上海各有两所高校入选前100名,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在最具创新力的高校数量方面要明显滞后。此外,在论文高被引作者数量、专利转化、高校在业界影响力等表征高校全球竞争力的指标上,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不仅滞后于世界级城市群,与京津冀、长叁角等国内城市群相比也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因此,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业变革加速融合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亟须加快突破其原始创新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度不够充分、“政产学研用”运行机制协同效率偏低、区域创新生态服务系统不够完善等教育和人才领域短板,构建“政产学研用”协调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
全球顶尖教育和人才资源的吸引力与配置能力仍待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示范窗口不相符合的是,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对全球顶尖研究者和优质生源的吸引和集聚能力相对薄弱。QS公布的2018全球最佳留学城市(Best Student Cities)显示,粤港澳大湾区中香港进入了前100名,珠三角城市没有入选,而北京、上海、南京等也进入了前100名。整体来看,珠三角等绝大多数高校所拥有的高层次国际学生及海外师资的比例偏低。虽然广东近年来着力强化其在教育和人才培养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但其开放程度仍未达到纽约、伦敦等全球化城市标准。在全球人才争夺日趋激烈背景下,亟须优化教育和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提升其对国际化教育和人才资源的吸引力和全球调配能力。
加强精准发力
为突破粤港澳大湾区在高层次教育资源不足、基础创新能力薄弱以及教育资源全球配置能力不强等瓶颈性约束,打造世界一流教育和人才高地,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和人才全球竞争力,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可着手从以下几点精准发力。
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供给水平。囿于粤港澳大湾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仍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结构性供给矛盾”,应借助国家“双一流”建设和广东“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契机,推动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原则:一方面,立足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需求,进一步创新高校在教学科研领域的国际化合作机制,引进世界知名大学、优势学科和特色研究院或实验室等,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合作示范区和“人才特区”;另一方面,进一步激发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的内生发展动力,立足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等本地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结合各高校不同的特色和优势,鼓励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从而培养出更多创新型及应用型人才,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生产性服务业等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化的协同机制。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基础创新能力不强及与“政产学研用”环节对接融通效率不高等短板,政策着力点应坚持“顶天立地”原则:一方面以基础研究为核心,优化顶层设计,制定和实施能让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工作的激励机制与配套措施,同时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推动学科交叉创新及协同创新,实现核心技术从0到1的蜕变,为粤港澳大湾区输出更多的原始创新成果;另一方面,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不仅要在课程体系中引入前沿的知识体系,还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转化和实际操作能力,将课堂学习和社会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和人才资源的全球配置和运营能力。在全球人才和知识资源加速流动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可谓机遇和挑战并存,应坚持“内外双向开放”原则:一方面,借助“粤港澳高校联盟”等平台载体,推动大湾区城市群各城市间在教育和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的统筹衔接,为加强港澳和内地高校之间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提供更多的便利;另一方面,借助港澳国际化和珠叁角产业配套化的综合性优势,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与欧美发达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教育和科研交流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和人才资源“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从而在更大范围上汇聚教育和人才发展新动能,打造国际教育先行示范区。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80303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8驰闯颁790101)、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018础070712034)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