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殷墟甲骨文译注与语法分析及数据库建设中期检查报告

2019年12月16日09:58来源:

一、研究进展情况

主要内容:

①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申报时设计的研究课题,是要完成如下研究任务:对殷墟甲骨文做出正确的摹写、释文和标点;对殷墟甲骨文进行科学的注释、今译和语法分析。建设包括殷墟甲骨文的摹写、释文、标点、注释、今译和语法分析等内容的殷墟甲骨文译注数据库。

本课题组目前做了以下一些研究工作:

一、召开了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开题报告会

2018年4月20日至21日,本课题组召开了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殷墟甲骨文译注与语法分析及数据库建设”开题报告会。专家组由吉林大学吴振武教授、清华大学黄天树教授、西南大学喻遂生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沉培教授等先生组成。

首席专家张玉金教授、子课题负责人刘钊教授、王蕴智教授、洪飏教授参加会议,子课题负责人商艳涛教授在国外,未参加会议。

专家组在听取项目首席专家和子课题负责人的汇报后,经过认真讨论,认为该课题的设计总体可行,同时提出如下六点建议供参考:

第一,由于已有学者完成了殷墟甲骨文拓片的摹写工作,也由于本课题主要是做“殷墟甲骨文译注与语法分析及数据库建设”,故不必再做殷墟甲骨文拓片的原图摹写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译注和语法分析上,凸显本课题的特色。

第二,原设计工作步骤过于机械,如不必在完成释文和注释后再来做语法分析工作。

第叁,因甲骨文的内容多有重复,且许多碎片不具备语法分析的价值,建议课题组既考虑到数据库的完整,又避免注释内容过多重复。

第四,因甲骨文隶释尚无统一标准,故请课题组注意自我体例的完善和标准的统一。

第五,甲骨文的白话文翻译有其特殊性,因此,需要注意翻译的准确性和格式的标准化。

第六,建议课题组聘用计算机专业人才参与研发工作,并列入整体预算。

二、制定了详细具体的凡例和样稿

为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研究成果的统一,首席专家张玉金教授制定了十分详细的《殷墟甲骨文译注凡例》和《殷墟甲骨文译注样稿》,发给参与项目研究的人员,令其严格遵守。

叁、把研究任务分解到人,实施叁级管理和负责体制

本课题组的研究基本上按照专家组的指导意见进行。把研究的任务进行分解,分解为4大项23小项。实行叁级管理和负责体制,第一层由课题组首席专家负总责。第二层是由各子课题负责人和有关教授负责研究任务的大项,第叁层则是由每一位研究人员负责一个具体的小项目。具体分工如下:

第一,张玉金教授负责以下十叁册:

《甲骨文合集》(第一册):具体完成人为邓飞教授

《甲骨文合集》(第二册):具体完成人为齐航福研究员

《甲骨文合集》(第叁册):具体完成人为郑继娥副教授

《甲骨文合集》(第四册):具体完成人为甘露副教授

《甲骨文合集》(第五册):具体完成人为毛志刚副教授

《甲骨文合集》(第六册):具体完成人为章秀霞副研究员

《甲骨文合集》(第七册):具体完成人为张婷婷博士研究生

《甲骨文合集》(第八册):具体完成人为刘燕博士后

《甲骨文合集》(第九册):具体完成人为陈婉莹硕士研究生

《甲骨文合集》(第十册):具体完成人为李琴硕士研究生

《甲骨文合集》(第十一册):具体完成人为张殿典博士后

《甲骨文合集》(第十二册):具体完成人为班玄博士研究生

《海外所藏甲骨文字》(四种:《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甲骨文字》《怀特氏等所藏甲骨文集》《天理大学附属天理参考馆藏甲骨文字》《苏德美日所见甲骨集》):具体完成人为邓秋玲硕士研究生

第二、商艳涛教授、王蕴智教授负责以下四册:

《甲骨文合集补编》(第一册):具体完成人为天津大学副教授陈家宁及研究生王芷璇

《甲骨文合集补编》(第二册):具体完成人为西南大学李发副研究员

《甲骨文合集补编》(第叁册):具体完成人为中国社科院连佳鹏副研究员

《甲骨文合集补编》(第四册):具体完成人为首都师大莫伯峰副研究员

第叁、洪飏教授、刘钊教授负责以下四种:

《小屯南地甲骨》:具体完成人为于雪硕士研究生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具体完成人为黄嘉慧硕士研究生

《英国所藏甲骨集》:具体完成人为李玲玉硕士研究生

《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具体完成人为张蔚然硕士研究生

第四、龚征教授负责数据库及字体设计

殷墟甲骨文译注数据库:具体完成人为魏运根等10名硕士研究生

殷墟甲骨文字体罢罢贵设计:具体完成人为叶开等20名硕士研究生

四、建立了以“重大项目交流”为名的钉钉群

为研究项目正常开展、及时交流信息和材料、沟通意见,本课题组建立了以“重大项目交流”为名的钉钉群,在上面发一些文字和视频材料;课题组成员有问题,能及时反馈和回答;课题组成员之间也能够相互交流。

五、开设了殷墟甲骨文研读的研究生课程

由于本课题组成员有的是研究生,所以结合研究生的培养,开设了殷墟甲骨文研读的研究生课程。讲课以张惟捷、蔡哲茂编着的《殷虚文字丙编摹释新编》作为教材,按照本课题的研究设计,逐篇进行讲解,对每一篇都进行注释与今译,并讲解其中的语法问题。到目前为止,已经开了两个学期的课程,讲解的甲骨片(一般都是大型的)达180多片。为加入这个项目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从事本课题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每次讲课都进行录像,发到“重大项目交流”钉钉群上,给身在外地的课题组成员参考,也给后加入的和想温习的同学参考。

本课题组遵循“既出成果,又出人才”的研究宗旨,大力培养青年人才,届时既完成了科研项目,又培养出了一批甲骨学研究人才。

六、每个月召开殷墟甲骨文研究学术研讨会

在首席专家组织领导下,每个月召开一次殷墟甲骨文研究学术研讨会,由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人员和进修教师参加。每次会议由一个人做主题发言,宣读学术论文,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报告者发言之后,与会者自由发言,指出报告者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存在的问题。最后由首席专家做总结发言,指出论文的优缺点,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殷墟甲骨文研究学术研讨会效果良好。如张婷婷博士研究生曾在会上做《殷墟甲骨文“立’字释义》的研究报告,会后按照与会者和首席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改,论文入选了在河南大学召开的第叁届古文字与出土文献语言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会议上做了学术报告。她最近又收到一个核心刊物的用稿通知。

七、建立起了以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龚征教授为核心的数据库研究团队

本课题组与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龚征教授研究团队合作,进行了数据库的研究与开发。目前,已经就数据库的框架和技术进行了探讨,还就殷墟甲骨文字体文件罢罢贵的研制进行了讨论,已经有了初步的意向,并做了一些基础性研发工作。

本课题是到2023年12月结项,到目前为止,殷墟甲骨文的译注和语法分析工作进展顺利,每位研究人员所承担的研究任务已经完成过半,个别研究人员进展较快,已经完成了初稿。殷墟甲骨文数据库设计和研发工作、殷墟甲骨文字体罢罢贵的研制工作也已经启动,相关软件和研制路径已经明确。

首席专家在组织研究工作、推进研究进程的同时,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自本课题获批以来,已经出版了甲骨文考释方面的著作1部、在《中国语文》《古汉语研究》《古文字研究》《中国文字学报》等等刊物上发表甲骨学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9篇,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其他课题组成员在《中国语文》《古文字研究》《中国文字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2篇, 出版著作4部。

②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一、收集了甲骨文数据库方面的材料

本课题组已经调研、收集了以下一些殷墟甲骨文方面的数据库:陈年福的“甲骨文原文与释文数据库”,汉达文库中的甲骨文数据库、国学大师网中的甲骨文数据库、北京师大的甲骨文数据库等。

关注正在建设的甲骨文数据库:一是以往获批的殷墟甲骨文方面的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甲骨文材料整理及图文数据库建设(2015)、殷墟甲骨文拓本大系数据库建设(2015)。二是以往获批的殷墟甲骨文方面的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基于数字化资源库的甲骨文整理与研究(2011)。叁是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委托项目: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创新团队(2017)的殷墟甲骨文数据库建设等。

二、收集了甲骨文主要纸质和电子研究材料

甲骨文着录方面的着作,如《甲骨文合集》(1978-1982)、《小屯南地甲骨》(1980)、《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1991)、《甲骨文合集补编》(1999)、《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2012)。

甲骨文缀合或拼合方面的着作,如《甲骨缀合编》(1950)、《殷虚文字缀合》(1995)、《甲骨缀合新编》(1975)、《甲骨缀合新编补》(1976)、《甲骨缀合集》(1999)、《甲骨缀合续集》(2004)、《甲骨缀合汇编》(2014)、《醉古集》(2008)、《甲骨拼合集》(2010)、《甲骨拼合续集》(2011)、《甲骨拼合叁集》(2013)、《甲骨拼合四集》(2016)等。

甲骨文考释研究方面的着作,如《甲骨文字集释》(1965)、《甲骨文字字释综览》(1993)、《甲骨文字诂林》(1996)、《中国考古学年鉴》、《甲骨文考释汇纂》(2000-2010)。全面收集甲骨文研究文献的成果有《甲骨文献集成》,主要收录1899至1999年的研究文献。

甲骨文摹写和释文方面的着作,如《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1988)、《殷墟甲骨文摹释全编》(2010)。对所有已经发表的甲骨文只做释文的着作,如《甲骨文校释总集》(2006)、《甲骨文合集释文》(2009)等。新出版的甲骨着录书,往往同时做拓本(一般还有照片)、摹本和释文,如《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1991)、《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2012)等等。

叁、主持召开殷墟甲骨文语言研究高端论坛暨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开题报告会

2018年4月20日至22日,课题组在华南师范大学主持召开了“殷墟甲骨文语言研究高端论坛暨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开题报告会”。来自吉林大学、复旦大学、西南大学、河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等8家单位的2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首席专家张玉金为会议发起人,在古文字和甲骨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吴振武、黄天树、刘钊、王蕴智、喻遂生、沉培、洪飏等参加了此次会议。就“殷墟甲骨文译注与语法分析及数据库建设”和《殷墟甲骨文译注丛书》撰写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议题涉及殷墟甲骨文的释文、标点、注释、今译、语法分析及相关数据库的构建、甲骨文释文输入法的研制等。本次会议对甲骨文语言研究及殷墟甲骨文的普及具有重大意义。此次会议在如何进行殷墟甲骨文的释文、标点、注释、今译、语法分析方面取得了一些共识,拓宽了殷墟甲骨文语言研究的学术视野,对进一步推动相关研究的开展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四、首席专家张玉金教授2017年以来参加的重要学术会议

1.第28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17年5月11-14日,台湾大学文学院,提交论文:殷墟甲骨文介词“自”研究。

2.中国文字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2017年8月19-22日,中国文字学会和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提交论文:甲骨文动词“以”研究——兼论甲骨文以是否作虚词的问题。

3.纪念中国古文字研究会成立四十週年学术研讨会,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吉林大学,2018年10年9-11日,提交论文《甲骨文“即”字及相关问题研究》。

4.纪念徐中舒先生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先秦史学会、四川大学,2018年10月10-22日,提交论文《殷墟甲骨文中的“往”及相关卜辞释读》。

5.第一届“黄河学”高层论坛暨“古文字与出土文献语言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019年6月21日至24日,河南大学,提交论文《论甲骨文非处所词语的处所化》。

6.出土文献与上古汉语研究(简帛专题)高端学术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承办,2017年8月14-16日。提交论文:出土战国文献二价动词“伐”研究。

7.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2016-2017学术年会, 2017年9月暨南大学主办,提交论文:出土战国文献一价动词“死”研究。

8.第二届古文字与出土文献语言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017年10月,西南大学,提交论文:出土战国文献否定副词“不”研究。

9.世界人文学的求同存异国际研讨会,韩国全北大学校,2018年5月11-13日,提交论文《出土战国文献动词“作”研究》。

10.汉语语法史研究高端论坛,2018年3月4-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提交论文《出土战国文献二价互向动词研究》。

11.境外汉语语法学史国际研讨会暨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重大项目开题报告会,暨南大学文学院,2017年03月17日至20日。

12.第二届语言服务研究高级论坛,2017年11月,广州大学,提交论文:汉字文化生态学研究。

③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④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1.主要问题

一是建设殷墟甲骨文译注数据库、研制殷墟甲骨文字体文件罢罢贵,都需要大量的计算机方面的人员来参与,还要购买有关的软件,这都需要经费,而目前获批的经费,不能满足这方面的经费需求。

二是研究人员众多,如何做到体例和内容的统一问题。

2.改进措施

一是详细制定编写体例、撰写样稿,让课题组成员严格遵守;

叁是首席专家要认真审稿、修改各成员完成的稿件。

3.研究心得

一是作为一个有众多人员参加的大型项目,确保研究人员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本课题组时常与项目参考人员沟通,以感情留人。同时规定研究任务完成后,给予相应额度的绩效经费,使他们有研究的积极性。另外,我们把重大项目分解为一些小的项目,小项目完成后作为一本独立的着作出版,这也大大调动了参考人员的研究积极性。研究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如果不采取措施,则不能保证研究成果的高水平。必须采取措施,对参考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登堂入室。

二是研究资料的齐全十分重要。甲骨文研究资料分散在世界各地,我们要想办法收集齐全,如日本的资料、韩国的资料以及我国台湾、香港的资料,都要收集齐全,提供给研究人员,这样才能确保研究成果的质量。

4.意见建议

一是要避免重复劳动。比如本课题曾拟对殷墟甲骨文进行摹写,但已经有专家进行了此项工作,成果也已经快要出版了,故可以不必再做此项工作。

二是建立一个国家殷墟甲骨文数据中心。由国家社科研究管理部门来组织全国的研究力量,合理分工,统一攻关。如殷墟甲骨文数据库的建设,要整合各个重大项目的数据,建成一个国家级的殷墟甲骨文数据库,时时更新,为研究者提供参考资料。

叁是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应该由国家指派出版社统一出版。因为这种成果从项目的立项、到研究中间的进展,以致最后的研究成果都是经过严格的审查与监控的,是质量绝对有保障的研究成果,由国家组织权威出版社出版,向社会和国外推出,一定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研究成果情况

主要内容:

①代表性成果介绍

首席专家张玉金代表性成果名称:《甲骨文处所介词“自”及相关问题研究》,发表于《中国语文》2019年第2期。

1.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

在殷墟甲骨文中,“自”除了用作名词、副词之外,主要就是用作介词。介词“自”主要有三种用法,即引介时间、引介处所、引介祭祀对象。引介处所的“自”具体说来又包括处所介词“自”、方位介词“自”、场所介词“自”和范围介词“自”。本文先探讨与处所介词“自”有关的一些短语和格式,如“有去自雨”“亡去自雨”“亡 自?”“有求自 ”以及“惠入自……”“于入自……”,然后再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对甲骨卜辞中的处所介词“自”进行研究,并对有关问题加以讨论。

一是与处所介词“自”有关的一些短语和格式

(一)“有去自雨”和“亡去自雨”。“有去自雨”中的“去”作“有”的宾语,它已经指称化了,指离开、退去的现象。“有去”就是有退去的现象,“自雨”是指从雨中。“有去自雨”是说从雨中有退去的现象,即雨量逐渐减少。“亡去自雨”是说从雨中没有退去的现象,即雨一直都在下着。

(二)“亡 自 ”。“ ”同“害”,“ ”通“忧”。“亡害自忧”可能跟“亡去自雨”是一样的结构。“亡害自?”是说从忧患中没有灾祸。人发愁、担忧的事不少,但真正变成灾祸的不多,所以从范围上来说,是“忧”大于“害”的。“亡害自忧”这种表达,正反映了这种客观现实。

(三)“有求自 ”。“求”应读为“咎”,训为“灾”。“ ”应读为“暵”,是指干旱。“有求自 ”,应该就是指从干旱中有灾祸的意思。

(四)“惠入自……”“于入自……”。“惠入自……”式以“惠入自 祼酒”为例,其中的“惠”是语气副词,是用在句子前作状语的,是语句焦点的辅助标记,是强调酒祭的时间“入自 祼”的。而“入自 祼”中的“ 祼”指进行这种祭祀的场所,“自”是场所介词,而不是时间介词。“于入自……”以“于入自夕祼酒”为例,其中的“入自夕祼”是指从“夕祼”祭的场所进入。“入自夕祼”中的“自”并不是时间介词,而是场所介词。整个“入自夕祼”是表示时间的,其前的“于”是引介时间的介词。

二是处所介词“自”的语义分析

(一)介词“自”宾语的语义种类。有四种情况,一是由处所名词语来充当,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的。二是由方位名词语来充当,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三是由场所词语来充当。这种词语原本是动词语,用作介词“自”的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场所。如“于入自夕祼酒”中的“夕祼”。四是由范围词语来充当,如“有去自雨”“亡去自雨”“亡害自忧”“有求自 ”中“自”的宾语“雨”“忧”“ ”。

(二)介词“自”宾语是否动词的配价成分。“自”所引介的处所,如果是其动词的配价成分,则可称之为位事;假如不是其动词的配价成分,则仍可称之为处所。区分位事和处所的最有效的办法,则是根据“自”所在小句中的主要动词来区分。凡是具有[位移/存在]语义特征的主要动词,其小句中“自”所引介的处所就是位事。在处所介词“自”字句中出现的具有[位移/存在]语义特征的动词,主要有“往、出、至、入、行、从、来(“麦”)、各、步、涉、逸、啓、探伐、有”等。凡是不具有上述语义特征的主要动词,其小句中“自”所引介的就是处所。“自”字卜辞中不具有[位移/存在]语义特征的动词,主要有“帝(禘)、 、将(或释为“築”)、登(写作?、 )、抉、乞、以、逐”等。

叁是“自”字介宾短语的句法分析

本文把处所介词“自”细分为处所介词、方位介词、场所介词和范围介词。处所介词“自”及其宾语经常是作补语的,少数前置于动词作状语。方位介词“自”及其宾语也是经常作补语,少数作状语。场所介词“自”及其宾语都是作补语的。范围介词“自”和它的宾语一起也都是作补语的。

四是“自”字介宾短语的语用分析

(一)“自”字介宾短语出现在选贞卜辞中。表处所的“自”字介宾短语独立地出现在选贞卜辞中、且以它们构成选择项,这时“自”字短语是语句的焦点部分,就可以前置于动词。选贞卜辞有残缺,并不影响对其作同样的句法分析。

(二)“自”字短语出现在对贞卜辞中。“自”字介宾短语出现在对贞卜辞之中时,如果否定词直接否定动词、否定整个命题,“自”字介宾短语是不前置的;如果不是直接否定动词,只是否定“自”字短语部分,不否定整个命题,那么就可以前置于动词。

五是处所介词“自”与时间介词“自”的比较。

第一,两者出现的频率不同。处所介词“自”比时间介词“自”出现的频率更高。

第二,从句法角度分析,两者也有明显的区别。时间介词“自”字短语,通常都是作状语的,极少数作补语。而处所介词“自”字短语,则通常是作补语的,少数作状语。从其宾语来看,处所介词“自”的宾语可以是处所名词语、方位名词语,也可以是指称化了的动词语,而时间介词“自”的宾语,则都是时间名词语。

第叁,处所介词“自”一般为处所起点介词,当它与“于”构成“自……于……”结构时,整个结构表示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时间介词“自”一般是表示时间起点介词的,当它与“至于”“至”构成“自……至于……”“自……至……”结构时,整个结构可以表示时点,也可以表示时段。

第四,时间介词“自”字短语,是可以出现在句首作主题的,表示时间的“自……至(于)……”结构亦然,而处所介词“自”字短语不能这样用。

沉培先生说:“汉语介词结构的语序本来可能都是以后置为常的。时间介词结构的语序最早发生变化,在殷墟甲骨卜辞中,已经变为以前置为常。卜辞中的非时间介词结构仍以后置为常,有的相当固定,从不前置”。对于沉先生的说法,笔者不能赞同。汉语介宾短语的语序,原来也不都是后置的,而本来就是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后以取得平衡的,时间介词短语通常都前置于谓语动词,处所介词短语通常都后置于谓语动词。不但“自”字短语是这样,“于”字介宾短语也是这样。还有,卜辞中的处所介词“自”常与“于”构成“自……于……”结构,这个结构通常都是作补语的。而时间介词“自”常与“至”、“至于”构成“自……至于……”和“自……至……”结构,这些结构都是作状语的。

罗端等先生(Redouane DJAMOURI)指出,“于”和“在”介词词组向来有动词前和动词后两个位置,在汉语发展的过程中,介词词组的分布一直受到同一种限制的支配:论元介词词组除非在作焦点时才出现在动词前,否则一律出现在动词的后面。至于非论元介词词组,它们在早期文献甲骨文中出现在动词前和动词后。罗端等此说也不能成立。“自”可以引介位事,这时是引介论元成分;也可引介处所,这时是引介非论元成分。可是不管是引介论元还是非论元,都遵循同样的规律,即通常出现在谓语动词之后,少数出现在谓语动词之前。介词“自”还可以引介时间,这时是引介非配价成分,通常出现在谓语动词之前,极少数出现在谓语动词之后。“于”字类此。

二、学术价值

本文首次从句法、语义、语用叁个角度对甲骨卜辞中的处所介词“自”进行研究,分析了与处所介词“自”有关的一些短语和格式,对一些学者的有关理论观点进行了商榷,此项成果对于甲骨学、古文字学、出土文献语言研究、汉语史研究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叁、下一步研究计划

1.自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完成《殷墟甲骨文译注》的初稿。此前,已经将研究任务分解到每个研究者个人,在这个期间,每位参与项目研究的人员都要完成各自所承担的研究任务。

在这期间,要求每位研究者必须按照《殷墟甲骨文译注凡例》和《殷墟甲骨文译注样稿》进行写作,以求体例统一和重要观点的一致。新的材料不断发表、新的研究论着不断涌现,都要及时购买,发到各位研究者手中。

要利用钉钉群及时交流信息,出现问题要及时加以指导。继续给参与研究的博硕研究生、博士后开课,细致讲授甲骨学方面的课程。继续召开每月一次的由博硕研究生、博士后和进修教师参加的殷墟甲骨文语言研究学术报告会,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

2.2022年1月将每位研究人员所写的初稿邮寄给本课题所聘请的学术顾问,请他们对初稿进行审阅。同时,首席专家要对所有初稿进行审阅(有研究人员完成初稿的,首席专家即可开始审稿,不必等所有人员都完成)。

3.2022年4月召开《殷墟甲骨文译注》审稿会议,参加者有首席专家、各子课题负责人、各位参与本课题研究的人员、本课题聘请的学术顾问。由学术顾问向本课题研究人员反馈审稿意见。课题组成员之间亦要相互交流研究心得。遇到分歧意见,由首席专家来进行抉择。最后要对每一位研究者的书稿形成具体的修改意见。

4.2022年4月至2022年12月,每一位研究者对自己的书稿进行修改,形成定稿。同时完成殷墟甲骨文译注数据库框架的设计和调试,也要完成殷墟甲骨文字体罢罢贵的研制。

5.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按照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院龚征教授的指导,把每位研究者所写成书稿的电子版,导入殷墟甲骨文译注数据库,并把殷墟甲骨文译注数据库和殷墟甲骨文字体罢罢贵相结合,以便正确显示。

在各种数据输入到殷墟甲骨文译注数据库之后,还要进行调试,查看系统运行情况。要试着进行各种检索,测试数据输出情况。若发现问题,就要进行殷墟甲骨文译注数据库系统的改进和完善。

课题组供稿&苍产蝉辫;

(责编:孙爽、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