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进展情况
主要内容: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1、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
其一,举行了开题报告会。2018年1月17日举行了开题报告会,评议组专家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刘石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廖可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朱万曙教授、中国社科院文研所张国星研究员、中山大学中文系吴承学教授、黄仕忠教授组成,专家们就该课题的进一步完善、深化以及具体研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1)建议以文献整理为主体,量力而行。鉴于课题组研究人员不熟悉少数民族语言与说唱艺术,可以考虑在今后研究条件和基础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再进行少数民族说唱文艺研究资料的整理;(2)建议重视对台湾中研院所藏说唱研究资料的整理;(3)建议学校增加该课题数据库建设的相应设备、技术人员,并增加该课题的经费投入,为该课题的顺利完成提供保障。
其二,课题组召开小型会议,进一步明确课题分工,并拟于2020年上半年出版“中国说唱文艺论丛”,先出第一批5本,作为中期研究成果。
其叁,截止2019年7月,已在《学术研究》《社会科学》《江西社会科学》《文化遗产》《江西师范大学学报》等发表说唱文艺研究论文8篇;撰写了5部说唱文艺研究专着,已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书稿将于2019年8月底交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审阅、校对,计划于2020年上半年出版。
2、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其一,为了保证子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已给予4个外校子课题(子课题负责人分别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崔蕴华教授、天津师范大学的盛志梅教授、南京大学的苗怀明教授、华南农业大学的王丽娟教授)拨付经费,每个子课题10万元。
其二,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历代说唱文艺研究资料的辑录与整理工作,发挥各人的特长与优势,对资料辑录工作做了新的分工:
(1)通俗小说中的说唱资料辑录,由纪德君教授负责;
(2)戏曲中的说唱资料辑录,由吴晟教授负责;
(3)诗文笔记中的说唱资料辑录,由盛志梅教授负责;
(4)报刊中的说唱资料辑录,由苗怀明教授负责;
(5)史传、宗教典籍、方志等中的说唱资料辑录,由王丽娟副教授负责;
(6)海外说唱资料辑录,由崔蕴华教授负责。
目前,上述资料辑录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已取得可观成效。
其叁,各子课题负责人与骨干成员,在资料整理的基础上,撰写、发表了一批较有水平的研究成果。
发表论文:8篇,其中6篇发表在肠蝉蝉肠颈来源期刊
(1)纪德君(首席专家):《明代文人视野中的民间说唱艺术》,《社会科学》(肠蝉蝉肠颈来源期刊)2018年第11期。
(2)纪德君(首席专家):《通俗文艺应该怎样写——老舍通俗文艺创作理论述评》,《学术研究》(肠蝉蝉肠颈来源期刊)2018年第6期。
(3)邓海涛、纪德君:《黄伯耀、黄世仲昆仲的粤调说唱创作》,《文化遗产》(肠蝉蝉肠颈来源期刊)2019年第3期。
(4)崔蕴华(子课题2负责人):《明清说唱文学的文体之变及其文学史价值》,《江西社会科学》(肠蝉蝉肠颈来源期刊)2019年第5期。
(5)王丽娟(子课题4负责人)、纪德君:《百年来说唱文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江西师范大学》(肠蝉蝉肠颈来源期刊)2019年第2期。
(6)盛志梅(子课题负责人1):《清代刊本弹词的概貌及特点》,《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
(7)盛志梅(子课题负责人1):《论清代坊刊本弹词的雅化》,《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
(8)王丽娟(子课题4负责人):《&濒迟;词品&驳迟;和&濒迟;水浒传&驳迟;所载宋江词辨析》,《学术研究》(肠蝉蝉肠颈来源期刊)2019年第7期。
已签订合同、即将出版的专着5部,书名、字数如下:
(1)纪德君:《民间说唱与古代小说交叉互动研究》,25万字。
(2)苗怀明:《说唱文学文献学述略》,23万字。
(3)盛志梅:《中国弹词总目暨经典文本考辩》,20万字。
(4)崔蕴华:《欧洲藏中国说唱唱本研究》,30万字。
(5)李奎:《新马汉文报刊载广府说唱文学文献汇辑(1815-1919)》,50万字。
(二)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1、调查研究
(1)课题组负责人纪德君、吴晟、王丽娟、盛志梅等已对古代小说、戏曲、诗文、笔记、史志等书籍中的说唱文艺研究资料做了较全面的调查、辑录,字数60余万字;
(2)苗怀明对近代报刊登载的说唱研究文章等进行了初步的调查、梳理,已辑录文章100余篇;
(3)崔蕴华对欧洲所藏中国说唱唱本进行了调查、整理与研究,撰写了30万字的着作;
(4)李奎对新加坡、马来西亚汉文报刊所载广府说唱文学文献进行了汇辑、整理与研究,撰写了50万字的着作。
2、学术交流
(1)举办的学术会议。2018年11月16—18日,本课题组与中国俗文学学会在广州联合举办了“俗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俗文学学会2018年年会”在广州召开,来自全国几十所高校、科研机构及出版单位的一百多位学者与会,主要围绕近年来俗文学领域若干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对话与交流。
2019年3月16日,课题组与《文学遗产》编辑部共同主办“中国古代通俗文艺研究前沿论坛”,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30多人参加了本次论坛,共同探讨了说唱文学研究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与发展的前景。
(2)参加的学术会议。2019年4月12-14日,纪德君、盛志梅、崔蕴华受邀参加由中国俗文学学会主办、南开大学文学院和汉语言文化学院承办的“弹词的历史、传承与传播暨俗文学学术研讨会”,纪德君担任大会评议人;2019年5月23日至26日,纪德君、苗怀明参加南京大学文学院主办的“中国语言文学及其叙事传统” 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讲论文《清代南词<绣像金瓶梅传>新探》等。
(叁)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目前主要通过学术会议,宣传、报道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如《文学遗产》2019年第2期刊载了《“俗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俗文学学会2018年年会”召开》,由纪德君撰稿;“中国社会科学网”2018年11月26日刊登了《俗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由纪德君、杨骥撰稿。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
1、主要问题
研究资料的收集难度较大。这主要是由于海外所藏说唱文艺研究资料的调查、整理,存在较大困难;近代报刊中刊载的说唱资料收集起来也有一定难度。
研究成果宣传推介意识不强。目前尚未举行成果发布会、向《工作简报》报送研究进展情况、也未向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专刊投稿。
2、改进措施
准备到日本、韩国等国访学、交流,调查说唱文艺研究资料;建议学校购买近代报刊数据库,解决报刊所载说唱资料收集难的问题。
拟于2020年7月举行一次说唱文艺研究成果发布会。
二、研究成果情况
主要内容:
(一)代表性成果介绍
1.纪德君:《明代文人视野中的民间说唱艺术》,发表于《社会科学》(肠蝉蝉肠颈来源期刊)2018年第11期。全文13000余字。
基本内容:
明代说唱艺术风行于市井闾巷,甚至进入宫廷、闺阁,因而引起文人士大夫的广泛关注。不少文人士大夫将欣赏说唱艺术视为日常娱乐的重要方式,对民间说唱另眼相看,持欣赏与肯定态度者不乏其人。当然,也有一些文人对于民间说唱,或从道德角度批评其伤风败俗,或从艺术角度贬斥其低俗、村鄙。喜欢民间说唱的文人,还主动搜集、整理、加工其偏爱的民间说唱作品,或亲自改编、拟作说唱文学,或从民间说唱中汲取艺术养料从事小说、戏曲、诗文等创作,从而有力地促进了雅俗文学的交融转化与创新发展。
主要观点:
民间说唱本来不登大雅之堂,与文人士大夫的文学创作形成俚俗与文雅的鲜明对照。然而,由于民间说唱在明代社会广为流行,从而引起了一些文人士大夫的关注与喜爱,他们不仅把欣赏说唱艺术作为其文化娱乐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还亲自参与说唱文学作品的整理、加工与编撰,并从说唱艺术中汲取创作灵感与养分来从事小说、戏曲与诗文创作。这样,明代雅俗文学之间的界限便被打通了:一方面文人对说唱艺术的介入,既使一些说唱艺术趋于雅化,提升了它们的艺术品位与社会地位,又有效地推动了说唱与小说、戏曲的交融与会通,促进了俗文学创作的繁荣;另一方面,文人对说唱艺术的自觉借鉴,也为其雅文学的创作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促进了雅文学的创新与发展。因此,明代文学就在较之前代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俗与雅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过程中留下了独特的发展轨迹。
学术价值:
(1)明代民间说唱艺术虽然风行,但很少有文本传世,本文通过调查、梳理明代文人笔记、小说、戏曲等作品中记载、保留的说唱艺术资料信息,为研究明代说唱艺术提供了一些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资料;
(2)探讨明代文人如何看待、利用民间说唱,并由此入手探讨明代文学的雅俗互动,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明代文学的创作风貌,揭示明代文学发展、演进的一些规律。
2、崔蕴华:《明清说唱文学的文体之变及其文学史价值》,《江西社会科学》(肠蝉蝉肠颈来源期刊)2019年第5期。
基本内容:
明清说唱文学体式庞杂,兼容叙事与抒情、口传与书写等多种维度。从叙事诗视角进行观照,明清说唱文学乃是在传统叙事诗的基础上开枝散叶,踵事增华的。明清说唱文学在诗体与说部之间腾挪转移,在分脉合流之变中,其文体意识日渐彰显。不少优秀之作韵散结合,修辞丰赡,是汉族传统叙事诗的最后辉煌。从创作与批评观之,明清说唱文学欲以唱本上达孔子礼乐之制,下通民间院本之体,儒乐与俗曲对接。衢巷歌本与民间盲词16世纪以来大量刊刻,对于文人而言呈现复杂微妙之情感。点窜旧本与评点歌本蕴涵了参与者的文化认同与情感体验,彰显“寄笔削于歌谣之末”的精神追求。
主要观点:
明清说唱文学在抒情与叙事、排律与曲谣、诗体与说部之间摇曳变幻,呈现出复杂的文体形态。说唱文学既有民间血统又浸染文士意识,称之叙事诗渊源有自,纳于小说之体亦合其叙事之意。优秀的说唱文学,往往韵散结合,修辞丰赡,堪称汉族传统叙事诗的最后辉煌。说唱叙事诗既与古典诗学相对接,通达数千年礼乐文脉,又与西方引进之“史诗”诸词气韵相契,符合现代学者对民间文体的“重新发现”与文化重估。厘清说唱文学在抒情与叙事之间的文体意识与历史流变,对于重新评估中国文学史的某些问题颇有助益。
学术价值:
(1)主要从叙事诗及相关视角,探讨明清说唱文学在文体上的定位,厘清了说唱文学在抒情与叙事之间的文体意识与历史流变,揭示了说唱文学在中国叙事诗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2)从创作与批评的角度观照,揭示了明清说唱文学欲以唱本上达孔子礼乐之制,下通民间院本之体,儒乐与俗曲对接,雅俗互动交融,具有丰富的文化审美价值。
叁、下一步研究计划
1、2019年8月底,课题组继续撰写并完成下列书稿《民间说唱与古代小说交叉互动研究》《说唱文学文献学述略》《中国弹词总目暨经典文本考辩》《欧洲藏中国说唱唱本研究》《新马汉文报刊载广府说唱文学文献汇辑(1815-1919)》,交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以“中国说唱文艺研究丛书”名义,于2020年6月出版,并拟于2020年7月举行一次说唱文艺研究成果发布会。
2、继续对古代小说、戏曲、诗文、笔记、史志等书籍中的说唱文艺研究资料做了较全面的调查、辑录与整理。其中通俗小说中的说唱资料辑录,由纪德君教授负责;戏曲中的说唱资料辑录,由吴晟教授负责;诗文笔记中的说唱资料辑录,由盛志梅教授负责;报刊中的说唱资料辑录,由苗怀明教授负责;史传、宗教典籍、方志等中的说唱资料辑录,由王丽娟副教授负责;海外说唱资料辑录,由崔蕴华教授负责。预计2020年底完成一半以上资料辑录与整理任务。
3、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课题组负责人将积极向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专刊投稿,并争取被采用。
4、2020年上半年,课题组在研究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将重点回顾、评述郑振铎、阿英、赵景深、李家瑞、叶德均、胡士莹等人的说唱文学研究成果,并计划在《文学研究》《广州大学学报》开辟“说唱文学”研究专栏,发表一组述评、总结论文。2021年下半年结集出版《中国古代说唱文学研究名家述评》。
课题组供稿&苍产蝉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