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的利益格局、公共空间、社会空间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信息技术进步背景下,发生在开放社会的非正式社会沟通成为社会沟通的重要内容,这包括微信、微博等。沟通工具从信函、电报、电话到移动手机,日新月异。社会沟通方式的深刻变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社会治理带来的变革都将是深远的,培育健康积极的沟通方式是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
互联网拓展了人们交流和沟通的范围,也拓展了社会治理的手段
随着移动互联的出现,人们拥有手持电话数量之多,以及低成本等因素,将整个地区的大部分人联结成一个整体,在互联网环境下,社会空间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模式出现了质的变化。
手机闯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社会行为和文化生活:新闻即时性变为现实,娱乐出现了个性化和碎片化。由于移动互联的普及,中国国内与国际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交流已经不是问题,移动互联把中国与世界连结成一个整体,技术和经济全球化带来了社会全球化。
互联网拓展了人们交流和沟通的范围,也拓展了社会治理的手段。根据计算,在互联网时代,个人的交往对象已经超出熟人的范围,拓展到成千上万的陌生人,如果加上间接沟通的,甚至可以拓展到以百万计的群体规模。中国社会在最近一个时期的快速发展是与互联网的出现密不可分的,历史发展证明,人们密切联系的程度越高,社会进步越快,取得的成绩也越明显。互联网把单个个人联系起来了,这样大大提升了创新的效率,提升了社会空间的范围,产生了新的社区,即互联网社区。
在信息时代培育健康社会沟通方式
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是良好沟通的基础。因此,必须通过不断完善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的工作来引领由于新技术革命带来的社会沟通方式的变革,使线下社会沟通与线上社会沟通有机结合,互为促进。
以和谐的家庭塑造个人健康心态。移动互联改变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但没有改变家庭作为社会基本单位和社会细胞这一基本事实。和睦的家庭、亲密的邻里关系,是家庭成员和社区成员沟通的基础,也是个人心理健康的前提。家庭是社会核心价值传承、培育、延续的初始环境,也是孩子社会化的起点。一个有着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进入社会后会对生活充满友爱,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这些确实是健康社区和健康社会必不可少的要素。由此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家庭社会学会成为社会学学科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
社区居民生活,是非常琐碎复杂的,乡规民约只有具体、细致、入微才能形成效力,发挥作用。个体能否得到全体社区成员的认同和称赞,是一个人得以立身的前提。得到认同的关键在于,作为个体的人是否遵循共同体的约定俗成、行为准则。社会共同价值和共同未来的培养不仅靠媒体的舆论宣传,更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孕育。社会的共同价值和共同未来就孕育在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之中。因而,社区要靠建设,也要靠治理,根本上要靠建设。健康、向上、向善、平和、友好等要素组成的基层人民社会生活是社区治理的基础。社区治理应当把精力放在这里才会更加行之有效。
在提升民族国家凝聚力中建设共同体。国家的凝聚力是社会沟通过程中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基石。凝聚力是把国家和民族建设成为命运共同体的心理基础,这种心理基础的核心是文化。一种象征性的文化可能会把不同的族群联系起来,大家相互认同。全球化环境下,人类社会要继续存在和发展,就必须寻求共同的目标、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时代要求对未来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民族之间的社会沟通基于具有文化相对主义的价值判断,不同民族之间的价值和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或者说具有不同的文化习惯,如果一个民族用自己的价值和思维方式去理解和解释另外一个民族的行为,可能会产生误解。解释当代民族之间的行为,必须了解它们的动机、习惯和价值观,特别是根植于人们内心的核心价值更是民族文化的基本要素。互联网和全球化把人类社会的沟通带向一个新时代,空前复杂。
要把社会沟通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联系群众的重要方法
70年来,中国经历了深刻社会变革,目前依然处于乡土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等几种不同社会形态的迭加阶段,这个迭加阶段既表现在空间上,又表现在时间上,还表现在人们外部行为和内在心态上。在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社会影响的环境下,移动互联网成为新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沟通形式。面对这样复杂的局面,探索网络环境下社会治理的意义尤为重大,部分人在网络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现代性与内心中的传统价值造成了新时代网络社会中的文化行为偏差。
网络社会治理已经不再是遥远的事情,对此,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尽管人与人之间需要面对面的交流,但不可否认,网络交流的便利,提高了熟人之间密切交流的重要性。随着人们感知习惯的适应和改变,网络交流就是一种现实世界的交流方式,发展互联网文化,倡导健康社会交往方式和沟通方式是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需要积极探索、不断创新。
领导干部要把社会沟通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和联系群众的重要方法,也是作为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修养。要做到这些就必须适应新形势下的网络环境,学会在线下和线上都能做好调查研究,在线下敢于与群众面对面,在线上勇于与网民讨论,线下和线上结合起来解决好群众关心的问题。更要积极通过网络环境下的大数据分析来了解民情民意,顺应民情民意,推动社会朝着健康、和谐、积极的方向前进,努力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