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中华通韵》相关问题研究、韵书编纂及数据库建设中期检查报告

2019年12月16日10:07来源:

一、研究进展情况

主要内容: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1.0 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

本课题研究总体上实现了既定的研究计划和研究目标,各项研究工作进展顺利。目前,本课题已经产出一些代表性成果,并发表于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语言科学》等本领域国内外高级别SSCI、A&HCI和CSSCI杂志,成果围绕中华通韵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韵部分类及其标准、编纂体例以及中华通韵韵部研究(当代新诗韵归部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与此同时,一批课题研究的高水平成果正在整理或等待出版中,将形成本课题研究的代表性高端成果。

就各子课题的进展和各项研究任务而言,均符合课题研究的计划和安排,并已经取得了代表性成果。如子课题一在“要有法律法规依据”、“要有音韵学学理依据”和“要有创作实践依据”叁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借助梳理普通话语音系统的形成和现代诗歌用韵的大数据分析,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分析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韵部系统的划分;子课题二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分析为基础,分析普通话人群节奏和韵律识别的基本特征,完成了汉语诗歌“一七辙和姑苏辙”“梭坡和乜斜辙”等关键韵部押韵的实验研究;子课题叁将《中华通韵》在编纂体例上分为五个层次,即以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语音为标准、以“十叁辙”的同韵类聚关系为基础、以《中原音韵》同韵类聚关系为基础、以戈载《词林正韵》同韵类聚关系为基础、以“平水韵”同韵类聚关系为基础;子课题四以《中华通韵》所归纳的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同韵类聚关系为音韵目录索引的主线,完成古新韵部的时空层次关联映射模型设计。综上所述,目前本课题研究已经进入准备结题阶段,除了部分高水平成果等待出版,部分细节需进行进一步完善外,各项工作已按计划基本完成,可以按时结题。

1.1 子课题之一“《中华通韵》韵部研究”进展情况

本子课题已经在“要有法律法规依据”、“要有音韵学学理依据”和“要有创作实践依据”叁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完成了《中华通韵》韵部的研究工作。在大量创作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充分挖掘音韵学学理依据,本子课题认为《中华通韵》应该划分为十四个韵部,其中包括“一发花”、“二坡斜”、“叁一七”、“四姑苏”、“五怀来”、“六灰堆”、“七摇条”、“八油求”、“九言前”、“十人辰”、“十一江阳”、“十二中东”等十二个基本韵部,以及“十叁小人辰儿”、“十四小言前儿”两个儿化韵部。这十二个基本韵部是依据创作实践和音韵学学理在合并传统“十叁辙”“梭坡”和“乜斜”两个韵部的基础上而形成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而普通话的语音基础是北京话。现代北京话在音韵结构上的典型特征就是中元音音位只有一个,这是北京话区别于江淮官话和西南官话等官话方言的典型特征。在“十叁辙”时代,北京话的中元音像现代的江淮官话和西南官话一样中元音有两个,“梭坡”和“乜斜”是两个中元音音位的代表。现代大量的诗歌创作习惯已经与“十叁辙”时代不同,且根据北京话语音史研究的结果,现代北京话“梭坡”和“乜斜”已经合并,因此基于上述理由,我们将“梭坡”和“乜斜”合并为一个韵部,定名为“坡斜”。依据《中原音韵》之后的韵部名称多采用“双字”的传统,《中华通韵》的基本韵部名称与传统的“十叁辙”基本相同,只有“坡斜”分别取“梭坡”和“乜斜”的后字。这样做的理由是,这些韵部的名称已经在人们的心目中形成了文化积淀。为了适应普通话推广和儿歌等创作的需求,本子课题将“十叁辙”中没有独立的儿化韵部独立成部。

此外,在《中华通韵》韵部研究的基础上,本子课题还完成了《中华通韵》韵字简表的制定工作。《中华通韵》韵字简表,以《汉语拼音方案》“声母表”以及开齐合撮四呼为顺利排列韵字。《中华通韵》韵字简表所收汉字以通用规范汉字表所收录的8105个汉字为基础。对于其中的多音字,我们采取依据不同读音,分别归不同韵部的处理方式,并做了组词和释义的区别。

1.2 子课题之二“《中华通韵》关键韵部押韵的心理实验研究”进展情况

本子课题主要采用自然科学技术手段考察汉语诗歌押韵加工的神经认知机制和大脑网络,从而为《中华通韵》关键韵部的划分提供坚实的科学实验证据。目前进展情况如下:

1)汉语诗歌一七辙和姑苏辙关键韵部押韵的实验研究

ERP数据结果表明:较之于i与完全不押韵的相押字,i与ü在相押字在500-700 ms时间窗口诱发了同i与i相押字类似的晚期正成分LPC,两者差异不显著。同时,两者诱发的LPC显著低于i与完全不押韵字。该效应没有半球和脑区差异,呈现全脑分布模式;较之于i与i相押字,i与u相押字、i与完全不押韵字在500-700 ms 时间窗口分别诱发了更强的LPC,但是后两者差异不显著,如图1所示。

图1 三类押韵条件下末尾相押字诱发的ERP总平均图

从头皮分布来看,该效应主要分布在中后部脑区,同时右侧脑区具有一定的优势;较之于u与u相押字,u与ü相押字、u与完全不押韵字在500-800 ms 时间窗口分别诱发了更强的LPC,但是后两者差异不显著。从头皮分布来看,该效应呈现出全脑分布模式。ERP的实验结果证明i和ü更可能属于相同韵部,而i和u、u和ü属于不同韵部。

2)汉语诗歌梭坡和乜斜辙关键韵部押韵的实验研究

ERP数据结果表明:较之于e与完全不押韵的相押字,e与uo、o、ie、üe相押字在600-800 ms时间窗口诱发了同e与e相押字类似的晚期正成分LPC,两者差异不显著。同时,两者诱发的LPC显著低于e与完全不押韵的相押字。从头皮分布来看,押韵类型效应呈现出全脑分布趋势,中后部脑区和右侧脑区具有一定优势。ERP的实验结果证明e、uo、o、ie、üe更可能属于相同韵部,如图2所示。

图2 三类押韵条件下末尾相押字诱发的ERP总平均图

1.3 子课题之三“《中华通韵》的韵书编纂研究”进展情况

本课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中华通韵》的编纂体例和结构安排,《中华通韵》提供的音韵信息如何为中国新诗歌共律体的出现提供借鉴、服务和支撑。目前,已经完成了如下工作:

1)确定了韵书的字头。

(1)首先根据国务院2013年正式发布的最新、最权威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收取该表的所有8105个字。

(2)这8105个字头仅仅是字形有区别的字头,但还存在一个字形代表多个词,一个字形对应多个繁体等情况,我们根据王宁的《通用规范汉字字典》又进一步细化,目前收有字头8831个。

2)把8831个字头和581个儿化词归到《中华通韵》十四韵中去,并匹配现代诗歌等信息。

(1)我们根据语音学理论和中华通韵关键韵部押韵的心理实验研究把上述8831个字头归纳为十二韵,另加两个儿化韵,这十四韵就是中华通韵的韵部。

(2)给8831个字头匹配以下信息:《中华通韵》每个韵字所属的韵部,韵字的声调、拼音、注音码、威妥玛拼音、释义、押韵的例句。

3)给8831个字头匹配了以下历史信息:

(1)每个韵字在《十叁辙》所属的韵部、声调,用此韵字押《十叁辙》的例句,读者据此可以了解在清代民国时期诗歌的押韵实践及押韵规律;

(2)每个韵字在《中原音韵》所属的韵部、声调,用此韵字押《中原音韵》的例句,读者据此可以了解元曲的押韵实践及押韵规律;

(3)每个韵字在《词林正韵》所属的韵部、声调,用此韵字押《词林正韵》的例句,读者据此可以了解宋词的押韵实践及押韵规律;

(4)每个韵字在《平水韵》所属的韵部、声调,用此韵字押《平水韵》的例句,读者据此可以了解在唐诗的押韵实践及押韵规律。

1.4 子课题之四“《中华通韵》数据库建设及后续开发研究”进展情况

本子课题以建设和共享音韵资源为导向的多层次和多媒体的《中华通韵》数据库和服务平台为目标,以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同韵类聚关系为音韵目录索引的主线,分析我国汉语音韵时空演变特征,提出音韵目录索引编码规则和方案,设计层次化的音韵目录时空关联映射模型,构建《中华通韵》数据库及应用服务框架体系,为《中华通韵》数据库建设和服务平台开发提供有效的数据资源组织、表现和共享方式。目前,已经完成了如下工作:

1)面向汉语音韵特征的目录索引编码规则

依据汉语音韵的语音系统构造、原则及语音经历了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考虑 “平水韵”、“词林正韵”、“中原音韵”、“十三辙”和“中华通韵”五个层次韵部的演变及各层次韵部的音韵平仄特征,以《中华通韵》所归纳的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同韵类聚关系为音韵目录索引的主线,即以声母、韵母和声调现代语言学的音节构成特征为基础,针对不同层次的我国汉语音韵系统特征设计了相应的目录索引编码规则。

音韵学是学习和研究诗歌声律的基础,《中华通韵》数据库的建设不能脱离汉语音韵特征,然而传统的韵字资源往往通过“反切”来表达,难以通过计算机来直接组织、存储和管理,更难以构建海量韵字资源的索引目录,因此课题组面向汉语音韵演化过程中的音韵的结构、分类和排比关系,尤其是声、韵、调以及音节组合的含义、形式和规律来设计韵目索引编码规则。基于层次编码法通过层次化的方法对韵部分类的从属作为排列主序而编制相应的代码的方法,该编码法具有代码简单、逻辑严密且信息容量大等优点,能明确地反映韵部层次分类编码对象的属性、特征及相互关系,便于计算机汇总韵目数据。

在具体设计编码时将代码分为“普通话码”、“北方曲艺码”(十三辙)、“曲韵码”(中原音韵)、“词韵码”(词林正韵)和“诗韵码”(平水韵)等五个层次,代码自左至右由普通话14韵“十三辙”13韵《中原音韵》19韵《词林正韵》19韵 “平水韵”106韵表示层次由高至低,代码最左端为最高位层次代码“普通话码”,最右端为最低位层级代码“诗韵码”(平水韵),在各个层次上将依据各韵书对应的韵部顺序进行顺序编码,如图3所示。

图3 基于层次编码结构的韵字目录索引编码规则

本子课题将在《中华通韵》编纂的科研调查成果基础上,对五个层次的韵部分类和排序情况进行细致梳理。重点梳理 “普通话码”层的编码规则为例:1)“普通话”将韵字的音节分为: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2)其中韵母又可进一步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

2)古新韵部的时空层次关联映射模型设计

随着历史时空演变,“平水韵”106韵《词林正韵》19韵《中原音韵》19韵“十叁辙”13韵普通话14韵,汉语音韵的声调、韵母和声母系统或一脉相承或进行了重大革新。韵目作为韵部的标目,是韵书中每一韵部的代表字,不同层次的韵部划分、体例、归属及顺序不尽相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归并和消除,因此结合等韵图及字音分析,进行各层次韵部的比照和解读,设计了层次化的音韵目录的时空关联映射模型。各层次韵部的比照和解读,是基于网状结构设计的,并构建五了大层次韵部间的关联映射模型,如图4所示。

图4 基于网状结构的五大层次韵部关联映射模型

二、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自立项以来,课题组同时重视调查研究资料的积累与整理,以及研究成果与建设心得的推广与交流,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具体成效如下。

2.1 调查研究情况

本课题将对自1906年废除科举以来社会各界编纂的各种韵书百万余字进行全面的搜集和整理,并汇编成资料集,为了对“五四”以来的现代汉语普通话诗歌用韵实践进行分析,我们构建了现代诗歌用韵资料库,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这对现当代的韵书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文献语料整理方面,我们对现代新诗及北京地区的韵文进行了广泛地搜罗。其中包括洪子诚、程光炜主编的30卷本《中国新诗百年大典》、《新月诗选》、《诗刊》杂志、数十名着名诗人选集以及北京地区的曲艺如京韵大鼓、岔曲、儿歌等。汇编整理出了“《中华通韵》关键韵部全国性新诗等押韵材料大数据”及“《中华通韵》关键韵部北京地区及北京籍诗人等押韵材料”等。这些数据的整理不仅为韵部划分提供了大数据的支持。而且如此丰富的语料对现代诗韵的其他研究无疑也有着重要的帮助,如贰搁笔研究时的语料支撑,韵书编纂中的例句选择等。可以说,相关语料的调查整理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针对北京话的儿化与普通话不同的情况,课题组成员亲赴普通话语音采集地滦平,找寻当地发音人朗读“韵字表”中的儿化词,对两个儿化韵部进行了适当调整,去掉了一些老北京不用的土词,增加了一些常用词。极大地增加了此研究项目的说服力。

2.2 学术交流情况

2.2.1 学术会议

课题组在前期调研及近阶段共主办和承办各种类型的学术会议十余次。

2019年6月30日-7月6日,课题组参与“南开大学音韵学暑期班”,邀请了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音韵学专家学者进行讲学及报告。来自全国各高校青年教师、硕博士1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讲习班。课题组负责人杨亦鸣教授作了题为“音义关系探索:神经语言学方法与古诗阅读的脑机制”专题报告,获得了热烈的反响。

2019年6月9至14日,课题组举办的“第七届海外中国语言学者论坛”在徐州召开,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中国大陆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60余位海内外中国语言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

2019年4月26至28日,课题组承办的“第八届中国语言学研究方法与方法论问题学术讨论会”在徐州召开,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2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的30余位专家学者青年教师参加此次会议。

2019年4月19至22日,课题组承办的“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十叁届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叁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徐州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新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商务印书馆等国内7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和公司的近200名专家学者、青年教师及学生参加了此次盛会。课题组负责人杨亦鸣教授再次当选学会副会长。

2019年1月10日至12日,课题组举办“未雨绸缪:语言与下一代人工智能博鳌论坛”,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新疆大学、澳门大学等国内30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70余名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语言学、神经科学、脑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

2018年6月30日至7月1日,课题组举办了“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神经语言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年会”,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国内外60余家知名高校和机构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和青年教师及学生参加了会议,100多位学者进行了大会演讲和分会场报告。

2018年5月26日至28日,课题组子课题负责人以中国心理学会“眼动心理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身份组织和承办1次国际学术会议(8th 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ye Movements,May 26 to May 28, 2018)。同时,担任该国际会议的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大会特邀报告主持人。

2018年5月4日至6日,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音韵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举行。课题组全程参与组织了本次会议。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日本神户外国语大学、(台北)辅仁大学等近40个单位的7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课题组负责人杨亦鸣教授当选为首届音韵学分会秘书长。

2017年11月9日至10日,课题组在上海举办“《中华通韵》研制征求意见座谈会”,来自中华诗词学会、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十余名专家学者和青年教师及学生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华通韵》课题组提出的理念、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具有原创性、先进性,其十四韵部及以此为基础提出的韵书编纂构想主线清晰,内涵丰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

2017年10月29日至30日,课题组在合肥举办“《中华通韵》研制征求意见座谈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安徽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十余名专家学者和青年教师及学生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就《中华通韵》在编纂原则、思路和方法等问题上形成了颇为一致的意见,充分肯定了该课题研究在论证中充分照顾到了传统汉语语音演变和中国优秀格律诗传承等问题,十分支持以通用普通话为诗歌语言写作的用韵标准问题,

2017年10月24日至25日,课题组在西安举办“《中华通韵》研制征求意见座谈会”,来自中华诗词学会、新疆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十余名专家学者和青年教师及学生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对《中华通韵》韵部划分的意见十分认可,一致肯定课题组在《中华通韵》编纂思路、原则和方法等方面上的科学及合理性。

2017年10月12日至14日,课题组在徐州举办“《中华通韵》研制实施情况调研汇报会”,来自南京大学、山西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的十余名专家学者和青年教师及学生参加了会议。

课题组成员32人次参加各种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表演讲。课题负责人杨亦鸣教授当选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音韵学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子课题负责人孙茂松教授2018年参加在澳大利亚举办的国际计算语言学年会,并发表学术演讲等等;子课题负责人王为民教授2018年参加中国音韵学研究第二十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发表学术演讲等等。

2.2.2 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

2017年12月以来,课题组成员6人次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日本大阪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韩国骊州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和博士学习。

与此同时,在这一阶段,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荷兰莱顿大学、美国乔治城大学、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等国外校的10名学者到课题组所在单位进行访问。

2018年5月课题组与香港教育大学心理学系林丹副教授联合开展“中国古代诗歌学习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语言加工的影响”项目。

另外还有在很多具体研究项目上的合作,不一一列举。

叁、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1)美国《侨报网》对课题组中国古诗押韵神经机制研究进行报道

2019年3月9日,美国《侨报网》在“中国”版块中以《杨亦鸣团队解码中国古代诗歌押韵的大脑秘密》为题目报道了该研究“采用神经科学技术手段开创性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的神经认知机制”,“率先发现和认证中国古代诗歌的押韵模式存在相应的大脑指标笔200”。

2)《中国语言文字网》对课题组研究进展进行报道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4.1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经过课题组成员一年多来的努力,本课题研究已经进入收官准备阶段,尽管已经在《中华通韵》韵部划分和编纂以及数据库建设等诸多方面取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为:

一是随着《中华通韵》研究的全面推进,将产生大量丰富多样的音韵资源数据,然而上述音韵资源往往以文献着作的形式表达,难以适应当前互联网共享应用需求。历史上的四种韵书和唐诗、宋词、元曲、清代民国诗歌异体字繁多,电脑自动繁转简后,很多字都没有转变为相应的简体,如“姙徧筓幷羇睂釄噑硏徧塡”等,需要一个个检查辨认修改。很多字在历史押韵实践中没有找到相应的例句。更多的细节方面需要通过项目之外的其他后续研究进一步深化。

二是课题研究的部分成果还未能出版面世。《中华通韵》韵书编纂及数据库建设工程浩大,牵涉问题很多。本课题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因为研究的复杂性和发表周期问题,有的正在整理写作当中,有的已经投出等待发表。代表性成果投往国际高级别刊物,其写作和发表则更慢。

具体的改进措施为:

一是在进一步研究中加强对韵书编纂的细节和完善方面研究,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和更大的研究投入,如进一步扩大检索范围,尽量找到更多的押韵例句。

二是进一步加快实验成果的整理,实现成果的快速出版,并整合课题组力量着重进行重点成果的出版和推荐。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结题。

4.2 研究心得及意见建议

立项建设以来,课题组在获得相应研究成绩的同时具有以下心得,分享如下:

1)瞄准国家需求进行科学研究。本课题研究取得的很多成果意义重大,究其原因,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变革时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需要而且预示着文学艺术的空前繁荣,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建国67年了,我们还没有编纂出一部以普通话语音为基础,立足现代,尊重传统,面向未来,适合不同层次需要的、实用的《中华通韵》,盛世修典,中华民族各界要求呼声持续高涨。因此,《中华通韵》的编纂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之文学艺术大繁荣的战略需求之一,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2)应用多学科交叉技术开创国家重大基础研究新范式。本课题在厘清明清以来北京话语音史的基础上,探究普通话直接源头语音系统的演变与民间诗歌押韵演变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现代诗歌用韵大数据分析和普通话人群韵律识别的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分析,搞清楚普通话韵部系统,这一涉及音韵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必将开创音韵学实证研究的新范式。

我们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应当加强和注重对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课题的资助,着力培养新兴学科和学科发展方向。从而有效地促进和提升我国相关学科研究在国际学术中的地位。

二、研究成果情况

主要内容:

一、代表性成果介绍

代表性成果之一:Horizontal Transmission and the Merge of Jian and Tuan Sounds in Beijing Mandrain in Qing Dynasty(《横向传递与清代北京话尖团音之合流》),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46.1(93-122),2018。

本文在充分挖掘《旧满洲档》、《满文叁国志》、《清理红本记》、《内阁藏本满文老档》等满文文献以及《合并字学篇韵便览》等汉文文献的基础上,以社会语言学为视角综合运用二语习得、满语文等相关理论和方法,对清代北京话尖团音问题进行了详细地讨论。提出明末地处东北的满族人在学习汉语伊始就开始混淆见精组细音字,这是受母语满语影响而形成的,因为满语只有一套塞擦音,不能区别当时汉语中的多套塞擦音。入关之后,满族人开始大规模学习汉语,这种状况再次出现,成为北京内城旗人汉语的典型特征。由于清初推行“国语骑射”的国策,旗人的口语通过受教育的方式影响到了北京外城汉人汉语,结果导致北京外城汉人汉语在19世纪初期也出现混淆见精组细音字的现象。从这个角度看,清代北京话的历史是北京内城旗人放弃母语满语且不完善转换为汉语,然后与北京外城汉人汉语融合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内城旗人的特殊社会地位,使得内城旗人的汉语口语对外城汉人的汉语口语产生了影响,促使外城汉人的汉语口语也像内城旗人一样完成了尖团合流。

本文发表在SSCI和A&HCI期刊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上,以详实的材料为基础,阐释了清代北京内城旗人汉语对北京外城汉人汉语在尖团音问题上的影响,在学术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代表性成果之二:《汉语音韵与方言研究》,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

该书对以满汉文献对比与清代音韵学研究以及晋语与汉语语音史之间的关系研究为核心,对现代北京话的尖团音问题,汉语方言中的“支微入鱼”现象,现代晋语与北方官话方言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探讨了音韵与方言结合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代表性成果之叁:《&濒迟;音韵清浊鉴&驳迟;所反映的十八世纪初北京话声韵概貌》,《语言科学》,2018年第5期。

该文通过透视分离的研究法,得出了包括22个声母和37个韵母在内的十八世纪初北京一带的实际声韵系统概貌。《音韵清浊鉴》所反映出的实际声母系统可以说已与今北京音趋于相同,也就是说现代北京话的声母系统在十八世纪初已经完全具备;与今北京音的韵母系统相比,《音韵清浊鉴》所反映出十八世纪初北京音韵母系统主要特点是:(1)寒山和先天二韵主要元音“补”与“?”间的对立不足以区别时音,时音中只有一个“补”;(2)皆来韵开口二等的喉牙音仍读摆颈补颈闭,尚未变为摆颈别闭;(3)歌戈韵喉牙音中的摆?闭、车遮韵照叁组中的摆颈?闭均还未变为今音的摆?闭。过去,不少学者拘于此书的繁杂表象,认为此书没有自己的体系,因此贬低此书的价值,遂使得一部能够透视十八世纪初北京地区语音概貌的韵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该文认为《音韵清浊鉴》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韵书,由它所透视出的十八世纪初今北京一带的声韵概貌,能够为汉语普通话语音史的研究提供一些重要参考。

叁、下一步研究计划

本课题下一步的研究计划具体如下:

1.进行《中华通韵》的后期编辑整理工作;

2.加快高水平代表性成果的发表;

3.进行《中华通韵》关键韵部押韵的心理实验等科研成果的论文撰写和投稿;

4.进行文献资料和调查材料的整理和标注,开展数据库建设;

5.进行结题报告的撰写,准备结题。

课题组供稿&苍产蝉辫;

(责编:孙爽、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