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进展情况
主要内容: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2018年,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陆地教授承担的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周边传播理论与应用研究》(项目批准号:17窜顿础288)按照课题内容的总体框架和子课题全面展开。截至2019年6月,课题组已经根据立项书原来的内容框架和立项评审专家的意见,对部分子课题进行了合并和调整,并针对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的最新发展态势,确定了新的理论研究的重点和研究分工,吸纳了一些来自中国周边省级媒体和大学的研究骨干,研究团队构成更加合理。通过前期的研究和思考,课题组更加坚定了对本课题研究价值的认识和信心,总体理论研究和子课题研究进展顺利。中国周边传播的历史(秦、汉、隋、唐、宋、元、明)脉络和资料已经收集和梳理完毕。美国、俄罗斯、印度、日本等重要国家的周边传播研究正在加紧进行之中。
二、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1)周边传播数据库初步建立
自2017年底正式立项以来,课题组多次开会商讨研究重点和方案,收集了大量中国和周边国家与地区交往历史与现实的资料、数据和研究成果,初步建立了一个包括周边传播案例、周边传播状况、周边经济与文化交往等内容信息的周边传播研究数据库。
(2)举办了中国首届周边传播论坛
2018年4月18日,本课题首席专家陆地教授依托北京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北京大学举办了首届中国周边传播论坛,来自海南广播电视台、广西广播电视台、广东广播电视台、山东广播电视台、黑龙江广播电视台、西藏日报社并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新闻传播学院的院长、资深专家70余人参加了论坛,并针对中国周边传播的历史、现状、问题和对策踊跃发言。多家媒体报道。
(3)在多所高校巡回演讲“周边传播理论”
2018年以来,课题首席专家陆地教授结合周边外交和“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周边国际关系中的热点问题,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暨南大学、广西大学、广西示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泉州师范学院、安徽财经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十几所高校举办了对于周边传播理论的学术讲座活动,阐释周边传播理论广泛的应用价值,反响良好。广西大学还自发成立了周边传播研究基地。
(4)与周边一些国家的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联系。
2018年以来,先后与韩国、缅甸、蒙古等国家的大学或学术机构建立了以周边传播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学术交流机制。2018年6月,与韩国有关方面联合成立民间的中韩文化交流中心。
二、研究成果情况
主要内容:代表性成果介绍
陆地 乔小河 臧新恒:藏族周边交往和文化传播的特点(详见全国新闻核心期刊、CSSCI期刊《当代传播》2019年第1期)
该文的主要内容是:以藏族周边交往的历史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了藏族“空间周边”和“文化周边”交往的特点,藉以证明,周边交往在民族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民族传播是周边传播的首要环节。一个国家或民族在进行对外交往时,“空间的周边传播”和“文化的周边周边”应当相互支撑,通过提升文化软实力,获得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认同,从而建立起更为紧密和坚固的文化联系。
该文的主要观点是:
周边传播活动自古有之,而且是每个民族都有的一种文化信息传播现象;
提出并探讨了文化传播图谱中的“空间说”和“时间说”概念,认为人类文化的发展是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而非单向的、线性的传播;
藏族周边交往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但是自古以来与中国内地和周边民族交往密切;
藏族与内地的交往方式立体多元,政治、经济、军事、情感和朝贡以及民间交流都有;
藏族与周边特别是与内地的文化交往呈现明显的周边传播的圈层式特点:空间距离由近及远;文化的亲密性由近及远。
中国的周边传播首先要从做好对国内少数民族的传播开始;其次要通过中国镜内的少数民族(内周边)做好对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外周边)同族或相近民族的传播;最后是通过中国外周边民族做好对周边国家或地区纵深地区或重要节点的传播。
中国对南亚的传播要充分发挥西藏或藏族人的作用,才能事半功倍。
该文的学术价值在于提出并强调了民族传播在周边传播理论与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中国更有效地提高对南亚国家的周边传播效率和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应用指导。
二、多篇研究成果获奖——
2018年,课题组成员全年发表9篇论文,其中8篇发表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现代传播》等全国核心期刊上。其中叁篇获得中广联举办的第二届“广西广播杯”全国论文评选一等奖,一篇获二等奖,一篇获叁等奖。另外,陆地教授2017年7月在核心期刊《新闻爱好者》上发表的《美国周边传播活动的内容和启示》一文获得2018年第十五届全国广播影视学术论文评选二等奖(中广联主办,两年评一次)。
1、 张振华:周边传播的重要性、复杂性、迫切性(双核心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6);
2、 孔德明:发挥区域媒体优势,做好南海周边传播(双核心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6,获2018年中广联举办的第二届“广西广播杯”全国论文评选一等奖);
3、 杨晶、杨玥、姚莹:周边传播的融通策略(双核心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6,获2018年中广联举办的第二届“广西广播杯”全国论文评选一等奖);
4、 张兴茂等:扩大和利用和平公分母,提高民族地区周边传播效果(双核心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6,获2018年中广联举办的第二届“广西广播杯”全国论文评选一等奖);
5、 颜兵、覃彤:一带一路倡议下广西电视台对东盟传播策略研究(双核心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6,获2018年中广联举办的第二届“广西广播杯”全国论文评选一等奖);
6、 刘雁翎、杨雪、李彰:构建中国周边传播的新格局(双核心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6,获2018年中广联举办的第二届“广西广播杯”全国论文评选一等奖);
7、 刘源:清廷与蒙古藩贡的周边传播探析(核心期刊《新闻爱好者》2018.6);
8、 刘峰、严三九:东盟国家周边传播的文化捷径(全国核心期刊、CSSCI期刊《现代传播》,2018.8);
9、 彭翠、格勒:传播符号学视域下的藏戏传承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2);
10、 陆地:周边传播,电视媒体大有可为(《电视研究》,2017.12)
叁、课题延伸研究成果显着
1、创办《周边传播》公众号
2018年5月9号,由北京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办的《周边传播》微信公众号创刊,并发表了30余篇原创与周边传播理论与应用相关的论文或评论。其中10多篇原创文章被核心期刊和环球网采用,传播效果良好。公众号的开办为更多有识之士了解和参与周边传播研究提供了一个信息渠道和成果展示的窗口。
2、开设招收博士生专业方向《周边传播理论与应用研究》及其同名课程。
经过评估和审核,2019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全国首次开设《周边传播理论与应用研究》博士生专业方向,并招收了一名博士生;2019年9月开始,《周边传播理论与应用研究》课程开课。该专业及其同名课程的开设将为国家持续培养周边传播研究和实践的高端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叁、下一步研究计划
1、设计中国周边传播现状和问题以及期望的调查问卷(计划在中俄边境、中越边境、中缅边境、中蒙边境和中哈边境发放实施,2000份);
2、实地考察近周边国家的中俄边境、中越边境、中老边境、中蒙边境、中缅边境、中哈边境、中印边境和远周边国家的土耳其等国,与所在国家的相关研究的专家深入交流。
3、按照“一国一策”的原则,提出中国周边传播的战略与策略;
4、研究周边传播理论在周边外交、周边经济、周边文化等领域中的拓展与应用。
课题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