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文化关系史研究中期检查报告

2019年12月09日13:47来源:

一、研究进展情况

主要内容: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本课题自 2017 年 11 月 15 日获批立项以来,目前已进入第三个自然年。项目团队在首席专家的带领下,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加深对人类文明和世界文化问题的认识,自觉用以指导课题研究工作。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按期举行开题论证和研讨会

2018 年 3 月 16 日上午,课题组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开题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团结协作,潜心探索,积极推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文化关系史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副校长孙有中等出席。会议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杨正润教授、四川大学王晓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朱晓中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金莉教授、张建华教授等 7 位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指导课题工作。项目首席专家丁超教授与子课题负责人赵刚、柯静、林温霜等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宋炳辉教授,以及相应子课题成员参加开题会。丁超代表课题组就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文化关系史研究”项目,从背景、总体框架、预期目标、实 施方案、重点难点和解决路径等六个方面作了汇报。与会专家从国家战略、中外人文交流、文化研究和史学方法论、信息技术及应用、成果产出、团队协同等多个视角,对项目的设计进行了全面评估,对实施工作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指导性意 见和建议,丰富了研究视野和工作思路。

二、组织并努力推进阶段性研究

1、申报并获批“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增补项目。为进一步做好 与课题相关的基础性研究,解决好重点史料的翻译整理和阶段性成果的产出, 在首席专家建议下,将部分可取得的先期成果整合为“中国与中东欧文化关系史文库”(10 种),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在 2018 年 3 月申报并获批“十三五”国家 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增补项目。内容包括部分中东欧国家早期涉华文献史料的辑译和在博士论文基础上形成的专著,这批图书预计在 2020 年陆续出版,并形成本项目的重要阶段性成果。

2、发表了多篇依托本课题的论文和其他相关成果。其中直接成果,即包括注明项目来源的 CSSCI 论文 2 篇(丁超,《对五四时期东欧民族文学与文化在中 国译介传布的再认识》,载《外语教学与研究》2019 年第 4 期;宋炳辉,《接受 途径、译介策略与文化价值倾向——论茅盾对外国文学的选择与中国文学建构》,载《外语与外语教学》2019 年第 3 期)。 另有一批间接成果,即由课题组成员完成和署名的其他成果,虽然未注明 本项目的信息或来源于其他项目,但实际上与本课题相关度很高,对课题研究有直接的支持。例如:李怡楠的专著《波兰文学在中国》(波兰,西里西亚大学 出版社,2017 年 12 月);农熙、张传玮翻译的捷克汉学家约瑟夫·海兹拉尔的 专著《齐白石》(北京画院学术丛书,广西美术出版社,2017 年 12 月);林温霜的文章《“航行在中保文化的两岸”——〈红楼梦〉保加利亚文版译者韩裴访谈 录》(《国际汉学》2018 年第 3 期);彭裕超的论文《徘徊在东方:米兰·约万诺 维奇和他的香港游记》(《欧洲语言文化研究》,2019 年第 1 辑);宋炳辉的论文 The experimental drama of Gao Xingjian inspired by avantgarde theatre(匈牙利 Neohelicon 杂志 2019 年第 2 期);R.普西奇和金晓蕾的论文《从汉塞互译互介作 品看塞中两国文化关系发展》等等。 丁超主编的《20 世纪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中东欧国家的传播编年》也由大 象出版社在 2019 年 1 月推出。 课题组成员还承担了多种中东欧文学作品的翻译,从实践的层面直接参与中国与中东欧文化交流,撰写的相关的序跋或导读文章,也丰富和深化了对特定作家和作品的认知。例如,赵刚的译著《米沃什诗集(IV)》(上海译文出版 社,2018 年 7 月),文章《生命的意义在于旅行》(《光明日报》,2018 年 7 月 4 日第 13 版)等。

3、以本项目带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文化关系史方向的人才培养。丁超指导的 2 名博士生分别完成中期考核和博士论文开题报告(彭裕超:《塞尔维亚早期 游记文学的中国书写》, 2017 年 12 月 20 日;舒荪乐:《奥匈帝国时期匈牙利来华者眼中的中国形象》,2018 年 4 月 10 日)。陈逢华在 2018 年 5 月 17 日完成博士论文《阿尔巴尼亚电影在中国的接受》答辩并获得博士学位。3 人均为本课题 组成员,其博士论文亦在课题研究范围,对课题工作有直接的帮助。3 篇论文将收入“中国与中东欧文化关系史文库”,作为本课题的阶段性成果,由山东教育 出版社在 2020-2021 年出版。

4、塞尔维亚的国别史料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进展显著。由贝尔格莱德大学普西奇教授领衔的第三子课题,在金晓蕾老师的协助下,以塞尔维亚为切入, 开展了大量工作。第三子课题“中国文化作品在中东欧国家译介刊印资料搜集、整理与编目”范围的塞尔维亚部分的工作已完成近 60%,即 1966-2014 年间在塞 尔维亚境内正式出版的中国文化、文学翻译作品(100 多种)的搜集、整理和 编目工作。对第四子课题“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文化关系文献史料辑录与评注” 的相关工作已完成 20%,即收集了 1966-2014 年间正式出版的中国研究、中国文化书籍、学术论文专辑的辑录工作。下一阶段将收集这期间塞尔维亚主流期刊 发表的相关文献。对第五子课题“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文化关系口述史料与高端 访谈”的工作已完成 70%左右,内容涉及塞尔维亚知名科学家、作家讲述的中国文化交往,学者谈中国哲学对塞尔维亚文化文学的影响,中塞诗人笔下的中塞文化交往等。

二、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从 2018 年 1 月开始,课题组成员陆续参加了一些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特别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文化和学术交流,对课题的开展很有帮助。

1、丁超、彭裕超、林温霜参加了《外语教学与研究》编辑部组织的“中外文化交流”专题研讨会(2018 年 1 月 18-19 日,珠海,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承 办)和“百年五四 融通中外——第二届中外文化交流研究专题研讨会”( 2019 年 5 月 24-25 日,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并作交流发言。

2、宋炳辉出席了美国罗格斯大学主办的“中国现代文学与比较文学中的中 国式叙述”工作坊(2018 年 11 月 7-9 日),作题为“弱势民族文学译介与中国现代文学建构”的主旨报告。

3、丁超应罗马尼亚作家联合会雅西分会主席、《文学谈话》杂志社长卡西安·玛丽亚·斯皮里冬的邀请,于 2018 年 4 月 19-24 日出席该刊创办 150 周年 纪念活动,接受罗方颁授的奖项。 4、丁超在 2018 年 7 月 26 日在贵阳参会期间,专门参观考察了中国红十字 会救护总队图云关旧址,拍摄了一批有关抗日战争期间国际援华医疗队(中东 欧国家来华医护人员)生平业绩的资料照片。

叁、加强子课题管理和内部协作

1、在项目管理方面,在 2018 年 3 月 16 日举行开题论证研讨会时,首席专家按照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下达的立项通知书要求,向项目团队成员传达了文件中的10点要求,强调认真履行约定的责任与义务,并向子课题负责人提供了相关书面材料。

2、项目实施以来,首席专家与子课题负责人保持了不定期的沟通,鼓励和督促各子课题负责人积极开展工作,加强协同配合。在涉及年度总结和中期检查等重要工作节点,均及时以正式邮件通知子课题负责人,明确相应的工作要求。

3、为做好各子课题的工作,在明确细化分工职责的同时,充分调动和发挥 负责人的管理意识和积极性,首席专家在 2019 年 5 月 23 日召集部分子课题负 责人工作会,总结了前期工作,查找了问题,并与 4 个子课题负责人签订了《重大项目科研合作协议书》,在责、权、利等方面作出明确约定。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从整体上看,在项目的第一阶段实施过程中,项目团队开展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绩,但距离应达到的要求尚有差距。目前存在的主要问 题:一是首席专家对整个项目的组织协调还不够,特别是对规定的工作简报、 成果要报等,未能按要求报送。二是部分子课题负责人重视不够,实际未能有 效组织相关的工作,使子课题的工作进展缓慢。出现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首席专家和各子课题负责人作为高校教师和基层干部,承担着大量日常教学、科研、管理、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工作,而近年来任务愈益繁重,已经远远超出普通人的能力和精力,许多事情难以兼顾。另外,课题的难度大,学术积累薄弱,工作团队年轻,国际协作面临一些实际困难等,对项目的开展都有一定影响。

中期检查对我们是一次很好的总结成绩、查找问题、采取措施、推进工作 的机会。我们会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规划办的要求,切实抓好后 面的各项工作。

二、研究成果情况

主要内容:

一、代表性成果介绍

我们在此仅列举直接成果,即注明本项目来源的成果信息:

1、丁超:《对五四时期东欧民族文学与文化在中国译介传布的再认识》,论文,载《外语教学与研究》(CSSCI 来源期刊)2019 年第 4 期;

摘 要:从 20 世纪初到五四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和融通异常活跃,以鲁迅 先生为代表的中国文学界对域外“弱小民族文学”的关注尤为突出,东欧民族文学及文化的汉译流布成为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之一。其中折射的异域民族境遇和反抗精神、朴素的家国情怀、对自由平等和真善美的追求以及文学艺术创造实践等等,构成了与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新文学紧密关联的独特外来因素,为中国社会和文化走向现代提供了外部经验和重 要借鉴。在新时代创造性地继承、转化和发展这一传统的精神内涵,对于推动中外文学和文化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深刻启迪和积极现实意义。

2、宋炳辉:《接受途径、译介策略与文化价值倾向——论茅盾对外国文学的 选择与中国文学建构》,论文,载《外语与外语教学》(CSSCI 来源期刊)2019 年第 3 期。

摘 要:茅盾是集作家、理论家与翻译家于一身的中国新文学重要代表之一。其从 1917 年开始的外国文学译介实践对中外文学关系史和翻译文学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以译介开启一生的文学活动,翻译是其个人文学实践的重要一翼;他的翻译实践展现了其开阔的 世界文学视野,极大丰富了新文学建设的外来资源;他侧重俄苏文学和弱小民族文学译介,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取向和本土文学建构策略。不过,茅盾的这些翻译活动都是通过其掌握 的唯一外语,即英语展开,英语中介既助力茅盾扩大世界文学视野,成为其大量译介外国文学的桥梁,也使他的译介带有英语世界的种种印迹,包括对象选择和语言表达,都不同 程度地影响了茅盾译介活动的展开方式及其文化效果,因此也构成其译介实践的另一重要特点。

3、作为阶段性成果,课题组设计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文化关系史文库”, 2018 年 3 月由山东教育出版社申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增补项目, 7 月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批准通知。第一辑选收国内外相关著作 10 种,其中包 括青年学者在博士论文基础上形成的专著 3 部,由中东欧民族早期来华人士或汉 学家撰写的著作 4 部,早期对华研究类国别著述选编 3 部,总篇幅大约在 400 万字。这批成果对于整个项目的推进将起到以点带面、夯实基础、重点突破的作 用,对于丰富本课题研究的文献资料和最终成果的形成都有积极意义。

叁、下一步研究计划

根据目前的情况,课题组在下一步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全力推进:

1、认真学习规划办的文件,切实改进研究成果报送宣传不力的情况,做好《工作简报》等工作。首席专家以更多的时间精力,抓好项目的组织,并投入具体的研究工作。

2、加强对项目的全面协调和管理,充分发挥子课题负责人的带头作用,制订工作计划,细化实施方案,明确分工责任,做好基础工作,完成阶段性产出。对确有原因不能履行子课题负责人职责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3、重点做好阶段性成果“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文化关系史文库”的撰著、 翻译和研究,在 2021 年上半年完成第一辑 10 种图书的出版。

4、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力争在 2020 年对中东欧国家博物馆藏中国文物的 资料搜集、研究和编目方面取得突破。

5、根据开题会评审专家的建议,从 2019 年 9 月开始,与项目的原设计方 案同步推进数据库建设,以更好服务于课题研究。

课题组供稿&苍产蝉辫;

(责编:孙爽、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