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进展情况
主要内容: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英国经济社会史文献学专题研究”于2017年11月15日获准立项,拟于2022年12月底完成。从获准立项至今已过去1年半多,在首席专家组织协调下,项目总体进展顺利,成果显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如下:
(一)研究启动
在正式投标该项目前,首席专家已于2008年末开始在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中开设“英语史及英国历史文献解读”课程,完成了约20万字的《近代早期英国法人文献整理与研究》书稿,较早开始关注和研究英国经济社会史文献学专题。为进一步优化项目设计论证,组织协调一流的专家团队集中攻关,首席专家曾召开过小型学术研讨会。在该项目获批后不久,2017年11月25日子课题负责人俞金尧等人商议项目标书内容、立项通知要求与评审专家反馈意见,筹备下一步的开题事宜。此后,经过多次沟通和协商,课题组在研究计划启动方面达成许多共识。
1. 原计划90万字的结项成果增加为180万字,由3卷扩展为6卷。在项目标书中原来设计的每个子课题15万字,五个子课题共计75万字,加上总课题负责人承担的导论和尾论15万字,这样最终成果预计为90万字,分上中下三卷。经过深入分析,课题组认为各子课题内涵极为丰富,工作量和文字量远超预期,原有的篇幅设计过于保守。每个子课题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将在原来设计的基础上篇幅翻倍,结项成果由3卷扩展为6卷,以期结项成果更加系统而深入。
2. 划拨子课题经费。每个子课题直接经费均为7万元整,每个子课题间接经费均为3万元整,每个子课题经费总额为10万元整。2018年1-2月,先后完成了子课题负责人直接经费的拨付和首次间接经费的发放。这为研究计划的启动提供了经费保证。
3.调整子课题负责人。子课题“英国土地产权、‘叁农’与城乡关系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原来由谷延方教授负责。由于身体原因,他提出不再承担该子课题的任务。课题组主要成员经过认真考虑、多方协商,并充分考虑到该项目获准立项时专家评审反馈意见,大家一致同意变更子课题负责人,特邀请复旦大学许明杰老师担任该子课题负责人。许老师先后获得剑桥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受过英国经济社会史及文献学专门系统训练,课题组认为他完全能够胜任此项工作。
(二)项目开题
2018年5月26日-27日,课题组在天津召开了 “英国经济社会史文献学专题研究” 开题研讨会。开题研讨会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主任黄春高教授、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向荣教授等作为评议专家出席会议。项目首席专家与子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课题总体与各子课题的进展情况。评议专家在充分肯定的同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1.该项目是重大基础研究课题,将有助于扭转中国史学界某些空谈理论的不良倾向,从而维护历史学的学科尊严,将为建立中国的英国史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奠定坚实基础。建议密切关注中国的英国经济社会史学术动向,起到引领和开拓作用。2.该项目具有很强的原创性,几乎没有先例可循。英国的历史文献学至今在国内少有人问津,经济社会史文献学的专题研究更加缺乏。建议加强与中国历史文献学的横向比较和借鉴。3.该项目从国际学术界来看也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尤其是重视中国学者在英国经济社会史方面取得的学术成就,体现中国特色。建议关注《过去与现在》等国际学术期刊有关英国历史文献学的最新研究动向。4.英国经济社会史文献学专题分类有特色,建议在这一分类的基础上,建立中国人自己的英国经济社会史文献学专题数据库。这将极大促进英国经济社会史研究的发展。5.建议统一英国经济社会史文献学术语,以利于翻译、理解和创造性地转化有关研究成果。
这次项目开题研讨会还根据国家重大项目立项通知要求,为保证阶段性成果与最终结项成果的质量,成立了“英国经济社会史文献学专题研究”编纂委员会。
(叁)项目新进展
在项目开题研讨会之后,首席专家与各子课题负责人共同总结了评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重新梳理和分析了研究计划和任务分工,并开始拟定各自的写作思路和写作大纲。各子课题相继召开了研讨会。同时,为了在课题组成员之间及时有效地分享学术信息和资源,课题组利用移动硬盘、百度网盘等现代科技手段,初步建成了1个仅供内部学术研究使用的约120骋左右的专题特色数据库。各子课题均已完成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与此同时,本课题已完成了对英国国家档案馆的实地调研,至今本课题组成员陈立军教授仍然英国访学。
截止到目前,本课题发表阶段性成果论文总计5篇、出版相关着作1部。
二、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目前,本课题组已完成1978年至2018年间有关英国经济社会史(1300-1900年)的中国学者的论文、着作成果收集和整理工作;已完成主要英文期刊有关本课题论文的英文摘要和整理工作。
2018年5月26-27日顺利举办了开题研讨会。各子课题随后不久也召开了子课题研讨会。2018年9月1-2日,本课题组主要成员均参加了在复旦大学举办的中世纪晚期与近代早期英格兰的经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该会议由复旦大学主办,主题是中世纪晚期与近代早期英格兰的经济社会变迁,会议语言为英语。主要参加人员有埃克塞特大学弗伦奇(Henry French)教授、惠特尔(Jane Whittle)教授,赫特福德大学墨菲(Anne Murphy)教授,威尔士亚伯大学斯科菲尔德(Phillip Schofield)教授,以及剑桥大学布里格斯(Chris Briggs)博士等。本课题组首席专家提交了论文,做了大会发言。
2019年6月15日,本课题组正式聘请剑桥大学著名的英国经济社会史学家约翰·哈彻尔(John Hatcher)教授为学术顾问。哈彻尔教授是本课题组第四子课题负责人许明杰老师在剑桥读博时的导师,对本课题有着浓厚兴趣并表示全力支持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叁、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2018年5月26-27日本课题组顺利举行了开题研讨会。天津师范大学新闻网 http://news.tjnu.edu.cn/info/1002/5927.htm对此及时进行了报道。中国社会科学网 http://whis.cssn.cn/sjs/sjs_xsdt/201806/t20180607_4351341.shtml则对此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报道。这些报道有助于扩大本项目的社会影响。
由于本项目属于基础理论研究,阶段性成果主要以学术论文的方式呈现。在阶段性成果中,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已出版的着作,尤其是在《光明日报》理论版刊发的文章,均有助于提高课题研究质量,扩大本项目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具体情况见“阶段性成果清单”。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在基本政策环境方面,主要是如何避免陷入繁琐的财务报销程序,尤其是因全面实行公务卡结算,课题组成员报销基本的图书资料费程序复杂而艰难,出国调研经费的使用办理手续更加繁杂,致使直接经费在较长时间内难以得到有效使用。建议在对经费的使用、子课题负责人的调整、具体研究队伍成员的进出等方面,实行相对更加灵活的管理方式。
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题总经费和绩效分配明显不足。本项目由5为子课题负责人共计26位成员组成研究团队,他们都为本课题研究付出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结项成果由3卷改为6卷,篇幅成倍增加,研究任务成倍加重。但由于总经费为60万元,每人划拨10万元之后,召开一次开题研讨会就已经捉襟见肘。因此,首席专家一直不敢支出必要的经费,以防结项时出现赤字。首席专家个人除了承担一个子课题之外,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组织协调进度上,今后计划每年至少举行两次工作会议,共同讨论写作提纲、协调内容交叉等若干重大学术问题。这就使课题总经费和绩效分配显得更加不足,因而确有必要予以滚动资助。
英国历史文献学在中国可以说尚待起步,而其不但涉及中世纪及近代早期拉丁语、诺曼法语、英语史等,而且还涉及跨文化理解问题,难度之大,不言而喻。况且,这种历史文献学专题研究需要花费很大工夫,而又难以见到实际成效。因此,无人不识其重要性,但又无人愿意问津。本课题组成员却义无反顾、知难而上、甘愿奉献,正是出于我们对中国世界史学科的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本项目中的一个子课题“英国土地产权、‘三农’与城乡关系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原由天津师范大学谷延方教授负责。由于身体原因,谷教授提出不再承担该子课题的任务。课题组特邀请复旦大学许明杰老师担任该子课题负责人。2018年4月19日,本项目首席专家提交了变更子课题负责人申请。当年6月4日收到来电拒绝了这一申请,理由是子课题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然而,考虑到本项目是基础性、原创性、专业性都很强的课题,许明杰老师尽管尚未取得副教授职称,但课题组认为他是能够胜任这一工作的。理由如下: ①他先后获得剑桥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是国内难得的受过英国经济社会史及文献学专门系统训练的学者; ②他研究方向为英国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他的学位论文、近期研究成果等均与该项目子课题高度契合;③他在英国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期间的导师为英国经济社会史著名学者约翰·哈彻尔(John Hatcher)教授,具有难得的学术联系渠道和学术资源;④他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研究方向得到该项目评审专家的高度认可:在该项目获准立项时,评审专家反馈意见明确建议吸收“国内受过专门系统训练的学者,如复旦大学讲师许明杰”;⑤该子课题原来的负责人谷延方教授,确实是由于身体原因,不便再承担该子课题的任务。基于以上理由,课题组在尊重回复意见的同时,将该子课题的实际工作交给许老师负责。事实证明,许老师不仅较快进入了研究状态,而且还完成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为保证课题进度和研究质量,课题组将等待许老师晋升副教授之后,再次提出由他担任该子课题负责人的申请。
另外,为了在出科研成果的同时出人才,加强科教融合,服务人才培养,课题组注意吸收本学科方向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参与到项目研究过程中。例如,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欧文明研究院的在读研究生姚海宁、毕彦平、商世娇等人均不同程度参与进来。他们的研究方向、学位论文选题均与本项目有关,也将有一定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这将有利于推动本项目在科教融合方面的进展,发挥本项目的育人作用。
二、研究成果情况
主要内容:
一、代表性成果介绍
1. 《疾病的漩涡:19世纪的霍乱与全球一体化》,载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年第2期。该文是一篇译文,由牛津大学历史系教授、医学史中心主任马克·哈里森(Mark Harrison)撰写,由本课题组重要成员邹翔教授翻译。19 世纪的霍乱是爆发于印度孟加拉地区进而蔓延全球的传染病,它造成大量人口死亡,严重影响到不同地区与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贸易往来,也引发了国际性恐慌。霍乱的爆发虽然有生物学的医学的原因,但也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应对霍乱大流行的过程不仅仅是单纯的医学干预与治疗,也与当时社会环境、政治权力、国际利益的纠葛博弈等存在着深层的互动关系。在某种意义上,19 世纪霍乱大流行既是全球化的结果,也是全球化进一步深化的原因。正是由于经济、贸易、人口等的全球性流动,才导致霍乱的全球性蔓延,反过来,也正是由于霍乱的全球性蔓延才使得国际性的经济、政治、医疗卫生等的合作成为可能,最终促使人类在面对共同命运的时候协调反应、加强对话。截止到2019年7月2日,该文共计被下载阅读168次,被转引1次。
2.《英国禁奢法的多重意蕴》,载于《光明日报》(理论版)2018年4月2日第14版。该文由本课题组重要成员、子课题负责人李新宽教授撰写。他在负责的子课题展开研究过程中,通过收集和整理有关英国经济社会史上消费活动文献,发现了禁奢法的多重意蕴。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英国禁奢法从不断出台到数量激增再到突然废除,这一发展历程突显了这一时期英国经济社会状况的急剧变迁。英国禁奢法具有多重意涵和复杂的目标指向,虽然屡屡颁行,具体执行效果并不理想。18世纪以后禁奢主张难以进入立法程序,与英国市场经济走向成熟过程中奢侈消费的转向有着密切关系。首先,随着购买力的提升,过去被视为奢侈品的商品现在成为大众消费品。其次,随着英国社会中消费主体中等阶层的形成,英国人的消费品位从追求奢侈到追求舒适,更愿意享用“新奢侈品”。最后,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消费已经成为驱动英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3.《海牙和平会议与国家根本利益问题》,载于《社会科学战线》2018年第7期。该文由本课题负责人张乃和教授撰写。在收集和整理英国经济社会史文献学专题文献过程中,本课题负责人发现国家的根本利益问题至关重要。以海牙和平会议的原始记录以及当时国际媒体的报道为文献基础,本文梳理分析了1899年和1907年两次海牙和平会议上,与会各国代表围绕着国家根本利益问题展开的激烈争论。海牙和平会议尽管确立了国家根本利益不可仲裁的原则,但也为讨论国家根本利益问题提供了平台。然而,由于国家根本利益被视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禁区,因而难以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在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指导下,借助于海牙和平会议的原始记录以及当时国际媒体的报道等文献,人们就可以较为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有关国家根本利益问题的争论。这将有助于拓展英国经济社会史文献学专题研究的历史视野。截止到2019年7月2日,该文共计被下载阅读95次。
4.《“共同体”与英国重商主义者的富强观》,载于《江海学刊》2019年第3期。该文由本课题组重要成员王闯闯撰写。随着英国经济社会史文献收集和整理的深入,英国重商主义文献得以集中研究。研究发现,英国近代早期的重商主义者是富强观念的重要倡导者。学界的研究长期集中于重商主义思想中“求富”与“求强”的关系,但忽视了一个更为基础的问题,即作为一种价值追求,谋求富强是否正当。从经济伦理的角度看,重商主义者的富强观与当时流行的共同体伦理难以兼容。为了让求富求强在伦理上正当,重商主义者通过移花接木的方式,仍以共同体为根据,但将共同体的内涵从有机社会置换为国家,将共同体中公私间的有机联系替换为利益关系,形成了一套以国家主导经济竞争、公私利益系于富强的经济伦理,成为从传统观念向资本主义精神的过渡中的重要一环。截止到2019年7月2日,该文在中国知网已被下载阅读38次。
5.《13世纪英国教会的大地产经济》,载于《世界史论丛》第一辑:前工业时代的信仰与社会,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7月1日出版。该文由本课题重要成员、子课题负责人许明杰老师撰写。通过深入解读和利用中世纪英国教会地产文献,英国经济社会史上一个重要问题,即农业资本主义起源问题,就有可能得到重新认识。学界一般认为,英国农业资本主义起源于中世纪末期,但最近一些学者指出,英国在更早时期就存在有资本主义特征的农业经营。本文回应此争论,集中探讨13世纪英国最具集中经营特征的教会大地产经济。研究发现,教会大地产上的农业经营尽管带有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特征,但其本身存在明显不足,又因当时各种经济社会条件限制,最终未能催生出农业资本主义。对这一时期教会大地产农业经济水平,甚至英国农业经济的整体水平,不用做过高评价。这是英国经济社会史文献学专题研究的新收获。
6.《欧洲文明转型与史学现代化》,东方出版社2019年6月版。该书总字数约23万字,由张乃和、于洪、郭军伟共同撰写,旨在弄清英国经济社会史文献学的学科基础、学术环境和现代史学话语体系等。伴随着欧洲文明转型,现代史学得以诞生,这以19世纪后期兰克学派的形成为标志。由此上溯,至15世纪意大利人洛伦佐·瓦拉和同时代的英格兰人皮科克遥相呼应,共同揭示了“君士坦丁赠礼”的真相,这一文献学的突破成为史学的现代独立批判意识的滥觞,也是欧洲史学现代化的开端。实际上,史学现代化是欧洲文明转型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是不可分的。但在观念上,我们把现代史学的诞生抽取出来,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现代史学与除了现代史学之外欧洲文明之间的相对位置及其关联方式。欧洲史学现代化改变了史学是对于过去的知识的传统看法,明确了史学不仅是对于过去真实性的知识,而且还是对于现在合法性的知识,也是对于未来可能性的知识。欧洲史学现代化也使历史文献学成为现代史学知识大厦的基石。
叁、下一步研究计划
1.统一英国经济社会史文献学术语和编辑体例,为形成规范、科学、系统的研究成果奠定基础。
2.督促和协调各子课题进度,依照合作协议,完成各子课题发表阶段性成果任务指标,以确保课题成果质量。
3.编写文献学着作指南,将由东方出版社正式出版,使之成为本项目研究期间的重要阶段性成果之一。
4.组织各子课题负责人实地考察,以便于进行中英比较研究,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英国历史文献学的理论与实践。
5.参加国内外与英国经济社会史文献学相关的学术会议,追踪并把握国内外前沿学术信息,交流、宣传项目研究成果,扩大项目影响。
6.每年组织召开2次以上课题组工作会议,及时检查和协调课题研究进度,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扎实推进研究工作,把结项成果做成学术精品。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