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进展情况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本课题2017年 11月17日立项,课题组迅速启动研究工作。2018年1月27日课题组召开“构建中国特色境外追逃追赃国际合作法律机制研究”开题论证会,组织相关专家认真评估开题报告,并对开题报告进行充分的协商和细致的修改,随后,课题组立即对研究工作进行周密的安排与协调。首席专家与五个子课题组的负责人分别签订了详细的研究协议,同时将严格的工作程序与细致的文献整理要求传达给各组研究人员,在各子题组明确具体任务和工作进程的前提下,研究工作全面有序展开,目前课题研究有序推进。
按照课题研究整体计划,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将完成基础建设阶段,搜集文献材料,整理基础文献,完成中国特色境外追逃追赃国际合作法律机制基础数据库建设等事项。课题组充分认识到境外追逃追赃国际合作法律机制研究的文献量大类繁,整理需要分清难易,循序渐进。课题组按照项目申请书制定的计划及课题设计进行了研究,项目主持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基本上按规定开展了研究工作,研究基本按计划进行,进展顺利,文献整理与理论研究皆取得一定的成果。
课题组成员肖军教授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发表《再论欧洲侦查令制度: 发展与启示》,初步展望了侦查合作的趋势、内容。胡城军教授论文《欧盟与美国引渡协议研究》,投稿《武大国际法评论》(C刊扩展板),已交付修改稿,对中欧、中美商签双边引渡条约有巨大启示意义。胡城军教授与蒋新苗教授合作撰写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成果要报《中美商签双边引渡条约的基础、障碍和对策》,已经报送。课题组成员周维明助理研究员2018年5月在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本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刑事事务国际司法协助法》,通过高质量地翻译国外的刑事司法协助法律,为理论与实践部门提供第一手的参考资料。在境外追赃之资产追回国际合作法律机制方面,梳理了相关国内法以及国际公约、国际条约,以文献整理为中心,但绝不能放弃理论研究工作,要在整理文献中深化理论研究,以理论研究促进整理工作,相关研究成果正在整理待发表。在引渡及引渡替代措施方面,构建涉外追逃追赃法律法规库,收集相关国内文献和部分国外文献,采取功能比较的视角,重点研究其他国家之间如何通过引渡替代措施实现追逃目的。
此外,各子课题组成员在首席专家统一布署下,分工撰写并完成《跨国追逃追赃的法律透析——百名红通人员归案经典实录》,分“犯罪经过和出逃经历”、“抓捕过程”、法律透析与启示等几个部分,120余页,10余万字,书稿处于待出版阶段。
(二)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1.调查研究情况
调查研究是学术研究之基础,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也是如此。在2019年1月的课题开题报告时便强调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首席专家对文献调查的广度与深度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各子课题组也都要求研究人员严格按照文献整理的学术规范展开工作,制定了相应的督查核验机制,整个调查研究工作推进有序,扎实充分。
中国特色境外追逃追赃国际合作法律机制的构建涉及国际与国内社会两者间的联动。国际法律制度与国内法律法规体系庞大、内容繁多,且各组成部分间紧密相连,呈相互交织之态。课题组研究的基本文献资料主要由两部分构成:有关境外追逃追赃国际合作法律机制的立法与司法实践资料以及最具代表性的相关研究成果。其中,中国特色境外追逃追赃国际合作法律机制涉及的立法与司法实践资料包括中国的国内立法、所缔结或参加的双边或多边国际条约、国内相关司法解释与判例、国际争端解决机构相关判例;最具代表性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指国内外学者相关着述以及国际组织的有关研究报告。本课题组对这些基本文献资料予以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得出一些有规律的东西,并将之成文化、成果化,构建中国特色境外追逃追赃国际合作法律机制。
2.学术交流情况
课题组深知学术交流对课题的重要性。近两年来,首席专家与子课题负责人十分重视与国内外学术研究人员保持密切的联系,充分利用学术会议、工作会议、项目协作等环节增强学术交流的强度与效能。
近两年来,课题组组织多次工作会议与学术研讨,商议项目工作情况,咨询各方意见建议,拓展项目影响力。课题组及各子课题组严格按照开题报告的要求组织或参加各级各类会议。这些会议大致分两个类别:一类是旨在布置具体任务、交换工作经验以及督查检测研究成果、主要由课题组研究人员参加的小型工作会议,近两年来,各子课题组织的小型工作会议约10余次,此不赘表。另一类是旨在项目指导与推广、集思广益,国内外知名学者参会的大型学术会议。例如,2018年7月在银川2019年7月在桂林举行的中国国际私法学年会、2018年10月在武汉举行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与发展战略研讨会、2018年10月由上海政法学院主办的第五届华山情报论坛、2018年11月在长沙召开的海峡两岸国际私法会议等等。不但首席专家、子课题负责人如此,子课题组成员都尽最大可能出席高端学术会议,充分利用这些学术会议的国际性、权威性、前瞻性和互动性,增进学术交流,努力形成良好的项目内外学术互动共赢的良好工作环境。在项目启动近两年时间内,课题组学术交流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这些都将对后期项目整理研究工作发挥重要促进作用。
(叁)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本课题组编撰《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境外追逃追赃国际合作法律机制研究的工作简报》,附录项目课题组各种文件、工作计划方案、会议纪要、检查记录等,抄送项目各子题负责人及项目组全体成员。
自2018年初始,课题组发表项目研究中的成果以及与项目有密切联系的学术论文,注明本重大项目课题称号有3篇,待发表的有数篇。
同时,首席专家及课题组成员所在单位,对境外追逃追赃国际合作法律机制研究及本项目进行了积极的宣传和介绍,本项目的工作情况,校内外网站媒体都进行了相关报道,国内许多学者与课题组建立联系,多家出版社联系出版事宜,这些皆为课题的下一步研究及最终完成课题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本课题涉及庞大的资料调查工作,各地公私藏书的调查与获得任务艰巨,尤其是国外文献的调查与获得非常困难。如何获得这些珍贵的文献是本课题亟需解决的问题。
部分问题的研究进展较慢,有待加快进度。例如,境外追赃过程中采用直接追回方式追回资产的案例较少,实践中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机制,理论研究方面也大多为宏观层面境外追赃的研究,缺乏针对性、专门性对直接追回方式的研究。
境外追逃追赃国际合作调研较为困难,很多资料涉密,网上公开的资料有限,实地调研难度较大,很有必要和实务部门对接,了解我国追逃追赃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
二、研究成果情况
(一)代表性成果介绍
1. 《刑事事务国际司法协助法》
本译着翻译的德国《刑事事务国际司法协助法》,是研究德国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重要文献。德国《刑事事务国际司法协助法》对于完善我国刑事司法协助体系和追逃追赃相关法律制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国当前追逃追赃的刑事司法协助体系与有关国际公约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相关国际条约与国内法的衔接不够完善这些问题都可以借鉴德国《刑事事务国际司法协助法》的经验。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国际法研究所前所长陈泽宪在为本译着所作的序中认为,本书不仅有利于借鉴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制度发达国家的立法例,也有利于与相关国家开展更有效的刑事司法协助,对于国内从事相关研究和实务工作的人来说,也是一份颇有价值的参考资料。该书已于2018年5月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
2.《再论欧洲侦查令制度: 发展与启示》
论文通过对欧洲侦查令及我国立法、实践的研究,探讨了欧洲侦查令对我国侦查合作的启示,论证了欧洲侦查令与我国国 ( 区) 际侦查合作的理论、制度、理念等共性,初步展望了侦查合作的趋势、内容。论文被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收录,被下载22次。
3.《欧盟与美国引渡协议研究》
该论文认为2011年生效的欧盟与美国双边引渡协议(条约)所规定的十项修改条款是现代引渡条约的最新范式,从技术层面上讲对我国双边引渡条约有重大借鉴价值,对中欧、中美商签双边引渡条约也有巨大启示意义。论文被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颁厂厂颁滨扩展期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拟用,待刊出。
4.《跨国追逃追赃的法律透析——百名红通人员归案经典实录》
该书分犯罪经过和出逃经历、抓捕过程、法律透析与启示等部分,对百名红通人员进行剖析,以期构建中国特色境外追逃追赃国际合作法律机制,为我国新时期反腐败追逃追赃贡献力量。该书待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阶段性成果清单(详见附件贰齿颁贰尝表格)
本课题阶段性成果主要包括,已出版译着1部,已发表1篇论文,1篇论文待刊出,1份成果要报待刊出,1部着作待出版。
1.译着:周维明:《刑事事务国际司法协助法》,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年5月。
2.论文:肖军,《再论欧洲侦查令制度:发展与启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
3.论文:胡城军,《欧盟与美国引渡协议研究》,《武大国际法评论》(待刊出)
4. 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成果要报:蒋新苗、胡城军,《中美商签双边引渡条约的基础、障碍和对策》,(待刊出)
5.着作:蒋新苗,《跨国追逃追赃的法律透析——百名红通人员归案经典实录》(待出版)
叁、下一步研究计划
1.资料文献搜集整理方案
本项目的资料来源以收集文献材料为主,同时,将联合境内外的相关人士收集相关外文文献资料,把文献资料的搜集范围扩大到全国乃至全球。对境外一些重要的文献资料,项目组将考虑利用学习考察或者学术交流的机会到当地图书机构搜集。
对于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可以通过图书购买、复印、影印等方式获得,保证材料的全面性和优良性;其次是将各类法律法规制成础颁颁贰厂厂数据库,作为整个研究工作的基础。
2.总体进度安排和年度进展计划
整个研究计划2022年完成,分叁个阶段进行,具体安排情况如下:
2018.01—2019.06:基础建设阶段,搜集文献材料,整理基础文献,完成中国特色境外追逃追赃国际合作法律机制基础数据库建设;
2019.07—2021.06:专题研究阶段,重点完成中国特色境外追逃追赃国际合作法律机制构建中法律法规的现状分析和国外相关立法的比较研究,并撰写各子课题最终成果的初稿,发表阶段性成果;
2021.07—2022.12:综合研究阶段,修改各子课题最终成果,完成《构建中国特色境外追赃追逃国际合作法律机制》报告(含立法建议稿)。总结研究成果,评价研究成果的价值与意义,报请相关专家讨论研究相关问题,完成结项研究报告。
3.主要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的名称、形式、字数,成果出版或发表、宣传推介的方式和计划
(1)专着
撰写着作5部以上,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境外追逃追赃国际条约和国内外法律法规汇编》;《我国引渡具体机制的构建及创新引渡机制问题研究》;《中国特色引渡替代措施制度研究》;《构建中国特色境外追逃追赃之直接追回国际合作法律机制研究》;《构建中国特色境外追逃追赃之间接追回国际合作法律机制研究》等。
(2)论文
撰写论文10余篇,包括但不限于:《构建中国特色境外追逃追赃国际合作法律机制原理分析》;《论中国特色的引渡替代措施制度构建》;《&濒迟;联合国反腐败公约&驳迟;中财产直接追回制度的学理研究》;《境外腐败资产直接追回制度的运行》;《国际刑事司法协助背景下国际追赃法律合作机制》;《境外腐败资产直接追回与间接追回制度的比较研究》;《我国境外追赃中间接追回制度运行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境外追赃背景下我国刑事没收制度的不足与完善》;《腐败犯罪境外追赃法律机制研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在反腐败国际追赃国际合作法律机制中的地位与作用》;《面向未来的资产分享和返还机制的构建》;《国际投资中的腐败问题:政策倡议、法律原则与仲裁实践》;《&濒迟;反对在国际商事交易中向外国官员行贿公约&驳迟;若干问题研究》;《承认和执行外国刑事裁判的原则、条件与路径》等。
(3)研究报告
本课题研究报告包括:《构建中国特色境外追逃之引渡国际合作法律机制研究报告》;《构建中国特色境外追逃之引渡替代措施国际合作法律机制研究报告》;《构建中国特色境外追赃之直接追回国际合作法律机制研究报告》;《构建中国特色境外追赃之间接追回国际合作法律机制研究报告》。
(4)数据库
建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境外逃追赃国际合作法律机制比较法律文献数据库、国外法律法规数据库和国际条约数据库。
(5)结题研究报告
《构建中国特色境外追赃追逃国际合作法律机制报告》(含立法建议稿),约80万字。
(6)成果出版或发表、宣传推介的方式和计划
项目组将借助各种法学研究杂志、论文集,发表项目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同时,我们将凭借本研究单位拥有期刊《时代法学》和集刊《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的优势,在杂志上开设“境外追逃追赃国际合作法律机制”专栏,及时发布与项目有关的研究信息与研究成果,广泛征求意见,以引起学界专家的关注,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