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中央苏区民间史料收集、整理与研究中期检查报告

2019年12月12日10:22来源:

一、研究进展情况

主要内容: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

自2017年11月立项以来,课题组按照制定的研究计划开展各种工作,整体进展顺利。主要取得了如下进展:

1、撰写了一批对于中央苏区民间史料收集、整理与研究的论文和有关中央苏区史史料学建构的专着1部。总共发表了3篇论文,分别为吴永明的《苏区史料学的构建初探》、黄道炫和戴利朝的《档案与苏区史研究》、黄伟英和黄志繁的《历史人类学与苏区史研究》。叁篇论文均发表在《苏区研究》2018年第6期上,叁篇论文构成一个系列,从方法论上思考了构建中央苏区史料学的可能性,讨论了档案和民间史料在中央苏区史研究中的意义,为课题组进一步收集、整理中央苏区民间史料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框架。在系列论文的基础上,课题负责人吴永明撰写了专着《面向田野:中央苏区史料与史论新探》,目前已基本完稿,已提交出版社。

2、从实证研究角度,撰写了一批利用民间史料研究中央苏区史的研究论文。这些论文包括:谢建平的《中国苏维埃史若干问题研究的再思考》(发表于《苏区研究》2018年第2期);胡军华的《中央苏区客家妇女参与革命的心态嬗变》(发表于《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5期);胡军华、杨彩等《东固革命根据地妇女运动》(发表于《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8年第6齐);曹春荣的《中央苏区防疫卫生运动的文化意义》(发表于《苏区研究》2018年第6期);孙伟的《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电台联络的中断和恢复》(发表于《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这些论文都尝试着用民间史料对中央苏区史或进行理论思考,或展开深入的实证研究。

3、收集了相当可观的中央苏区民间史料,已提交4部书稿给出版社,即将出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课题组在赣南和闽西的史料收集比较成功,已经收集整理了近100万字的基层档案和民间史料,经过梳理,已经整理出了《赣南革命根据地民间史料辑录》(暂定名)《中央苏区时期家族文书辑录(一)》(暂定名)《阮山诗歌集》(暂定名)《中央苏区基层未刊档案初编(赣东卷)》4部书稿且已提交出版社。

4、已经和江西省档案馆达成了协议,正在组织人员,将其档案馆中基层未刊档案整理辑录出版。本课题组与江西省档案馆通力合作,在后者的大力支持下,选派12位成员全面进驻省档案馆,对其馆藏的基层革命历史档案、1949年后原中央苏区调查访问史料及民国档案中有关的中央苏区革命档案展开系统、周密的搜集、整理与录入,课题组成员已经在档案馆录入基层未刊档案50余万字。本项目的完成将是继《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出版出来最大规模的对中央苏区基层未刊史料的整理,将极大地推动未来中央苏区史的研究。

5、课题组还深入赣南基层进行调研,撰写完成了近2万字的调研报告《习习春风暖人心——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调研报告》。该报告以扎实的数据,令人信服地说明了2012 年 6 月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实施以来,赣南苏区在生产生活条件、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支撑能力、特色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苏区振兴发展,生动实践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彩缩影。

(二)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子课题“中央苏区基层未刊档案史料收集、整理与研究”:已经对赣南全部的基层档案馆进行了查阅,了解了基本情况,复印了相当数量的资料;和江西省档案馆也达成了协议,撰写了1篇学术论文。

子课题“中央苏区家族文献与契约文书收集、整理与研究”:已经完成了对兴国县塘石村、石城县长溪村的田野调查,将两个家族的文书辑录成书且已提交出版社;已经结合中央苏区田野调查经验和理论学习,撰写了《历史人类学与苏区史研究》,该文正式发表在《苏区研究》上。

子课题“中央苏区口述访谈史料收集、整理与研究”:已经完成了赣南地区的口述访谈资料的田野调查,收集了民间口述史料100多万字,整理完成了约60万字的书稿。撰写了1篇学术论文。

子课题“中央苏区红色实物遗存收集、整理与研究”:已经完成了对中央苏区红色实物遗存的初步调查,重点对红色文书的收藏情况做了深入调查,收集整理了一定数量的文字资料和图像资料。撰写了1篇学术论文。

子课题“中央苏区民间文艺史料收集、整理与研究”:已经对中央苏区民间文艺史料进行了初步的调查,整理了《阮山诗歌》,提交给了出版社。撰写了1篇学术论文。

二、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一)调查研究情况

课题开展以来,课题负责人和子课题负责人基本上走遍了赣南和闽西的地方基层档案馆,摸清了基层未刊档案情况,并复制了部分资料;课题负责人则拜访了江西红色收藏研究会和一些民间收藏家,对红色民间收藏情况做了初步的了解,并采集了部分红色文物图像和资料;子课题负责人还深入一些代表性村落,开展更为深入的田野调查,例如子课题负责人黄伟英就对着名的红色文化村兴国塘石村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调查,收集了许多口述资料和家族文书。总体看来,课题组前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开展田野调查,深入基层,走访田间,为课题的下一阶段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课题组目前已经与江西省档案馆建立了合作关系,已经派驻主要研究力量进入江西省档案馆,合作开展基层未刊档案研究,有望获得一批重要的未公布文献,取得资料上的重大进展。

(二)学术交流情况

1、举办“中央苏区民间史料收集、整理与研究”开题会暨苏区史史料学研讨会。2019年1月6日到8日,课题组在南昌大学召开了“中央苏区民间史料收集、整理与研究”开题会暨苏区史史料学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共党史研究杂志社、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大学、龙岩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近50人参加会议。会议,会议对课题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宝贵而富有建设性的建议,会议还对如何建构中央苏区史史料学进行了探讨。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在“中央苏区民间史料”概念的界定上,既要把握民间史料的性质与范畴,也要保持开放性,对史料的收集“竭泽而渔”。在史料收集层面,充分注重与党史办、档案馆等公藏机构与民间收藏界的合作。在史料整理层面,要建立史料数据库,并向学术界开放;注重和从事当代民间史料收集工作学者的对话与交流;遵循文献生产和保存的规范,注重考订史料的真伪和效度。在研究层面,要注重苏区史料收集整理方法论的探讨。

2、举办“中央苏区民间史料收集、整理与研究”高层论坛。2018年6月29—30日,由赣南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央苏区民间史料收集、整理与研究”高层论坛在”在赣州召开。来自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昌航空大学、龙岩学院、《苏区研究》杂志社、赣州党史办、龙岩党史办、瑞金市红土地文化研究会以及赣南师范大学等多家单位20余位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论坛期间,各子课题负责人首先就各自课题进展情况做了详细汇报;然后就课题进展中遇到的困难及困惑提出来,采取共同问题,共同解决的方法,凌步机、苏俊才、严帆叁位特邀专家就本课题史料搜集问题提出了有益的建议;最后课题组明确了下一步的计划与任务。

叁、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一)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央苏区民间史料范围比较泛,很难实现史料的全面性、系统性。原中央苏区民间史料散布于从地区、县乡到村的各级地域,分布在各类生产者或收藏家手中,如何实现中央苏区民间史料的集大成收集与整理,其难度可想而知。为此,课题组须解决跨地域(赣闽粤)、跨学科(苏区史、社会经济史、文献学等)、多方(高校理论工作者、实务工作部门、红色收藏家和乡村民众等)的整合与协作难题。通过课题组的努力,已经收集到了大量的民间文献,也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民间收藏与学术公藏的隔阂,但是,无庸讳言,要真正实现中央苏区民间史料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依然是非常艰巨的任务。

2.如何既尽可能地保留民间史料的“原生态”,又让学术界又能比较方便使用民间史料。所谓“原生态”,就是民间史料保留在生产地或来源地,从而完整保留民间史料的全部信息。民间史料是地方文化生态中的固有一环,属于地方的公共文化资源。有的民间史料自1980年代以来逐步“离开”其产生的地方和原拥有者,很多被收藏界收存。因此,本课题的一个难点是,民间史料在收集、整理后为学界所用,同时又能回归到原有的生产者(地),并保留其“原生态”,从而维护民间史料原有的历史脉络、系统性和完整性。

3.如何借鉴目前社会经济史学界的成果,建构独具特色的中央苏区史史料学。本课题大规模地收集中央苏区民间史料,应该是中国革命史研究史上的第一次,因而,很难有现成的规范和理论可以借鉴。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如下问题:如何界定民间史料与档案史料的界限;如何把握民间史料使用的“度”,使民间史料和档案史料相得益彰;如何定位民间史料在中央苏区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把握民间史料的史料价值;等等。实际上,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一个建构中央苏区民间史料学的过程。目前,课题组正在为此进行艰难的探索,希望有所成就。

(二)改进措施

1、为了保证民间史料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课题组采取“分类进行,系统推进”的策略。具体地说,将民间史料分为“基层未刊档案史料、家族史料、口述史料、红色实物遗存、文艺史料”5种,分别由5个子课题负责人承担。由于提前有了较为系统的分类,保证了民间史料相对完整性和系统性。同时,课题组要求各子课题负责人应地毯式地在赣南和闽西逐县进行调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成系统地收集整理相应史料。

2、为了保证民间史料的“原生态”,同时又能让民间史料方便学术界使用,课题组采取“图像保存,录文出版”的策略。对于形式多样的民间史料,课题组遵循当前史学界的惯例,让民间史料尽可能地保存在当地,但采取现代的图像,同时每份史料都注明其史料的归属地,将其信息完整地保留下来。同时,又将收集到的民间史料中大部分采取“录文”的方式录入,争取公开出版,以方便学术界使用。

3、课题组已经在为建构中央苏区史史料学而努力,尽量结合人类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对中央苏区史研究中使用民间史料进行理论探讨。其努力的成果之一就是在《苏区研究》2018年第6期发表的3篇对于中央苏区史的理论思考论文。课题组相信,随着课题研究的推进,相应的理论思考必然伴随着实践的深入而更加成体系,更加有指导意义。

(叁)研究心得

1、中央苏区民间史料的范围无限宽广,具有非常大的挖掘空间。自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深入基层,已经收集到了近200万字资料了。但是,和丰富的中央苏区民间史料宝库来说,这还只是九牛一毛,还有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史料深藏民间,等待学术界挖掘。

2、民间史料可以有效地弥补档案史料的不足,更新我们对许多问题的固有认识。民间史料的价值就在于其基层性、社会性和鲜活性,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发现了许多来自底层的鲜活史料,可以对一些根深蒂固的认识加以重新认识。或许,这正是民间史料的最有价值的一面,因此,应大力挖掘苏区史料中的民间史料,让苏区史摆脱传统的政治史、军事史、革命史的倾向,而更多地揭示苏区经济、社会、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的历史。

3、民间史料和官方的档案史料可以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和以往中央苏区史研究中常用的官方档案史料相比,民间史料揭示的史料细节更丰富,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可以将两者对比分析,从而丰富或者矫正我们的认识。但是,重视民间史料并不意味着要以民间史料代替官方档案史料,恰恰相反,在实际研究中,两者都不可偏废,而是同样重视,使两者相得益彰,互为补充。

4、民间史料和官方史料并无明显的界限,两者其实是相对的概念。在课题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民间史料和官方史料只是一对相对的概念,两者并无界限。例如,苏区时期的一些书信肯定是民间史料,当很多被档案所收录,也就成了官方档案史料了。因此,我们不应过于严格区分民间史料和官方史料的界限,而是更多地看种史料本身的史料价值,而不是拘泥于概念。

二、研究成果情况

主要内容

代表性成果介绍

1、在学术界创造性地提出了“苏区史料学”的研究课题及构建路径,并在课题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展开了相关的理论探讨,研究成果获得了积极的社会反响。总共发表了3篇论文,分别为吴永明的《苏区史料学的构建初探》、黄道炫和戴利朝的《档案与苏区史研究》、黄伟英和黄志繁的《历史人类学与苏区史研究》。3篇论文均发表在《苏区研究》2018年第6期上,构成一个专题系列,从方法论高度创造性地思考了“苏区史料学”何以可能以及如何构建等问题,专门讨论了代表性档案在苏区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与学术意义,提出了民间契约文书、红色实物遗存、田野调查资料等民间史料在苏区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与意义,不仅为课题组进一步收集、整理、研究中央苏区史料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论和理论框架,而且有助于推动学术界对全国十多个苏区的实证性研究,对“中共党史史料学”“中国革命史料学”乃至“中国近代史史料学”等史料学学科丛的构建亦不无参考价值。这一专题系列论文,以其探索性和创造性,在发表后引起了学术界较大的反响,不仅全部为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19年5期全文复印,而且吴永明的《苏区史料学的构建初探》、黄道炫和戴利朝的《档案与苏区史研究》均为《新华文摘》2019年5期全文转载,同时在诸多学术网站被转载。

2、研究论证了中共中央与国际电台联络中断和恢复对中共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重大影响。孙伟的《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电台联络的中断和恢复》一文发表于《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论文指出,由于国民党加大了对上海地下党组织无线电台的侦察与破坏,加上上海中央局自身也存在一些致命的缺陷,如组织机构薄弱、保密工作不力等,导致中共中央、共产国际、上海中央局三方无线电联络的中断。中央红军主力在长征途中一直处于急行军状态,虽然各方作出了很多努力,但电台恢复的过程一波三折。这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共中央被迫独立去面对诸多生死考验; 从此开始,中共也逐渐独立自主地领导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3、撰写了对中央振兴原中央苏区的政策实施效果的调研报告,课题组深入赣南基层进行调研,撰写完成了近2万字的调研报告《习习春风暖人心——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调研报告》发表在《苏区研究》2019年第3期上。该报告以扎实的数据,令人信服地说明了2012 年 6 月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实施以来,赣南苏区在生产生活条件、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支撑能力、特色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苏区振兴发展,生动实践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彩缩影。

叁、下一步研究计划

1、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继续深入基层,收集民间史料。

课题研究前一阶段,课题组深入基层,走访民间,收集了大量的民间文献,课题顺利进展。但是,课题组前一阶段重点在基层档案馆和家族文献,对红色文物、历史遗迹(例如红军标语等)重视不够,后一阶段将加强这两类文献的收集和整理。

2、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继续与江西档案馆合作,争取将江西档案馆中以前鲜为学界所注意的基层史料挖掘出来,并公开出版,以飨学界。

课题组已与馆方达成协议,共同开发利用江西档案馆中比较“基层”和“民间”的史料。目前已经组织了组织了12位成员全面进驻江西省档案馆,进行史料的搜集、挖掘和整理工作。预计用1年左右的时间,该项工作可以完成,并整理出一套资料丛书提交出版社。

3、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继续利用收集民间史料的民间史料,撰写系列学术论文。

课题研究前一阶段,课题组利用收集到民间史料撰写了6篇学术研究论文,取得了一定的学术进展。课题组认为,利用民间史料撰写相应学术论文本身就是建构中央苏区民间史料学的重要尝试,因此,今后课题组将继续努力,争取继续撰写系列有影响力的论文。

4、2021年9月至2022年7月,课题总结阶段。

预计2021年9月,课题组前期的资料收集和论文整理工作将基本结束。课题组计划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对课题进行总结。主要进行叁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将“齐、清、定”的成果提交给出版社;一是对前期的工作进行理论总结,争取对苏区史料学提出较为成熟的理论框架;一是撰写课题结项申请书。

课题组供稿&苍产蝉辫;

(责编:孙爽、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