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进展情况
主要内容: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日本民间反战记忆跨领域研究”自2017年立项以来,首席专家带领课题组成员,严格按照研究计划有序开展各项学术研究活动,目前已在国内外成功举办22次学术研讨会及相关活动,已国内外核心期刊等发表学术论文33篇,出版学术编着1部,搜集相关文字材料500余万字,视音频资料共计300骋以上。近期即将出版学术专着1部,编着3部,论文20余篇已撰写完毕、等待发刊。
子课题一:日本大众传媒反战记忆研究。该子课题负责对日本大众传媒反战资料进行系统性梳理与研究,主要包括两类内容:一是传统纸媒刊载的反战报道,二是反战题材的影视作品。课题组搜集了日本权威纸媒《朝日新闻》及《读卖新闻》等自1931年以来所刊载的反战相关报道约两千篇,相关资料的梳理分析与研究工作正在进行。目前,该子课题已出版《平和の実践叢書1 自分がされたくないことは人にもしない》编著一部。另外,该子课题还发表论文7篇,分别是《日本主流媒体对于鲁迅的报道与传播——以世界发行量首位的报纸为中心》《十五年战争时期日本媒体反战报道研究——以<朝日新闻>为中心》《日本民间反战记忆研究——基于21世纪日本影视作品分析》《<甘蔗田之歌>中的冲绳战争记忆建构与诗意叙事》《战犯的“罪”与“悔”——<我想成为贝壳>中的反战意识》《漫画家水木茂的反战意识》及《浅析电影<野火>的反战意识》。
子课题二:日本战争经历者口述记录整理。该子课题主要负责对日本战争经历者进行采访,记录、整理战争记忆,抢救式挖掘与保存历史资料。从2017年11月至今,在各位战争经历者及相关者的热情协助下,课题组成员(每组由提问、摄像、记录和整理等人员组成)分别在东京、大分等5个省份10个县市区进行了抢救式采访。共形成采访视频数据约293骋,采访视频时间量约1460分钟(24.4小时),此外还有大量音频资料尚未统计。在此基础上,子课题成员已整理形成采访文稿,字数约10万字。
目前对大部分受访者,已按姓名、年龄、住址、采访人、采访时间进行了编号归档,为数据库的建设做好了准备阶段性的工作。另外,课题组已发表论文7篇,分别是《近代日本高校教师群体反战史回顾》《侵华老兵元山俊美自我救赎的一生——日本民间反战记忆之一》《回顾録“私は幸せ者だった”》《“人间の责任に関する世界宣言”の背景と思考》《妇选运动家市川房枝と平和の希求——“15年戦争”にどう抗い、戦后の平和をどう护ろうとしたか》《日本无产政党的反战和平活动——基于对“对华非干涉同盟”运动的考察》及《近代日本无产阶级文艺运动与反战》。
子课题叁:日本年轻人战争记忆调查。该子课题主要负责对日本年轻人展开战争史意识调查研究。此外,在鹿儿岛县、冲绳县、千叶县、埼玉县、神奈川县等地区的调查已陆续开展。另将收集日本历年的涉及战争的教科书。目前,已发表论文《日本高中生战争认知调查研究(一)》及《反戦としての“対抗教育”》两篇。
子课题四:日本音乐(歌曲、民谣)中的反战记忆。该子课题以日本的反战音乐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部分反战歌曲、民谣等音乐文本进行了收集、整理分析,对从事反战音乐创作的词曲作者、演唱者等音乐工作者的反战意识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反对战争、宣传和平的音乐活动进行同步考察。目前,课题组通过去日本收集资料以及在网络深度调研等渠道,搜集了反战相关歌曲大约60首,相关文献约计250万字。相关资料的梳理分析与研究工作正在进行,发表论文《论日本国民歌手美空云雀的反战意识》一篇,另有若干篇拟按计划发表。
子课题五:日本文学中的反战记忆。该子课题主要对上世纪30年代以来日本文学中所展现的反战主题与文学记忆进行系统性梳理与研究,把握日本文学中的反战意识,探讨历史记忆和文学叙述之间的关系。目前该子课题已发表论文16篇,分别是《日本文学战争记忆的矛盾性——论战后日本文学的战争认识》《浅析日本近代反战文学的源流》《论大江健叁郎的反战文学创作主题》《反战和平诗人栗原贞子研究》《宫本百合子反战意识探究》《意识形态视域下&濒迟;野火&驳迟;的战争观解读》《战争·创伤·救赎——目取真俊笔下的冲绳小说评解》《从&濒迟;两人的墓碑&驳迟;看林京子的战争批判》《浅析&濒迟;天黑以后&驳迟;中村上春树的反战意识》《反戦文学の杰作――壶井栄の&濒迟;二十四の瞳&驳迟;をめぐって》《野上弥生子の反戦意识(1937~1938)》《&濒迟;黒い雨&驳迟;から见る井伏鱒二の“场所の感覚”》《远藤周作文学における戦争认识――&濒迟;海と毒薬&驳迟;を中心に》、《日本の戦后文学への座视》、《野上弥生子とキリスト教》及《戦后派作家武田泰淳论》。
二、 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调查研究:课题组分批派出成员赴东京、大阪、鹿儿岛、冲绳、大分、神奈川等地走访反战相关人士,进行日本年轻人战争意识调查,采集反战歌谣等;收集相关书籍、论文、媒体报道等;并从国内外各类图书交易网站购买相关书籍资料等。目前,我们已对收集到的500余万字材料进行了分类梳理,分析研究工作正在进行。资料收集、反战相关人士的采访、问卷调查等工作还在继续进行。
学术交流:
(1)课题组主办的学术和工作会议
①2017年12月10日,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诺文图书馆召开了开题报告预备会议,会议邀请了东京大学文学院藤井省叁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向远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李俄宪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多友教授,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汪平副院长,南京大学日语系叶琳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严志军院长出席会议。此次会议由课题首席专家林敏洁教授主持。
②2018年1月24日,课题首席专家林敏洁教授召集中方课题组成员,分配布置阶段性工作任务,明确阶段性工作目标。
③2018年3月10日,课题阶段性研讨会在日本东京大学举行。东京大学文学系藤井省叁教授、陈婕教授、法政大学王敏教授、早稻田大学丸井宪老师、“中国留学生之父”五十岚胜先生、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吴俊副院长、昭和高中主任教谕斋藤美奈等人出席会议,对课题在日本的开展及各子课题的具体实施进行了商讨。
④2018年3月24日,《日本民间反战记忆跨领域研究》开题报告会在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举行。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长江学者”谭桂林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前院长张杰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胡牧副院长,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林东坡副院长,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季爱琴教授以及其他课题组相关人员出席会议。人民网、搜狐网、新浪网、网易等多家媒体关注并报道或转载。
⑤2019年3月31日,本课题子课题“日本文学中的反战记忆研究”中期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诺文图书馆顺利召开。出席本次研讨会的有子课题负责人南京大学日语系叶琳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刘炳范教授、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东语学院李先瑞教授及课题组成员。
(2)课题组成员参加的学术交流活动
⑥2018年6月18日,首席专家林敏洁教授出席在东京法政大学召开的第一届“践行和平论坛”。课题子课题负责人、法政大学王敏教授主持了该论坛。
⑦2018年6月24日,课题组首席专家林敏洁教授出席并主持“中日韩首脑峰会后的一带一路与日本战略”大会,并基于本课题主旨呼吁“一带一路战略”在日本获得更多理解与支持,实现和平发展、互惠共赢。
⑧2018年8月2日,课题组首席专家林敏洁教授带领课题组成员,与藤田高景先生就课题开展进行会谈,邀请其来宁进行和平友好交流。
⑨2018年8月7-8日,课题组首席专家林敏洁教授在日本精英教育学校“きらめき未来塾” 给日本百名青年精英授课,并在其过程中结合中日大学生价值观的差异,对本课题进行系统介绍,传播和平反战意识。课程结束后,对在场学生进行了对于反战认知的问卷调查。
⑩2018年8月,课题组首席专家林敏洁教授前往东京采访渥美桂子。渥美桂子女士高度肯定了本课题的价值,并为日本战争行为表示道歉,同时表示将为课题寄稿。此外,还采访了“中日和平友好会”顾问山边悠喜子(日籍解放军老战士),得到了山边女士的大力支持,并获得了珍贵史料。其后,林敏洁教授等人前往大分县野上弥生子的故乡臼杵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反战和平相关资料。
?2018年9月18日,“日本民间反战记忆研讨会”于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南京大学日语系何慈毅教授、扬州大学日语系孙杨等40余名专家学者。本次会议由课题首席专家林敏洁教授主持。
?2018年9月20-23日及12月23-24日,林敏洁教授先后两次前往天津,就向日本挂川市赠予周恩来、松本龟次郎铜像一事进行洽谈。在此之前,林敏洁教授已多次前往挂川。在与中日双方代表的交谈中,多次就本课题主旨进行详谈。
?2018年10月12日,课题组成员范云涛带领参加今年“鉴真活动”的16名大学生代表,在外务省举办成果报告总结大会。日本学生通过纪念鉴真东渡的寻根之旅,对近代日本的侵略战争史也作了反思。作为本课题阶段性工作之一,范云涛教授针对以往历届参与活动的青年学生做了有关二战后日本民间人士反战记忆的问卷调查。
?2018年10月28日,应课题首席专家林敏洁教授邀请,筑波大学名誉教授进藤荣一到访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围绕课题开展及课题成果的社会化运用等问题与课题组成员进行交流。进藤教授结合自身专业,谈到了日本反战和平运动的理念与发展过程,同时谈及了和平发展对于当今时代的现实意义。
?2018年12月11日,日本和平友好人士、课题组日方成员萩原猛先生来访南京师范大学做了日本反战运动相关讲座,并与首席专家林敏洁教授及课题组成员就日本反核、反战及日本国内的和平反战运动等问题进行研讨。
?2019年2月15日,本课题研讨会于法政大学国际日本学研究所成功举办。本课题首席专家林敏洁教授,本课题子课题负责人日本法政大学王敏教授,日本创价大学山中正树教授,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政彦,国际和平反战友好人士萩原猛先生以及博士与硕士研究生等出席本次会议。会议中,林敏洁教授对本课题进行了总体汇报。王敏教授就课题即将出版的编着目录进行展示和介绍。同时就下一阶段课题的实施思路与计划进行了探讨与交流。
?2019年3月3日,课题首席专家林敏洁教授应邀出席在日本静冈县挂川市市立大东图书馆举行的松本龟次郎与周恩来蜡像揭幕仪式。
?2019年3月5日,课题首席专家林敏洁教授、子课题负责人南京大学叶琳教授以及课题组成员在日本静冈县挂川市市立大东图书馆举行学术交流与课题推介会,原东京学艺大学校长、鹫山恭彦等参加会议。
?2019年3月8日,本课题组召开的“日本反战和平记忆国际论坛”隆重召开,中日两国学者及民间友好人士共约300人参会,现场气氛热烈,论坛影响广泛。会上,林敏洁教授从历史记忆口述、文献资料数据库构建以及社会调查方法运用等多角度介绍了所承担的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课题的推进情况,子课题负责人、南京大学叶琳教授介绍了子课题“日本文学中的反战记忆”的理论框架,获得与会专家学者的肯定。多位专家学者以及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发言。他们从各自的研究领域、运用专业知识剖析反战和平对于当下日本乃至全世界的意义。日本着名和平学者,筑波大学名誉教授进藤荣一进行总结发言,论坛圆满结束。会后,课题组同日本反战和平友好人士60余人举行恳谈会,深入交流、此次论坛及恳亲会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增添了诸多力量。
?2019年3月9日,首席专家林敏洁教授、子课题负责人南京大学叶琳教授及课题组成员访问日本“中归联”和平纪念馆,开展学术交流和商讨反战课题合作事宜。
?2019年4月8日,课题首席专家林敏洁教授赴东京参加“日本华文文学创作及评论国际研讨会”。与会期间,对本项目进行了推介。
?2019年5月15日,课题首席专家林敏洁教授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分论坛——“命运与共的亚洲未来”上以“民心相通、命运相融”为题,进行发言,同时介绍所本课题进展情况,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采访。
?2019年6月15日,课题首席专家林敏洁教授出席并主持第一届“‘一带一路’东京论坛”,中日两国智库专家学者、公司代表、媒体人士等两百余人出席了论坛。林敏洁教授在交流会上阐述了本课题对形成正确国民认知的重大意义,并对课题进行了推介。
叁、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2019年7月12日,本课题阶段性成果《平和の実践叢書1 自分がされたくないことは人にもしない》在东京举行发行纪念会。中日社会各界人士出席了当天的活动。书籍出版和在日活动的展开,扩大了课题在日本的社会影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重拾日本民间反战记忆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8年3月24日,《日本民间反战记忆跨领域研究》开题报告会在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举行。会议获人民网、搜狐网、新浪网、网易等媒体的报道或转载。
2018年9月18日,“日本民间反战记忆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召开。人民网、扬子晚报网等媒体于2018年9月19日对此进行报道,向社会宣传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2019年3月5日,课题首席专家林敏洁教授、子课题负责人南京大学叶琳教授及课题组成员在日本静冈县挂川市大东图书馆举行学术交流与本课题推介会。
2019年5月15日,课题首席专家林敏洁教授应邀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并在分论坛“命运与共的亚洲未来” 以“民心相通、命运相融”为主题进行了发言。发言中介绍了本课题的重大意义及进展情况。对此,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网站以“南京市台联会长林敏洁参加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题进行了报道。
2019年6月15日,课题首席专家林敏洁教授出席并主持第一届“‘一带一路’东京论坛”,林敏洁教授从“民心相通”等角度阐述了本课题对形成正确国民认知的重大意义,围绕课题进展进行了专门推介。“‘一带一路’日本研究中心”网站、国际亚洲共同体学会网站、nifty news等媒体对此活动进行了报道。
本阶段虽发表了不少成果,但前期仍以调研、数据采集及资料整理等工作为主。在下一阶段,将随着研究成果的成熟逐渐将工作重点偏向宣传和推介活动。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本课题获得立项后,经过开题会议、小型会议以及大量的小组论证与实施活动,目前已取得不少相关成果,进展也相对顺利,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跨国作业难度极大。由于本课题以日本民间反战记忆为研究对象,调查采访、资料收集等工作均需跨国作业,而且,因为受访者及资料馆藏地较为分散,在日本国内亦需跨地区调研,这些都极大地增加了研究的工作量与难度。
(2)在日本国内的采访调研工作难度大。
(3)相关资料的整理出版难度大。随着本课题在日本的推广,引起日本社会的广泛关注。现有“中归连”等十余个日本民间反战团体的负责人及社会各界和平反战人士共计约80人加入了我们的队伍,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大量宝贵资料,这些资料的整理出版工作需要大量人力与资金的支持。
(4)数据库建立难度大。本课题在调研过程中收集了大量的史实资料,下一步拟建设日本民间反战记忆数据库,所需人员、设备、经费等严重短缺。
(5)时间紧、经费缺。鉴于跨国研究日本反战问题的特殊性,课题组明显感觉时间太紧。另外,课题组认为,子课题一“日本大众传媒反战记忆研究”所涉资料庞杂,有必要分为两个子课题分别进行深入探讨。
改进措施:
(1)增加经费。主要用于国际差旅费、国际调研费、国际会议费、着作出版费、研究成果推广费、数据库建设等,详细预算见后文“经费缺口”。
(2)增加子课题一项。根据专家建议,将子课题一分成两个,新设子课题“影视作品反战记忆研究”。
(3)增加课题组成员。课题组将吸纳更多的博士进入团队,在培养与储备人才的同时,为课题组的资料收集、学术研究等提供助力。
(4)课题组拟加大调查力度。在不断提升课题在日本社会影响力的同时,有效助推双边关系改善。
研究心得:
(1)科研方面。经过近两年的资料收集、梳理与研究,本课题研究已基本凸显跨领域、多学科研究的优势。通过开展媒体传播学、历史学、社会学、音乐艺术学及文学五个领域的交叉研究,辅以对日本青年战争历史观的调查研究,日本国民的反战活动及反战记忆的全景得以初步显现。该课题在开展过程中,引起日本社会广泛关注,获得众多和平友好人士的肯定与支持,对重塑日本民众历史认知、宣扬正确史观发挥了切实作用。
(2)团队管理方面。本人作为首席专家,在近两年的重大课题实施过程中,深感领导能力、团队协作、研究人才培养及良好科研环境等的重要性。同时,本人还充分意识到科研工作中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课题组认为,加强学术成果的社会效应,从学术角度唤起人们对历史问题、社会现象的关注,是我们人文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意见建议:
建议经费使用更加灵活方便,课题组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自由地使用经费,因为部分情况难以做到提前精准预判。
二、研究成果情况
主要内容:
一、代表性成果介绍
①《平和の実践叢書1 自分がされたくないことは人にもしない》,王敏,日本三和书籍出版社,2019年4月版
编者王敏为本课题子课题“日本大众传媒反战记忆研究”的负责人。本书收录了旅日华人学者结合自身和平实践所作20余篇宝贵的考察报告及论文。
②《近代日本高校教师群体反战史回顾》,林敏洁,アジア言语文化研究,2019/06
文章主要回顾并阐释了日本高校教师群体在“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法西斯军国主义政府的残酷镇压及左翼进步势力的分裂瓦解,如何继续坚持和表达自己的立场,以及如何为反战事业贡献力量的历史。对近代日本高校教师群体反战运动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完善我国对于近代日本反战史研究的学术体系,亦能使我们进一步了解近代日本知识分子史观的演变轨迹,把握日本和平反战事业的时代渊源。
③《论日本国民歌手美空云雀的反战意识》,季爱琴,アジア言语文化研究,2019/06
文章以日本国民歌手美空云雀的儿时战争经历、父亲的被征入伍等事件为原点,探讨美空云雀反战意识形成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揭示她的恩师和友人古贺政男、竹中劳和川田晴久等人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她父母亲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再现美空云雀作为一个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国民歌手具有的责任感和气节。特别是她在1974年广岛举办的第一届和平音乐节上演唱的反战歌曲的代表作《一支铅笔》,充分体现了其强烈的反战意识。从音乐的角度展开研究,为日本反战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④《日本文学战争记忆的矛盾性——论战后日本文学的战争认识》,刘炳范,アジア言语文化研究,2019/06
文章深入分析了战后日本文学战争认识所呈现出的复杂性、矛盾性的特点,认为其中既有对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揭露与批判,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与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达了憎恨核武器、呼唤和平等积极思想意义,也存在着宣扬“日本受害论”和“反对战败”等需要清醒认识和给予批判的思想因素。这种“矛盾性”的观点是战后日本作家自身的“矛盾性”和民族主义立场所决定的,也是战后日本社会发展的“矛盾性”所决定的。对于战后日本文学“矛盾性”的战争认识我们必须有清醒的头脑,既要肯定其中的积极思想意义,又要批判其中的消极因素,这也是本研究的意义所在。
⑤《论大江健叁郎的反战文学创作主题》,叶琳,アジア言语文化研究,2019/06
文章系统梳理了大江健叁郎的反战文学创作主题,认为大江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哲理性思考,在自己的作品中写入了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并通过自己文学世界的小宇宙(故乡、森林、绿树和生活在同社会密切相关的人)折射到世界文学的大宇宙,以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乃至整个宇宙为中心内容。他立足现实,又以超强的想象力超越现实,把现实中的重大问题同日本式的神话融为一体,使作品既写实又浪漫,既有人类共同生活的内容,充满批判和反战的色彩,又带有浓郁的创作风格。大江健叁郎在面对日本现实社会时,始终会对战争危机加以思虑,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保持深入的思考和追问。作为世界级的作家,大江健叁郎也绝非只为日本读者而写作。探讨大江健叁郎的反战文学创作主题,有助于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恢复善良的人性这一人类共同的追求。
⑥《十五年战争时期日本媒体反战报道研究——以&濒迟;朝日新闻&驳迟;为中心》,匡伶,アジア言语文化研究,2019/06
文章梳理分析了《朝日新闻》在1931-1945年间刊载的反战相关报道。该媒体在十五年战争期间共登载反战相关文章145篇,主要集中在叁个阶段。“九一八事变”前后数量最多,对重要事件的报道有延续性,较清晰地呈现了当时日本国内及国际反战力量所处的环境及所作的努力。“卢沟桥事变”前后的反战报道大幅减少,但在1937年的《朝日新闻》上仍可见数篇反战时评,可知该时期《朝日新闻》尚为反战思想留有一席之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有关日本国内反战活动的报道及反战时评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中国及欧美地区反战活动相关报道,从中可见该媒体立场的转变。该文创新性地从媒体报道的角度展现战时日本国内反战运动的发展变化,发掘了诸多宝贵史料。
⑦《日本の戦后文学への座视》,姜滕龙,世界文学,2019/07
文章从作家群像角度分析与阐述日本战后文学,并站在历史连续性以及“战时认识图示连贯性”的视点上,讨论战后文学的反战指向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日本战后文学在战争体验原理化与历史记忆传承方面给予的积极告发与有意无意的遮蔽这一双重特征。作者认为,日本战后文学借助战时体验与战争经历反思了一系列近代社会根源性问题,表现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人基本操守与人类价值的守护,也表现了对和平与自由的向往与追求。在理解其对战争的批判性话语、认同其思想价值积极意义的同时,也要看到其由于模糊与暧昧的自我问题意识,而在历史叙述与战争回忆方面造成的有意无意的遮蔽。
⑧《日本高中生战争认知调查研究(一)》,黄博,アジア言语文化研究,2019/06
本文详细分析了对日本高中生开展的问卷调查数据,调查内容涉及二战及南京大屠杀等中日焦点问题。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各个角度的解析,作者发现日本高中生中存在其他领域中曾被观察到的“不关心历史”“强化受害者身份”等问题。深入了解日本年轻人的历史认识、特别是与中国有关的历史认识,对促进中日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⑨《野上弥生子の反戦意识(1937~1938)》,杨慧颖,アジア言语文化研究,2019/06
文章深入分析了日本作家野上弥生子的反战和平作品,论述了野上弥生子的生涯与反战和平的关联,以其在1937-1938年间发表的两篇报刊投稿及其发表于《改造》、《妇人公论》、《文艺春秋》等杂志的六篇随笔为中心,分析了野上弥生子在战时的反战意识,在加深学界乃至整个社会对于日本作家反战的认识与思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⑩《婦選運動家市川房枝と平和の希求 ――“15 年戦争”にどう抗い、戦後の平和をどう護ろ うとしたか》,进藤久美子,アジア言語文化研究,2019/06
文章梳理分析了日本女性社会运动家市川房枝的反战和平运动。第一阶段是十五年战争时期,“九一八事变”后,市川对日本军部行为发出了强烈批判,提出恢复和平的建议;1931-1937年间,市川在“妇女参政权获得同盟”的机关刊物《妇选》上持续批判日本政府的扩军预算和军部法西斯主义;1939年访华经历令市川了解到中国战场的真实情况,并引导起开展新的反战和平运动。在战后,市川联合其他几位女性社会运动家成立“反对再军备妇女委员会”,呼吁全体女性携手维护和平宪法。随着战争的远离,市川对年轻人的战争认知深感忧虑。该文展现了市川房枝的反战和平运动及其影响,从中亦可知以市川为代表的日本妇女组织在战中与战后的反战行动。
叁、下一步研究计划
课题组将继续进行日本民间反战资料的收集整理,派遣课题组成员赴日继续完成调研、采访工作。各子课题继续对前期资料进行梳理研究,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着手系列论文及书稿的撰写工作。推进电子文献库的建设。
具体安排如下:
1、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
赴日本东京、大阪、京都、名古屋、福冈、大分、佐贺、鹿儿岛、冲绳等地完成资料搜集及数据采集工作,并将采集资料汇总梳理。拟于国内及日本各地召开多次小型国际探讨会。计划于2020年初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办“台湾抗日英雄纪念展”。计划在冲绳联合鹿儿岛大学等共同举办“日本民间反战记忆跨领域研究?冲绳”国际学术论坛。
2、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
计划2021年上半年在东京召开“日本民间反战记忆跨领域研究?东京”国际学术论坛。利用国际会议的时机,推广本课题成果在日本的影响力。计划2021年下半年在南京召开“和平之旅——日本民间反战记忆跨领域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拟于2021年12月底,各子课题完成各自负责的专着初稿,并对各子课题书稿进行修改完善。
3、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
2022上半年修改各自课题专着并定稿。在2022年下半年进行验收,举行成果鉴定会议。2022年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课题组拟将本项目着作成果提交中日两国出版社出版。
课题组供稿&苍产蝉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