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进展情况
主要内容: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课题的预期研究目标,扒梳各类文献,发掘补充新发现的碑铭材料,力求东胡系民族历史文献资料收集、整理的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最终形成东胡—乌桓资料辑录,鲜卑资料辑录,柔然资料辑录,契丹资料辑录,库莫奚资料辑录和室韦—达怛资料辑录六部资料辑录整理成果,总名为《东胡系民族历史文献汇编》;同时力求对东胡系民族基本史料史源关系的梳理分析准确,对史料价值的评价客观 公允,最终形成一部专著,总体成为具有重大文献价值、学术价值的著作,成为填补北方民族史领域学术空白的重大成果,带动相关学术研究和学术思想、学科建设的发展。课题计划自2017年12月至2022年12月,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获批立项以来,首席专家、各子课题负责人和参与人根据预期研究目标,开展了不少工作,总体执行情况良好,各子课题的进展情况也比较顺利。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
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首席专家牵头组织各个子课题负责人,在广泛听取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就课题内容、编写体例、编写要求、成员组成及其分工等事项进行了探讨,并且拟定了编纂提纲,形成了切实可行的编制方案。 随后,各个子项目负责人在首席专家的统筹协调下,分别就项目的推进做出了切实可行的计划。2018年4月11日,首席专家组织各子课题负责人和部分项目参与人召开工作会议,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项目参与人及其具体负责的内容进行了适度调整。决定:第一,“东胡—乌桓、鲜卑资料辑录与基本史料辨析”子课题仍由梁云负责不变,核心成员加入王石雨。梁云、胡雪艳继续负责拓跋鲜卑的资料辑录和基本史料辨析;原由李春梅负责的西部鲜卑秃发、乞伏部资料辑录和基本史料辨析,改由梁云、胡雪艳负责;原由李春梅负责的东胡资料辑录和基本史料辨析工作,原由孟克巴雅尔负责的乌桓资料辑录和史料辨析工作,原由梁云、胡雪艳负责的东部鲜卑资料辑录及基本史料辨析工作,改由王石雨负责。第二,“室韦-达怛资料辑录与基本史料辨析”子项目负责人钟焓不变,课题组增加李荣辉、曹磊二人。原由王洁负责的室韦史料辑录与初步校勘工作改由曹磊负责;原由包文胜负责的达怛资料辑录与初步校勘工作,改由李荣辉负责。第三,其他各个子课题负责人、参与人及其职责仍与项目投标书一致,未作改变。此次会议最终确定了项目成果的具体内容、体例和规范等,要求对项目内包含的各个子课题中涉及的东胡系民族的历史文献,尽可能进行全面收集整理,最终形成170千字的著作。其中,“契丹”“达怛”史料搜集的时代下限分别为辽朝建立和蒙古汗国建立前(辽朝建立后,属中国古代史断代史的研究范畴;蒙古汗国建立后,则属蒙古史的研究范畴),其余各民族不设置时代下限。此后,各个子项目负责人和参与者在首席专家的统筹协调下,分别就自己承担的具体整理和研究开展了工作,并根据各自的实际状况,制定了研究计划具体实施的时间表,但此时间表总体上不影响课题提交结项的时间。
截至目前,项目总体执行情况良好,进展顺利,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主要体现在对东胡系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文献史料的整理和对东胡系各族基本文献史料的对比辨析研究等两个方面。
(二)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东胡—乌桓、鲜卑资料辑录与鲜卑资料辑录。东胡、乌桓的史料收集、编年、排序等工作均已顺利完成,初步形成了共计2万余字的东胡史料汇编,和共计15万字的乌桓史料汇编。鲜卑资料的辑录工作正在稳步进行。已完成对东汉至叁国时期的东部鲜卑史料的收集、汇总、编年和排序,以及对慕容、宇文、段部和叁国以后的其他东部鲜卑专条专传的整理工作。此外,还比较系统地搜集整理了《宋书》《南齐书》《魏书》《晋书》《北史》《通典》《资治通鉴》《文献通考》《读史方舆纪要》等文献中有关早期拓跋鲜卑的专传、专条和人物载记等内容。
柔然资料辑录。史料整理工作部分完成,近15万字。内容包括《魏书》《北史》《通典》《通志》《文献通考》《太平寰宇记》《建康实录》中柔然专传专条与相关人物列传,《晋书》《魏书》《北史》《资治通鉴》《十六国春秋辑补》《太平御览》《通志》《文献通考》中柔然散见史料系年整理。对《册府元龟》《全上古叁代六朝文》和历代别集当中与柔然相关散见史料系年整理工作仍在继续进行,预计2019年9月完成。此外,基本完成了对北魏至隋代柔然墓志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
契丹、库莫奚资料辑录方面。子课题负责人肖爱民直接承担契丹史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并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了具体分工:南北朝时期由马昊、郭天翔负责,隋唐时期和宋代及以后的典籍中的史料由吴晓杰负责,五代时期由李耀兴负责,《资治通鉴》《通志》《通典》类由才俊良负责,相关史料辨析与研究由冯科负责。课题组首先利用河北大学图书馆和宋史研究中心资料室中已有典籍(24史、个人文集、诗歌、文选、类书、碑刻等)进行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目前,各个时期的契丹史料搜集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搜集到大约超过12万字的资料,正在把资料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定,同时与已有的点校本进行核对和校勘。
王丽娟负责对历代文献中的库莫奚资料进行整理和辑录。共录出史料约18万字。内容包括:《魏书》《周书》《隋书》《北史》《通典》《唐会要》、两唐书、《五代会要》《太平寰宇记》《册府元龟》《新五代史》《通志》《文献通考》等文献史料中的库莫奚专传、专条和散见史料,以及唐宋时期涉及库莫奚的诗、文、敕书68篇/首/条、涉及奚族的碑刻录文11种(篇)。冯科、吴飞完成了对专传、专条以及11篇碑刻的校对工作。
室韦—达怛资料辑录方面。室韦史料搜集整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对于各类史书中的室韦专传、专条及散见史料进行了辑录,并同时与已有的点校本及影印本进行了逐一校对,核定内容、字形、标点及页码。现已搜集到近10万字的资料,散见史料的系年整理工作仍在进行当中,预计2019年9月完成。达怛史料搜集整理工作预计2019年9月完成。其中包括对涉及到达怛的鄂尔浑突厥文碑铭、回鹘文碑铭、叶尼塞突厥文碑铭等按照时间顺序的整理。在整理过程中,对原碑文的拉丁转写到汉文汉译都做了录入,同时对不同碑文的解读不同,重点选取耿世民、森安孝夫、芮传明叁家的解读,以资比较。录文下搜集了与之相关的资料,并对这些史事做了分析。这一部分已经完成。唐武宗以后涉及到达怛的资料,主要有李德裕《会昌一品集》、敦煌文书,于阗文书等,这些资料的编目已经完成,录入与材料分析正在进行中,总体已经完成叁分之二。五代、北宋资料的编目已经完成。辽代阻卜史料编目、唐末至成吉思汗兴起之前波斯文史料编目完成,材料录入及相关资料汇编正在进行中。
对东胡系各族基本文献史料的对比辨析研究。其中,张久和完成了对室韦—达怛基本文献史料的对比辨析研究;梁云、胡雪艳完成了对拓跋鲜卑基本文献史料的对比辨析研究;王石雨完成了东胡史料概述及多篇乌桓史料辨析文章;袁刚、张久和完成了对柔然基本文献史料的对比辨析研究;冯科完成了对《魏书》《北史》等史籍中的契丹基本文献史料的对比辨析研究,对其他文献资料中的契丹基本文献史料的对比辨析研究亦在进行;王丽娟完成了对库莫奚基本文献史料的对比辨析研究。
二、调查研究、学术交流和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在项目首席专家的统筹协调下,各子课题负责人和项目参与人针对项目的进一
步推进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学术交流和成果宣传推介工作。
①调查研究与学术交流
2017年11月,首席专家携部分子课题负责人和参与人前往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考察拓跋鲜卑早期及室韦遗址遗迹;2018年3-4月,前往兴安盟科右中旗考察蒙格罕山鲜卑遗址遗迹,该山清代以来即被学界广泛认为是鲜卑山遗址;2018年9月23日至24日,前往包头市和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考察战国、秦汉、隋唐及辽金西夏时期的遗址遗迹;2018年10月1日-7日,前往呼和浩特市及包头市北部地区考察北魏长城等遗址遗迹;2019年3-5月,多次前往赤峰市,武川县及山西右玉等地考察与东胡系各民族相关的历史遗迹。经过多次调查研究,对东胡系各民族在历史上的迁徙路线、活动范围、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搜集了相关碑刻文献资料,有力推动了项目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
从2017年项目立项以来,课题组与“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项目办合作,先后在呼和浩特、海拉尔、北京等地共召开五次“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历史与考古系列学术研讨会”;期间,课题组成员分别就相关研究工作进行了学术报告。2018年8月29-30日,项目首席专家张久和研究员携项目参与人袁刚参加“2018(首届)敕勒川草原丝绸之路文化论坛”,张久和以项目研究的相关学术成果向论坛作主题报告。2018年,项目首席专家张久和在内蒙古史学会学术年会上就项目研究及近年来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研究动态等相关问题作学术报告。此外,项目参与人王萌对柔然历史遗迹及文物收藏机构进行了实地考察。在河南洛阳,就包括柔然墓志在内的北朝时期北族墓志出土情况、研究进展,与洛阳关林管理处的赵振华等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互动。
②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项目首席专家及各子课题负责人、参与人以专题讲座和专业授课等形式,向社会各界及广大青年学子进行了研究成果的宣传推介工作。2018年3月,项目首席专家张久和等一行六人,应邀前往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考察调研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保护情况。期间,张久和向百余人作“鲜卑文化”专题讲座。讲座内容以历史文献的相关记载为基础,涉及鲜卑山溯源、鲜卑族起源、鲜卑历史变迁、鲜卑文化习俗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对宣传推介项目研究成果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此外,项目首席专家张久和研究员还多次通过“东亚文明交流史”学术讲座平台,向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与北方民族历史文化相关专题的学术讲座,并藉此进一步宣传推介项目研究成果。
2018年以来,张久和在内蒙古大学开设的博士研究生课程《中国古代史史料》、硕士研究生课程《内蒙古地区史史料》《内蒙古地区史文献选读》《北方民族史》,以及本科生课程《北方民族历史与文化》;王丽娟开设的硕士研究生科课程《北方民族史》等,均以文献史料为主要或基础授课内容,亦对项目成果起到了一定的宣传和推介作用。
3.研究心得
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是由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历史包括东胡系民族的历史是中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留存至今的北方民族历史文献资料包括东胡系民族文献史料相对匮乏且比较分散,很多内容没有明确的时间,给收集、系年、排序、识别、分析等工作带来不少困难,不利于相关研究工作的全面深入进行。东胡系民族自战国时期出现,历经各代直至蒙元,绵延近两千年,在中国乃至世界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近代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东胡系民族的历史研究非常重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史料相对匮乏,分布零散,缺乏系统全面收集整理,没有充分辨析基本史料,对历史文献记载缺少正确的态度和认识,致使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甚至存在许多源自文献记载的错误认识和观点。有感于此,我们认为全面系统充分发掘整理东胡系民族史料,并就此进行对比辨析研究,考订史源关系,确定史料价值,对上述东胡系民族史等诸多领域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意义。
二、研究成果情况
主要内容:
一、代表性成果介绍
2017年11月,本课题立项以来,首席专家和各子课题负责人、参与者相继发表或撰写完成了多篇与东胡系民族历史文献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其中,项目首席专家张久和研究员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分别为《〈魏书·失韦传〉汇注》(载韩国《北方文化研究》总第8辑,2017年12月)和《〈隋书·室韦传〉汇注》(载韩国《蒙古学》第53号,2018年5月)。另有由项目子课题负责人或课题参与者撰写完成、待发表的学术论文多篇,分别为梁云、胡雪艳《早期拓跋鲜卑基本史料比较研究》,袁刚、张久和《柔然基本史料辨析》,王萌《四易其主:隋代〈郁久闾可婆头墓志〉考释》《北齐〈闾子璨墓志〉考释》,冯科《〈魏书〉〈北史〉“契丹传”比较辨析》,王石雨《东胡基本史料梳理及辨析》《袁宏〈后汉纪〉中乌桓相关史料辨析》等。
就目前已发表的2篇具有代表性的阶段性学术论文成果来看,均主题鲜明,内容详实,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积极的社会影响,在国内外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学界的反响比较强烈。具体情况如下:
《魏书》一百二十四卷,北齐魏收撰,天保五年(554)成书,是记述北魏、东魏历史的正史,卷一百列传第八十八有《失韦传》。失韦,即室韦。《〈魏书·失韦传〉汇注》一文认为,《魏书·失韦传》较全面地记载了失韦的早期历史状况,是最早集中记载失韦的文献,同时是研究失韦早期历史诸问题(如起源、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语言、经济生活、社会状况、风俗习惯及其与东魏的关系等)的有价值史料,和研究室韦史的基本史料之一;北朝人记录的室韦情况,在整个室韦文献史中占有重要位置。文章指出,《隋书·失韦传》以后,《隋书》卷八十四、《北史》卷九十四、《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九下、《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九等均有《室韦传》,《通典》卷二百、《唐会要》卷九十六、《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九十九、《册府元龟》卷九百五十六《外臣部(一)·种族》、卷九百六十一《外臣部(六)·土风第叁》和卷九百六十七《外臣部(十二)·继袭第二》、《通志》卷二百、《契丹国志》卷二十六、《文献通考》卷叁百四十七等均有室韦专条,并在全面、综合比对史文的基础上,得出了后出史书编撰者在记述室韦早期历史时,或基本抄录《魏书·失韦传》,或据之改写,或摘录删削,因而《魏书·失韦传》不仅是研究室韦历史的珍贵资料,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后出史书有关室韦史料的史源等认识。文章认为,中外研究者依据《魏书·失韦传》,对南北朝时期的室韦史作了研究,形成了许多见解,但在不少具体问题上也存在很大分歧。观点不一,说法多样的主要原因之一,应该是对史料的认识和理解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较为详细地诠释《魏书·失韦传》,将相关史料加以注释、互证,尽可能地辨明史料价值,把研究者的不同观点加以归纳、总结,必将有助于室韦史、早期蒙古史研究的深入。
《隋书》八十五卷, 唐初官修, 魏征主持编写,卷八十四列传四十九有《室韦传》,较为全面地记述了隋代室韦的历史。《〈隋书·室韦传〉汇注》一文认为,《隋书》以后的《北史》《通典》《唐会要》《太平寰宇记》《册府元龟》《新唐书》《通志》《文献通考》等均载有隋代室韦的集中史料;但收录有隋代室韦集中史料的各种史书的成书年代有前后之别, 《隋书》《北史》《通典》《唐会要》《太平寰宇记》《册府元龟》《新唐书》《通志》《文献通考》分别成书于唐贞观十年(636)、贞观十七年(643)、贞元十七年(801)、北宋建隆二年(961)、太平兴国(976-984)年间、祥符六年 (1013)、嘉祐五年(1060)、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元大德十一年 (1307),前后史书在编纂隋代室韦文献史料时, 存在一定的传抄关系。文章通过将《隋书·室韦传》史文与后出史书相关史料进行比对,指出是流传至今的最早全面记载隋代室韦历史状况的史传,后成史书记载的隋代室韦史料均存在程度不同的抄录、改写,并且产生了一定的脱漏讹误,同时也有少量新史料的补入。具体而言, 《北史·室韦传》大体上是抄录改写《隋书·室韦传》而成,作有个别字、词的增删和改写, 并且造成了一些脱漏和讹误。在《隋书·室韦传》现存情况下, 应以 《北史·室韦传》为第二手史料, 只能起佐证作用。《通典》有关唐以前室韦内容绝大部分抄自《隋书·室韦传》, 个别地方用词与《北史》相同, 应是参考了《北史·室韦传》, 但在抄录时也有一些脱漏。总之,文章通过对比《隋书·室韦传》与后出不同文献史料的具体词句, 分析了异同原因, 指出了脱漏衍误, 厘清了史源关系, 评价了史料价值,起到了溯根源、明是非、正视听的作用,有助于促使相关研究能够建立在扎实可靠的文献基础上进一步推进。
此外,其他待发表的几篇学术论文,分别论述了东胡、乌桓、拓跋鲜卑、柔然、契丹等东胡系民族历史文献的史料价值及不同文献史料的形成及其原因等一系列问题,辨析了这些文献史料的具体内容和价值,待刊发后应亦将有助于促进相关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并取得较好的社会影响。
叁、下一步研究计划
即日起至2019年10月,进一步开展对东胡系各民族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
2019年10-11月,召开一次工作会议,由项目各部分的具体负责人、参与人汇报文献的收集、整理情况,并进一步明确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
2022年2月,基本完成对文献的具体校勘、汇注工作。
2022年3月,对研究成果进行统稿、校对等后续工作。
2022年12月,提交结项。
课题组供稿&苍产蝉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