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改善创新环境、提高创新能力,是当下中国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科技型公司具有建成周期短、创新能力强、决策机制灵活、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等特点,不仅是实现创新驱动的有效载体,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但是,科技型公司创新发展难以完全依靠内源融资,往往需要借助债权、股权等多样化的融资渠道解决资金问题。不同来源资金所构成的融资结构具有成本和效应的差异。科技型公司融资结构的优化与选择对公司资源尤其是创新资源配置有较大影响,且直接关系公司的创新活力。因此,政府应为公司融资结构优化、创新活力激发以及促成两者协调匹配发挥应有的作用,形成“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合力。
多渠道完善扶持方式,提升公司自我造血能力。首先,政府应深入推进改革,进一步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例如,长叁角地区率先探索税收促进“五新”发展的包容性审慎监管机制就是将税收红利转化为创新动力,进而激发科技型公司的发展活力。其次,政府应引导公司集聚高科技人才,加大研发投入、研究机构建设和产学研合作力度,提升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整合创新创业要素,为科技型公司创新活动提供更为高效的服务平台。最后,大力推进公司孵化器、科技园区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为科技型公司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新产物研制提供立体化、特色化、专业化、高效化的科技创新服务支撑。此外,建立科技型公司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公司创新活动的便利性,从而使其能够获取更多内源融资,形成公司内部创新驱动的加速效应。
构建多元化的财政科技投入体系,降低和分担公司创新成本与风险。一是政府可采用直接投资模式,将财政资金投放到有实际需求的科技型公司,并针对目标公司的行业前景、创新能力等进行科学评估,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政府可通过对科技贷款贴息、减免税收、设立专项补助基金等形式,引入动态化补贴机制,激励公司有效合理使用补贴。二是发挥政府在公司融资过程中的增信作用,通过设立风险担保基金为公司融资提供保证,助力公司创新获得外部资金支持。叁是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跟进。同时,设立面向科技型公司的引导基金,纾解科技型公司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增强公司创新投入主体的能动性。通过政府引导、示范和信号传递,形成“政府引导、公司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拓宽科技型公司融资渠道,奠定公司融资结构优化的基础。“麦克米伦缺口”是众多科创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因此,政府应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形成适应创新发展形势的融资结构。对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科技型公司而言,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股权融资是其主要外部融资渠道,也是更利于公司创新的渠道。但我国风险投资市场规模总体较小,风险投资进入和退出机制不完善,限制了风险投资市场对科技型公司创新的进一步支持。因此,政府应为风险投资等股权投资机构营造健康的投资环境、稳定的金融市场、健全的法律体系。细化创投引导基金市场职能,围绕科技型公司的不同生命周期,建立全过程、满足不同融资需求的投资基金,加快基金审批速度,发挥股权融资对科技型公司创新的正向促进作用。
在目前债券市场门槛较高的情况下,银行信贷资金是科技型公司债权融资的主要构成部分。因此,应进一步发挥银行业在金融业中的“主动脉”作用,支持商业银行设立科技支行,开展科技型公司的贷款业务;鼓励商业银行构建针对科技型公司的信用评价和不良贷款管理体系,完善风控措施,缓解自身贷款风险。政府应完善科技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和开展科技信贷融资补贴,为科技型公司增进信用、分散风险、降低成本;激发商业银行开展科技信贷业务的热情,优化设计科技型贷款的投放机制,完善贷款审批机制和管理监督机制,健全相应的激励奖惩机制。
引导公司合理选择,优化自身融资结构。政府应引导公司根据自身实际投融资需求,选择与之发展周期相匹配的融资结构,保证创新投入和成果转化的不竭动力和持续稳定性。科技型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应根据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和资金需求状况,选择合适的融资结构。注重不同来源资金的差异化影响,做好融资结构规划,合理使用资金并适时进行融资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效保证公司研究开发、技术转化和产物创新各环节的资金,从而实现创新投入到创新产出的高效转化。克服融资过程的短视行为,避免盲目融资所导致的资金错配和低效使用,做好创新投入风险和收益的预估。
科技型公司应规范内部各项财务管理活动,明确相关人员权责,建立相应的工作流程,提高财务报告的真实性、针对性、准确性,缓解公司与外部投资人的信息不对称性,为公司实现最优的融资结构提供保障。此外,公司应建立内部的针对创新投入的融资结构会计报表,真实记录公司创新投入和产出的过程,为公司选择和优化更为匹配的融资结构提供决策依据。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公司应利用新兴信息技术,提高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融资结构调整的精准性。监测公司创新活动中存量资金的使用结构和效率,加快资金周转,保证创新活动中资金投入的持续性。同时,加强对公司融资结构的适应性研究,缩短资金结构调整的时效,降低创新成本和风险,保障资金的有效供给,进而达到公司融资结构优化和创新能力提升的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