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进展情况
主要内容: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本项目在2017年11月15日获得立项,2018年3月2日开题。立项伊始,本课题的相关研究准备工作,就已经开始。在开题报告会上,本项目的整体设计与研究格局和学术价值,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肯定。同时,专家们也提供了很好的建议,特别是对于其中的子项目“汇校汇注汇评本《陶渊明集》”,专家们给予充分的关注;此外,对于海外陶渊明文献的影刊与研究,陶渊明文献数据库的建设,专家们也表达了深切的希望。在陶渊明研究史上,这是一个划时代的项目,也是只有在我们的时代才能完成的课题。
本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出于个人的学术志趣,本项目首席专家和六位子课题负责人以及全国范围内的相关学者,全力投入该项目的研究工作中,在立项以来的18个月内,取得了比较丰硕的学术成果。
我们总计发表了27篇学术论文,约计54.6万字,在六个子课题的研究范围内,都取得比较突出的成绩。兹分述如下。
1.历代陶渊明集总目
武汉大学文学院钟书林教授主持。目前,他已经完成《历代陶渊明集总目汇考》,总计137760字。为深入调研传世《陶渊明集》的各种版本,目前他正与美国犹他州州立大学着名陶渊明专家吴伏生教授通力合作,进行研究,重点考察《陶渊明集》的西文译本以及相关的西文文献。
2.《陶渊明集》汇校汇注汇评
内蒙古大学文学院高建新教授主持。目前,他已经完成了清代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一书的校理工作,总计174720字。为配合他的工作,本项目首席专家还邀请全国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参与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初步完成的古籍整理文献,宋元部分有范子烨“宋刻递修本《陶渊明集》校理”(120000字),高原“曾集本《陶渊明诗》校理”(87360字),吴国富“笺注陶淵明集校理”(171360字),龚斌“汤汉《靖节先生诗注》校理”(67200字)。明代部分有刘中文“黄文焕析义《陶元亮诗》校理”(102480字)。清代部分有:黄金灿“《陶靖节集诵注》校理”(324240字),钟书林“《陶靖节纪事诗品》校理”(85680字),杨冬冬“《陶诗真诠》校理”(21840字)、“刘光蕡《闲情赋注》校理”(6720字),郭华春“陶澍《靖节先生集》校理”(206640字),张德恒“温汝能《陶诗汇评》”(100800字),霍建波、李领弟“詹夔锡集注《陶诗集注》校理”(129360),牟华林、廖延林“蒋薰评阅本《陶靖节诗集》校理”(129360字),尹策“张谐之《陶渊明述酒诗解》校理”(4000字),张建伟“清马璞辑注《陶诗本义》” 校理(150000字),侯长林、萧峰的“清吴瞻泰《陶诗汇注》校理”(200000字)也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近代、民国时期有:于东新“顾皜评注《陶集发微》校理”(238560字),尹策 “丁福宝《陶渊明诗笺注》校理”(99120字)、“潘重规《圣贤群辅录新笺》校理”(35280字),郭华春“桥川时雄《陶集版本源流考》校理”(92720字)、“《陶集郑批录》校理”(9000字),周忠强“储皖峰《陶渊明<述酒>诗补注》校理”(25200字),吴梦雅“《渊明诗话》校理”(36960字),刘志庆“古直《陶靖节诗笺定本》校理附《陶靖节年谱》校理”(534240字)。而以《昭明文选》为核心,苏悟森完成了“《文选》陶渊明文献校理”(78960字)。这些工作都填补了学术空白,为“三汇本《陶渊明集》”的最终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3.陶渊明资料分类汇编
本子课题的主持人原为山东大学文学院李剑锋教授,由于他的身体原因,经李剑锋教授申请,首席专家同意,于2019年2月28日获得批复,将该子课题负责人变更为山东大学文学院边家珍教授(李剑锋教授作为该课题组普通成员不再承担硬性任务)。自受命之始迄今,边家珍教授初步完成了《陶渊明资料类编》,总计1328880字,比中华书局出版的《陶渊明研究资料汇编》多出一倍有余,且分类更为合理适用。在此基础上,他将继续扩大战果,同时他也在全面校理明代何孟春注本《陶靖节集》,本年内完成初稿。
4.近现代陶渊明论着总目
九江学院文学院吴国富教授主持。目前,这一总目的编纂完成了70%,已经有200000万字之多。由此将形成一部陶渊明研究的专业工具书,一编在手,可览陶渊明研究的全局,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5.珍稀陶渊明文献影刊
南京大学文学院卞东波教授主持。主要侧重海外重要陶渊明文献的搜集、影刊和研究,目前,这些文献主要集中在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和日本一些图书馆,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为此,卞东波教授两次出访日本。在首席专家的协助下,他与哈佛大学图书馆也进行了有效的沟通。因此,对于有价值的海外陶渊明文献,他已经获得了全面而精准的信息。目前卞东波教授完成了“日本近藤元粹评订《陶渊明集》校理”(230160字)初稿,这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文献。
6.陶渊明文献数据库及全文检索系统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尹小林副教授主持。本系统的建设采用数据库标准化建设的思路,充分研究并主要采用滨厂尝滨(滨厂尝滨/碍尝厂)、笔顿搁滨、滨厂狈滨、颁狈翱狈滨齿、专业内容数字阅读系列行业标准、总局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工程标准、中央文化公司数字化转型升级工程标准等标准,确保子课题建设保持行业级的水准和持续发展潜力。以此为前提,本子课题成员组自成立以来,在主持人已有的数据库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参考借鉴其他数字化实践与讨论的经验,做了以下推进工作:
(1)数字化加工准备。我们设计的陶渊明文献数字化工作大致分为七个步骤实施,依序为古籍数字化加工准备、元数据著录、图像数字化、数据命名、数据提交、数据验收、数据发布利用。而古籍数字化扫描设备的配置是进行古籍数字化的关键环节,是古籍数字化的主要硬件。为此,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古籍在无损害或最大限度减少损害的情况下进行。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古籍数字化扫描的设备,本子项目组选择了Book2net 博耐书刊扫描仪。首先,该扫描设备有A2 幅面扫描区域,解决了不同尺寸、不同装帧形式对设备的要求。其次,该扫描设备的操作平台具备作业独立升降功能,解决了古籍扫描过程中因古籍左右厚度不一而需要垫板的问题,也利于对古籍实体的保护。再次,该扫描设备扫描时的照明系统均使用冷光光源,无紫外线和红外线。照明光线由上方漫射至整个操作台,保证了数字化过程中古籍受光的均匀。最后,该扫描设备的相关软件设备也非常强大,可以对各种古籍扫描参数设置进行保存,以便根据不同大小、类型的古籍选择最佳的扫描参数;可以根据古籍页边距设置精确尺寸,在扫描成像过程中自动裁切;也可以支持多幅面图像的同时采集、多种格式如TIFF、JPEG、PDF的输出保存。因此完全可以满足《陶渊明文献数据库及全文检索系统》建设中的文献扫描和初期处理的需求。目前,相关的程序已经完成编写。
(2)陶渊明文献元数据的着录。本子项目除了包含图书库,着录数据库收录的陶渊明研究的相关文献,包括封面、序跋、插图、牌记、版本、版式、藏书印、批校题跋等内容,以及文字识别之后的奥辞谤诲文档、丑迟尘濒文档及迟虫迟文档、全文齿惭尝数据、笔顿贵数据等。还包括图片库,用以着录陶渊明及相关研究的图片文件,包括封面、插图、直接数字化图片文件、照片文件。除采集上传外,图片库自动收取电子版本库的封面、插图图片及与陶渊明相关的书法、绘画作品图片,并与图书建立关联关系。图片标引时需把相关字段信息进行标引,其标引着录参考古籍元数据着录的标准。
本子项目对于古籍元数据的着录,依赖于其他子项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亦需要与项目负责人及其他子项目组成员及时沟通,确定着录标准、内容、条目和细节的各项内容,以便于后续工作,如图像扫描采集和纠偏、拼接、去污、裁切、水印等图像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目前,相关的程序已经完成编写。
(3)已经初步完成扫描和数字化工作的重要《陶渊明集》版本主要依据《中华再造善本》,主要有:
础.《陶渊明集》十卷。晋陶潜撰。宋刻递修本。清金俊明、孙延题签,汪骏昌跋。二册。
十行十六字,白口、左右双边,单鱼尾。版心中镌“陶集”和卷次,下镌叶次和刻工。卷端题“陶渊明集卷第一”。卷十末有北齐阳休之《序录》,次本朝宋丞相《私记》、《曾纮说》。书首副叶有道光二十八年(1848)汪骏昌跋。
叠.《陶靖节先生集》十卷《年谱》一卷。晋陶潜、宋吴仁杰撰。宋刻递修本。二册。存四卷:一至四。九行十五字,白口、左右双边,双(?)鱼尾。卷端题“陶靖节先生集卷第一”。
颁.《陶渊明诗》一卷《杂文》一卷。晋陶潜撰。宋绍熙叁年(1192)曾集刻本。二册。
十行十六字,白口、左右双边,双鱼尾。版心中镌“陶诗”或“匋诗”,下镌叶次和刻工。卷端题“陶渊明诗”。卷末有宋颜延年撰《靖节征士诔》,次昭明太子撰《传》,次绍熙壬子(1192)曾集跋。
顿.《陶靖节先生诗注》四卷《补注》一卷。晋陶潜撰,宋汤汉注。宋刻本。清周春、顾自修、黄丕烈跋,孙延题签。二册。七行十五字,白口、左右双边,双鱼尾。版心上镌本版字数,中镌“诗”和卷次及叶次,下镌刻工。卷端题“陶靖节先生诗卷第一”。卷首有淳佑元年(1241)汤汉序。书首副叶有乾隆辛丑(1781)周春跋,次周氏跋又一则,
贰.《笺注陶渊明集》十卷/《总论》一卷。晋陶潜撰,宋汤汉等笺注/宋李公焕辑。元刻本。清邵渊耀、宋康济跋,傅增湘题款。四册。序、卷叁至四抄配,其余卷第亦间有抄配、抄补。九行十六字,细黑口、左右双边,双鱼尾。版心中上鱼尾下镌“匋寺”和卷次及叶次。卷端题“笺注陶渊明集卷之一”。卷首有萧统《陶渊明集序》,次《笺注陶渊明集目录》、《补注陶渊明集总论》。卷末有《北齐杨休之序录》,次《宋朝宋丞相私记》、《书靖节先生集后》。《陶渊明集序》后有道光壬辰(1832)邵渊耀跋。书尾副叶有宋康济跋。卷二末有宣统二年(1910)傅增湘题款。
以上各本陶集已经完成扫描和数字化工作,取得了初步的经验,为相关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设备条件的限制,尚未达到最理想效果,而细致的校勘工作也尚未进行,文字不够精准。根据我们最初的设想,本数据库要囊括传世陶集的所有版本以及主要的陶渊明的文献资料,必须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二、研究成果情况
主要内容:
一、代表性成果介绍
础.《易代前夜的心曲:陶渊明&濒迟;赠羊长史&驳迟;诗发覆》(学术论文)
范子烨撰,《文学遗产》2019年第2期, 2万字
杰出的诗人,从来都是抒写心灵世界的高手。由自我心灵的幽曲隐微,彰显具有普适意义的历史情怀和人文精神,也是一首诗成为不朽的文学经典的必由之路。“写心”是陶渊明在诗歌创作方面的自觉追求。就考察陶渊明的生平、思想和诗人身处晋宋易代前夜的心态而言,《赠羊长史》诗的特殊价值是其它作品所不可替代的。在文本建构方面,本诗涉及了“古典”和“今典”两个方面。《赠羊长史》与《述酒》在内容上存在着关联性。本文对《赠羊长史》诗的分析足以表明,陶渊明对时代的风云变幻是密切关注的,他的诗笔也是与时代同步的。这首诗显示了一种充满爱意的道德力量。这篇作品并不是外部世界的直接投影,诗人也绝不是时代风气的奴仆。人道主义的具有当下意义的博爱与个体主义的超然世外的情怀完美结合,使《赠羊长史》诗成为不朽的经典。政治是推动陶渊明运转其文学世界的轴心推动力之一。陶渊明的文学成就与他一生五次为官的政治阅历也是密不可分的,因为一个不懂政治的人永远不会超越政治,一个没有政治情怀的人也永远不会有回归田园的梦想,陶渊明能够成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能够创写田园诗,也是由其政治阅历和政治素养所决定的。陶渊明是中国诗史的一座峰巅。站在陶渊明的角度和陶渊明的高度,无疑更能看清晋宋易代之际的社会、历史和人性。本文受到学术界好评。
叠.《南京大学图书馆藏胡小石手批〈靖节先生集〉探微》(学术论文)
卞东波撰,莫砺锋编《周勋初先生九十寿辰纪念文集》,中华书局2018年4月版,2万字
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部藏有着名学者、原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胡小石先生的藏书《靖节先生集》一部,上有小石先生朱笔批点数十条,短则数语,长则百十字,有如一则诗话。这部批点本尚未见披露,然对于陶渊明研究及胡先生学术思想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手批本《靖节先生集》全为胡先生用蝇头小楷写成,字体娟秀,一笔不苟,极具书法价值。手批本的评点集中于前四卷,主要是对陶渊明诗歌的批评与研究,涉及到陶渊明诗集的文字校勘、文本训释、陶渊明的生平考证、陶诗艺术分析、陶渊明文学史地位变迁之探讨以及陶渊明诗歌的渊源与流变的研究,在陶渊明研究史上多有发覆之见。这部胡小石先生手批的《靖节先生集》在陶诗的文本训诂与陶公的文学史学渊源与影响都表现出了新的看法,是不可多得的陶学研究新资料,值得研陶治陶者重视并加以利用。胡小石先生比较倾向于梁启超的五十六岁说。胡先生在研读陶集时,有明确的源流意识,将陶渊明纳入中国文学史的长河中加以观照,这无疑可以更加细微地观察到陶渊明在文学史脉络中的地位。胡先生的批语还有不少内容是将陶渊明放在文学史脉络中,分析其文学渊源及其流变,胡先生认为陶渊明受到阮籍很大的影响。本文受到学术界好评。
颁.《陶渊明早年北方仕宦考》(学术论文)
吴国富撰,《铜仁学院学报》2018 年1期,1万字
本文认为,陶渊明青年时曾在桓温的旧部朱序将军手下为参军,在北方奔走十年,二十八岁始返回南方,旋即召为江州祭酒。陶渊明一生的仕宦,都与政治背景密切相关。他的家乡江州,长期以来都属于荆州势力集团的掌控范围,而他的家族以及外祖父孟嘉一族,都属于荆州势力集团的人物。他一生断断续续出仕,以早年在北方、后来在桓玄手下的仕宦时间为最久,也就是说荆州势力集团对他的接纳程度最高。淝水之战以后,桓氏家族的桓冲任江州刺史,两年后去世;继而桓伊担任江州刺史,但就在陶渊明南归之前数年,桓伊迁任护军将军,由王凝之接任江州刺史(此事约在太元十四年或十五年,其时王凝之已经为江州刺史,上书弹劾豫章太守范宁;太元十六年,江州刺史王凝之组织僧徒在庐山翻译佛经,见《出叁藏记集·阿毗昙心经序》),这意味着朝廷(或扬州势力集团)剥夺了荆州势力集团对江州的掌控权。南归后起为江州祭酒的陶渊明,作为荆州桓氏集团的人物,难逃被猜忌、被排挤的命运,故而不久便辞职回家。然而五年之后,桓氏集团的桓玄再度掌控江州,担任刺史,他却再一次出仕,若不是因为母亲去世,这一次仕宦也有可能长达数年。桓玄被杀之后,陶渊明担任过建威参军、彭泽令,时间都很短。在此期间,荆州、江州人士惨遭屠杀,摧残殆尽;陶渊明在这种情况下出仕,可以说是很无奈的,对被猜忌、被排挤的命运感受也更深,如《感士不遇赋》所说的“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就反映了他的心态。事实上,荆州势力集团彻底覆亡之际,也就是陶渊明彻底告别官场之时。
尽管对本文存在争议,但本文富有创见,足以引起人们对陶渊明与北方政局之关系的思考。
顿.《陶渊明年谱考辨》(学术论文)
龚斌撰,《梵净国学研究》(第二辑),范子烨执行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4月版,18万字
自宋迄今,陶渊明年谱蔚为大观,大约有二十多种。年谱之外,还有考订渊明生平事迹和诗文系年的论文,不胜枚举。在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的年谱编撰历史上,历代学者持续不断的编撰陶渊明年谱,成为非常突出的现象,说明陶渊明的接受范围越来越大,伟大的诗人魅力永恒。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陶渊明的生平以及相关的文献进行了全面深入考证,结论是陶渊明早宋文帝元嘉四年丁卯(公元427年)去世时,享年59岁。本文对与陶渊明享年有关的文献进行了彻底的清理,乃是陶渊明研究的基础性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叁、下一步研究计划
兹就以下六个子课题分述如下:
1.历代陶渊明集总目
在已经基本完成的《历代陶渊明集总目汇考》的基础上,完成该总目的编纂。
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所着录的109种善本陶集(集部,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23-31页)为核心,并根据新见陶集各本予以拓展,着录全部传世的陶集,无论善本,还是普本,一律收录,包括现存的历代陶集刻本、印本、稿本以及亡佚的陶集版本的基本情况,如刊刻或抄写年代、卷帙、册数、校勘者、序跋作者和收藏单位等基本信息。而对于历代公私书目以及其它文献中有关陶集的信息,无论其所述陶集是否传世,也一律纳入,绝不忽略任何相关的信息。总目重点突出善本陶集,适当参照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93-494页)对四种陶集的着录方式。
2.《陶渊明集》汇校汇注汇评
彻底完成以下具体工作:范子烨“宋刻递修本《陶渊明集》校理”(120000字),高原“曾集本《陶渊明诗》校理”(87360字),吴国富“笺注陶淵明集校理”(171360字),龚斌“汤汉《靖节先生诗注》校理”(67200字),刘中文“黄文焕析义《陶元亮诗》校理”(102480字),黄金灿“《陶靖节集诵注》校理”(324240字)、“《寄园集字诗》校理”(100000字),钟书林“《陶靖节纪事诗品》校理”(85680字),杨冬冬“《陶诗真诠》校理”(21840字)、“刘光蕡《闲情赋注》校理”(6720字),郭华春“陶澍《靖节先生集》校理”(206640字),张德恒“温汝能《陶诗汇评》”(100800字),霍建波、李领弟“詹夔锡集注《陶诗集注》校理”(129360字),牟华林、廖延林“蒋薰评阅本《陶靖节诗集》校理”(129360字),尹策“张谐之《陶渊明述酒诗解》校理”(4000字),张建伟“清马璞辑注《陶诗本义》校理”(150000字),侯长林、萧峰“清吴瞻泰《陶诗汇注》校理”,于东新“顾皜评注《陶集发微》校理”(238560字),尹策 “丁福宝《陶渊明诗笺注》校理”(99120字)、“潘重规《圣贤群辅录新笺》校理”(35280字),郭华春“桥川时雄《陶集版本源流考》校理”(92720字)、“《陶集郑批录》校理”(9000字),周忠强“储皖峰《陶渊明<述酒>诗补注》校理”(25200字),吴梦雅“《渊明诗话》校理”(36960字),刘志庆“古直《陶靖节诗笺定本》校理附《陶靖节年谱》校理”(534240字)以及苏悟森“《文选》陶渊明文献校理”(78960字)。
在完成上述的历代《陶渊明集》校理本的基础上,以国家图书馆所藏宋刻递修本《陶渊明集》为底本,编纂《陶渊明集汇校汇注汇评》,辑录、甄采历代有关陶集和陶渊明作品的校语、注释、批语、评语,参考异同,提出见解,解决疑难纷争,同时依据国家古籍整理规范,写出校勘记。通过比勘、标点和研究,准确判断其版本系统。使研究者得此一本,便尽知陶集各本之情况以及历代学者校勘与注释的成果。此为最终目标。
3.陶渊明资料分类汇编
在已经完成的《陶渊明资料分类汇编》初稿的基础上,不断增容,科学编排,争取扩大到叁百万字左右的规模。对涉及的古籍版本甄采异同,写出校记,避免错误。
4.近现代陶渊明论着总目
将收录的文献目录时间段延长到2020年,吸收此前发表、出版的所有语种的全部有关陶渊明的学术论文和学术专着,论文类列出作者、题目,发表的刊物、时间等信息,专着类列出作者、书名,出版的时间、出版单位和出版地点。外国作者标明国籍。外文题目与汉语翻译相对照。本《总目》以时间为经,以内容为纬,即在遵守时间顺序的前提下,分门别类地进行排列和处理,如具体作品、作家总论和研究史论等等。预计字数在30-35万字。
5.珍稀陶渊明文献影刊
(1)拟影印京都大学文学部图书馆所藏的珍贵《陶渊明集》版本
明春昼堂《陶渊明集》
明戴璞刻本《陶渊明集》
明弹琴室刻本《陶渊明集》
明耿定向刻本《陶渊明集》
明张自烈评本《陶渊明集》
日本宽文版《陶渊明集》
(2)拟影印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的珍贵《陶渊明集》版本
天保十一年版《缩临治平本陶渊明集》
朝鲜版《须溪校本陶渊明诗集》
朝鲜版明何孟春注《陶靖节集》
朝鲜版明陶亨刊本《陶渊明集》
(3)撰写相关研究论文3-5篇。
6.陶渊明文献数据库及全文检索系统
在已经完成的工作的基础上,将上述陶渊明文献数字化、电子化,扫描并录入有代表性的历代《陶渊明集》(大约30种),编制程序,植入数据,建立全文检索系统。该系统的建立以科学性、完整性和统一性为基本原则,以用户至上为基本设计理念。科学性就是在数据库的设计上要依照科学方法,系统组织各类文献,对各个关键词进行科学标引和规范控制;完整性就是要在文献收录上力求全面,没有遗漏;统一性是指在建库过程中对重要问题的处理方法保持一致;用户至上的设计理念,具体表现为积极听取用户对对数据库建设的意见,如检索途径、检索项目、检索方式的设计,资源的组织方式,网页的布局等等,从而实现为国内外文化届和学术界提供最大化的公益性服务的目的。最终的目标是构建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数字化陶渊明研究平台,充分为学术界服务。
7.出于研究的需要,拟新增一项子课题:苏东坡与陶渊明之关系的文献整理与研究。
该子课题主持人:王永波博士。
(1)本子课题论证如下:
在宋代陶渊明接受史上,苏轼应该是影响最大的一位,最主要的表现在于他创作了《和陶诗》四卷,将陶渊明及其诗歌的传播与接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标志着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真正确立。苏轼自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知扬州时创作《和陶饮酒二十首》开始,到宋徽宗元符三年(1100)离开海南儋州为止,用了八年时间创作出《和陶诗》四卷,时间跨度为五十七岁到六十五岁,恰好经历了苏轼晚年贬谪生活的整个过程,可以视为苏轼晚年仕宦心态的真实表现。今存宋代黄州刊本《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 四卷共四十五题一百零九首,此外该书在苏轼和诗前列有关陶渊明原诗,后列苏辙和诗,共计收录陶渊明诗歌一百零六首以及《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黄州本收录的陶渊明作品占其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五,对探索陶渊明诗文集的版本与文字校勘,提供了很好的文献材料。值得注意的是,黄州本《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还具有辑佚价值,它收录的苏辙《继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今本《栾城集》与《栾城后集》均不见,可以据此补遗。苏轼虽然不是第一个和陶诗的人,但他的和陶诗数量最大,影响也最大,苏轼的和陶诗开启了中国文学史和陶题材的一片新天地,成为诗歌创作的一种风气。据杨松冀《苏轼和陶诗编年校注》一书统计,宋代和陶诗作者共约五十余人,现存和陶诗约五百三十余首,像张耒、李彭、程俱、李纲、张九成、王阮、叶茵、方回、陈与义、秦观、李之仪、杨万里、惠洪等人都有和陶诗创作,可以说宋代文学史上和陶诗的风气是苏轼带动的。
苏轼《和陶诗》四卷在宋代有多种版本,具体情况可以参见王永波《苏轼和陶诗版本考述》(《铜仁学院学报》2016年2期)。宋代除了刊刻《和陶诗》外,还产生了多种《和陶诗》注本,如蔡正孙《精刊补注东坡和陶诗话》、傅共《东坡和陶诗解》、蔡梦弼《东坡和陶集注》等书,说明苏轼《和陶诗》在宋代的影响。直到元明清时期,和陶诗的创作与笺注苏轼《和陶诗》,都代不乏人,产生过多种着作。清代的温汝能(1748——1811)撰写过两部有名的着作,《陶诗会评》四卷与《和陶合笺》四卷,前者对陶渊明诗歌的历代评论进行大量征引,从宋代杨万里到清代沉德潜,分类编排相关资料,后边加上暗语,无论是评说还是考辨,都有自己的心得,可见温汝能的用心之专与用功之勤。后者是对于苏轼《和陶诗》历代的笺注集解,也显示出了温汝能的慕陶与笺陶之心。《陶诗会评》有内蒙古大学高建新教授的《陶诗会评笺释》问世(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7年增订版),对该书进行了详尽笺释。《和陶合笺》则一直无整理本,不利于学术界对温汝能该着的了解与研究,基于此,《和陶合笺疏证》一书的撰写就提上了日程。
《和陶合笺疏证》主要对温汝能《和陶合笺》四卷进行疏解与补正,核实温汝能征引文献的来源,标注引文版本,纠正其讹误。对温汝能的按语予以疏证,肯定其价值,同时加以补充,力争使得《和陶合笺疏证》成为苏轼《和陶诗》笺注史上集大成的着作,为研究陶渊明、苏轼,乃至中国和陶诗发展史提供一部定本。《和陶合笺疏证》在工作上分为叁部分,首先是文字录入,以清嘉十二年听松阁刻本为底本。其次是文字校勘,用宋代黄州本《和陶诗》四卷、宋刊《施注苏诗》本、宋刊《东坡诗集注》、宋刊《东坡七集》等本子参校。部分陶渊明诗歌文字的校勘取舍,也适当采用宋本《陶渊明集》,尽量温汝能不改动温汝能本的面貌,除非有明显错讹,凡有改动必出校记,做到文责自负。最后是疏证,包括叁部分的工作,即复核引文来源,纠正错误,辩证相关说法与补充增订。希望在此基础上为陶学界、苏学界以至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界提供一个苏轼《和陶诗》会评会注会解本。
(2)本子项目自2019年8月开始,至2022年8月最后完成,具体计划如下:
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对嘉庆本《和陶合笺》四卷本进行文字录入,文字校勘,写出校勘记。
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对《和陶合笺》进行引文核实,注明版本来源,纠正相关错误。
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完成《和陶合笺疏证》一书的撰写。
此期间,撰写、发表相关论文若干篇,对苏东坡拟陶现象进行全面研究。
(3)子课题负责人介绍
王永波(1972——),湖北天门人。四川大学文学博士(2006),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2010),中佛罗里达大学访问学者(2014)。主要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与汉魏六朝唐宋文学,出版《梨云楼目录版本论集》(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6)、《晚唐皮陆诗派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唐代郎官与文学研究》(学生书局2019)。整理的古籍有《诗体释例》(文化艺术出版社2018)、《陈子昂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待出)、《清代蜀人别集丛刊》(巴蜀书社待出)。主持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项目《唐代郎官与文学研究》(13叠窜奥061)。近五年以来发表的论文有:
1.《李白诗在宋代的编集与刊刻》,《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2期
2.《追求理想的境界——论谢桃坊先生的学术成就与方法》,《社会科学战线》2014
年9期
3.《李白诗在唐五代的编集与流传》,《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1期
4.《李白诗在明代的编刻与流传》,《山西大学学报》2015年1期
5.《裴斐的学术成就与治学特点》,《文艺研究》2015年12期
6.《宋蜀刻本<孟浩然诗集>考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2期
7.《<安阳集>版本源流考》,《青海社会科学》 2015年4期
8.《李调元<函海>编修与版刻考论》,《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9.《白敦仁先生与<彊村语业笺注>》,《古典文学知识》 2015年1期
10.《李德裕集版本源流考》,《中国韵文学刊》 2015年3期
11.《陆游著作三种版本考述》 ,《国学集刊》第二集,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年
12.《杜诗在明代的评点与集解》,《山西大学学报》2016年4期
13.《项楚先生与敦煌俗文学研究》,《文学评论》2016年6期
14.《李白诗在历代的编集与流传》,《国学集刊》第叁集,四川人民出版社2016年
15.《明代杜诗学研究失误述评》,《安徽大学学报》2016年4期
16.《苏轼<和陶诗>版本考述》,《铜仁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17.《论唐代郎官与诗歌创作之关系》,《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11期
18.《苏轼<东坡乐府>版本考略》,《铜仁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19.《清刻李白集述要》,《西华大学学报》2017年5期
20.《唐宋时期巴蜀文学发展风貌》,《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7月17日
(4)本子课题组成员(5人)
王君莉,贵州大学哲学硕士,主要从事目录版本以及数据文献的研究,曾发表过《宋本王维集考述》(《南都学坛》2017年第2期)等文章。
李昊,四川大学文学博士,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出版专着《焦氏易林研究》(巴蜀书社2014年)。
王红霞,四川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国家图书馆博士后,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曾出版《宋代李白接受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权德舆研究》(巴蜀书社2008年)等着作。
黄金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
苏悟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博士研究生。
课题组供稿&苍产蝉辫;&苍产蝉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