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是更高质量的产物和服务。因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中国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重点工作任务的第一位,并将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可见,要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有高质量的制造业作为支撑。发展高质量的制造业,必须以创新为引领,通过对创新要素再配置和优化,调整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推动我国制造业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进而促进制造业发展由量大转向质强。
创新要素配置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要素是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进行创新活动或作为创新活动支撑条件推动创新的相关资源和能力的组合,主要包括传统创新要素和新型创新要素。传统创新要素为必备生产要素(简单劳动力和一般资本)升级后的创新活动基础,主要包括人力创新要素和资本创新要素。新型创新要素为现代社会生产中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扩散、渗透和辐射下应用于创新的资源和能力的组合,主要包括技术创新要素、信息创新要素和制度创新要素。
创新要素配置是实现创新要素合理化流动,用有限的创新要素投入创造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是通过科学的规划减少生产力浪费的过程,其核心在于传统创新要素的升级和新型创新要素的培育。传统创新要素升级是指人力资本素质的提升、资金资本参与的价值链环节的攀升;新型创新要素培育是指通过有意识的调控和引导,让新型创新要素在经济生产活动的总投入中所占的份额不断提高,让其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的作用不断增强。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指能够更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制造业经济发展方式、结构和动力状态,是具有更高发展质量的制造业运行状态,其内涵可以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叁个方面进行界定。微观层面主要指产物与服务的高质量。产物与服务的高质量不仅指某一种产物或服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还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高质量。中观层面主要指产业价值链的高质量,通过制造业产出中软价值所占比重提升来体现。宏观层面主要是指国民经济中制造业整体的质量和效率,体现在生产力的高质量,通过创新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来体现。
创新要素配置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关系紧密。一方面,创新要素配置会影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公司内部创新要素配置的存量影响其产物与服务的质量;创新要素配置模式影响产业价值链的升级;创新要素配置效率影响制造业整体生产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要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优化创新要素配置。创新要素配置不合理,可能带来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阻碍制造业转型升级,最终制约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了优化创新要素配置,可以从创新要素配置的存量、模式和效率叁个方面,分别促进制造业微观、中观和宏观叁个层面的高质量发展。
存量调整:推进产物与服务质量提升
创新要素配置的存量调整,是指通过构建创新要素合作平台,运筹规划创新要素配置,实现资金投入结构优化、人力资本按需分配、知识资源合作共享的一种动态的创新要素再配置过程,反映了创新要素在数量维度的再配置。
创新要素合作平台的建设,可以由政府负责组织,公司运用厂奥翱罢分析等方法综合考虑自身具体情况选择是否加入。所有选择加入的公司都是创新要素公共服务平台的用户。在基于合作博弈均衡解的合作方式与基于运筹规划动态解的协同模式的约束下,创新要素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要素市场的载体作用,在深化公司间的信息交流合作、弱化信息不对称带来负面影响的基础上,充分维护公司的知识产权,推动公司间的创新要素置换,最终使各公司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所需的创新要素,实现创新要素存量配置的全局优化。
产物与服务的高质量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精益求精,不断提高产物与服务质量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的规律和趋势。产物与服务的高质量,不仅要求产物与服务本身质量过硬、品质优良,更要求动态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公司作为产物与服务的提供者,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体。要素投入是公司生产的基础,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中间品投入质量和最终品产出质量。通过创新要素合作平台,使创新要素在不同公司间配置的存量得到调整,不仅降低了获取生产要素的成本,还提高了所获生产要素的质量,使公司能以较低成本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产物。
模式改进:推进产业链升级与软价值提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资源与创新要素的稀缺性日益凸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传统的创新要素配置模式亟待改进。将生态、节约、循环、环保等理念融入创新要素配置模式中,可以在提高产出的同时,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创新要素配置模式还要适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聚焦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与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制造业相适应,与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相匹配,实现资本、技术与产业之间的耦合发展。
在创新要素配置模式中融入绿色环保理念,有助于将创新要素配置过程中产生的负外部性内部化,从而减少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最终使绿色发展方式有利可图、前景可期。“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把绿色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之一,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因此,融入绿色发展理念,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模式,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融入绿色发展理念,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模式,同时也是加快发展绿色制造业、实现制造业软价值提升的重要保障,是拉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制造业产业价值链升级的重要动力。
融入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优化升级需求相适应的创新要素配置模式,有助于改变长期以来依靠劳动力、资本、土地等传统要素投入的增长模式,使其向以数据、信息、知识等为代表的创新要素投入增长模式转变。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创新要素配置模式,有利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推动制造业向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
效率提高:推进制造业生产力整体跃升
创新要素配置效率是指,通过对传统创新要素提质、对新型创新要素培育,创新要素在政府和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下,流向不同效益水平的行业和公司,从而实现各行业和公司资金投入结构优化、人力资本按需分配、知识资源合作共享的一种动态配置效果,是创新要素配置的存量调整、模式改进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传统创新要素提质,可以通过提高人力资本素质和知识资源存量,改善金融资源配置现状实现;新型创新要素培育可以通过建立创新要素培育基地实现。如可选取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上海与杭州以及四川与贵州等地区,发挥这些地区作为经济新区、优质公司集聚区、自由贸易区、互联网经济中心和大数据中心等优势,积极培育技术创新要素、信息创新要素和制度创新要素等新型创新要素。
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是对传统创新要素进行提质、对新型创新要素进行培育,以及创新要素配置模式、相关制度和技术条件下的系统演化的结果。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将带来人力、资本等传统创新要素与技术、信息等新型创新要素对制造业生产方式的深刻改变。而转变后的生产方式与研发活动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最终实现我国制造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