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体育科学研究七十年回顾与展望

黄文宾2019年11月26日08:12来源:

70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科学研究不断发展壮大,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具体来说,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前,我国体育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育教学研究方面,体育科学研究是为教学服务的,编写教材、探讨教学方法、建立健全的体育教学秩序是当时研究的重点与中心。“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体育科学研究基本处于瘫痪与停止状态。“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体育科学研究逐步恢复,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体育科学研究开始蓬勃开展,研究范围逐步由学校体育拓展至竞技体育。其中,在学校体育中主要关注学生体质健康与身体素质,而在竞技体育中则主要关注运动竞赛和运动训练。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科学研究体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体育科学研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特别是学术界已开始就体育概念、体育属性以及体育结构等体育领域中一些重大的基础理论问题展开研究和讨论,科研队伍也开始不断壮大。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体育科学研究的领域进一步拓展,不仅系统研究了体育课程改革、体育健身运动的发展历程,而且更系统探讨了体育机制与体制改革,特别是探讨了体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体育科技体制改革以及体育赛制改革。进入21世纪,我国体育科学研究议题更为广泛,研究领域也进一步拓宽,传统体育、体育消费、体育生理、体育哲学、体育产业、职业体育以及群众体育等诸多重要内容逐步成为体育科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因此,总的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体育科学研究发展的历史轨迹主要表现为由以往零散的、相对无序的研究体系逐步走向系统的、融合的、秩序化的研究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体育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成绩,主要表现为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体育科学研究体系,研究目标指向聚焦社会需求、着力解决体育领域中国家发展与国家政策等重大问题以及满足个体价值实现,研究成果十分丰富,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不仅涉及基础理论,也涉及应用研究;不仅涉及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也涉及社会体育。尽管如此,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体育科学研究仍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特别是与其他领域科学研究一样,也存在重数量轻质量、专家多大师少、学科体系与学术体系弱、话语体系建设水平偏低以及学术原创能力欠缺等缺陷。总体来看,当前中国体育科学研究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环境与发展机遇,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取得的巨大成就,客观上要求中国由体育大国转向体育强国;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变革以及人们对美好体育生活的追求,客观上要求中国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而所有这些都将进一步凸显体育科学研究所具有的重大使命和价值意义,同时也将进一步推进体育科学研究的迅猛发展。因此,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体育科学研究的历史成绩与经验基础上,立足中国和世界当前体育发展的客观实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强化和突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自信和价值追求,创新当代体育科学研究理论体系,引领未来体育发展趋势与潮流,服务新时代中国体育健康发展的实践需要,乃是未来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基本要义。

一、在研究议题选择上以国家发展重大需求为取向

体育科学研究必须为国家发展服务,必须解决国家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必须聚焦于国家重大体育政策与体育决策,这是未来我国体育科学研究议题选择的目标取向,也是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在体育领域中作出了诸多重大决策与部署,譬如2014年发布了《对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2015年发布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2016年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9年发布了《对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等。其中涉及诸多重大理论问题需要学术界给予回答与阐释。因此,围绕上述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与部署,确定与选择相关研究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探讨,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从当前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来看,至少有以下几个领域是我国当前和未来体育科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一是体育公共政策体系与服务体系,包括体育公共政策系统与服务治理体系的制定与完善,特别是全民健身行动的顶层设计与实践路径;二是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理论建构以及实践开展,包括学生体质健康的考核评价、学校体育教育原理与方法、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叁是体育在社会整合中作用及其机制,包括体育符号意义表达、体育文化消费、体育价值功能;四是体育产业与职业体育的发展,包括体育用品市场质量与效益、大型体育赛事经济、职业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政策等。

二、在研究理论支撑上以相关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

广泛吸收和借鉴相关学科的知识、理论与方法,以此来系统开展体育科学研究,是当前和未来体育科学研究的必然选择。体育科学作为综合性较强的研究领域,必须从其他学科的知识、理论与方法中吸收营养。首先是因为体育科学的研究议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乃至生态等方方面面,单一学科的知识、理论与方法未能全面系统地揭示其内在运行规律,需要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理论与方法来展开探讨和分析;其次是因为体育科学研究相对较为落后,也相对较为年轻,特别是我国体育科学研究开展时间更为短暂,因而未能形成完善的学科理论知识体系,也未能形成特有的相对较为成熟的研究方法,需要其他学科的知识和理论来支撑。总体来看,体育科学研究需吸收和借鉴以下学科的知识、理论与方法:一是在研究体育主体与对象时需要运用心理学;二是在研究体育社会现象时需要借鉴社会学;叁是在研究学校体育教育时需要采用教育学;四是在研究体育产业和体育管理时需要借助经济学和管理学;五是在研究体育运动目标价值取向时需要运用哲学;六是在研究传统体育与体育文化时需要采用民族学和文化学;七是在研究体育技术与技能时需要运用物理学和数学;八是在研究体育生理时需要借助生理学。

叁、在研究方法使用上以现代先进科技为手段

当前和未来体育科学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将更依赖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将借助于科技手段来分析人类竞技体育、锻炼行为、运动选材、保健康体乃至体育审美等。具体来说,未来以下几种技术将广泛运用于体育科学研究:一是生物芯片技术。通过生物芯片技术,将使血红蛋白和睾酮等指标的检测更为快速、简便和准确,为人体运动生理活动内在规律的研究提供更为科学的测量方法,特别是“芯片集成”“芯片实验室”将为我国体育运动生理研究提供极大便利。二是基因工程技术。伴随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遗传学理论将成为运动员选材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也将成为运动训练研究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将遗传学指标融入优秀运动员的选材指标体系之中,将使选材工作更为便捷和准确,也将使运动员选材研究更为科学与规范,同时也将成为广大居民个性化运动处方和合理项目选择以及相关科学研究的科学依据。叁是体育仿真技术。包括虚拟现实技术(痴搁)与增强现实技术(础搁)在内的计算机模拟技术,不仅将为运动竞赛和训练提供极大的便捷,而且也为体育科学提供研究的渠道与路径,特别是虚拟仿真技术通过智能终端技术、可穿戴技术、遥感技术再现教练员的训练意图、运动员的技术动作、集体运动项目的技术战术统计分析以及管理者的组织方案等,从而更为准确地把握训练的内在规律,并将极大提高体育运动学研究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四是大数据分析技术与人工网络神经技术。一方面将为体育科学研究提供更为准确全面的数据支撑,另一方面将为体育科学研究提供更为科学便捷的数据统计方法,特别是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将对研究对象进行全样本数据统计分析,从而使研究结论更为准确可靠。

四、在研究视域选取上以学科交叉融合为路径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社会形态越来越融合,产业边界越来越模糊,这就要求科学研究不断寻求学科界限的突破,不断进行学科交叉与融合,这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创新之基,立身之本。体育科学研究也不例外,也必须不断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特别是对于体育科学研究来说,原本独立的研究主体与研究对象,在技术推动下彼此深度融合,并且形态发生不断改变,由此必然需要新的学科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去揭示与阐释,必然需要以交叉融合的学术视域去探讨和分析,这样才能更好探究和发现蕴藏其中的内在运行规律。当前显而易见的现象是,体育不断与文化融合,因而需要用文化学的研究视域去揭示文体现象;体育不断与旅游融合,因而需要用旅游学的研究视域去探讨体育旅游现象;体育不断与传媒融合,因而需要以传媒的研究视域去阐释传媒体育现象;体育不断与技术融合,因而需要从现代技术的研究视域去分析现代体育现象;等等。以学科交叉融合视域去研究和探讨体育现象,并不仅仅只是借鉴相关学科的知识与理论去分析和解决体育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更应该是在借鉴的基础上基于体育与其他形态的共生体,不断地进行知识和理论的交叉融合创新,特别是必须将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作为一种基本的思维来对待和开展体育科学研究。

五、在研究目标定位上以学科知识体系完善为导向

1997年国家学科审定委员会批准体育学成为一级学科,标志着体育学已成为一门相对独立、成熟、完善并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学科。并且,在此后20年的实践中,围绕体育学学科体系建构,诸多学者通过持续的科学研究丰富中国体育学科体系,应该说目前学科体系框架已基本完成。在一级学科体系下设有四个二级学科,分别为体育教育与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以及民族传统体育学,目前这四个二级学科均有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也均取得了一定的学术研究成果。但由于体育学具有多学科交叉与复合型的学科特性,在其对接、嫁接以及移植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理论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创建中国体育学科知识和理论体系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如理论模糊、概念不清、机械照搬甚至理论错误等不足与缺陷,而且现有体育学科的知识和理论远未能解释体育领域中所产生的新现象新问题,因此需要体育科学研究不断探索、不断丰富和不断完善体育学科知识体系。当前和未来体育科学研究的目标必须以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与理论体系完善为导向。具体来说,在未来体育科学研究中,必将进一步深度运用哲学、心理学、文化学、基础医学、基础力学等学科理论,建构完善体育学元理论、体育哲学、体育学方法论等理论体系,发展完善体育基本原理(体育基础医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心理学等)、体育人文基本理论(体育史学、体育文化学、体育消费行为学等)以及体育教育与训练学理论(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理论、身体锻炼理论、体育技能学习理论等),从而进一步夯实体育学的学科科学性、严谨性,不断丰富与完善体育学学科体系。

作者介绍:黄文宾,1971年生,湖南永兴人,教育学博士。2018-2019全国校园足球赛事比赛监督。现为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同时担任湖南师范大学女子足球高水平运动队主教练员。研究方向集中在体育正义、伦理和足球教学与训练方向,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独立作者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伦理学研究》等颁厂厂颁滨源刊发表论文近10篇。主编、参编《校园足球》《足球》系列丛书26册。

专家推荐意见:论文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等多个维度梳理了我国体育科学研究70年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经验,查找了问题,进而,重点讨论了未来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方向、趋势和路径。论文研究对象明确,研究内容丰富,论证充分,观点明确,对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责编:孙爽、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