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钟昌标,云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商学院院长,校务委员会执行主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贴专家,全国劳模。主要从事开放经济与区域发展的教学科研,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及濒叠搁、闯搁厂等国内外期刊发表200余篇学术论文。
近70年,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教训后,各国充分认识到国际协调的价值。在实践的推动下,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相关国际经济协调的理论迅速发展。回顾过去的70年,国际经济协调理论在多方面取得新的发展。
一是国际经济相互依赖理论迅速演进。过去70年,国际相互依赖理论的演进大致经过四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之前,伴随西欧共同市场的发展,有关发达国家的相互依赖关系的理论应运而生;20世纪70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上取得独立,随之产生了专门研究南北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国际相互依赖理论;20世纪80年代,由于发展中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困境,以中心外围为主导的国际相互理论遭到质疑;2008年金融危机后,有关国际相互依赖理论又重新活跃起来,主要围绕国际依赖的特征、模式、机制等问题进行了与时俱进的阐述。肯尼斯?华尔兹是较具代表性人物,他认为国际相互依赖是一种状态而非一种政策,意味着彼此的互惠性。
二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注重国际政府间政策与行为协调的原因和动力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英国学者苏珊?斯特兰奇把政治学和经济学融合起来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框架,指出如果忽略了跨国经济关系,是以国际体系问题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缺陷,并把国际政治经济中使用的权力区分为结构性权力和联系性权力。
叁是国际集体行动经济学理论。曼瑟尔?奥尔森深入分析了集体行动利益集团理论。他从集体行动的逻辑着手发现了集体行动中存在悖论,即认为由个人组成的集团会采取行动以实现它们共同的或者集团的利益,与个人会有理性地增进个人利益这一假设逻辑推理上存在矛盾。由此,他指出在没有选择性激励的情况下,集团行动的激励就会随着集团规模的扩大而消失,大集团相比小集团更不可能达成实现共同利益的行动。他的这一结论在经济学中有广泛应用。
四是博弈论被引入到国际经济协调理论中。博弈论与国际相互依赖理论引入国际经济协调理论是近年主流发展方向。在这方面,托?谢林的《冲突的战略》、罗?阿克塞尔罗德的《合作的复杂性》、哈?库恩的《博弈论经典》最具代表性。如托?谢林围绕国际协调中的承诺、威胁、许诺以及讨价还价,展开了国际协调过程的两国和多国博弈研究。他提出国际关系并存着冲突与合作依赖关系;认为在非零和博弈的情况下,博弈一方所失并不意味另外一方所得;主张摆脱非敌即友的传统思维模式;指出不能滥用“威吓”手段,等等。
五是国际经济协调的策略理论。纵观近70年来的国际经济协调文献,不少都涉及策略理论,主要论述了策略思维法则、利益分配程序以及具体的策略等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正是二战后国际经济协调实践与理论加速发展的时期。建国初期,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既是我国对外政治经济关系的基本出发点,也是这一时期我国在国际经济协调方面保障本国领土主权完整、维护国际持久和平与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基本原则。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成为人类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如果把这个奇迹比作鸿篇巨制,那么对外开放就是这鸿篇巨制里面最亮丽、最光彩的篇章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国际经济协调一直是我国对外经贸活动的基本思路和运作策略。我国加入奥罢翱的过程体现了积极合理地运用各种经济协调手段应对复杂的国际争端和摩擦的能力。过去40年,我国学者在学理研究方面,结合实践,从不同的侧面探讨了国际经济协调问题。比如崔凡所着的《全球化时代的经贸政策协调》,围绕国际协调政策较深入阐述了一些理论观点;成新轩的《欧盟经济政策协调制度的变迁》一书,对制度性协调问题展开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围绕欧盟做法对国际经济协调的示范效应,鲜明指出当今国际经济协调缺乏制度化特征;王中美的《竞争规则的国际协调》一书,专门就研究竞争政策的国际协调问题,从单边协调、双边协调、区域协调和多边协调四个方面展开了分析。总体看,伴随改革开放,我国对国际经济协调理论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然而,现有研究大都仅仅涉及国际经济协调的某些方面,并未全面深入探究国际经济协调的主题内容。
随着大国实力的消长和全球战略重心的转移,国际格局的“变”“乱”“迷”特性将一直延续并不断演变,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充满着不确定性。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上,加强国际经济协调理论的探究更具时代价值。改革开放40年让我们认识到:开放带来讲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改革开放形成的以下经验值得关注:
首先,我们要善于从战略高度认识和把握国际经济协调大局。面对纷纭复杂的国际环境,我国如何从战略高度认识和把握国际环境,成为实施国际经济协调运作的关键。诚然,国际经济与政治经常迭加在一起,使得经济问题复杂化。然而,有时候人们又会更多地考虑政治和外交因素,来对待和缓解原本比较激烈的经贸纠纷。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国际经济争端主要来自利益的追逐,为此,需要冷静全面客观评价争端发生的环境,做到有的放矢。倘若动辄从政治角度判断和应对国际经济摩擦,则是一种很不恰当的思路和处置态度,而且容易断送开展国际经济协调的可能性或有效性。
其次,我们要善于从策略视域推进国际协调。是否能够采取合适灵活的策略手段来应对当今越来越复杂的国际环境,关系到国际协调成功与否。比如,针对美国贸易政策所具有的特点开展有的放矢的协调获得,是我国防止相关对策思路可能失去应有准星的必要保证。如果不能洞察和把握美国贸易政策中与众不同的做法,就容易出现主要从政治视角寻找经贸对策的偏颇思路,并因此而动摇或放弃开展国际经济协调的决心和毅力,自然更谈不上应用更多的策略手段。在策略上,要适当关注利益相关方的国内压力。国际经济协调与国内各种力量博弈密切相关,尤其是发达国家,其政治体制设计本身就在推动这种博弈。比如,美国法律制度对于国会与政府之间相互制约的多重规定,就是例证。因此,适度考虑对方政府所面临的国内压力,给予一定谅解和配合,以实现自己的最终目的,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国际经济协调手段。
此外,我们还要勇于从各方面维护国际经济协调。勇敢面对现实和不断变革精神是推进国际经济协调的重要条件。比如,我国曾经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要加入奥罢翱,这就意味着不是用固有的计划经济制度去改造奥罢翱规制,而是我们要有勇气适应奥罢翱的规则体系。当然,我们强调国际经济协调的必要性,主张采取积极灵活和必要的妥协态度,绝不等于一味迁就退缩。相反,坚守自己的基本底线恰恰是协调运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此次由美国挑起的中美贸易战,我国的协调策略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然而,站在中国崛起新的历史起点,特别是当前“逆全球化”显露,我国学者和政府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需要不断创新。
一是中国从世界舞台边缘进入中心,在国际经济协调事务中的地位转变需要创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如今,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仅是国际经济机制越来越重要的参与者,而且是新机制的倡导者和引领者。中国在世界市场开放、世界经济发展以及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大大增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给了我们机遇,不像以前别人制定规则,我们申请加入并遵守规则,现在我们可以把想法贡献出来。然而,很多问题也随之而来,例如欧盟提出的修改奥罢翱的条款,有很多就是针对中国的。所以,未来的全球治理,需要我们创新性地引导有关规则向对我们更有利的方向演进。
二是“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全球治理的改革需要我们创新。当前的全球化和全球治理出现“逆全球化”和严重“碎片化”。美国主导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体系遇到强大的社会保护的反向力量抵抗,处于衰竭退变期,最终将被新的全球化体系替代。众所周知,现有这套国际经济协调体制是由美国人主导形成的,虽然获利很多,但美国人仍不满意,觉得不够好,因为他们发现中国人在这套体制下过得挺舒服。他们认为,中国在过去40年能发展起来就是利用了这套体系,所以他们要改。特朗普老是退群,退出笔笔笔,废了北美自由贸易区,需要重新谈,现在还威胁奥罢翱,如果不按照他们的要求改也退。好像美国人就是在破坏一个旧世界,但是观察美国人慢慢出台的政策,好像他们在破坏旧世界的同时也在构建一个新世界,构建一个对美国人更加有利的全球治理体系。特朗普提出的诸如国有公司竞争问题、非市场经济等新要求,虽然没有点名,但明显是在指向中国。美国还计划未来同欧洲商谈类似协定,对奥罢翱也提出了不少倡议。仔细思考不难发现,美国想让规则变得更有利于美国,同时也隐含孤立中国、边缘化中国的战略考虑。
可见,破解这些难题,都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性应对。
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需要理论和实践创新。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新概念;党的十九大报告又全面阐述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进一步把互利共赢的国际战略思想推到一个新高度。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丰富的国际协调战略内容,这是国际经济、国际关系协调发展的重大创新,是针对当今全球难题的中国方案。众所周知,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的是一个国家发展可利用的外部条件,是一国内部的事情,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的是共同发展,那么共同发展是一种什么样的机制和体制,现有的理论并没有给出答案。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提出“五通”思想,正在尝试创新。如此的创新才刚刚开始,还有大量落地性的工作需要创新性地完成。
路漫漫其修远兮,伴随我国的崛起国际经济协调之路正在扬帆远行!
专家推荐意见:文章通过对国际协调理论过去70年发展演变的回顾与展望,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叁条经验启示,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同时,在理论和实践上提出叁点创新思考,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战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