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研究中期检查报告

2019年12月13日13:51来源:

一、研究进展情况

主要内容:

“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研究”2017年度立项以来,课题组全体成员在前期课题设计的基础上,随即展开研究,在基础理论、现实发展分析、实践应用、对策建议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现将课题进展进行总结。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本课题研究基于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的现实状况,本课题的总体问题包括:(1)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基本关系以及基本的传播模式为何?(2)汉语异域传播以及由此形成的中国文化的影响的历史模式为何?(3)汉语异域传播以及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的现实模式(大学汉语教育、孔子学院、市场化汉语教学)的效果为何?由此,本研究将这叁个问题分解为具体的子课题展开研究。

(一)本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

1、基础理论研究。(该部分目前已完成5万字的初稿内容)

本部分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上述(1)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基本关系以及基本的传播模式,以及(2)汉语异域传播以及由此形成的中国文化的影响的历史模式。具体包括子课题:(1)语言传播与文化影响力的关系及模式研究。(2)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的历史形态研究。在具体撰写中,本研究将基础理论部分分为以下章节:第一章 语言与文化,第二章 文化与中国文化,第三章 异域、中国与世界:文化的视角,第四章 汉语与中国文化的传播,第五章 中国文化的传播路径与模式。

对于语言传播与文化影响力的关系及模式研究,本研究提出的观点是:(1)迁徙。一种语言整体融入另一语言。(2)扩散。语言的大规模同化。(3)渗透。融入与同化的结合。就语言传播的影响因素而言,语言传播的推动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政治需要、战争冲突、宗教信仰、商业贸易、传播媒介等。通过文献资料的整理与逻辑分析,本研究对上述基本问题进行系统文献描述和归纳,形成本研究的基本理论基础。

对于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的历史形态研究,本研究通过历史文献研究,系统总结汉语传播及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的历史经验、教训与问题。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历史传播模式。本研究认为,就历史来看,汉语异域传播形成“他者传播”、“汉字文化圈”、“东亚文化圈”,乃至“汉语全球传播”等基本路径,在此基础上,基本概形成汉语异域传播的“单向主动、单向被动、双向互动”叁种模式。同时,研究重点分析影响汉语异域传播的经济、政治、战争、宗教、贸易、媒介等因素。

2、实践应用与对策研究。(该部分目前已完成国外主流媒体大数据挖掘系统设计、调查问卷设计、内容分析编码设计等初稿内容)

本部分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上述本研究总问题(3)汉语异域传播以及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的现实模式(大学汉语教育、孔子学院、市场化汉语教学)的效果。本研究将该问题分解为具体的子课题,包括(3)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的现实模式描述。(4)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的评估与比较分析。(5)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的策略选择与制度保障。本研究认为,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的叁类现实模式(单向主动传播、单向被动传播、双向互动传播),在现实中包括5种创新形态:人际传播形态、组织传播形态、大众传播形态、网络媒体传播形态、自媒体传播形态。同时,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的5种策略选择(教育资源、文化资源、传播形态、经典国际化、人际传播)。在具体对策分析研究中,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在制度保障上,要处理好4个关系(单项输出与双向交流、意识形态的外显与内隐、政府主导与市场主导、全球化与本土化)。

(二)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本课题以解决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的“纵向”、“横向”、“创新”问题为核心,基于“理论基础-历史观照-现状描述-模式评估-策略选择-制度保障”的总体研究思路,设计了5个子课题。本研究子课题的完成情况如下:

1、语言传播与文化影响力的关系及模式研究。(已完成大部分内容撰写)

在界定“汉语异域传播”及“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的概念、内涵及范围的基础上,系统考察语言传播与文化影响力形成的内在关系及模式。语言传播的模式包括:(1)迁徙。一种语言整体融入另一语言。(2)扩散。语言的大规模同化。(3)渗透。融入与同化的结合。就语言传播的影响因素而言,语言传播的推动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政治需要、战争冲突、宗教信仰、商业贸易、传播媒介等。对上述基本问题进行系统文献描述和归纳,形成本研究的基本理论基础。

2、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的历史形态研究。(已完成大部分内容的撰写)

通过历史文献研究,系统总结汉语意义传播及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的历史经验、教训与问题。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历史传播模式,系统总结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的历史经验,以期为中国当下的文化传播提供历史借鉴。就历史来看,汉语异域传播形成“他者传播”、“汉字文化圈”、“东亚文化圈”,乃至“汉语全球传播”等基本路径,在此基础上,基本概形成汉语异域传播的“单向主动、单向被动、双向互动”叁种模式。同时,重点分析影响汉语异域传播的经济、政治、战争、宗教、贸易、媒介等因素。

3、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的现实模式描述。(已完成大数据挖掘设计、内容分析编码设计等)

目前汉语传播形成叁种主要模式:(1)高校主导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国内大学开办的对外汉语教育专业模式。(2)政府主导的“孔子学院”传播模式。(3)市场主导的汉语对外教育模式。通过上述叁类的汉语异域传播模式进行传播内容、传播机制、传播渠道、传播形态进行归纳、分类,重点探究孔子学院汉语传播的基本模式。其中,特别要关注,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影响形成的新媒体传播对上述模式的影响。此外,对改革开放40年(1978-2018)来汉语异域传播影响的各项投入与产出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期发现哪些因素在促进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哪些因素未起到应有作用。

4、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的评估与比较分析。(已完成焦点小组访谈、调查问卷设计,在德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进行部分前测工作)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焦点小组访谈等方法,对汉语在美、英、法、德、俄、日、韩、印度等8个国家的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对上述汉语异域传播的叁种模式进行有效评估,以期发现汉语异域传播的最佳方法和手段,从而指导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的创新。同时,对世界主要国家文化影响的经验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为我所用的模式。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分析美、英、德、日、韩5国输出本国语言与文化的成功经验。面的研究:侧重考察该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宏观态势;点的研究:侧重分析该国文化传播模式中最成功的因素和个案,如美国的好莱坞、英国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德国的歌德学院、日本的动漫、韩国的电视剧。通过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旨在为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的一些重要路径和形式,有针对性地提供比较和参照框架,为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提供借鉴。

5、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的策略选择与制度保障。(本部分在前期分析的基础上,后续逐步完成)

在历史观照、现状分析、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的策略选择。首先,确定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的战略目标;其次,从教育资源优化、旅游资源开发、大众传播、文化经典传播、人际传播等方面,探讨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的创新策略;最后,探讨策略选择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包括:单项输出与双向交流、意识形态的外显与内隐、政府主导与市场主导、全球化与本土化等。

其次,超越策略运作,注重顶层设计,建构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的制度保障体系。从加强对言论自由的法律保护、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加强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政策扶持、建构有利于文化公司发展的文化市场体系等四个方面,深入研究如何建立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的制度保障体系,以期从根本上促进中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不仅有利于向外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有利于对内优化中华文化的品质。

二、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一)文献资料与调研数据整理运用。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目前拥有纸质文献345万册,期刊5000余种,电子期刊5.8万余种,电子图书320万余种,学位论文460万余种,中外文电子数据库431个。本研究可从中获得大部分的必要文献资料,基本满足研究需要。

首先,本研究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馆数据资源,通过“汉语学习”、“中国文化”、“文化传播”等关键词检索,搜索到相关论文10万余篇,目前已归类存档,建立了完整数据文献资料库,以便于文献研究使用。

其次,本研究开发了“汉语学习与中国文化传播”媒介数据库,通过对全球主要媒体数据的挖掘,从而分析汉语学习与中国文化传播的媒介状况。

(二)学术会议、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

本研究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美国普渡大学孔子学院、德国海德堡大学孔子学院、德国汉诺威大学孔子学院、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以及俄罗斯、吉尔吉斯坦、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地区的有关机构建立联系及合作关系,便于问卷调查的实施。

叁、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1、2018年1月11-12日,本研究召开“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开题研讨会,对于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设计等进行全面研讨。

2、2019年6月中旬,组织有关专家对于课题进展进行研讨。

3、2019年12月,课题中期研讨会正在筹备中。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本研究目前存在的主要理论问题:1、如何系统挖掘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的历史经验。2、分析目前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的长短得失。该部分主要是难点在于实证分析,发展现状及借鉴,以及发现深层次的问题。3、探索文化输出强国可为我用的策略和制度。4、建构实现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的创新形态。上述理论问题在研究中探索回答。

在具体研究中,目前的主要难度在于境外状况的调查和访谈,需要大量的研究人员和研究渠道,这些问题目前通过和海外有关机构联系,已经逐步在解决。

二、研究成果情况

主要内容:

(一)本研究代表性研究成果主要包括:

1、研究系列论文。本研究已公开发表系列论文《外籍留学生“中国及中国品牌手机”认知和评价的实证研究》(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外籍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认知、态度和评价的实证研究》(当代传播)、《外籍留学生“中国及中国文化印象”认知和评价的实证研究》、(当代传播)、《他们眼中的中国艺术——外籍留学生对于“中国书画艺术”认知和评价的实证研究》、(当代传播),上述期刊都属于颁厂厂颁滨来源期刊。

该系列论文部分重点以外籍留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方法,重点考察外籍留学生对于中国及中国形象、中国文化、中国产物、中国书画等的认知、态度和评价的主要特征等,进行全面分析与研究,从而探究中国文化影响的基本模式。

2、研究专着《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系统探讨中国文化全球传播的基本问题。本研究针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问题,从基本的通过对中国文化内在精神的分析与探讨,结合丝绸之路、孔子思想的传播等历史案例,系统探究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者、传播渠道、传播媒介、传播技巧、传播策划、传播效果评估等具体传播方法,全面分析中国文化全球传播的战略、策略及施行等问题。

3、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的基础理论研究。具体包括:语言与文化,文化与中国文化,异域、中国与世界:文化的视角,汉语与中国文化的传播,中国文化传播的模式与路径等问题。本部分内容针对本研究的基础问题,探究了本研究涉及的关键概念的内涵及逻辑关联,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基础。

4、调查问卷设计。本研究已完成《汉语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调查问卷》的初步设计,随后进行前侧。

5、大数据挖掘。本研究针对全球各国家的主流媒体,进行数据挖掘,探究汉语与中国文化的影响模式问题。

叁、下一步研究计划

1、对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的理论做出解释。通过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本研究进一步总结、归纳语言传播和文化影响力、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的基本理论框架。

2、建立完备的“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的文献资料和案例库。通过文献检索、历史分析、现实考察,本研究建立完整的汉语传播的历史文献资料、学术研究文献资料、现实发展案例库,以作为该领域研究之参考。

3、建立完备的“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的电子数据库。通过实证调查、大数据分析、数据搜集与整理,本研究建立完备的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的数据库。如有可能,将开发“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的线上数据库,为该领域研究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

4、提出适合现实应用的“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的对策与建议。通过对上述资料和现实发展状况的全面分析,本研究结合现实需要,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汉语异域传播与中国文化影响模式的发展做出现实指导。

课题组供稿&苍产蝉辫;

(责编:孙爽、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