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进展情况
主要内容:
(一)研究计划总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从本课题研究的进展来看,目前按原计划实施相关研究工作任务,总体执行情况良好,各子课题进展顺利,一些领域已取得较大进展,藏文地方志资料搜集整理和叁卷本《多康藏族史》编纂工作同时进行。
目前已完成的工作有:
1.子课题一在紧张有序的过程中按期进行。课题组利用两年有余的时间,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搜集到甘青川滇藏族聚居区各种藏文地方志资料,收获颇丰。课题组成员和自己所带研究生利用将近两年的时间搜集、挖掘和整理一手资料,对国外收藏藏文资料也进行长时间的咨询和搜集信息,基本搜集出本研究所需前期所用资料,其中不乏较为珍贵的藏文木刻版、手抄本藏文地方志文献资料。目前,已搜集到地方部落政权史志、寺院志、圣地志、地理志、世系史、法嗣、地区教法史等40余部,对大部分手抄本、木刻版文献进行了扫描和翻拍,并于2019年5月起开始进行资料录入和整理编目分类;同时,又已基本收集完成了编写《多康藏族史》所需的多部文献资料(包括汉文文献),并进行分类归纳,予以应用;
2.近两年,首席专家叶拉太教授对南亚部分地区进行了长时间的调查和研究,在此过程中,也搜集到了收藏于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地的有关多康藏区历史文化方面的藏文史料文献,对本课题提供有力的支撑和资料补充;
3.着手撰写《多康藏族史》各卷内容,也即是子课题二、叁、四的内容,进展顺利。第一卷基本已完成的内容有:远古时期多康藏区的历史地理、吐蕃王朝时期的多康藏区、分裂割据时期多康藏区的形成发展与历史演变等;第二卷基本已完成的内容有:多康藏区藏族源流、吐蕃王朝至清中央王朝期间多康藏族历史的基本发展脉络、多康藏区部落的形成与分布情况、多康藏区与西藏间的关系问题等;第叁卷基本已完成的内容有:不同教派在多康藏区的传播和发展及其与地方的政教关系、达赖喇嘛活佛系统与多康藏区的关系、班禅活佛系统与多康藏区的关系、噶玛巴活佛系统与多康藏区的关系等。撰写完成的直接成果内容字数达约50万字左右。已完成的相关内容和阶段性成果中,绝大部分是由汉文完成的研究内容,也有部分以藏文完成的成果及研究内容,做到互补共赢。另外,完成阶段性研究专着《多康藏区形成史及其与卫藏的关系研究》,正在与出版社接洽出版事宜,力争于明年出版;
4.已完成部分阶段性研究成果,其中着作2部(1部专着,1部编着),论文21篇;撰写完成、待刊的学术论文10余篇,拟出版着作1部。
(二)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近两年来,课题组成员积极进行实地调研和走访考察,对整个多康藏区历史地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并多次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发言交流,有力推动和宣传了本课题。
1.项目组成员利用2017年寒假、2018年暑假、2019年寒假到青海、甘肃、四川等地进行访谈、咨询和查阅文献,课题组调查区域囊括了青海省海南州、黄南州、果洛州、玉树州及甘肃省甘南州和四川省阿坝州、甘孜州等地区,收集到较多实物资料和口传史料,为下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018年夏季,到川甘青交接地区进行约一个月的专题学术调研,对吐蕃时期及其之前多康藏区的摩崖石刻、岩画等做系统考察研究,正在形成与之相关的研究成果;
3.注重学术交流,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建立良好的学术关系,并与他们进行了多方面的交流。其中,首席专家参加的主要学术会议有:
(1)首届中国西藏拉萨·阿里象雄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拉萨,2018年6月18日)
(2)果洛智慧教育大数据云平台建设项目藏汉双语教学资源需求研讨会(西宁,2018年6月23日)
(3)喜马拉雅之行专题研讨会(西宁,2018年6月28日)
(4)民族学博士点建设与青藏高原特色学科发展学术研讨会(西宁,2018年6月28日-7月1日)
(5)第四届宗喀巴学术研讨会(西宁,2018年7月7日)
(6)第二届藏学与喜马拉雅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西安,2018年10月13日-10月15日)
(7)第二届喜马拉雅区域研究国际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2018年10月22日-10月25日)
(8)改革开放40周年国内藏学研究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2018年11月1日)
(9)新时代青藏高原研究(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2018年度学术年会,2018年11月16日-11月17日)
(10)第十次全国民族研究机构负责人暨第七次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负责人联席会议(四川省民族研究所,2018年11月20日)
(11)宗喀巴研究暨藏传佛教论坛(青海民族大学,2018年12月2日)
(12)致敬改革开放40年:国家级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格萨尔文化系列图书出版座谈会(西宁,2018年12月20日)
(13)第二届纪念十世班禅大师爱国爱教专题研讨会(西宁,2019年1月14日)
(14)《第五世昂让嘉央钦饶嘉措》首发式暨藏医学学术研讨会(西宁,2019年1月20日)
(15)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招标项目《西藏历史地图集》开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2019年4月19日-4月21日)
(16)纪念藏学家蒲文成先生学术座谈会(青海藏族研究会,2019年5月5日)
(17)第二届大藏经金书文化论坛(黄南州尖扎县,2019年5月19日)
(18)近代西藏历史学术研讨会(陕西师范大学,2019年6月14日-6月17日)
(19)第十五届国际藏学大会(法国巴黎,2019年7月7日-7月13日)
(叁)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1.利用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及相关学术交流活动等机会,积极推介本课题的相关情况及阶段性成果,尤其利用各种国际性学术会议,展示和宣传课题组成员所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比如,利用今年7月7日-13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国际藏学会的绝好机会,包括首席专家在内的2名成员围绕本课题核心内容发表学术论文,得到与会专家的积极回应和高度关注。
2.利用“青海民大社科智苑”等公众平台,向广大藏学研究者和爱好者展示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在网络、微信等自媒体平台上积极宣传和推介本课题相关研究工作情况;做客青海藏语广播电台访谈名栏“375直播”(2018年5月14日),专门介绍本课题前期工作情况及进展情况,重点介绍本课题拟进行的部分关键内容,展示我们新近取得的研究成果。
3.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强调研以致用的理念,要求课题组成员在实际研究工作中注重理论研究与现实问题相结合的做法,主动服务甘青川滇藏族聚居区地方社会发展,把阶段性相关成果推介给各地方各部门,与地方文化旅游建设及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有效衔接起来。
4.把阶段性研究成果投给有影响的藏学类刊物及其他相关刊物,发表有关多康藏区藏族史研究方面的最新理论成果,提升课题组成员在藏学研究尤其是民族史、藏族史研究领域的影响力。根据了解,目前所发表的阶段性汉文、藏文论文下载、应用率不断在上升,国内外关注度较高,扩大了本课题在学术界的影响。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1.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涉及不同时期的多康藏族史有关藏文地方志文献资料数量很不均衡,某些时段和区域的地方志资料较为充足,但某些区域的相关资料很为匮乏,补充搜集存在客观难度。
(2)第一手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的搜集工作难度较大。因多康藏区所涉及的地理范围广阔,时间跨度大,故而研究资料浩如烟海且过于分散,特别是相关可直接利用的藏文地方志一手资料,散存于各省市不同的收藏机构,绝大部分仍在民间收藏,查找、搜集难度很大。
(3)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发现部分新的理论,这些内容对本课题又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价值,从而新增了部分研究内容,对一些内容也做了部分调整。如多康藏区地方政权的类型分析、多康藏区政教互动的模式、多康藏区多民族格局的成因及演变过程、“边缘助兴中心”视野下的多康藏区与卫藏的关系等,这些在原计划中是没有进行具体的独立安排,需要补充研究。
2.改进措施
(1)在已有研究成果及积累资料的基础上,课题组将重点放在空白领域和薄弱环节。在藏文地方志资料搜集和整理方面,对记载较为欠缺的地域进行深入发掘和调查,除了文献资料外,注重口碑资料的补充和口述史的搜集和整理,弥补缺陷。另外,课题组将利用有利的民族身份及广结人缘的关系网络,深入藏区逐一排查,注意沟通,力求做到全面、合理的搜集和整理。
(2)针对甘青川滇藏族聚居区藏文地方志资料不全的问题,本课题组将利用多种文字的互补研究弥补这一缺陷,注重汉藏文献的互补和综合研究,从而填补多康藏族史研究中不少时段和地域资料匮乏的缺憾,将藏文、汉文、外文资料相互补充,相互印证,整体推进。
(3)发挥各子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个人的学术优势,进行不同角度、不同领域的区域史研究和文献研究。未来,本课题在研究方法、分析工具、文献资料、话语体系等方面力争创新,利用好汉、藏、英、日等资源,用好课题成员新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新的研究理论、方法的熟练运用和文献资料的进一步扩展、拓宽,必将会对本课题研究带来全新的学术视野、理论引领和资料支撑,从而保证本课题在研究方法、分析工具、文献资料、话语体系等方面有所创新。
(4)最大限度利用藏文文献,重构许多被汉文文献所忽视的历史细节。由于主客观原因,以往相关研究基本处于单一文献的叙述和研究,缺乏藏汉文献的互补研究和互证研究。基于此,本课题将以甘青川滇藏族聚居区藏文地方志资料为中心,采用汉文文献对该区域的科学记载和叙述,借鉴国内外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客观公正而全面整体地重构多康藏区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5)突破传统研究方法模式,尝试建立研究新思路。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与理论研究、实地调查支持有机一体的研究思路;民族志研究方法与系统分析相结合,历史学、文献学、地名学等相结合的跨学科综合研究方法,从而构建中国藏族区域史研究的方法体系。
(6)针对研究中出现的新的问题和思路,召开中期课题研讨会,重新拟定重要内容和章节的补充修善内容,再次完善和确定具体详实的探究计划和方案,展开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7)课题组将依据现有研究状况和所需,再次拟定计划前往四川、甘肃、云南、青海甚至西藏(主要为昌都)等地相关档案馆、文史部门查阅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利用访学交流的机会,前往尼泊尔、印度搜集收藏于尼泊尔、印度的有关甘青川滇藏族聚居区藏文地方志资料,同时准备赴台湾、美国等地争取获得第一手的相关文献资料(包括外文和中文)。
3.研究心得及意见建议
在研究过程中,本课题组深切体会到本课题的难度比预先多得多,也享受到每一次度过学术难关时的快乐和追求学术所带来的无限幸福及荣誉。同时,经过将近两年的实际研究工作,也有一些学术心得和想法,总结如下:
(1)经过几年的研究发现,对多康藏区藏族史进行综合研究,不仅是一种藏族史研究的补缺,而且对我国西北民族地区历史研究注入新的活力也有极大益处。依据藏文历史文献,同汉文历史文献以及其他文献结合起来对这一研究领域进行研究,能比较深入地反映历史时期青藏高原东部藏区历史发展及演变的轨迹,西藏及多康藏区与祖国内地共生互补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当地藏族居住区方方面面的社会状况,及其与族际间的交往关系,有助于弥补史书记载的不足和某些知识空缺。通过对多康藏区藏族史的研究,越发感觉互证互补的重要性及学术价值,也体会到这一领域的巨大潜力。同时,这一课题对于开拓藏学研究的新领域,重构藏民族的历史以及中国藏区历史地理史,赶超国际藏学研究的学术水平等诸多重大问题,具有无可估量的重大意义和价值。因此,本课题组成员认为,随着多康藏区区域史研究的不断推进,将会在某些方面开辟新的领域,找出新的学术增长点,从而推动整个西北民族史研究的发展和繁荣。
(2)通过具体研究,凸显多康藏族史的研究空间和学术地位。多康藏族史是中国史、中国民族史及藏族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区域史研究的重点领域,在建设中国史、民族史学科的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这一重要领域在涉藏藏学学科的建设中却遇到了其他学科领域所没有的特殊地理、历史、政治等因素的制约,因而其理论建设更为特殊、复杂。如能在这些方面探索出切实可行的研究路径,做到理论创新,定会对中国史、中国民族史学科有重要理论贡献。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本课题组不仅要研究多康藏区藏族史的相关内容,还要关注具体研究中的范式探索和路径创新,向其他领域及其他学科提供理论参考。
(3)经过一年半研究的不断深入,本课题内容的综合性特点越加明显。我们发现,本课题把多康藏族史置于整个中国史及中国民族史的总体历史进程的同时,还要将其置于青藏高原这一特殊地理区域背景中,把多康区域史与藏族史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注重历史长时段理论的运用和分析,综合运用历史学、政治学、民族学、社会学、宗教学、区域社会史等多种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最新成果。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做到资料搜集整理和历史叙述两大层面的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考察与研究,不能先做资料搜集整理,再做区域史研究,而要把这两大板块同时进行,做到互补。
(4)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曾计划用多种方法和路径,发挥各自优势,但因各子课题的内容不同,方法不一,导致具体操作时出现了思路不一致、方法不统一之情况。由此,本课题组经过讨论,要求各子课题研究人员要注重宏观研究与微观个案研究相结合、跨学科合作的研究思路,同时要借鉴国际学术界民族、宗教研究的经验,加强各个子课题间的交流、对话与协调,进一步拓展多康藏区历史研究的理论视野和学术领域。
(5)本课题中的几个子课题负责人都由校外专家担任,这虽然加强了不同领域专家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有利于弥补短板和高质量成果的问世,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隐患。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本课题首席专家在负责主持这一课题之外,同时还进行了与本研究内容间接相关的部分重要工作,如完成了《藏族古代学术史研究》(2018年7月完成)、《藏族史学发展史》(2018年10月完成)及《敦煌藏学学术史》(2019年4月完成)等3部着作;与四川民族出版社签订了《敦煌藏学学术史》的出版合同,力争于年内出版;完成《穿越喜马拉雅:喜马拉雅南麓山区学术考察记》,计划年内出版;撰写完成《昂隆堪钦降央钦饶嘉措评传》(专着,属于多康藏区高僧评传);完成青海民族大学博士点建设项目《本土范式与视角转换--当前藏语系统藏族史研究现状及新趋势研究报告》及青海民族大学国别与区域研究翻译类项目“《夏仲·阿旺南杰传》翻译”。这些阶段性成果,虽然不是与本课题直接相关的成果,但均为首席专家常年积累的学术成果,属于藏族史学学术研究及区域史、文献学研究范畴,部分内容与本课题存在较大关系,对本课题的支撑和补充作用尤为明显
二、研究成果情况
主要内容:
(一)代表性成果介绍
《元以来安多藏区部落及其地方政权的形成与分布情况》(《西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19年第1期):该论文在藏汉史料互补的基础上,对元以来安多藏区地方社会变迁和与之相随的地方部落政权进行史学考察。元以来是西藏及其周边区域开始纳入中原王朝国家版图的关键时期,也是藏族封建地方部落政权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刻。安多藏区作为中原王朝国家和西藏地方间的缓冲区之一,其政制演变和区域发展走向一直影响着西藏腹地的政治方向。安多藏区的双重“边缘”位置使这一区域处于一种半自然状态的发展模式,地方性封建割据部落政权相继出现,且随着区域性寺院集团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地方政教联盟系统。这些部落政权形成时间不一,历史演变复杂,地域分布较广,有其特殊的政治历史背景和地域发展特色。
《元以来康区部落及其地方政权的形成与分布情况》(《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18年第4期):该论文把康区历史演变的历史放到整个多康藏区的区域史研究视野中,对元代以来康区地方部落发展情况做了一次线性的长时段分析和评述。与安多藏区一样,康区在元以来出现了众多地方性封建割据部落政权,在区域社会发展过程中,又与寺院集团和地方宗教势力形成地方政教联盟或地方政教合一制度,造就了康区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对此领域进行的学术研究,对多康藏区藏族历史的特殊性及区域性原因分析具有铺垫作用,是一项重要的基础研究内容。
上述两篇论文发表后,学界回应积极,不断有藏族史学界尤其是治康藏史、安多区域史的专家学者来函来电,热烈讨论,并提出了诸多意见建议,甚至有部分国外学者通过不同渠道索要论文全文及所引用的相关资料。
《藏族历史》(编着,青海民族出版社2018年12月版):该着作是以藏族现代史学名家毛尔盖·桑木旦与次旦夏茸所着《藏族史》和《藏族编年史》两部史学着作为蓝本,经过修补、增删而成的藏族历史通论类简明读本,极具权威性。该着作主要针对广大藏族史学爱好者和藏区中学生的读书需求,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又不乏前沿内容。该着作的亮点是重点增补多康藏族史方面的相关内容,弥补诸多藏文通史类着作对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历史缺载这一遗憾。该书出版以来,得到专家学者的好评和青年学生的追捧,很快普及起来,反响强烈,几月之内销售一空,目前已印刷叁次,需求不断增加,将会成为藏文图书类畅销书之一。
《前吐蕃时期多康藏区藏系部族》(《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17年第4期):前吐蕃时期是指公元7世纪吐蕃帝国王朝喂建立之前的雅隆赞普王朝时期,始于吐蕃第一代赞普聂赤赞普。这一时期的多康藏区藏系部族人群,从历史书籍记载看,多为氐羌系统族群。这些部落和人群分散居住,分布在几乎多康藏区的各个角落,互不统属,各领其地。这些被称为“外族”的部族与藏族先民有或多或少的族源关系,或多为藏系部族,跟藏族先民有种种亲缘关系。
《凡人之身奉尘刹,菩提之心怀天下--多元社会重温喜绕嘉措大师》(《青藏高原论坛》,2018年第4期):生于青海的喜饶嘉措大师被毛泽东誉称为“爱国老人”,他不仅一直致力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还孜孜不倦地为藏文化倾注毕生精力,是一位在政治、宗教领域卓越功勋的爱国爱教佛学大师。大师虽远去,但其精神永存于世间,对后世影响至深。喜饶嘉措大事的宗教遗产、政治遗产及文化遗产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在当今社会仍发挥光芒,在其故乡道帏,仍能重温大师一生事业及其它点滴故事。喜饶嘉措大师的一生经历即是一种佛理世俗化的实践,又是一种讲辩着、闻修思的殊胜功德。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时,喜饶嘉措大师心怀天下、济世拯民的伟人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实践。
《医学大师昂茸堪钦·降央钦饶嘉措对藏医学的贡献》(《中国藏医药》藏文版,2019年第1期):昂茸堪钦·降央钦饶嘉措为第四世昂茸仓转世活佛,从小在家乡及第扎寺研习佛法,并对藏医产生浓厚兴趣,拜师系统学习藏医诸理论,成为安多北部一代名医。昂茸堪钦一生为济世救人而行医,医德高尚,填补多项藏医药学领域的空白,深受欢饮。由于特殊的治疗秘方及精湛的医术,其医学体系一直在安多北部地区传承未断,并对当代安多的藏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宗喀巴大师践行“闻思修”的理论品格》(《青海社会科学》藏文版,2018年第3期):对宗喀巴大师成就大业之原因进行了分析归纳,专门讨论宗喀巴大师学习、实践宗教过程中的理论品格。宗喀巴大师作为藏传佛教集大成者,其成功不仅在于持之有恒的执着和创新精神,而且在于践行“闻思修”时的独特精神品格,而这种品格塑造了他在整个藏传佛教界的极大威望和权威。宗喀巴大师的理论品格体现在:游学辩论之学习精神、勤学善思之顽强精神、专心钻研之探研精神、背诵若流之读书精神、贯通各学之理性精神、批判创新之学术精神。
《第五世达赖喇嘛授予叁世察罕诺们汗之铁券文书考》(《西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18年第3期):通过考证,得出第五世达赖喇嘛授予叁世察罕诺们汗的铁券文书是第巴·桑杰嘉措以五世达赖喇嘛的名义颁发给叁世察罕诺们汗的结论。对铁券文书资料的进一步解读,不仅能够发现察罕诺们汗生平及其所受封号、相关历史人物和部落历史等,而且还能够了解察罕诺们汗在蒙古部落、蒙藏关系,以及传播藏传佛教文化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澄清上述历史问题中存在的各种错误及异议。鉴于此,本论文对五世达赖时期青海蒙藏民族的双向关系、部落演变、政教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学术意义。
叁、下一步研究计划
1.进一步明确任务分工,督促各子课题组按期顺利完成各项指标;
2.加强项目宣传推介工作,形成阶段性成果总结材料,通过不同渠道展示本项目所产出的成果及效益;
3.注重发表和出版阶段性研究成果。利用项目攻关的关键阶段,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与本项目直接相关的汉、藏文学术论文,力争每年发表5-8篇左右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同时,如缺口资金能够补充,将出版2-3部左右阶段性研究专着,打造本领域学术品牌;
4.加大甘青川滇藏族聚居区藏文地方志资料搜集和整理的力度,利用力所能及的办法,在国内外持续搜集反映多康藏区区域史的藏文地方志文献,从而丰富本项目第一板块的含金量。未来两年,在搜集资料的同时,重点进行藏文手抄本文献的扫描录入和校对整理工作,并完成藏文地方志资料的提要撰写任务;
5.加强与国外藏学界的交流、合作研究,在本领域与国外相关专家进行密切交流,吸收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推介本课题组完成的前沿学术成果,增强我国学界在藏族区域史研究方面的影响力,拿准学术制高点;
6.多吸收有潜力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参与本课题的具体研究工作,把学术研究与对学生的学术训练结合起来,并将其体现在本课题的所有环节当中;
7.首席专家对已有个子课题完成的研究成果进行总体评估,在此基础上逐步完成整合统一,并作补充研究和修改充实,保证成果质量;
8.根据所开展研究的实际情况,除各子课题在原则上按原计划设计不变外,具体内容作适当调整,体现综合研究特色;
课题组供稿&苍产蝉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