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进展情况
主要内容: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本项目分五个子课题,每个子课题包括具体文本的异文汇校和文本演变史研究两部分,每个子课题又按不同的历史时段划分到课题组的不同成员。目前,已出版相关论文集和专着3种(共75文字),发表相关论文30篇(30余文字)。而按照课题最终成果规范,已完成名着异文汇校本近50种,文本史研究初稿2种。从整体情况看,小说和诗歌子课题推进较快,散文、戏剧子课题推进较慢。具体进展情况如下:
子课题一:“近百年新诗名作(以诗集为中心)异文汇校、集成及文本演变史研究”目前已取得的研究工作进展和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异文汇校成果,以名着汇校本形式呈现。
目前已出版的汇校本专着有易彬的《穆旦诗编年汇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5月版),该着作将是到目前为止穆旦诗歌最为完备可靠的善本。除此之外,已完成,待出版的新诗集汇校本有:(1)《尝试集》、(2)《草儿》、(3)《蕙的风》、(4)《春水》、(5)《星空》、(6)《志摩的诗》、(7)《昨日之歌》、(8)《我底记忆》、(9)《梦家诗集》、(10)《烙印》、(11)《鱼目集》、(12)《漳河水》等十二部作品。目前的异文汇校本主要是完成了二叁十年代部分经典新诗集,对其他时段经典新诗集的汇校工作正在顺利进行中。
(二)文本演变史研究成果,主要以研究论着的形式呈现。
已发表的研究论文有:《集外文章、作家形象与现代文学文献整理的若干问题——以新见穆旦集外文为中心的讨论》、《个人写作、时代语境与编者意愿——汇校视域下的穆旦晚年诗歌研究》、《穆旦的“爱情”与爱情诗的写作——从新见穆旦与曾淑昭的材料说起》、《湖畔诗人诗集版本流变及传播效果》、《论胡适〈尝试集〉自序的诗史价值》、《捐赠、馆藏与作家研究空间的拓展——从中国现代文学馆所藏多种穆旦资料谈起》、《现代作家的文献收录问题献疑两例》等。
待发表的研究论文有:《中国现代文学馆所藏穆旦手稿资料两种辑录》、《在被遮蔽的历史地表之下——郭沫若“民间文艺”观历史演变考论》、《意识形态与个人新诗选本的版本变迁——以〈臧克家诗选〉和〈艾青诗选〉为考察中心》、《创作的危机:检讨与〈夜歌〉的文本修改》、《闻捷〈复仇的火焰·动荡的年代〉的版本变异》等。20至50年代经典新诗集文本演变史研究书稿正在撰写中。
子课题二:“近百年散文名作异文汇校、集成及文本演变史研究”目前已取得的研究工作进展和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异文汇校成果,以名着汇校本形式呈现。
已汇校完成的散文集有《湘行散记》、《旅途随笔》,《记丁玲》及《续集》、《记胡也频》、《文化苦旅》、《从文自传》、《文艺论集续集》(7种)。正在进行汇校的有《我的前半生》、《星火集》及《续编》、《漂泊杂记》、《我的幼年》、《海行杂记》、《书衣文录》7种,今年底能完成。目前的异文汇校本主要集中在现代散文部分,此中又以现代传记类散文较多。当代散文集汇校篇目较少。争取在接下来的汇校中对当代散文名作的汇校种数有所增加。
(二)文本演变史研究成果,主要以研究论着的形式呈现。
已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有:《复与杂的写作——溥仪&濒迟;我的前半生&驳迟;的成书历程》、《&濒迟;湘行散记&驳迟;的版本批评》、《&濒迟;鲁迅叁十年集&驳迟;的出版历程及意义》、《郭沫若集外演讲记录稿&濒迟;写作经验谈&驳迟;叙论》、《&濒迟;花街十里一城春&驳迟;的稿签、手稿及其它》、《冰心<寄小读者>问世百年来的版本变化》等。
待发的研究论文有:《〈星火集〉的版本批评》、《思想的隐与显——以巴金《〈旅途随笔〉的文本变迁为例》等。对其他散文文本演变史的研究论文也正在撰写之中。20至40年代散文名着文本演变史研究书稿正在撰写中。
子课题叁:“现代戏剧名作异文汇校、集成及文本演变史研究”目前已取得的研究工作进展和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异文汇校成果,以名着汇校本形式呈现。
已完成的汇校本有7部:(1)《日出》、(2)《北京人》、(3)《龙须沟》、(4)《茶馆》、(5)《白毛女》、(6)《武则天》、(7)《天国春秋》。目前正在进行汇校中的有《关汉卿》《上海屋檐下》《屈原》《夜上海》《法西斯细菌》《升官图》《风雪夜归人》《岁寒图》《忠王李秀成》《红旗歌》等。
(二)文本演变史研究成果,主要以研究论着的形式呈现。
已发表的戏剧版本研究论文有子课题负责人原小平的《中国现代戏剧的版本研究述论》、《郭沫若五幕史剧&濒迟;屈原&驳迟;版本试疏》。另外,首席专家金宏宇已出版着作《新文学的版本批评》中收有对于《雷雨》《天国春秋》《风雪夜归人》等的论文,也在重新修改、补充之中。其他对于《北京人》《龙须沟》《茶馆》《蔡文姬》等作品的版本研究论文已完成,待发表。20至60年代戏剧名作文本演变史研究书稿正在撰写中。
子课题四:“20至70年代小说名着异文汇校、集成及文本演变史研究”目前已取得的研究工作进展和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异文汇校成果,以名着汇校本形式呈现。
已完成的汇校本有13部:(1)老舍《离婚》、(2)吴组缃《山洪》、(3)茅盾《子夜》、(4)沉从文《长河》、(5)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6)秦瘦鸥《秋海棠》、(7)叶永蓁《小小十年》、(8)巴金《爱情的叁部曲》、(9)巴金《春》、(10)李劼人《死水微澜》、(11)钱钟书《围城》、(12)苏雪林《棘心》、(13)沉从文《边城》。正在进行或接近完成汇校的作品有:姚雪垠《长夜》、茅盾《蚀》、萧军《八月的乡村》、沙汀《淘金记》、苏雪林:《棘心》、叶圣陶:《倪焕之》、巴金《寒夜》、梁山丁《绿色的谷》、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张恨水《八十一梦》、巴金《秋》、老舍《骆驼祥子》等。
(二)文本演变史研究成果,主要以研究论着的形式呈现。
近来发表的论文有:《版本视域下的“十七年”长篇小说》,《&濒迟;山雨&驳迟;的初版本、&濒迟;跋&驳迟;及"黑名单"——对于王统照及其&濒迟;山雨&驳迟;研究中一桩公案的辨证&驳迟;》、《&濒迟;郁金香&驳迟;为张爱玲所作真伪辨》、《论小说&濒迟;铁道游击队&驳迟;的连环画改编及其修改》等,收入《中国现代文学名着文本研究》(第一辑)中的论文有《十七年小说版本的修改原因考察》、《长篇小说&濒迟;腹地&驳迟;版本校读》等。另外,对首席专家金宏宇已发表论文的重新修改、补充工作也在进行之中,其中涉及《倪焕之》《棘心》《家》《子夜》《骆驼祥子》《围城》《桑干河上》《创业史》《青春之歌》《怨女》《蚀》《八月的乡村》等作品的校读记和阐释。对课题组成员龚奎林已出版专着《十七年长篇战争小说的文本发生学现象》中涉及的作品《保卫延安》《红日》《苦菜花》等的校读记和阐释的重新修改、补充也在进行之中。其他已写完,待发表的论文涉及《秋》《秋海棠》《长河》《吕梁英雄传》《死水微澜》等。
本子课题将分为20至30年代、40年代、50至70年代叁个时段展开,写出叁部论着,目前第一部书稿已在整合之中,其他两部正在进行之中。每部书稿将由总论、重要文本校读记及其阐释等部分组成。
子课题五:“新时期长篇小说名着异文汇校、集成及文本演变史研究”目前已取得的研究工作进展和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异文汇校成果,以名着汇校本形式呈现。
已完成的汇校本有10部,(1)张扬《第二次握手》、(2)张洁《沉重的翅膀》、(3)古华《芙蓉镇》、(4)莫言《天堂蒜薹之歌》、(5)张承志《心灵史》、(6)余华《活着》、(7)陈忠实《白鹿原》、(8)林白《一个人的战争》、(9)麦家《暗算》、(10)金宇澄《繁花》。正在(或即将)进行汇校的作品有:阎连科《风雅颂》、严歌苓《金陵十叁钗》、阎真《因为女人》、刘醒龙《天行者》、莫言《丰乳肥臀》、韩少功《日夜书》以及虹影《英国情人》等作品。
(二)文本演变史研究成果,主要以研究论着的形式呈现。
近来发表的论文有:《当代文学的“网-纸”互联——论&濒迟;繁花&驳迟;的版本新变与修改启示》、《“改革文学”是如何“炼”成的——以张洁&濒迟;沉重的翅膀&驳迟;的版本变迁为考察对象》、《作为方法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料研究》、《当代文学的文本整理及相关文学批评问题——从&濒迟;风雅颂&驳迟;的汇校说起》等。其他已写完,待发表的论文涉及《白鹿原》、《活着》、《心灵史》、《第二次握手》、《暗算》、《风雅颂》、《芙蓉镇》、《一个人的战争》等长篇小说。
课题组成员罗先海已完成书稿:《新时期以来长篇小说名作异文汇校与文本演变研究》(系博士论文答辩优秀论文),该着首次系统汇校并分类呈现了大量新时期长篇小说名作的修改异文,是开展新时期作家作品研究新的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论着考证了大量新时期长篇小说名作的创作、发表、出版及再版(甚至定稿)的全过程,理清了重要作品诞生、修改及成长(或衰退)的历史背景与史实。论着由总论、重要文本校读记及其阐释两部分构成,涉及《第二次握手》、《沉重的翅膀》、《天堂蒜薹之歌》、《心灵史》、《活着》、《白鹿原》、《一个人的战争》、《繁花》等长篇小说的研究。
二、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本课题的调研活动涉及国内各有关图书馆、相关机构及读秀等网络图书馆、电子文库查找、扫描、拍摄、复印所有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着尤其是确定进入汇校计划中的名着的不同版本的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搜寻和购买所有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着作等理论文献资料。目前,资料工作已在有序进行中。
举办学术会议2次。一是首席专家金宏宇于2018年6月10至11日在武汉大学举办了课题开题及研讨会,邀请陈子善、王泽龙、王尧、龚明德等专家及课题组成员共30余人与会,就课题研究的展开及具体工作任务的分配等进行了研讨。另外,邀请陈子善、王尧、龚明德等专家进行了3场学术演讲。二是子课题负责人易彬于2019年6月22—23日在长沙理工大学主持了与该课题相关的学术会议“众语杂生与未竟的转型:新诗研究学术研讨会”,该会议主要议题涉及到“新诗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等板块,与会学者30余人,课题组成员颜同林、李润霞、向阿红、王彪等参与了此次研讨会。此外,首席专家及课题组成员参加其他相关学术会议多次,进行了多人次的学术交流。
叁、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一)通过编辑出版辑刊《中国现代文学名着文本演变研究》,推介课题组成员相关研究论文,目前已出第一辑,第二辑正在编辑中。
(二)课题组成员在国内公开刊物发表与课题相关重要论文时,大部分皆署课题名称及项目编号。
(叁)利用学校网站和其他微信学术公众号报道课题学术会议信息及推送课题组成员重要学术论文。
(四)与长江文艺出版社等出版机构积极联系推出《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着汇校本丛书》事宜。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一是课题需要汇校的文学名着超百余种,工作量巨大。除课题组成员参与外,我们将组织本专业众多硕博士生参与这项浩大繁琐的异文汇校工程。
二是许多名着不同版本的搜寻困难,我们将通过各种渠道多方搜寻,甚至从私人藏书中查找版本实物。
叁是课题中具体文本汇校进展较好,但文本史研究推进稍慢;各子课题的推进也进度不一,小说、诗歌推进较快,散文、戏剧推进较慢,我们将及时沟通、催促子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协调平衡,全面推进。
四是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的中期检查需要填报发表成果,而项目结项又必须查重(包括项目人的发表成果),这是矛盾的做法,弄得我们在结项之前不敢及时多发表成果。
二、研究成果情况
主要内容:
代表性成果一:专书《中国现代文学名着文本演变研究》为课题组成员论文集,收入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15篇,分为研究方法总论、诗歌版本研究、小说版本研究、散文版本研究、戏剧版本研究等五个单元。除方法论及宏观研究论文外,其他为具体文本的版本研究。方法论单元的论文就现代文学作品的版本、文本、变本等概念及汇校本、汇校法等进行了理论总结。各文类具体文本的版本研究涉及《尝试集》《蕙的风》《山雨》《第二次握手》《腹地》《热风》等十余部(篇)现代文学名着的版本谱系和文本变异的讨论。该书为本课题的深入、系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为文学史叙述提供了典型的文本个案。书中论文《通向文化史的现代文本文献学》发表于《文学评论》杂志,《第二次握手:手抄本与定稿本》有较高的引用率。
代表性成果二:专着《现代文学的史学化研究》是课题首席专家金宏宇个人论文集,收集现代文学的史学化或朴学化研究论文12篇,其中大部分为本课题相关成果,对现代文学版本批评的理论、方法等有较深入的讨论,涉及修改现象、汇校本、文本四维、副文本及版本研究路径等问题。认为文学文本理论的嬗变影响着文学研究范式的转型,从作品走向文本,又从文本回归作品都拓展了人们对文本理论的认识。文论史上几乎所有像样的文本分析理论都有偏执倾向,各执一端不计其余的文本研究固然入思敏捷,但也往往漏洞百出。在综合考量文学文本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形成的文本四维论,指的是完整的作品或文本构成应是“四合”而成,包含虚、实、纵、横四个维度或四个层面。四维合一的文本观揭示了文学文本的复杂本性,打开了文学批评的空间,丰富了文学史的叙述。认为中国现代文学版本研究最基本的知识学工作是识察版本本性,包括版本的物质形态表征和版本内容构成特性。在此基础上,版本研究的新路径是必须从版本视域进入文本视域,了解作品正文本与副文本在文本建构和阐释中的功能和作用;还必须进入变本视域,厘清原文本与各种变本尤其是修改型变本之间的变异关系。于是,现代文学版本研究就主要集中于叁个关键词:版本、文本、变本。与“版本”相关联的是版本学、目录学和校勘学等;与“文本”相关联的是文本发生学、阐释学等;与“变本”相关联的是创作学、语言学、修辞学、观念史学等,因此,这种研究必然是一种科际整合研究。现代文学版本研究最后要落实为校读记、书话等不同的着作形态,而终将走向更具学术价值的版本批评。认为副文本是正文本周边的辅助文本。只有改变文本观念,充分打开文本,才能全面、辩证地认知副文本。分观之,它是正文本的互文本;合视之,它是整个文本的构成部分;正面看,它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具有史料、阐释、经典化等多重价值;反观之,它则可能对正文本产生遮蔽、拆解乃至颠覆的负面效用。副文本的研究使中国现代文学的再解读乃至文学史重写具有了从细节和边缘处切入进行创新的可能。
代表性成果叁:专着《穆旦诗编年汇校》是课题组成员易彬的成果。该书对穆旦诗歌进行编年和汇校,编年是体例,汇校则是对穆旦作品所进行的异文整理。它将是到目前为止穆旦诗歌最为完备可靠的一部全集。它对穆旦作品进行了更为准确的编年,同时,明确将穆旦诗歌的版本问题置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的高度来考量,并且第一次进行了非常系统、详细的版本汇校(目前所见穆旦诗歌总数约为156首,存在异文的诗歌将近140首,所搜集的异文在1500条以上,修改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可见一斑)。具体的汇校工作是以同一首诗的初版本或初刊本为底本,凡不同版本中的异文,均逐一用脚注方式标识出来,汇集了目前所能找到的穆旦诗歌的全部版本和异文。因此,其完备性和可靠性将得到充分保障。该着作正文之前有长篇导论《文献学视野下的穆旦诗歌》,而正文之后,列附录叁种,即《穆旦主要诗集目录》、《穆旦诗歌发表一览表》和《穆旦诗歌版本问题讨论的主要文献》。前两种分别用来集中说明穆旦诗歌的结集情况以及在报纸杂志发表的情况,这主要是为了弥补编年体形式的某种不足,以呈现穆旦本人的出版意图与发表全貌。第叁种附录则是为穆旦诗歌版本研究提供了线索。《穆旦诗编年汇校》秉持谨严的学术规范,比照中国古典文献学以及中国现代文学文献整理的相关方法,以对校法为主,兼及理校法等校勘方法,使穆旦诗歌具有了真正的善本,也呈现了完整的版本谱系和文本系统,其实践意义显然超出了近年来不少学者在搜集、整理作家佚文时所作辑校类工作。也即,《穆旦诗编年汇校》并非局部呈现,而是对一位重要作家的全部诗歌作品展开汇校,它更有助于展现一个作家写作的全貌,显示了穆旦研究的最新进展。同时,也能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文献整理和汇校工作提供很好的范例。该成果汇聚众本,惠及读者和研究者,无疑具有积极的辐射效应。
代表性成果四:《考证学方法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12期)是首席专家金宏宇论文。该文认为作为方法的现代文学考证学承续的是中国古典文史研究的考据传统。传统考据学在经历了其鼎盛和衰落之后,在20世纪二、叁十年代又走向兴盛,转型为现代考证学,复在受挫中有所发展。现代文学研究的考证工作早有人尝试且在80年代小有成绩,但直至进入新世纪才真正得到重视和践行。现代文学考证学为寻求合适的“证据”,通常需要进行“证据”二分以大致评判其性质和价值;而如何去“证明”则涉及方法问题,一般有逻辑思维法、调查观察法及其它辅助考证法等。现代文学考证学是广涉之术,涵盖文献史料的外部考证和内部考证;文献史料学的各学科分支都需要运用考证术;同时还要有地理、政治、法学等不同学科的知识“支援”。现代文学考证学是较高级的史料批判方法,但我们仍应给予它一种恰当的价值批判。即它应该定位于“述学”,有别于索隐法,不等于繁琐考证,不提倡默证和“过限”考证。只有更多运用辩证法,它才能真正成为科学的考证术。该文是国内外第一篇系统深入讨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考证学方法的论文,对版本考证也具有指导价值。
武汉大学官网对该作的发表进行了报道,《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19年第4期全文转载。
代表性成果五:《“复”和“杂”的写作——溥仪&濒迟;我的前半生&驳迟;的成书历程》,(《文学评论》2018年第04期)是课题组成员马春景论文。该文认为溥仪的《我的前半生》是“十七年”文学的重要收获,更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学文本,在其成书历程中产生了种种复杂现象,可称之为“复”“杂”写作。它经历了众版(文)本的流变,除了1964年初版的“定本”外,近年尚有“全本”“灰皮本”“批校本”等陆续出版;除了主要作者溥仪外,溥杰、李文达等均参与了写作与修改,所以它拥有“复数作者”;除了主要文体形态——自传以外,检讨书、口述史、批校文、他传等都是《我的前半生》成书过程中的重要体裁形态,共同形成一种混杂体裁特性;该作虽具强烈的文学性,但其非虚构性和实用性最终成就的是一种“杂文学”品质。昭示了这一常常被排除在四分法之外的文本形态丰富的文学与历史价值。该文不仅激发了普通读者对《我的前半生》各版本阅读的兴趣,提高了《我的前半生》的销路,引起了溥仪研究专家的关注,也从版本学、手稿学、文本演变史、读者接受史等各个层面,拓宽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空间,也是对“杂文学”丰富实存进行再解读再研究的一次有效尝试。
全展教授在《2018年传记文学研究述评》中认为该文研究角度新颖,论述清晰绵密,为理解这一名着提供了新鲜理想的视界。
叁、下一步研究计划
一是继续完成现代文学名着异文汇校工程,争取建立“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着异文汇校本电子文库”。
二是从取得版权之后的名着作品中,编纂出一套《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着汇校本丛书》。
叁是继续完成《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着演变史研究》系列论着,约10种左右。
四是继续编辑出版论文集《现当代文学名着异文变本研究》第2、第3辑。
五是召开若干次课题组小型会议,组织相关学术讲座,在学术刊物组织专栏发表本课题论文,组织报导,组织书评的撰写。
课题组供稿&苍产蝉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