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创新稻作文化对外传播

邝奕轩2019年09月19日12:08来源:

原标题:创新稻作文化对外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传播中华文化,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世界对中国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支持”。讲好中华文化故事是一个庞大的叙事工程,需要聚焦到能展现中国“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和社会主义大国形象”的微观领域,稻作文化就是讲好中华文化故事的一个“情感支点”。

“稻亦有道”:有自信讲好中国稻作文化故事

“稻亦有道”。讲好中国稻作文化故事是中国“走出去”在文化领域里的必然延伸,有其客观存在的基础。

一是稻作文化凝聚了中华农耕文化内涵中的优秀内容。稻作文化是以稻作为主要生产活动的社会群体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基于稻作生产而引申出来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稻作文化不仅包括对于稻作产物主体的产生、发展及其发生的一系列问题,还涵盖因稻作生产影响所及的生产中各种习俗、仪轨和民间生活方式。中国最早发明水稻人工种植,经历了数千年的稻作栽培,创造了非常丰富的稻作文化,极具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是稻作文化凝结了中国减贫智慧结晶和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成果。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稻作文化不断进步,当代杂交水稻的发展,为中国粮食安全保障作出突出贡献。中国耕地资源禀赋不足,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1公顷。但是,中国仅以约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却能够养活占世界20%的人口,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这既是对莱斯特·布朗(Lester Brown)所著《谁来养活中国?》中提出的质疑的最好回答,也是“很中国的”发展模式结出的硕果,让中国稻作文化大放异彩。

叁是稻作文化凝练了卓越的人文精神。杂交水稻技术作为中国自主创新且领先于全球的重大技术,是中华民族与饥荒展开斗争过程中的实践积累和智慧结晶,凝聚了中国科学家的心血,蕴含了天下为公的仁爱精神和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颇具人文精神和哲学文化优势,成为新时代中国稻作文化的精髓。

“稻亦可道”:有内容讲好中国稻作文化故事

“稻亦可道”。当前,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快,世界各国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相互激荡。讲好稻作文化故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讲好稻作文化故事,有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稻作文化,还凝聚了减贫、改善粮食供给水平的创新智慧,可为一些正致力于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的国家所接受,对于仍然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国家而言,中国稻作文化更是“雨后甘霖”,中国稻作技术援助可以帮助这些国家解决温饱问题。因此,积极讲好稻作文化故事,有助于推进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二是讲好稻作文化故事,有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中国稻作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杂交水稻产物的株系和质量是“表”,稻作文化是“里”,展现了独特的人文精神和哲学文化优势。在全球饥荒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当代,讲好中国稻作文化故事,推广中国稻作文化蕴含的文化理念和精神价值,就是坚持中国立场、以“文化”的符号向世界传递中国价值观的“巧实力”。

叁是讲好稻作文化故事,有助于塑造中国国家形象。毛泽东曾经指出,“中国问题本来是世界的问题,然从事中国改造不着眼及于世界改造,则所改造必为狭义,必妨碍世界”。中国从一个贫穷的国家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中国和平崛起提供了契机,全球决策也需要中国参与。但是,这种转折从可能性到现实性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扩大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要做艰苦的斗争。讲好稻作文化故事,借助稻作文化对世界的新贡献来维系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就是充分发挥中国稻作文化的比较优势,通过稻作文化这个微观领域的对外传播,为促进不同发展道路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加强交流、和谐共处提供一条直接路径,借此助力塑造良好的中国国际形象。

“稻亦能道”:有方略讲好中国稻作文化故事

“稻亦能道”。将讲好稻作文化故事引向深入,让海外受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仍需把握关键要领,拓展稻作文化对外传播深度广度。

一是科学谋划,厘清讲好稻作文化故事的思路。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叁农”工作论述为精神主线,从叁个维度向海外受众说清楚稻作文化蕴含的中国价值观念。其一,理想的维度。要讲透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解决贫困和饥饿、满足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需求过程中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信念的坚定。其二,传统的维度。要讲清中国稻作文化故事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叁,现实的维度。要结合中国“叁农”的现实、问题及方略,展现生动真实的中国稻作文化生活和日新月异的稻作文化面貌。

二是重视内容,增强稻作文化对外传播的核心竞争力。第一,以杂交水稻为主线,将中国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稻作文化的珍珠串起来,形成结构合理、错落有致、有灵魂、有魅力彰显的稻作文化内容体系。第二,以杂交水稻研发和推广的故事为牵引,优化“内容”供给结构,重点发展面向世界的、既面对精英阶层群体又符合社会大众口味的图书报刊、动漫游戏、电子音像制品、影视剧、演出娱乐等产物,着力制作本土化内容。鼓励多样化创作,发展实现艺术性、娱乐性和思想性有机统一的、能较好反映中国价值观的稻作文化产物。例如,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适度艺术创作,开发以袁隆平院士为原型创作的动漫作品以及衍生文化产物。

叁是创新优化,形成稻作文化对外传播的持续力。“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落实,为中国稻作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了更多的舞台和机遇,讲好稻作文化故事应积极搭乘“一带一路”倡议的“快车”,要注重有针对性的区域化输出和本土化建设。因此,讲好稻作文化故事应以承认文化差异为前提,尊重国家特质和民族特性,敏锐把握中国稻作文化对外传播受众群体的思维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语制宜地讲好中国稻作文化故事;善用柔性的文化叙述手段,并借鉴性吸收受众国话语、网络话语,实现中国声音的“本土化”表达,增强话语“扩容”力;善于学习采用大众化、人性化、情景化、故事化传播手法,实现单一、显性化、垂直式传播向多元化、隐形化、交互式传播转变,增强话语吸引力。

(本文系中宣部委托课题“中国农耕文化海外传播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

(责编:孙爽、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