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红色基因传承需关注地域文化的内生性

黎康2019年09月27日08:27来源:

原标题:红色基因传承需关注地域文化的内生性

生物基因是物种的遗传密码,它决定的是物种的自然属性;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命密码,标示的是一种社会文化属性。检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中,始终秉承着红色基因的固有特质,坚守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今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时间节点来深入探究和思考如何在新时代进一步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应当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需要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面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与要求,我们需要不断回望和重温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所走过的光辉历程,从中汲取不断开拓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从这一意义上说,激活和传承红色基因对于进一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纵深推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与实践价值。

红色基因传承问题是一个论域非常宽泛的论题,可以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加以透视和辨析。这里,我们主要是基于地域文化的视角,来具体探讨在新时代如何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

一是传承红色基因,必须把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和系统整理地域文化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有效传承红色基因的基本前提和基础性工程。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特别指出,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针对红色文化,他也特别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应当说,地域文化是“活态存在”,不仅仅有传统文化,同样也包含有革命文化、革命传统。事实上,革命文化也正是通过特定地域内民众广泛参与的革命实践,由此融入到了地域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之中,成为构成地域文脉的重要因素。因此,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应当在地域文化的框架与视域中进行。例如,我们在探析和揭示苏区精神的内核时,就离不开客家文化这一重要的文化背景。显然,只有基于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影响广泛的地域文化这一视角,我们才能更好地揭示和把握红色文化的“根”与“魂”,才能在“长时段、大尺度”的历史考量中,更好地将红色文化资源所具有的独特品质与时代价值揭示出来,为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提供优质资源。

红色基因传承,就其实质而言是一项持续性、基础性的文化工程。我们应当积极借助新的观念、工具和手段,同时根据时代的要求与变化,把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和系统整理地域文化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要积极探寻地域文化视野中革命文化与时代发展的结合点,对革命文化中所蕴含的中华文明特质的概念、范畴、原理、思想和精神加以挖掘、整理、概括和提炼,为红色基因的传承提供丰富资源(起到资源库的作用),由此巩固红色基因传承的坚实基础。

二是在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把握地域特色,合理运用本区域内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手段、方式和载体来加以推进。

红色基因传承(无论是代际之间的传递还是族群之间的贯通)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作为一个融入个体与群体精神血脉的过程,需要承担主体为之进行自觉而主动(自觉自愿)的作为。

红色基因的形成,总是与特定时间空间内民众革命实践存在内在关联。作为不同地域历史的见证和特定地域人群的独特创造,不同地域红色文化在葆有中国革命整体精神气质的同时,也总是有着各自的特性,而这种特性又常常秉持着地域文化的传统。从某种意义上说,红色基因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文化意义系统。该系统意义的呈现,当通过对本地区文化特质、样式和特色做出正确认识与合理判断,进而从体现不同地域民众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地域文化传统中,吸收和借鉴鲜活的表达方式与表现形式,由此生成有利于红色基因传承的手段、方式和载体(如苏区时期,客家山歌在传播革命理念与价值方面就曾扮演过重要角色)。

地域文化是多层次的,其中既有名胜古迹、文化景观、遗址文物等物质性的资源,又有风俗习惯、礼仪制度等非物质性的资源,当然更有处于核心和深层的心理结构、价值观念等。为此必须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特定地域内鲜活的表达与表述方式(如民间戏剧、民歌山歌、乡土艺术等),充分借助地域文化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以及导向、激励和规范功能,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移动互联新技术新媒体,根据不同的群体的特点来传播红色文化,增强地域内广大民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真正达到传承红色基因的目的。

叁是在自觉传承红色基因的过程中,应当切实加强区域实践,并对区域实践所获取的经验加以总结提炼,使传承成果能够得到有效固化和推广。

由于地域文化是以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为标志所形成的特色文化,这也意味着地域文化的创造者们无不生活于具体的区域之中,他们通过一代一代地不断传递、因袭、发展、创新、积累、积淀,由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这样就使得由此所产生的地域文化也必然带有地域性的特点。

可以说,自然地理区域生活形态构成了人类生存和文化创造的物质基础与社会活动舞台。红色文化的形成,就是在特定的时空区域中达成的。事实上,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所取得的成就与经验,首先就是在特定区域的探索与实践中加以实现的(我们日常所言说的众多名词如“深圳特区”“海南特区”“浦东新区”等;以及在特定政治话语中所言说的“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等即是具体体现)。因此,传承红色基因也同样离不开生活于具体区域中的活生生的人。那些传承着红色基因的时代先锋,无不是在特定区域内完成了自己的时代创举,他们所体现出的精神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价值。这也即是说,我们不仅需要对传统进行保存、传承,还需要紧贴时代不断进行创造以注入新的内容。在着力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过程中,必须着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区域实践,努力将地域文化的独特内涵、革命文化的精髓气质与时代要求相互融合。

传承红色基因有一个很重要的方式或途径就是:要把区域内的革命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融入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中,使之成为感召和推动人们继续前行的精神力量。为此,我们在凝炼地方精神的过程中,既要有时代所追求的共同特性,也要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要在充分体现时代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展现区域实践的个性魅力,这样才能更贴近不同地域的民众心理,增强区域内民众的情感认同,以此为基础有效实现红色基因的传承与活化,真正为区域内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

可以说,只有依托地域文化资源,才能使红色基因的传承在具体、鲜活而生动的区域实践中得到更好的落实。

(本文系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地域文化的作用与影响研究”(18叠窜齿009)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责编:孙爽、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