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进展情况
主要内容: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本项目竞标时原拟定六个子课题,分别为《战国秦汉户籍制度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户籍制度研究》、《宋元时期户籍制度研究》、《明清户籍制度研究》、《东亚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研究》、《中国古代户籍数据库建设》。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课题立项的同时,转来《专家评审意见》提出,“可将日、韩相关研究改为附录”;项目开题时,五位评审专家形成的《开题报告会决议》也指出:“‘东亚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研究’子课题应聚集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在东亚地区的传播、流变,比较视野始终服务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研究的主题,因而建议该子课题的成果以服务于本课题相关断代及个案的专题论文或资料集形式呈现,不必结撰为自成系统、自为论阈的专着。”
课题组经讨论一致接受专家意见,将有关与日、韩古代户籍制度比较研究的内容融入相应的断代子课题,“东亚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研究”不再作为单独的子课题出现。这样,调整后的子课题就变成了五个。
总的来看,本课题研究进展符合预期。到目前为止,课题组已完成对学界已有相关论着的普查工作,分赴国内各地对大量户籍实物做踏查,分时段撰写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研究述评,举办专题学术研讨会叁次;各子课题共整理、汇编户籍资料约80万字,已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9篇,另有7篇论文将于今年下半年刊发。以下逐一胪列各子课题的进展情况:
1、“战国秦汉户籍制度研究”
本子课题对传世文献《史记》、《汉书》、《管子》、《商君书》、《战国策》等;出土文献如里耶秦简、睡虎地秦墓竹简、居延汉简、敦煌汉简、额济纳汉简、尹湾汉简、张家山汉简、长沙东牌楼汉简、松柏汉简、天长汉简、平壤汉墓的乐浪郡简牍中与户籍相关的资料进行了严格区分和剥离,充分吸收相关的既有研究成果,考订整理后,建设了10余万字的资料库。
在此基础上,对具体专题展开了专项研究,目前在权威或重要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篇:
王彦辉:《论秦及汉初身份秩序中的“庶人”》,《历史研究》2018年第4期。
高智敏:《由邦到天下——秦邦更名所见制度变革及其意义》,《中华文史论丛》2019年第2辑。
今后将继续根据研究计划,按进度开展研究工作。
2、“魏晋南北朝户籍制度研究”
本子课题成员已全面研读国内外相关论着,对学术史有了清楚的了解和透彻的分析;经过史籍查阅与实地踏查,初步完成资料搜集工作,已形成近二十万字的魏晋南北朝户籍资料汇编;围绕其中数量最多的走马楼叁国吴简户籍简资料,课题主持人张荣强、课题组成员徐畅及学生崔启龙等于2018-2019年间多次赴资料收藏地长沙简牍博物馆开展简牍调查工作。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撰写研究文章,目前在国内权威及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
张荣强:《中国古代书写载体与户籍制度的演变》,《武汉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
张荣强:《简纸更替与中国古代统治重心的上移》,《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7期。
3、“宋元时期户籍制度研究”
目前子课题相关负责人经过史籍翻检及实地调研,已初步完成资料搜集工作;基本完成辽宋夏金元户籍制度相关史料搜集及相关研究成果的整理工作,且开启宋元户籍资料库的建设,积累资料汇编《宋金元时期户籍资料选辑》达13万字。课题组成员在学界顶级期刊发表论文2篇:
郑旭东:《元代户籍文书系统再检讨——以元湖州路户籍文书为中心》,《中国史研究》2018年第3期。
郑旭东:《元湖州路户籍制作探微》,《中华文史论丛》2019年第2辑。
下一步,将要继续进行资料整理、制定框架,撰写文稿。预计在业内顶级刊物继续发表论文3篇以上。
4、“明清户籍制度研究”
课题负责人整理了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所收藏的元明清时期徽州、北京地区的户籍文书,包括户帖、黄册文书、实征册、编审册、保甲册等,目前已经初步掌握了现存户籍文书的各种类型;同时,也开始研究明清家谱的人口登录的原则,利用新发现的家谱草稿,探讨了家谱的编纂过程;开始整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代旗人户籍册档案,目前已经整理旗人家谱、人丁册等约4000余册,同时对旗人家谱、人丁册的性质、功用、编撰缘起、发展等状况进行了考察。
课题组还对韩国古代户籍文书的构成、保存情况和以往研究成果进行了调查,并通过学术会议报告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具体包括朝鲜与明代户籍文书在形成背景、保存情况方面的异同比较研究,中韩13-14世纪户籍文书登载事项对比研究;朝鲜王朝时期地方行政体制“面里制”与户籍的关系研究。
子课题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篇:
阿风:《明代大造黄册与水权诉讼——以〈万历四十一年至四十叁年休宁县升科水利河税事抄招〉为中心》,《安徽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
邱源媛:《清代旗人官修家谱档案述论》,《中华文史论丛》2019年第3辑。
朱玫:《朝鲜后期的面里制与户籍登记》,《韩国研究论丛》第35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
朱玫:《13-14世纪中韩户口文书登载事项的对比研究——以高丽与元明的户口文书为中心》,黄正建主编《中国古文书学研究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
5、“中国古代户籍数据库建设”
本课题是总课题第二阶段建设的内容,各断代户籍资料搜集齐整之后再进行
二 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1、户籍实物调查与数据整理
“战国秦汉”及“魏晋隋唐”两个子课题组先后叁次赴国内收藏户籍实物(简牍)的机构进行调研:2018年3月2-5日,赴湖北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长沙简牍博物馆、湖南省考古文物所、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实地查验并测量湖北、湖南出土的户籍类简牍;2019年6月24-26日,赴长沙简牍博物馆踏查孙吴户籍类简牍,赴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调阅与秦代户律相关的简牍;2019年7月4-10日,课题组成员及研究生利用暑期分赴湖北省博物馆、襄阳博物馆、荆州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院、长沙简牍博物馆、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察近几年新出秦汉简牍。
在文献资料收集整理方面,两个子课题组已分别撰就“战国秦汉户籍制度研究述评”、“魏晋南北朝隋唐户籍制度研究述评”;完成近十余万字的战国秦汉户籍资料汇编、20万字的魏晋南北朝户籍资料汇编。
“宋元”子课题组已赴北京、安徽、湖北、山西、上海等地调研,查阅资料,走访地方,收集一批户籍资料,汇集成《宋金元时期户籍资料选辑》(一)、(二),字数达到13万字,并且经过初步的分类整理。
“明清”子课题组整理了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所收藏的元明清时期徽州、北京地区的户籍文书,包括户帖、黄册文书、实征册、编审册、保甲册等;开始整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代旗人户籍册档案,目前已经整理旗人家谱、人丁册等约计4000余册;完成近20余万字的户籍资料汇编。
2、学术会议
课题组主办会议3次:
(1)2018年5月6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研究及数据库建设开题报告会”,中国人民大学王子今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牟发松教授、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孙继民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李华瑞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栾成显、刘晓研究员等与会专家对本课题的建设思路、研究内容及学术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
(2)2018年12月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接续传统,探索新知——中国古代身分问题再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
(3)2019年5月30日,在东北师范大学举办“周秦变革与社会结构演变”学术研讨会。
课题组成员陆续参加了一系列高水平学术会议,围绕户籍问题宣读了一批研究成果。如课题首席专家张荣强2018年9月15-16日受邀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古文书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18年11月17-18日受邀参加浙江大学举办的“中国唐史学会第十叁届年会暨‘唐代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
课题组成员王彦辉2018年10月25-28日参加苏州大学举办的“秦汉思想与社会发展研讨会”,2019年1月4-10日参加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举办的“岳麓书院藏秦简陆释文审定研究会”;郑旭东2018年9月15-16日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古文书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19年5月25-26日参加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举办的“脱嵌的母体:传统中国贡赋体制中的食货原理”学术工作坊;阿风2018年10月13日参加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香港理工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古文献与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邱源媛2017年12月18-20日赴台湾参加“中研院”举办的“2017中研院明清研究学术探讨会”,2017年12月4-6日,赴香港参加香港大学举办的“再谈中国北方”国际学术研讨会;朱玫2017年12月1-3日参加中国朝鲜史研究会、延边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朝鲜史研究会2017年学术年会”,2018年6月28-30日参加由韩国学中央研究院、延边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19届中国韩国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19年4月24-26日,参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与韩国东亚学术院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韩学术年会:东亚历史文化的传承”学术研讨会。
3、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
课题组成员徐畅,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赴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访问;
课题组成员魏永康,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赴日本早稻田大学东洋史系做博士后研究;
课题组成员日本中央大学文学部教授阿部幸信,2018年3月至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开设研究生课程并做多次讲座。
课题组成员徐畅,2018年12月21日至23日赴日本参加金泽大学人间社会研究域催开的“东亚的身分制与支配秩序研究的新进展”国际学术工作坊,并参与日本学术振兴会平成30年度外国人研究者招标事业(短期)共同研究:“滨口重国《唐王朝的贱人制度》中译”。
课题组成员阿风,2018年11月17日受邀参加由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举办的“东亚古文书与日本古文书——形制与机能的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019年1月25日参加由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学术院主办的“东亚史上的私文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课题组成员邱源媛,2019年3月21—24日,赴美国丹佛参加2019年度全美亚洲年会。
课题组成员朱玫,将于2019年7月15日至8月11日赴韩国成均馆大学访问,考察成均馆大学东亚学术院收藏的古代韩国户籍及相关资料。
叁、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2018年5月6日,课题组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研究及数据库建设开题报告会”,相关报导刊发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网页并经多个学术公众号广为转发。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1、本课题研究时段涵盖战国至明清各个时段,传世典籍如正史、政书、笔记小说尤其是宋以后地方志涉及到的户籍资料浩如烟海,加之近些年与户籍相关的新材料不断出土或发现,若将凡与户籍相关的庞杂资料巨细无遗录入资料库并建成数据库,成本太高,也无此必要。因此本课题组接受开题报告专家的意见,在建设资料库和数据库时,将范围局限于本课题相关度高、与创新目标联系最密切的相关出土文献及户籍实物资料,将其数据化定位于本课题资料收集及整理工作的附产物,以俾课题组集中精力攻克本课题的重点难点。
2、鉴于该项目研究时段长、内容复杂且意义重大,而数据库建设也是一个庞大工程,开题报告时专家组建议课题执行时间适当放长,以多出精品为目的。此点,希望能得到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理解并支持。
3、目前看来,各子课题组分配力量大致均衡,唯有宋元课题组中的宋代部分力量稍弱,课题负责人拟于近期召集各子课题负责人开会,商讨增加人手,加强宋代部分的研究力量等相关事宜。
二、研究成果情况
主要内容:
一、代表性成果介绍
1、张荣强:《简纸替代与中国古代基层统治重心的上移》,《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7期。
成果介绍:简纸更替对中国古代地方的行政管理与权力运作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秦汉时期,由于简册书写不便,更因形体繁重,运输保管不易,以致户籍等各类基础帐簿只能在乡制作,最高呈至县级机构。这些文书所负载的管控民众、征发赋役的基层行政功能,也主要是在国家权力末端的乡一级机构展开。但乡吏介于官、民之间的政治身分以及渔肉百姓的经济行为,向来为统治者所诟病;皇帝也因朝廷并不掌握赖以稽核的基础帐簿,无法遏制地方上计的严重造假而喟叹。纸张代替简册后,在帝国革除乡政弊端以及强化中央集权体制的内在驱动下,各种基础帐簿上移至县廷制作,基层事务亦随之由县令统揽。简纸更替虽为基层统治重心的上移提供了技术条件,但县廷并不具备直接面对分散个体小农的能力,随着唐后期地方社会结构的变化,新兴的士绅阶层逐渐登上乡村政治舞台,从而开启了后世“皇权不下县”的局面。
2、王彦辉:《论秦及汉初身份秩序中的“庶人”》,《历史研究》2018年04期
成果介绍:秦建立的爵制身份体系中,无爵的男性成员分别称公卒、士伍、庶人、司寇、隐官。其中,庶人是一个指称免除罪人、奴婢身份的泛称,但比之庶民、编户民等概念又是一个专称,属于一种身份歧视性概念。赦免罪人为庶人乃秦国旧政,秦王政时期并非“久者不赦”。罪人狱未决可赦除全罪,狱已决的“徒隶”一般为减罪。罪人入刑的等级分为刑罪和耐罪等,刑罪的城旦舂、鬼薪白粲和耐
罪的隶臣妾统称之为徒隶,编入“徒隶簿”。当徒隶老、癃病、“毋(无)赖不能作”,国家允许其亲属、熟人予以赎买,收人亦可当作商品卖到民间。徒隶于赦免之外,还可通过自免或人为免的方式免为庶人;私奴婢获免可分为主人放免和国家诏免。徒隶和私奴婢免为庶人,都要承担相应的赋税、徭役等义务,由其所在县乡“收事”。其后代与士伍、司寇、隐官子一样,皆以士伍身份傅籍。尽管庶人在田宅制度上可以享有和公卒、士伍同样的待遇,但却泯灭不掉罪人、奴婢的历史印记,所在官府编有《庶人名籍》备案,不仅本人在政治上受歧视,而且其后代在仕宦上也要受到种种限制。
3、郑旭东:《元代户籍文书系统再检讨——以元湖州路户籍文书为中心》,《中国史研究》2018年第3期。
成果介绍:近年湖州路户籍文书的发现,为元代户籍文书的研究带来转机。全文结合新旧材料,首先对元代户籍册进行再认定,推断以“青册”为名的户籍册才是贯穿整个元朝的核心户籍文书,鼠尾簿从未成为实际上的户籍册;其次将现存元代户籍文书实物进行对照分析;再次探索元代户籍文书系统,认为手状、户籍册、户帖叁者构成了户籍系统的关键环节;最后揭示了明代户帖格式承袭元代户籍文书的事实,并以此为基础,尝试管窥古代中后期户籍文书系统的演变脉络。
4、张荣强:《中国古代书写载体与户籍制度的演变》,《武汉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
成果介绍:中国古代户籍的书写载体经历了两次大的变革,一是战国后期以简册取代木牍,二是魏晋之际由简册变为纸质。两次变革对当时的户籍制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尤以后者的影响最着。秦汉时期,简册书写不便,更因形体繁重,
运输保管不易,户籍只能在乡制作,副本仅呈报至县。魏晋之际纸张代替简册后,户籍上移至县廷制作,造好的户籍需要上报郡、州,直至中央户部。正、副本的关系也从原来乡掌握正本,变为中央机构对户籍拥有最终审核权。古代书写载体变革带来户籍制度演变的背后,反映了统治者因应技术进步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的努力。
5、阿风:《明代大造黄册与水权诉讼——以〈万历四十一年至四十叁年休宁县升科水利河税事抄招〉为中心》,《安徽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
成果介绍:明朝万历四十年(1612),是黄册大造之期。万历四十一年,徽州府休宁县二十五都叁图洪方村监生汪继夔等人以“取水救苗”为由,上呈休宁县,提出将率水“洪方口段”的“大溪河税伍亩入文昌户内当差”。当时署理休宁县事的徽州府同知要求二十五都册里(黄册里长)朱大道查报此事。朱大道查报无误后,休宁县准许“升科”。而相邻的上游二十四都一图孚潭村生员许顺治等人认为“祖遗孚潭河塘”,“向业取鱼”,用来“供祀宦祖唐睢阳许远公、张巡公双忠节祠”。所以许顺治等人以“贿积里书、朦胧升科、势占祀业”为由,先后上告至休宁县、徽州府、应天巡抚,反对汪氏宗族的“升科”行为。此案经过休宁县丞及里书查证,并经乡约、亲族调节,通过互换通行权与捕鱼权的方式实现了和息。通过此案可以看出,大造黄册之年,也是乡村产权关系调整之年。特别是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之后,至少在徽州地区,黄册仍然在赋役征收、产权确认等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6、邱源媛:《清代旗人官修家谱档案述论》,《中华文史论丛》2019年第3辑。
成果介绍:对于清代的旗人户籍册,目前学术界的研究出发点,仍以李中清先生二十年前提出的人口学(人口统计、人口分析)为基点,虽然郭松义、定宜庄等先生从史学上补充了很多内容,但在人口学研究理路的影响下,清代旗人户
籍册研究与其他断代较为传统的户口研究方式存在相当的差距。其中较为显着而根本性的一点,就是尚未对数以万计的人口信息档案史料进行明确的界定,到底哪些算是户口册,户口册里面不同类型册籍又有什么不同的作用,以致产生不同的类别。如何定名等等。本文就是对不同类型的户籍册进行界定与梳理,并对其所依托的相关八旗制度进行讨论。同时对旗人家谱、人丁册的性质、功用、编撰缘起、发展等状况进行了考察。
7、朱玫:《朝鲜后期的面里制与户籍登记》,《韩国研究论丛》第35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
成果介绍:面和里作为朝鲜时期郡县以下的乡村行政建置单位,自17世纪后期以来在各地逐渐形成与确立。大体上在17世纪后期以后,朝鲜王朝的户籍文书开始导入五家作统和面里相结合的登记体系。版图内的人户以这一新的登记体系被编入官治行政单位面、里,进而成为郡县统治之下的编户齐民。随着朝鲜后期面里制在全国的落实,面逐渐成为郡县内部户数、口数、军役数分定或运营的基本单位。
叁、下一步研究计划
2019年7月至2021年11月:
“战国秦汉”课题组围绕战国秦汉户籍文书的制作、内容与功能,战国秦汉户籍类型与社会身份秩序建构以及战国秦汉户籍制度与国家社会专题展开研究,发表3-5篇高质量的研究论文,最终结集为着作一部。
“魏晋隋唐”课题组将充分利用出土材料并结合传世文献,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户籍与身分制度、唐代前期户籍的编制程序、唐代后期户籍的演变线索以及中古时期乡里基层组织的管理变化等主题开展深入研究,发表4-6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最终结集为着作一部。
“宋元”课题组围绕“宋朝户籍研究编”、“辽金西夏户籍研究编”、“元代户籍研究编”叁部分内容,结合各朝代户籍制度产生的时代背景,首先进行基础性的户籍文书研究,逐一解决户籍判定、户籍书写、户籍登载、户籍类型、户籍文书系统等根本性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户籍文书与税役文书、土地文书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考察户类户计的划分、发展过程,以及户籍制度与赋役制度、土地制度的互动关系。在业内顶尖刊物继续发表论文3篇以上,最终结集为着作一部。
“明清”课题组接下来将全面搜集明人文集中的线索,以及明代保甲文书实物,完善明代保甲户籍文书的论文;继续整理明清时代的户籍文书,分析各类文书的性质,对于一些重要的文书(包括册籍),进行介绍与分析;继续有关清代旗人户籍文书的研究;对韩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号牌、户籍与地方行政制度的关系、中韩户籍文书比较等问题展开研究。预计在学界重要期刊发表论文7篇以上,最终结集为着作一部。
此外,在完成各断代户籍资料集之后,集中精力建设中国古代户籍数据库,提供全面、准确、便捷的在线查询与交流平台,为用户服务。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