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其内容很多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与人民思想感情的流露。郭沫若说:“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谈文学翻译工作》)学者蒋爱花指出,中国古代生活史是与“古代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史学,包括古代的服饰、饮食、居住、交通、婚姻风俗、流行病及其防治、丧葬风俗、宗教信仰等”(《中国古代生活史》)。这些生活内容在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在元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描绘民间风俗
元明清时期,文学形式多样,诗词、散曲、散文、骈文等承继前代又能推陈出新,不乏优秀文学家和出色作品。唐宋以来兴起的变文故事、话本、院本、诸宫调等文学形式,经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等文学家的艺术加工,在元代文坛大放异彩,诞生了《窦娥冤》《西厢记》等经典作品。《全元曲》收录完整杂剧162种、残剧46种,从中我们可以撷取出许多当时人在饮食起居、服饰装扮、建筑交通、疫病中药、婚姻丧葬、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生活资料,为元代生活史研究提供依据。如元代杨景贤着的24出杂剧《西游记》,其中很多描写都可作为元代生活史研究的佐证。如,第一出中观世音说:“佛号自称观自在,寻声普救世间人。老僧南海普陀洛伽山七珍八宝寺紫竹旃檀林居住。”这句话体现出,在当时人观念中,观音菩萨尚为男性。第四出对玄奘江边祭父的描写,反映出古代民间祭奠祖宗亡灵仪式。第五出、第六出写灞桥上官民送别玄奘,则涉及了官员服饰,及唱院本、踩高跷、装傀儡的“社火”等生活史内容。元杂剧中的此类描写,可与同时期其他文献记载相互参证,为研究当时的生活史提供资料。
反映经济状况
进入明朝后,文学家在前朝话本、杂剧艺术基础上,描摹生活,演绎故事,塑造人物,先后创作出戏曲剧本《牡丹亭》、白话小说集“叁言二拍”及长篇小说《西游记》《叁国演义》《封神榜》《水浒传》《金瓶梅》《隋史遗文》等优秀作品。其中,吴承恩在元杂剧《西游记》基础上,经过大胆创新、演绎与提升,创作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神魔小说。《西游记》描写的生活内容较此前的文学作品更为丰富。例如,第一回写美猴王下山前,众猴设宴送行,石桌上摆满鲜果珍馐,有“金丸珠弹腊樱桃”“红绽黄肥熟梅子”,还有鲜龙眼、火荔枝、枇杷、兔头梨子、鸡心枣等32种果实;美猴王以枯松编筏、竹竿作篙,从水路来到南赡部洲,弃筏上岸后,见到海边的人在“捕鱼、打雁、挖蛤、淘盐”;后来,美猴王在西牛贺洲山中听见一个樵夫唱山歌:“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叁升”;等等。这些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吴承恩生活时代的经济、水陆交通、渔民与山民的劳作、市场交易等生活状貌。
记录治病珍方
此外,明代其他文学作品中还有对道士装扮、抛绣球择婿、秦叔宝与尉迟恭成为门神的经过等内容的描写,这些都可视为唐宋元明以来社会生活与百姓习俗的写照。
清代的诗歌、词赋、散文、戏曲等均有较大发展,但仍以章回体长篇小说着称于世,产生了《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镜花缘》《隋唐演义》等许多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对生活史的描写更为丰富多彩。如李汝珍着的《镜花缘》是一部借助《山海经》传说,以唐敖、多九公等人沿海上丝绸之路经商、旅游为主线的神幻小说,书中记录了很多治病的珍方。例如,李汝珍记录了烧伤药方:“秋葵,其叶宛如鸡爪,又名‘鸡爪葵’。此花盛开时,用麻油半瓶,每日将鲜花用筋夹入,俟花装满,封口收贮,遇有汤火烧伤,搽上立时败毒止痛。”此外,他还在《镜花缘》中提到了治疗“肉核”“猴子”、暑热昏迷、痢疾、跌打损伤、保胎的“平安散”“铁扇散”“七厘散”“保产无忧散”“忍冬汤”“大归汤”等药方。从这些描写中,可窥见当时医药学研究的一些状况。此外,《镜花缘》中还写有一副海上之人用来救命充饥的“救荒豆末”的制作方法:“黑大豆五斗,淘净,蒸叁遍,去皮;用火麻子叁斗,浸一宿,亦蒸叁遍,令口开,取仁,去皮;同大豆各捣为末,和捣做团如拳大。入甑内,从戌时蒸至子时止,寅时出甑,午时晒干为末。”由此亦可见出清代食物加工制作的方法。
元明清文学作品数量繁多,其中蕴含着大量古代生活史内容。对这些内容进行辨析和研究,并将其与古代其他史料相互参证,有助于发掘文学作品佐证历史的功能,进而促进古代生活史的研究。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