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多卷本《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史》中期检查报告

2019年12月13日14:44来源:

一、研究进展情况

主要内容: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1、设立了专门的“课题研究工作室”,由学院配备了办公设施、电脑等,聘请研究生担任工作室秘书/助理,整体工作运转正常。

2、在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新增“延安时期文艺与文化传播研究”、“延安时期新闻传播媒介研究”、“延安时期新闻传播理论与制度研究”、“延安时期摄影文化研究”等课程,有效吸纳硕博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2018届硕士研究生中,有4位同学完成了以延安时期及相关话题为内容的学位论文;2019届硕士研究生中有2位同学完成了以延安时期及相关话题为内容的学位论文或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2020-2021届毕业生中,有10位同学选择延安时期及相关话题为内容写作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招生中,设立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研究方向,截止目前为止,有2位同学攻读该方向博士学位。

3、先后召开了3次课题组主要成员会议;在首席专家的领导下,5个子课题分别按计划开展相关研究,整体工作进展顺利,资料收集、大纲修订、阶段性论文写作等工作有序开展中。截至目前为止,已经出版2部延安时期相关研究着作,目前有1部书稿已经移交出版社,1部书稿正在修订中;发表相关研究论文9篇,待发论文5篇,硕士学位论文6篇。

4、子课题负责人李文教授前期研究成果《陕甘宁边区新闻事业》获得中国新闻史学会“第四届新闻传播学会奖(方汉奇奖)”二等奖;首席专家王春泉所撰写的相关研究论文《“中国特有之新闻学”的历史言说》获得陕西省第十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叁等奖。

二、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1、设立了专门的“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研究专题资料馆”,由学院经费支持购买了50余万元的图书资料;首席专家自费从孔夫子网购书约2万余元;搜集整理了部分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电子资料,资料搜集汇总进展顺利。

2、提升原有的“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高峰论坛”,秘书处常设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今年10月11日将在马栏召开《关中报》论坛,10月19日将在延安市召开大型学术会议“多学科视野下的延安时期新闻传播学术论坛”。2017年10月19日,在中央红军进驻陕北纪念日,课题组主要成员组织召开了“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建设研讨会”,在本次会议基础上,编着出版了名为《延安时代与陕甘宁边区史论》的会议论文集。

3、学术交流开展顺利。课题组部分成员先后去北京、延安作调研交流。

4、国际合作也在努力推进中,课题组部分成员赴美国密苏里州参加了第18届埃德加斯诺国际研讨会;目前相关研究者2人先后赴美国、日本等国家,搜集资料,表达合作意向。

叁、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1、目前尚未举办成果发布会,按照研究工作计划,成果发布会将在五卷本着作完成后进行。

2、课题宣传工作持续推进。 “西部网”、“陕西头条”等多次报道相关信息。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1、主要问题:⑴本课题涉及内容十分庞杂,工作量极大,参与人员较多,管理、运行有一定的困难,全面工作进度不均衡;⑵本课题研究属于基础性研究,成果发布存在一定的困难;⑶本课题研究需要搜集购买大量的旧书旧报,乃至于手写资料,从孔夫子网购买相关资料没有发票,课题经费无法正常报销,经费使用存在困难.

2、改进措施:⑴加强办公室建设,增加经费投入和人员聘请,改善运行思路,提高工作效率,力保整体工作进展顺利,按照计划完成各项工作;⑵加强联系,开设课题研究成果专栏,积极有效地推动已有成果发布;⑶争取各种其他经费支持,确保研究经费的正常报销;⑷采取与国际相关机构和着名学者的合作,在国际资料获取方面加大合作力度;⑸借助博硕士研究方向、课程教学、学位论文写作,有效吸纳青年学者参与课题研究,搜集资料,撰写论文,发表成果;⑹借助其他各种经费支持,加大全国第一家“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专题资料馆”建设力度,形成最大限度的持续研究效应,扩大本课题的学术、社会影响。

3、研究心得:⑴良好的基础很重要——本课题组成员长期关注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史相关研究,已经有多种研究积累;课题申报以来,课题组主要成员比较自如地深化研究角度、发掘更多的研究问题,课题组的基本共识是,基础很重要,不但关乎后续研究工作有序开展,也为更进一步深化研究思考,修订原有研究计划等深化工作,铺平道路;⑵使命感、责任心不可缺少——使命感、责任心是研究工作不可或缺的基本动力,如果没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心,很可能一个好的研究选题落不到实处,既无法顺利开展研究的各项工作,更无法增加新的研究资源、聚合最优的研究力量,深化原有研究思路,高质量地完成课题研究;⑶时间保障极为关键——区别于一般项目研究,课题的资料收集、框架调适、资源聚合、问题发掘、论文撰写、成果发表等是一个螺旋式的、长期性的工作,需要持续努力,不懈奋斗,基本时间保障极为重要,是确保研究成功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⑷ 积极吸纳新生力量是保证研究深入开展的有效路径——不断扩大研究团队,通过制度设计有效吸纳青年学者参与课题研究,既可以保障项目研究获取最大限度的资料与信息,也可以延伸半径,获得更多的新启发,本课题之所以已发表、将发表近20余篇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些研究已经深入到整体研究的细部,对于未来组织完整的5卷本《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史》,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4、意见建议:根据课题研究需要,结合本课题研究经验和存在的困难,特别提出如下意见建议:⑴遵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律,将中期检查时间推移到课题获批后第二年的下半年,使各个课题组集中精力,按照课题研究的逻辑自如展开各项工作;(2)强调论着/成果质量优先原则,对中期完成成果实行代表作制度,不唯数量、刊物级别、获奖数量;(3)加大部分经费的使用自由度,按照现实情况,采取诸如从孔夫子网上购买书籍资料之类的合理经费可以查备报销,较好地解决课题研究中的现实问题。

二、研究成果情况

主要内容:

一、代表性成果介绍

1、《延安时代与陕甘宁边区史论》,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10月出版,收录论文72篇。本书由课题组主要成员组织主编,主要内容涉及陕甘宁边区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科技、制度建设、劳动英雄、社会治理成效,以及海外研究基本态势等延安时期综合风貌及海外关注热点等问题。本论文集收录论文均为首次发表论文,从宏观角度全面梳理了延安时期相关问题及历史成效。

2、《话说延安精神》,着作,陕西人民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收录文章65篇。本书由课题组主要成员组织编写,是“讲好延安故事,弘扬延安精神,传承延安基因”的探索性成果。本书有别于以往对延安精神的学术解读和理论阐释,也不是单纯的故事汇编。本书首次以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为主线,涉及延安时期相关理论创新、实践推进、作风改善、媒介生产等内容,在全新的视野里,深入地考察和读解了包括《张闻天与叁大理论刊物》《“人民喜闻乐见的报纸》《“全党办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形象教材(反“客里空”运动)》在内的延安时期相关话题。

3、《作为事件与风景的&濒迟;解放日报?临时版&驳迟;》,论文,刊发于《山西大学学报》2018年第5期。本文的主要观点是:瓦窑堡出版的《解放日报·临时刊》,堪称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史上的重要事件与历史性风景。这并非仅仅指它与清凉山版的《解放日报》形式上极具“自相似性”,是“分形学”的典型;也不仅仅指它明确地标注“临时刊”,是战争语境下生成的区别于常态的“临时的报刊”;最主要的是,透过一种熟悉与陌生感之间的语境性选择,瓦窑堡出版的《解放日报·临时刊》成为特殊的“完全的党报”的历史性发问装置。与1942年的发问不同,这次发问更偏重于围绕外部形势、媒介关联性、剧场聚合等建设矩阵关系。内外兼修的生产与建设,使得“完全的党报”这个“弱解释性的话语”,以隐匿的方式延伸到了无限广阔的大千世界。

4、《民国时期期刊文献中的十月革命》,论文,刊发于《党的文献》2017年第6期;2018年3月,《新华文摘》转载其中8千字。本文基于《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1911-1949)》资讯,搜集有关十月革命的信息呈现,对包括《解放》周刊在内的中共媒体的呈现结构、走向规律、传播意义等,做了最基础性的梳理和描述,对于研究和认识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5、《延安中央研究院的&濒迟;中国新闻研究室工作计划草案&驳迟;》,论文,发表于《新闻知识》2019年第5期。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延安中央研究院新闻研究室号称“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前建立的唯一的新闻研究机构”,它所草拟的研究计划,与彼时中国共产党创办新闻学教学、科研机构并进而全面改造共产主义新闻学设想紧密相关。透过相关的试错,历史再次向我们证明,倘若缺少伟大的战略部署与科学的行动跟进,根本性的党报改造及“完全党报”理想的实现,极有可能就是一种美好的愿景。

6、《“十叁年”时期延安摄影文化的历史意义》,论文,发表于《新闻知识》2019年第4期。本文的基本观点是:延安是新民主义政治文化的策源地,同样是红色摄影文化走向组织生产时代的模范实验区,不但中共首家摄影机构诞生于斯地,更为根本性的摄影政治体系、摄影文化标准以及最基础的摄影技术与修辞,都由此出发。“陕甘宁的广播,晋察冀的铜版”的说法并不否定延安作为摄影文化策源地的意义与贡献,回到历史现场,积极关注晋察冀、延安“之-间”的意涵,或者是更应有的一种阅读姿态。本文特别关注到“红色摄影政体”、“人民摄影的修辞与行动”等问题,在研究框架上有一定的贡献。

7、《延安&濒迟;解放日报&驳迟;典型报道来源探究——“斯达汉诺夫运动”的中国式出场》,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2019,指导教师为课题组成员王春泉教授。本文以延安时期《解放日报》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国特殊历史背景与苏联“斯达汉诺夫运动”探析《解放日报》中典型报道来源。本文的主要观点是:《解放日报》典型报道是中国共产党结合边区实际情况,对苏联“斯达汉诺夫运动”有意识运用的结果。“吴满友式”典型报道对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意识形态以及物质层面的援助。不可否认,该类报道存在一定局限性。新时代在典型报道中既要留存“吴满友运动”的报道特征,也应从受众需求出发,全方位报道典型人物,拉近典型人物与受众的距离。

8、《延安时期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2018,指导教师为课题组成员李晓洁教授。本文以延安时期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史时背景,分析得出延安时期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呈现出明显意识形态特征、女性形象刻板化、多以男性视角拍摄且作品较少的特征。延安时期的女性的觉醒发展之路离不开中国革命的建设发展。

9、《“延安摄影”的表达与呈现——以吴印咸摄影作品为中心的考察》,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2018,指导教师为课题组成员李晓洁教授。本文以吴印咸1938—1946年的摄影活动及拍摄作品为研究对象,探析“延安摄影”的美学风格与这一时期延安宣传工作、新闻传播事业的紧密联系。本文认为延安时期,摄影作品更具宣传意识与政治意识为抗战服务,建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与广大军民的光辉形象。该时期摄影者们摸索的摄影模式在整个解放区得到广泛运用,并影响至今。

叁、下一步研究计划

1、进一步完善资料建设。拟购买《解放日报?临时刊》(1册)、《新华日报》影印版(25册)、《红色中华》影印版(4册)、《新中华报》影印版(1册)、《新中华报》刷新版影印本(1册)、《参考消息》(哈佛燕京图书馆文献丛刊第叁种延安版,4册)以及各种急需新版图书、电子资料、外文资料,全面建成“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专题资料馆”。

2、充分运行“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高峰论坛”。2020年、2020年,每年召开1-2次专题研讨会。借助学术研讨会议平台,吸纳各种研究力量加入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史研究领域,扩大学术与社会影响。

3、持续搜集相关研究信息,开展实时研究现状的分析总结。拟请研究生助理协助录入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研究成果相关信息,在数据录入与分析的基础上开展研究资料分析、研究现状研判,吸纳最新成果,撰写研究现状分析报告。

4、借助课程设计、学术沙龙、小型专题研讨会等形式,持续组织中青年学者开展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史研究,申报各类相关课题,发表学术论文,撰写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形成持续性的研究效应,打造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史研究新格局。

5、在各种工作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子课题最终成果撰写大纲修订工作,按照最优化原则,吸纳最新研究成果智慧,完善子课题研究结构与内容,2020年3月前后,召开子课题推进工作会议,最终确定撰写纲要。2020年5月,开始分别撰写子课题文稿;2021年5月,全面完成5个子课题的最终成果初稿,交首席专家统稿。2021年10月,召开最终成果文稿专家通读会议,全面诊断最终成果文稿。2022年10月,最终提交终期成果文稿,召开最终成果验收会,申请结项。

6、持续开展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专题研究论文写作与发表;争取各类优秀成果奖励。

7、根据课题研究实际,有序推进课题经费的报销和剩余经费的使用。

8、在既有研究基础上,设计4-5项新的子课题,争取二期资助。

课题组供稿    

(责编:孙爽、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