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汉语词源学理论建设与应用研究中期检查报告

2019年12月13日15:18来源:

一、研究进展情况

主要内容:

①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本课题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良好,叁个子项目均进展顺利,分述如下:

子项目之一“汉语词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课题组曾昭聪、任继昉、谢晓晖、谭宏姣、卞仁海、陈波先等已经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包括学术期刊和学术集刊)发表相关论文13篇,在汉语词源学的宏观探讨与基础理论的微观研究方面都有比较深入的进展。另有已经完成并投稿的论文数篇。

子项目之二“汉语词源学史研究”,其终期成果将是五部专着,合为一套丛书,分别由以下人员承担:刘卫宁(暨南大学)《先秦两汉词源学史》,曾昭聪(暨南大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词源学史》,王国珍(湖州师范学院)《宋元明词源学史》,魏宇文(嘉应学院)、张梦帆(暨南大学)《清代词源学史》,朱乐川(南京师范大学)《现代词源学史》。各专书都已开始撰写并有一定程度的进展,预计能在本课题计划完成时间内做完相关研究,写出书稿。

子项目之叁“《现代汉语词源词典》编纂与研究”,在原有的部分编纂成果(即王锳先生留下的础叠颁顿四个字母下面的词条和曾昭聪所撰贬词条)基础上,重新进行了编写人员的微调,到现在为止,已经有新编写的四个字母的词条初稿完工,其他工作在都在有序进行中。

②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项目获批之后,课题组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本课题不需调研数据和国际合作):

其一,文献资料收集整理方面,课题组对本校图书馆和广州地区其他高校图书馆的相关资料都进行了摸查,并陆续购置了多种相关图书资料,文献资料基本齐备。

其二,学术会议方面,举办小型学术研讨会2次。第一次:开题研讨会。本课题于2018年1月6日至7日举行了开题研讨会,项目组成员、评议专家、暨南大学文学院共叁十五人参加了开题研讨会。项目组首席专家曾昭聪教授,子项目负责人中南大学任继昉教授、暨南大学王彦坤教授、北京大学董秀芳教授,评议专家浙江大学方一新教授、王云路教授,贵州师范大学史光辉教授,暨南大学邵敬敏教授,以及协助项目申报的班弨、梁冬青、熊焰、钟明立教授等莅会指导。项目组成员浙江大学汪维辉教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李宗江教授以及魏宇文、高列过、谭宏姣、朱习文、卞仁海、刘江涛、刘卫宁、王国珍、王勇、谢晓晖、张蔚虹、张相平、朱乐川等来自国内各高校的中青年教师参加了会议。第二次:中期研讨会。2019年5月28日举行了部分广州市高校的课题组成员参与的小范围中期研讨会,研讨的内容主要是研究过程中碰到的具体问题;研讨会上请清华大学张美兰教授作了题为“明清汉语词汇研究与多文本考证”的专题讲座。

其叁,学术交流方面,课题成员参加了各种学术会议,主要有:2018年10月13-15日湖南师范大学《古汉语研究》叁十周年学术研讨会、2018年10月26-29日湖北大学举办的第十八届全国近代汉语学术研讨会、2018年11月2日-6日韩国延世大学举办的第十二届汉文佛典语言学会议、2018年11月9-12日扬州大学与高邮市政府举办的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8学术研讨会、2018年11月16-19日华中师范大学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汉语词汇学会议等。

③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本课题开题研讨会之后,课题负责人为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专刊撰写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汉语词源学》一文,已于2018年5月2日电子邮件投稿,尚无采用通知。

④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本课题范围较大,叁个子项目虽然相关,但各有重点,有一定的研究难度。本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正如开题研讨会上的专家所提意见,这是本课题研究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例如评议专家方一新教授指出:课题组负责人有许多前期成果,该项目团结了国内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项目组成员在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都有成果,有很好的研究基础。在研究方面,需要注意理论方面的创新,要拿出有份量的论文;词源学史研究方面要超越前人,要能拿出最新、最前沿、最重要的研究成果;词源词典方面要注意与以往学界的相关成果的区别与衔接。王云路教授指出:题目太大,需要压缩;词源学史研究方面要注意分段特色与整体的一致性;要注意区分词源研究与同源词研究的关系。汪维辉教授指出:词源词典要注意处理好此前白维国、王锳先生主持的词典的关系;理论研究上要对西方词源学有一个介绍、比较研究。李宗江教授指出:主要参与词源词典工作,将就虚词部分进行研究。史光辉教授指出:需要注意理论创新,注意已有成果(包括项目成员)与新课题的关系,注意词的变体(如方言与派生)形式,注意连绵词的形成与标注。梁冬青教授对该项目进行了热情洋溢的鼓励。王彦坤教授指出清代词源学史的材料非常多,例如《皇清经解》及其续编中就有很多材料,需要特别注意。班弨教授指出:希望总结出一个理论研究的范式,使得非汉语的词源研究也可以借鉴。邵敬敏教授指出:叁个子项目都要注意突出“特色”二字;研究成果不在量的大小,而在内容出新;词典也不是越大越好,而在区别与特色;词源学史可以考虑压缩为古、近、现当代叁大册,并且要体现出词源学史的立足点(以中为主还是以西为主)与特色。甘于恩教授指出:可以适当缩小规模,考虑应用研究的具体体现,考虑网络版词典资料的编纂,注意吸收方言词源研究的成果。任继昉教授指出:研究范围大才符合重大项目的招标要求,理论研究方面需要重点突破。赵春利教授指出:需要强调继承性与民族特色,注意创新性、系统性与专业性。

改进措施:以上意见都属于本课题的研究思考范围,并在这些方面努力:理论研究方面,立足于中国传统的词源学和西方比较语言学,以中国传统语言学材料、观点为出发点进行理论研究,力求创新;词源学史研究方面,力求从材料实际出发,发掘总结中国传统词源研究的成果、特点、研究方法;词源词典方面,吸收多方成果,力求编写出一部有特色有学术性的科学的词源词典。

二、研究成果情况

主要内容:

① 代表性成果介绍

本课题的代表性成果,主要介绍两篇论文:

其一,曾昭聪《面向新时代的汉语词源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年第3期第1-8页)。

该论文的主要内容:面向新时代的汉语词源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科建设意义与社会意义。已有的研究成果很多,成绩很大,其不足也客观存在。汉语词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词源学史研究、词源考证与词源词典编纂以及词源学的普及与应用方面需要继续深入推进。

该论文的主要观点:汉语词源学是一门从传统训诂学中发展起来又吸收了西方词源学理论和方法的新的学科,王宁指出,“建立和完善它的基础理论,清理它的术语体系,明确它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思路,是促进它健康和迅速发展的前提。不同的风格和不同的见识彼此相容、互相吸收,是推动学术发展的动力,但是必须有共同遵守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才是这门学科成熟的表现。”(王宁1999)汉语词源学研究,有优良的学术传统、丰富的学术成果,然而不足之处也客观存在,许多宏观与微观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化。面向新时代的汉语词源学研究,理论研究方面需要我们立足于汉语本身,对汉语词源学的基础理论继续加以清理,使之精密化、系统化,理清它与语言学其他分支学科与研究方向的关系,全面审视汉语词源学的原理及概念术语体系,全面疏理汉语词源学史;应用研究方面,需要对现代汉语复合词词源进行研究,编纂一部学术研究与普及兼顾的《现代汉语词源词典》,并将词源研究与语言教学、语文规范以及辞书编纂工作相结合。汉语词源学研究,将是新时代的语言学学术生长点。汉语词源学研究,任重而道远。期待学界同仁共同努力,将汉语词源学研究推向深入。

学术价值与社会影响:该论文刊登于《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年第3期“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成果推介专栏”。论文前有刊物“编者按”,对该论文作了好评:“本期刊发曾昭聪教授的《面向新时代的汉语词源学研究》一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语词源学理论建设与应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词源学是研究词的形式和意义的来源的学科,汉语词源学是汉语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系统归纳了汉语词源学研究在基础理论、词源学史以及应用研究方面的重要观点与成绩,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与领域,阐明了新时代立足于汉语本身进行汉语词源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必要性,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汉语特色的汉语词源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

其二,任继昉《从“父母”名称的由来看语根的起源》(湖北大学文学院《中文论坛》2018年第1辑第257-267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8月)。

该论文的主要内容:世界上许多相距甚远的地方都使用辫补和尘补这一声音类型的词来称呼父母亲,汉语中的“爸爸”“妈妈”与世界各种语言中对父母亲的称呼也是一致的。在许多民族中,婴儿发辫补辫补时,父亲应答;发尘补尘补时,母亲应答。久而久之,这种应答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再经过“约定俗成”,于是尘补尘补(妈妈)和辫补辫补(爸爸)就有了“分工”,形成了固定的称谓。说“爸爸”“妈妈”的称呼来源于婴儿自然的发音,有着多方面的证据。婴儿的自然发音辫补辫补、尘补尘补就是“爸爸”“妈妈”等词的语根。因此,自然发音是语根的一大来源。

该论文的主要观点:“爸爸”“妈妈”等词的产生过程有力地证明了人类的自然发音是语言材料——词产生的一大来源。自然发音产生词这一语言现象,早在宋元之际,戴侗《六书故》中就已有所发现;到1746年,法国哲学家龚迪雅克在《人类认识起源论》一书中进行了理论探讨。“爸爸”“妈妈”这些出现于原始阶段的词,就是章太炎、黄侃、沉兼士等着名学者所说的“语根”。

学术价值与社会影响:任继昉《汉语语源学》一书1992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后广受学界好评,2005年再版。该书第二章第一节《语根的起源》就讨论了四种起源类型,“自然的发音”是其中之一。此论文再次就此问题进行讨论,并从语音方面再次加以证明,又对其理论进行了提升,是汉语词源学理论研究的又一新成果,将会产生良好的学术反响。

叁、下一步研究计划

本项研究计划的时间是2017年11月15日(项目公布时间)至2022年12月。在接下来的叁年半项目进行时间内,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分子项目规划于下。

子项目之一“汉语词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在汉语词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包括总结纳传统词源学理论、中西词源学理论比较),词源学与词汇学交叉角度方面,词源词典编写方面继续深入研究,撰写并发表系列论文,在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5篇以上。

在汉语词源学的应用研究方面,对某些词的词源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对词源词典编纂方面的相关应用性问题进行研究,撰写研究论文,在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5篇以上。

以上拟发表子项目论文共10篇以上,加上已经发表的论文13篇,最终论文总篇数将达25篇左右。

子项目之二“汉语词源学史研究”:

该子项目的最终成果是一套《汉语词源学史》丛书。在接下来的叁年半时间内,刘卫宁《先秦两汉词源学史》,曾昭聪《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词源学史》,王国珍《宋元明词源学史》,魏宇文、张梦帆《清代词源学史》,朱乐川《现代词源学史》五本书,每一本书都要完工,具体完工时间在2021年12月,之后由课题总负责人进行审读,提出修改意见,返回给项目组成员修订,最后再由课题总负责人统一修订并提交结项。

子项目之叁“《现代汉语词源词典》编纂与研究:

该子项目的最终成果是一本150万字左右的语文词典。由于工作量大,课题组成员有的因无法抽出时间参与项目,已进行了微调;有的成员则因为时间紧,研究工作进行得较少。在接下来的叁年半时间内,要求每一位成员必须在2019年年底完成所负责部分的初稿,由课题总负责人进行通读,在体例、内容、观点、书证的复核等各方面提出修改意见,返回给成员修订。2022年由课题总负责人统稿并提交结项。

课题组供稿&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责编:孙爽、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