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1. 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
本课题从2017年11月15日正式立项,迄今已有1年又7个月。正式立项后,我们立即在申报材料的基础上,根据各位专家的具体情况,再次组织和调整力量,按照5个子课题,组成5个研究团队,并对研究计划再次进行了反复讨论修改,起草了开题报告。2018年4月14日,召开了第一次学术会议,共有30多位专家学者和课题组成员出席了会议,审议了开题报告,进行了讨论。之后,各课题组根据项目研究计划,按部就班展开了工作。按照总体研究计划,2018年1月——2019年12月,为收集资料、制订各子课题写作大纲阶段。目前,各子课题都已收集了较多研究资料,并开始写作大纲的起草。
2. 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本项目共包括总论卷、工会与教会组织卷、基金会卷、智库卷、移民与少数族裔卷等5个子课题。
① 总论卷
本卷计划分两大板块,第一部分用5万字左右,对非政府组织的概念内涵、美国非政府组织的起源发展、冷战期间美国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影响及其原因等进行理论性阐述。子课题负责人已收集大量相关论着,正在阅读研究。第二部分计划用25万字左右,选择8个左右个案,对不属于另外4个子课题的某一领域具有代表性的非政府组织与东西方冷战的关系、在冷战期间的活动及发挥的作用影响进行研究。目前承担这8个专题的课题组成员都已就选定的非政府组织收集了不少资料。
② 工会与教会组织卷
本卷计划分两大板块,分别就工会组织与教会组织这两个最大的非政府组织系统与东西方冷战的关系、在冷战期间的活动及发挥的作用影响进行研究。目前承担这个专题的课题组成员都已就选定的非政府组织收集了不少资料。其中研究教会组织的课题组成员已写出了相关研究综述。
③ 基金会卷
基金会是美国非政府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美国各类基金会大约有四万多个,规模较大的约七千家。本卷计划选取8—10个具有代表性的组织,就其与东西方冷战的关系、在冷战期间的活动及发挥的作用影响进行研究。目前承担这个专题的课题组成员都已就选定的非政府组织收集了不少资料,包括洛克菲勒基金会档案馆的资料、鲁斯基金会年度报告及资料,近期将继续收集卡内基基金会的档案及其他资料。本课题组已初步拟出了本卷的写作大纲。本课题组成员已经完成并发表了3篇优质论文。
④ 智库卷
民间智库是美国非政府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美国各类民间智库大约有一千多个。本卷计划选取8—10个具有代表性的组织,就其与东西方冷战的关系、在冷战期间的活动及发挥的作用影响进行研究。目前承担这个专题的课题组成员都已就选定的非政府组织收集了不少资料,同时翻译了一套包括美国、英国、中国智库等共7本的全球智库丛书,即将于本年底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⑤ 移民与少数族裔卷
移民和少数族裔组织是美国非政府组织的重要组成部 分,数多量大。本卷计划选取13个美国少数族裔和移民类非政府组织作为研究个案,考察其与东西方冷战的关系、在冷战期间的活动及发挥的作用影响等。这13个少数民族与移民裔非政府组织基本上覆盖了美国主要的少数族裔与移民族群,而且其活动范围与工作区域几乎遍及全球各大洲。这些非政府组织不论是影响还是功用,都具有较大的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目前本子课题已制定写作大纲,所有章节均已启动研究,写作任务已分配至课题组每一位 成员,承担这个专题的课题组成员都已就选定的非政府组织收集了不少资料。
二、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1. 调查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依据是档案资料,同时也要借鉴已有研究成果,这是研究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课题立项后各子课题成员分工负责,分头行动,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同时,有的成员利用出国机会、或请在美国的朋友同事帮助查找资料。与此同时,课题组成员也对查找的资料进行研读分析。这也是迄今为止课题组所做的主要工作。
2. 学术交流
这一年多中,我们举办了一次中等规模的学术会议,对开题报告、研究计划进行了认真讨论。与此同时,课题组成员多次参加了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重庆等地举办的美国史、冷战史、国际关系史、社会史等领域的学术会议,与各位学者广泛交流,开阔思路,启迪智慧,促进研究。
叁、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2018年4月14日召开第一次学术会议后,4月18日陕西师范大学网站报导了会议情况,之后《美国史研究通讯》2018年第1期对会议进行了报导,产生了一定影响。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1. 主要问题与改进措施
①首先是资料查找的困难。本项目涉及的研究对象多,资料分散,且国内较少,主要集中在研究对象国美国各地,这就需要有人专程去美国查找。改进措施是计划近期派2-3人专程去美国查找资料,解决资料不足的问题。
②其次,课题组成员都有其他各种任务,特别是子课题组负责人的教学日常工作和手头上的一些科研工作占据了较多时间。改进措施是尽可能排除干扰,争取全力以赴投入研究。
③再次,是各子课题进度不均衡,有些子课题已经制定写作大纲,开始写作;有些进度较慢,尚未制定写作大纲。改进措施是督促进展慢的子课题抓紧时间,加快速度,保证完成,不拖后腿。
2. 研究心得与意见建议
通过一年多的查找资料和分析解读,更深切感受到本课题研究的意义重大,需要下大力气完成,以便深化冷战国际史研究,深化对美国社会和非政府组织的研究,为我国世界史学科的发展,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做出贡献,为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借鉴。据此,我们认为学术研究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搞“短平快”,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埋头苦干坚持不懈地努力完成,要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
二、研究成果情况
主要内容:
一、代表性成果介绍
1.何慧《战后美国劳联—产联与美中关系——以乔治·米尼与沃尔特·鲁瑟的争论为中心》,《世界历史》2019年4月15日刊出。本文论述了冷战初期美国工会组织与中美关系,指出:20世纪上半期,劳工联盟和产业工人联合会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两大工会。1955年,二者合并为劳联—产联,成为美国最大的工会组织。合并后的劳联—产联实现了组织上的统一,但其领导人乔治·米尼和沃尔特·鲁瑟在对华问题上立场不一。保守派代表米尼持坚定反共的立场,是工会中的多数派;鲁瑟比较务实灵活,呼吁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他并不认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工会中的少数派。尽管劳联—产联内部存在分歧,但在冷战背景下,反苏反共是美国的政治生态,劳联—产联及其代表的部分美国劳工出于自身利益和美国的国家利益,基本与美国政府对外政策保持一致。文章深化了美国工会组织与东西方冷战的研究。
2.何慧《美国工会为什么反对尼克松访华——以“劳联——产联”主席乔治·米尼为例》,载于《冷战国际史研究》2018年12月31日。文章指出:"劳联—产联"是美国最有影响的工会组织,作为劳联—产联的主席,乔治·米尼对尼克松总统开启新的中美关系持反对态度,其原因既在于他坚持反苏反共的冷战思维,也与党派和选举政治有关。米尼反对尼克松访华既反映他个人的立场,也折射出一部分美国工人对世界和中国的认知。回顾这段历史可使我们对美国社会的多元化和复杂性有更清醒的认识。
3.史宏飞《核恐惧与美国科学家对核能国际控制的追求(1945—1946)》,载于《世界历史》2018年12月15日。文章论述了原子弹的出现和使用,使美国参与曼哈顿工程的科学家产生了"双重焦虑":既担心核武器的巨大摧毁力可能毁灭人类文明,又顾虑分隔化管理体制可能摧毁科学自由,并使科学研究成为军方黩武主义的囚徒。为了消解"双重焦虑",美国原子科学家开始讨论如何合理控制核能的问题。一些科学家主张立即建立"世界政府",另一些则主张实现国际控制。随着美国科学家之间交流和美国各地科学家协会的创立,科学家达成了共识,要致力于建立核能国际控制机制。以此为基础,各地原子科学家联合成立了协调全国科学家组织活动的美国科学家联合会,并通过游说、咨询、教育等多种活动,推进美国战后核政策的制定向"国际控制"的方向发展。
4. 史澎海、彭凤玲《美国全国学生联合会与冷战初期美国对外心理战》,《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3月15日刊出。该文考察了冷战初期,美国为了赢得冷战胜利,凭借强大实力在全球开展了遏制所谓苏联共产主义扩张和渗透的心理战行动。文章以非政府组织美国全国学生联合会为个案,对冷战初期美国全国学生联合会实施的一系列心理战项目以及取得的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美国全国学生联合会在实现美国对外心理战略目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5.孟斌《探析冷战时期美国非政府组织在中美体育交流中的活动、作用与特点》,《体育科学》2019年3月15日刊出。该文探析了冷战时期美国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中美体育交流的历程,认为非政府组织参与中美体育交流与中美关系转好、美国独特的体育体制、美国自身文化以及美国非政府组织自身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冷战前期的中美体育交流中,教育类非政府组织——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体育类非政府组织则起到了积极配合的作用。在冷战中后期的中美体育交流中,体育类非政府组织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教育类非政府组织则逐渐撤离,直到最终彻底离开中美体育交流的大舞台。美国非政府组织参与中美体育交流作用总体来说是积极的,但是在积极作用的背后还隐藏了美国非政府组织对华开展文化外交和获取中国第一手资料的目的。同时,在中美体育交流的过程中,非政府组织与政府既相互依赖,又保持着独立性,甚至还有刻意弱化政府的目的。非政府组织之间也存在着互补性与竞争性的特点。
6.靳小勇《冷战时期美苏环境保护合作历程探析——以《美苏环境保护合作协议》为中心的考察(1969—1979)》载于《中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3月26日。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跨国环境合作,从微观上来看是美苏两国在环境保护和治理层面上进行的经验、制度和措施的交流;从宏观层面来看,涉及到对环境保护的认知、环境外交定位以及战略互信等诸多因素。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美国环保主义运动发展、政府对外战略调整的背景下,尼克松政府将环境问题纳入到对苏缓和的外交议程中,通过《美苏环境保护合作协议》促进美苏双边关系全方位转向缓和,以维系美苏之间的相对均势。然而,受制于两国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不同认知和尼克松对环境外交的定位以及双边战略互信等因素,美苏环境合作之路坎坷且曲折。
7.杨盛兰、白建才《美国对两次委内瑞拉危机的政策及其影响》,《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7月15日刊出。文章探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介入委圭边界危机和委内瑞拉债务危机促使两次危机最终诉诸国际仲裁和平解决,使门罗主义得到了欧洲强国的承认,确立了美国美洲霸主的地位。
8.白建才、杨盛兰《从委圭边界争端看美国崛起中对外政策的和平主义面相》,《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7月15日刊出。本文论述了19世纪末,由于美国的干涉,委内瑞拉—英属圭亚那边界争端演变为英美外交危机。随后在两国和平运动的推动下,英国政府接受了美国的仲裁提议,促成了《委英仲裁条约》的签订和国际仲裁,争端得以和平解决。委圭边界仲裁既是 19 世纪和平主义和仲裁运动的成果,也体现了美国崛起过程中对外政策通过仲裁解决争端的和平主义面相。它既丰富了国际法的内容,促进了和平运动和国际仲裁的发展,又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但是,由于国际仲裁的局限性,委圭边界问题成为两国外交关系中遗留至今的痼疾。
9.王亚萍《冷战时期梵蒂冈的外交政策》,载于《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3月20日。文章认为,梵蒂冈作为一个特殊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参与了冷战的整个过程。冷战之初,庇护十二世由于坚定的反共态度选择了倾向于西方的立场,外交上也略显僵硬。六七十年代在东西方缓和的大背景下,约翰二十叁世和保罗六世开始以开放包容的态度与东欧国家展开对话和沟通,致力于追求超越东西方阵营的独立而灵活的外交政策。1978年,波兰克拉科夫主教沃伊蒂瓦当选教皇,在波兰团结工会运动以及冷战的和平结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梵蒂冈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往往同时具有意识形态和现实政治的双重诉求,其外交政策体现了宗教性与世俗性的融合,并受到教宗个人意识形态、性格以及国际大环境的影响。
叁、下一步研究计划
1. 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继续在国内收集整理资料,并派2-3人赴美国查找资料。研究所收集的资料,编辑资料集,课题组讨论制定各专题写作提纲。
2. 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拟于四五月间召开小型学术讨论会1次,检查各子课题进展情况。完成各专题写作。
3. 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子课题负责人进行统稿,完成本卷初稿。召开专家咨询会,讨论初稿,修改定稿。
4. 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首席专家统稿,修改补充完善全稿。
5. 2022年7月至12月,召开定稿会1次,做结项准备工作,提交结项稿。
课题组供稿&苍产蝉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