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进展情况
主要内容:
1.1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2017年底,本课题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获批立项为2017年度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以后,邀中国宗教学会卓新平研究员为评议组组长,以中央民族大学班班多杰教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张云研究员、四川大学佛教与社会研究所段玉明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吕建福教授、西北民族大学才让教授为代表的专家组成评议组,于2018年3月23日在西南民族大学举行了开题报告会。根据专家们的评议意见,首席专家组织各子课题负责人及其成员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理顺研究思路,进一步分解调研任务后,近一年多时间内重点工作放在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搜集整理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预期成果。
1.2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1.2.1实地调研
2018—2019年,首席专家带队两次赴河西走廊进行了田野调查,对丝绸之路上的藏传佛教寺院、佛塔、金石铭刻、丝路沿线收藏的藏文典籍等进行了调研,完成了10多字的研究报告《丝绸之路上的藏传佛教文化》。
1.2.2文献搜集
本项目各子课题及其成员依托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研究中心,深入挖掘并搜集到了藏汉英多种文字记录的对于“一带一路”与佛教传播发展方面的文献近百部,如历代高僧留学南亚各地的游记、人物传记以及藏汉《大藏经》中的有关记述等史料。目前,课题组正在开展对这些文献史料的校理编目和数字化工作,并按计划争取陆续整理出版。
1.2.3学术会议
2018年9月25—26日,本课题联合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在甘肃兰州市举办了首届丝路藏学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共计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研讨会,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先后有十几家媒体争相报道,会议形成约40万字汉藏两文的《首届丝路藏学论文集》。
2018年10月16—17日,子课题负责人看本加教授赴青海贵德县参加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主办的“藏传佛教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研讨会暨‘知恩报恩’教义阐释成果宣讲交流会”提交论文《丝绸之路与青海贵德地域文化》并交流发言。
2019年6月8—10日,本课题组成员奔嘉教授赴尼泊尔加德满都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主办,尼中凯拉斯文化促进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西藏智库、尼泊尔特里布万大学承办的“一带一路与区域合作——中国社会科学论坛及第叁届喜马拉雅区域研究国际研讨会”提交论文《尼泊尔夏尔巴人迁徙时空及族源再探》并交流发言。
1.2.4国际合作
2018年8月19日,本项目成员夏吾李加教授接待了以尼泊尔联邦议会秘书处联秘阿琼·库玛尔·卡德加(Arjun Kumar Joint Secretary)为团长的尼泊尔联邦议会学者代表团一行5人来到我校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研究中心访问,双方在佛教文化方面进行了较好地互动、交流,尼方代表团希望双方将在梵、藏文化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领域开展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2018—2019年,子课题负责人万果教授应邀赴泰国清迈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民族研究与发展中心(CESD)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将于今年9—10邀请该校民族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Chayan Vaddhanaphuti教授到我校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
2019年6月17日,印度尼赫鲁大学教授惭补丑别苍诲谤补尝补尘补,特里布万大学人类学系骋耻谤耻苍驳教授,喜马拉雅研究高级讲师帕拉居里等一行来到我校商谈合作事宜。子课题负责人万果教授就一带一路与南亚文化研究领域进行了交流,并未来合作达成初步意向。
1.2.5学术平台
2018年本项目子课题负责人万果教授和看本加教授分别申报的南亚文化研究中心、喜马拉雅区域研究中心获批为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为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与藏传佛教研究领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高层次学术平台。
1.2.6人才培养
2018年我校新增哲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作为二级学科的逻辑学(藏传因明)专业均由本课题组成员构成师资队伍,今年正式招生。这在国内高校中首创以佛教因明为专业的逻辑学博士点,标志着世界叁大逻辑体系之一佛教因明在我国的发展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尤其本项目首席专家和子课题负责人联合培养近100名藏传佛教与藏族文化研究方向为主的藏学专业博士,2018年11月15日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专门作了题为”我国藏学研究人才培养硕果累累”的新闻报道。由此可见,本课题在“一带一路”与藏传佛教研究领域中发挥积极作用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1.3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2018年3月,在我校成功举行本项目开题会以后,相继在西南民族大学新闻网和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媒体进行了宣传推介工作。
1.3.2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专刊投稿及采用情况
(1)藏传佛教文化与“一带一路”倡议,2019年《中国藏学》第1期。
(2)喀尔喀蒙古籍咱雅班智达探析,2019年《中国藏学》第1期。
(3)首届丝路藏学学术研讨会综述,2018年《中国藏学》第4期。
1.4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1)藏传佛教从传统发展模式转变为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新发展模式,是本课题关注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课题通过收集文献、典型案例、个案等,总结提炼出藏传佛教适应现代化、适应社会主义主流文化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分析归纳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模式、机制等。
(2)藏传佛教在历史上是政教合一,现在又有境外藏人宗教团体的影响,更为棘手的是十四世达赖喇嘛不仅在藏传佛教信教群众中有较大的影响力,而且又是藏独分子中的核心人物。因此,如何处理好藏传佛教信众与藏独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也是极为困难的。
基于这样的问题,本课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当前藏传佛教发展现状为逻辑起点,以服务于国家建设为出发点,以藏传佛教的转型为根本,着重解决藏传佛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藏传佛教如何服务于国家建设的需要,如何在新形势下保持藏传佛教健康发展等叁个核心问题,紧扣藏传佛教发展这条主线,围绕新时代藏传佛教发展现状、未来发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服务于国家建设等叁个核心议题,以丝绸之路沿线省区、内地、南亚、东南亚地区以及北美为主要样本对象。
二、研究成果情况
主要内容:
2.1代表性成果介绍
(1)郑堆、李德成合作完成的《藏传佛教文化与“一带一路”倡议》,论文,2019年《中国藏学》第1期第118-124页,颁厂厂颁滨来源期刊。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对藏传佛教文化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藏传佛教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特色文化,在古代丝绸之路中具有重要影响和较高的文化地位,可以成为“一带一路”的文化纽带、文化载体和特色内容。同时,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要抓住机遇,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应对新挑战,作为“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可以打造文化品牌,成为中华文化的国际表达,符合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要求,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乘势而上,进一步推进自身的健康发展,又要发挥纽带作用、亲和作用和文化展示作用,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支撑。
(2)王力独立完成的《喀尔喀蒙古籍咱雅班智达探析》,论文,2019年《中国藏学》第1期第137-143页,颁厂厂颁滨来源期刊。
咱雅班智达是蒙古地区着名的活佛转世系统之一,在蒙藏互动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结合各种文献,探讨了喀尔喀蒙古籍咱雅班智达活佛系统的来源、一世咱雅班智达在西藏的主要活动及其主要经济来源等问题。从中不仅可以了解明清之际蒙藏之间的互动往来,更有助于认识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传播的具体表现。
(3)加央平措独立完成的《拉萨市尼玛塘寺主尊石雕独雄大威德金刚及其背面梵体铭文之考》,论文,2018年《青海社会科学》(藏文版)第3期第41-49页,颁厂厂颁滨来源期刊。
该文深描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尼玛塘寺主尊石雕独雄大威德金刚的形制和造型特征的基础上,塑像背面梵文译成藏文和拉丁文转写体进行解读,以此探讨该塑像沿着丝绸之路传入藏区腹地的历史脉络及其意义。
叁、下一步研究计划
近一年来扎实开展实地调查和文献搜集的基础上,本课题综合应用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全面梳理藏传佛教在藏区内、藏区外、境外的传播与发展现状,从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出发,深入探讨藏传佛教的转型,藏传佛教未来发展方向与路径,揭示出藏传佛教在转型过程中的发展模式与路径;通过对境外藏传佛教的发展与传播现状,分析境内藏传佛教学术团体、宗教界人士优势;通过藏传佛教在国际影响力的分析与研究,适当确定藏传佛教在国家软实力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藏传佛教在宗教外交中的可能性实践形式、路径。
课题组供稿&苍产蝉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