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近代国学文献汇编与编年史编纂中期检查报告

2019年12月12日10:11来源:

一、研究进展情况

主要内容: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自2017年12月立项以来,“近代国学文献汇编与编年史编纂”总体上执行顺利,各子课题按计划积极推进。课题组成员发表了若干相关专题论文,项目团队成功举办并多次参加相关学术研讨会。具体如下:

子课题一:立项以来,补充完善了国内外图书馆藏标名国学的丛书、单本书、期刊、专栏以及国学机构出版物的目录。同时普查并编辑完成了一般书刊登载的专题国学论文目录,业已提交出版社,正在着手调查私家收藏的未刊资料以及国内各档案馆藏有关国学的档案细目。

子课题二:《近代国学编年》以集众分工的方式,分段编撰,2018年,主要是充实各类资料,协调编辑体例,编写修改编年体书稿。截止2019年7月,第一部分1902-1919年,业已完成初稿50万字;第二部分1920年-1930年,业已完成初稿80万字;第叁部分1931年-1952年,业已完成100万字初稿。并围绕已有初稿的问题,沟通讨论,达成修改的有效思路。

子课题叁:2018年-2019年,系统梳理了1927-1951年期间燕京大学、金陵大学、齐鲁大学、华西协合大学、岭南大学、福建协和大学、华中大学等七所教会大学的有关档案资料,整理出国学研究档案共3100页,并已编目,正与出版社协商正式出版事宜。

二、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2018年3月31日-4月1日,在杭州举办“国学文献汇编与史事编年”学术论坛,课题组全体成员桑兵、关晓红、刘家峰、张凯、於梅舫、余露、杨思机、邓华莹全部出席,并邀请作为项目外专家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张仲民、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吴仰湘、浙江大学教授刘进宝等出席,研讨海内外国学文献馆藏分布、国学编年的体例与做法、文献汇编与史事编年的出版路径进度等事宜。

2018年11月,由项目首席专家桑兵倡议主持、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共同举办的“经学与经学史工作坊”,举行第二届会议,配合本项目的进行,主题确定为“经学与国学”,课题组成员关晓红、於梅舫、余露等出席,桑兵作“国学形态下的经学”的主题报告,着重讨论国学形态下经学的地位、前景及其作用。报告修改充实后,《近代史研究》近期即将刊出。主要内容为:国学兴起及其演化,与经学逐级退出学制乃至整个知识体系时间上高度重迭。国学既然为新旧过渡时期的将就兼容,便具有两面性,在中西新旧的缠绕下,倡导国学者取向迥异,国学形态下经学究竟有无立足存身之地,一直聚讼纷纭。守成者竭力维系经学的一统地位,趋新者则希望化解为不同分科。国学之下经学与诸子、史学、文学的纠葛,使得经学日益丧失既有地位。可是经学在中国,同时体现为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对内支撑道德伦理,对外显示国性。如何不依傍古人又能取信于广大,建构当下的道德机制,为世界体系的重构提供重要选项,是考验国人智慧的关键。

於梅舫的报告题为《经学与心学:钱穆〈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的宗尚、脉络及旨趣》。钱穆发轫编写《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讲义,缘起于对梁启超同名着作的“意见相异”。结果是,“描述同一时空的学术进程,竟如此异样”的两部同名学术史,竟然在两位作者身后联袂成为了“清代学术史的权威参考书”,对晚近清学史的书写发挥了极大的影响。相比于对梁启超《中国近叁百年学术史》的深入研究,学界对于钱穆同名之作的关注较少,现有研究也以对比两书与“平议”一类为多,对钱氏勾勒清学脉络的详情及背后的苦心孤诣则略有间。其实钱书与梁着“意见相异”,但并非专为梁书而发,若充分注意钱书自许“将以明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求以合之当世,备一家之言”的志向,理应结合此书“近己则俗变相类”的近己处与“详人之所略,略人之所详”的学术脉络,两向融贯,方能得本身意趣,也更利于辨析所述学术史的得失。本文即是基于以上理念,并以钱氏本人治学之道体会钱氏书,重在“发挥其大义”,不纠结于小节,论述中虽兼及梁氏书,也出于理解钱氏在学理上不得不有所异同的旨趣,以见论学书背后学人的“各有面貌,各有途辙”。

2018年6月,桑兵出席“回眸与展望:民国时期文献整理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大会报告,以近代国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为线索,整体概括民国时期文献数量大、保存条件差等基本状况,重点说明民国时期文献的版本复杂性以及收藏机构的着录与实际情况的不一致给学者带来的困扰。同时强调民国时期文献纸质差,酸化、老化等损毁严重,面临“文献断层”的危险,开发纸质文献脱酸工艺、药剂和设备等研究刻不容缓。并提出民国文献的编辑出版应在之前各自为战、大规模抢救性出版的基础上,适时转到整体布局,统一规划,分工协作,分类精编的崭新阶段,分别用电子数据库和纸本印刷的不同形式,一举解决近代文献数量庞大难以全部纸本出版和使用者利用不便的两难。

课题组成员张凯2019年4月27日-5月4日,赴加拿大维多利大学参加“跨越太平洋:古今东亚与北美的联系与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与维多利亚大学历史系陈忠平教授、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协商合作整理北美报刊中的国学与近代史事文献。

课题组成员张凯2019年6月参加“章太炎与近代东亚思想”学术思想研讨会,报告“章氏国学讲习会与民国学风的分与合”。章太炎晚年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以期端正学风,培育新人,成为反省现代学术体系、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门径。这为当今提供了思想启示,即以方法与材料为准则判分新旧中西,会无形割裂传统学问与现代学科、价值与知识之间的关联。会上与东京大学林少阳教授、香港城市大学陈学然教授商讨港台与日本地区国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7月10日-7月20日,张凯赴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调研,搜集整理香港地区的国学文献。

叁、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2019年5月,浙江大学成立国学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由项目首席专家桑兵担任中心主任,该中心将以“近代国学文献汇编与编年史编纂”项目为基础,搜集、整理全球国学文献,重点研究近代国学与经学、以及近代学术的地缘与派分。这套书既可作为一般读者对于近代国学乃至中国学问的入门参考,也可以用作相关学科的大学至博士研究生的教科书或参考书。此外,还将出版《国学与近代中国研究》系列专书。计划于2019年10月召开中心成立、研究计划展示以及成果宣传会。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项目总体进展顺利,但是由于客观条件变化和主观努力因人而异,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有:1.首席专家桑兵2018年9月移席浙江大学,项目组成员邓华莹2019年6月进入浙江大学就职,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新环境新工作,并根据各自新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部分调配研究团队的分工。2.因为缺少人手,课题组成员较前分散,必要的事务性工作难以充分展开,项目的简报工作不能及时完成。3.由于项目转移手续复杂,经费使用受限,直到2019年,部分私家收藏文献与档案馆档案的出版事宜有待进一步协商。4.项目组成员职务工作繁重,压力大,有的还担任院系行政职位,各自又有自己的教学科研任务,很难全力以赴投入,影响了分担部分项目的进展。

二、研究成果情况

主要内容:

一、代表性成果介绍

1.桑兵:《长编考异法与编年体的演进》《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2019年第4期。

近年来,近现代史研究领域涌现出数量可观的长编,反映出资料繁多与叙述既贯通又简要两难的紧张。如果仅仅是资料长编或特定人事的言行录大事记,难免年谱简单放大的讥评。因缘陈寅恪等人提倡的长编考异与域外比较研究相参合之法,取材详备,汇聚异同,事类相从,参考校异,长编即能够兼具整理史料与着史的无二功能,进而可以摆脱年谱附庸的地位,成为独立存在的编年体之变相新体。本项目的主体之一为《近代国学编年》,尤其需要在编年体的理论和方法上有所创新,为下一步修订改善书稿提供重要参考。

2.桑兵:《倾听历史:从史料史观之分到史论之合》《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史论关系,为治史必须面对却长期聚讼纷纭的问题,也是编年体史法首先应当解决的难题,由此使得着史的史料整理与史事叙述合为一体。此事因缘于清季以来史料与史学的区分,并由民国时期史料与史观的分争而日益凸显。文言改白话,造成着史和读史时引文与行文的进一步分离,使得历史意见与时代意见更加隔膜。20世纪50年代以来,史论关系经过持续争论,依然莫衷一是。受此影响,治史日渐重视说理,相对忽视叙事,举证为据的办法,往往脱离材料的时空位置及联系,用后出外来的架构系统条理裁量史事,把后人的认识当成历史的事实。应当努力从倾听历史的原声中把握前人本意和史事本相,寓说理于叙事之中,视引文行文为一体,呈现历史原滋原味的无穷精彩。《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18年第9期、《新华文摘》数字版2018年第22期等多家文摘转载。

3.桑兵:《留日浙籍学生与近代中国》《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18年第3期。

清代以来,江浙成为人文重心,清季在派遣留日学生方面,浙江又占得先机。盛极一时的留日后来被留美热潮所超越,但是影响一直持续。随着中国权力中心的转移,浙籍人脉也从人文扩张到政治领域,使得浙籍留日学生的作用进一步扩大。由于中日两国利害相关,归国的浙籍留日学生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各个方面,作用正负兼有。通过汪有龄、太炎门生、“五四”叁国贼以及汤尔和等若干个案,可以透视浙籍留日学生在近代中国历史舞台上姿态各异的表现,进而窥测中日两国间恩怨情仇的错综复杂。其中章太炎在东京最早以教授国学的名义教学,而对于学生的目录问题,长期聚讼纷纭,影响及于整个章门弟子和章氏国学教学问题,比勘各种新出资料,做了深入探讨。

4.张凯:《“超今文学”与近现代经史转型》《浙江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

1930年前后,“今古”之见支配民国史学界,顾颉刚有意发起新一轮的“今古文论战”,“超今文学”逐渐成为学界焦点。胡适提出“回到廖平”,重审廖平以礼制平分今古的合理性;钱穆以史事澄清秦汉学术演化轨迹,解决近代今古文之争,反对于经说中强求异同;钱玄同、顾颉刚进一步将今古文问题史学化,从“辨伪”与“析学”的层面明确主张超越经今古文问题;廖平门生蒙文通、李源澄发展经史分流观,以“理想”与“陈迹”区分今古,实践以国故整理科学。以20世纪叁四十年代民国学界“超今文学”的学术纠葛为线索,揭示民国学术的多元流变与各派学人的学术旨趣,展现近现代经史转型过程中沟通中西新旧的多种取径,融汇各家超越经今古之争的方法与宗旨,或利于反思进而丰富时下史学研究,使史学研究成为确立文明主体性的源头活水。

5.张凯:《“秦汉新儒学”与近现代儒学之重建》《浙江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

重新梳理、评价周秦两汉儒学的流变是民国学界超越经今古文之争、重建中国文化的题中要义,儒道抉择与孟荀分野,今文学方士化与改制学说成为各家判定秦汉新儒学“变质”抑或“发展”的关键。考察民国各方学人阐释“秦汉新儒学”的分合,揭示民国学术的多元流变与各派学人的学术旨趣,当可展现沟通中西新旧的多种取径,或能在现代知识与学科体系中建构中国文化义理、制度与历史事实的有机系统,实现"能尊而有立"的文明复兴。

6.张凯:《之江大学国文系与民国学界的国学研究》载《异同之间:中国近代教会大学个案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年。

晚清民国时期,中西学战、国粹与欧化论辩之时,学界开始重新梳理传统学术,新旧学人多参照西学分科整理中学。民初,之江大学国文系成立伊始,即注重中国文化的研究,力求通过强调中国古典文献来保存中国文化的精华。钟泰、徐昂等学人在举世昌言西化,吐弃儒学之际,坚守儒家本位,弘扬儒学义理。这也正是民国时期之江国文系一脉相承的学术理念。在近代国学研究的视野中,历时性考察之江大学国文教育与国文系的渊源流变,既能彰显之江大学国学教育与研究的特质,更可展示晚清民国国学研究的多元路径。

7.於梅舫:《〈新学伪经考〉的论说逻辑与多歧反响》《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第5期。

康有为的学说尤其是今文学在近代国学中具有重要影响。戊戌前士林与官场人士对于《伪经考》的认识与反应,大体经历梁启超所谓从学术而入政治的过程。此由《伪经考》具备的双层特质所决定:既有辨析汉代今古文经学历史的“考据”过程,更有在“考据”揭明“真经”、重订“道统”后,打开的发明“素王改制”义理的窗口。康氏发明“素王改制”义理,多“因承”于“公、穀、董、何之口说”,本身带有很强的“康子口说”色彩,因此也包涵了康氏因时而进的政学理念与抱负,其中不时显露出突破中国固有纲常,以师统驾于治统之上的“非常异义”。因此之故,时人对《伪经考》的反应,显现学术与政治一而二二而一交织成一体的历史。大体来说,单纯读《伪经考》文本者,多从学问的角度判其“考据”之得失,或称其可成一家言,或讥其纯任主观、武断。与康氏接触较深者,则多从其口说、书信中,透知《伪经考》深意,根据其学说背后屡经“口说”推阐的政治寓意与现实指向,对康氏政学理念取同情或反对的态度。内中牵动当时官场与士林对于君权与民权关系的思考。

8.陈欣:《犹有可以兴国而保种之效乎——《国学概论》与钱穆创新文化的路径及底蕴》《学术研究》2019年第5期。

钱穆追踪“新文化运动”十余年,认同“新文化运动”以来“救国保种”的努力,主张革新,但是对“新文化运动”惟“求一变以为快”不以为然,对“所以为变者”也多质疑,于是提出了自己因应时代之问的答案。他主张“生为一国之国民,于其本国人文治化之渊源,政教风俗之沿革”,得其变迁之大势,“国学”张,“国性”扬,则斯人与斯国,终将“立足于斯世”。《国学概论》从中国学术政俗的沿革中,揭示各时代之真精神,最终以承接先秦儒学的宋学为鹄的,更以在宋、明理学的演化中集合宋代儒学大问题又自辟新路的阳明学为归宿。

叁、下一步研究计划

子课题一:2020年至2022年,由首席专家统一安排部署:1.着手调查私家收藏的各类未刊国学资料,以及各地档案馆藏国学档案细目,并与出版社协作,联系动员藏家提供复印本,以便汇集出版。2.聘请多名研究生助理,抄录汇辑并整理标点一般文献(如日记、函电)中包含、无法以影印形式出版的国学资料,赴各地档案馆抄录不能复制影印的档案资料,整理后交由出版社编辑出版。3.利用访问研究或专门派遣课题组成员,赴欧美日韩港台等地调查收集复制国学相关文献,整理汇编,提交出版社出版。4.与出版方密切合作,随时举行联席会议,具体处理每辑文献的内容及编排。每年度出版两辑40册文献。

子课题二:2020至2022年: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首席专家对于长编考异法与编年体史学的论文,以便更好地掌握长编考异与比较研究相结合,在近代学术发展的整体脉络中呈现国学的内外联系的做法。2.由首席专家经常性地督促承担各卷的课题组成员在融会贯通取径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资料,对的初稿进行深入加工,力求取材详备,汇聚异同,事类相从,参考校异,兼具整理史料与着史的功能。3.通过每年定期举办一次小型工作会议、各卷编撰者相互参看比较、请专家审稿提出意见等形式,交流经验,发现和解决具体问题,修订形成定稿,作为最终成果。

子课题叁:2020至2021年,子课题负责人赴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系统收集补充哈佛燕京学社所藏国学研究档案文献,完成编目,并正式出版。

课题组供稿&苍产蝉辫;

(责编:孙爽、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