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我国公民财经素养指数建构与数据库建设中期检查报告

2019年12月16日11:10来源:

一、研究进展情况

主要内容:

一、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1.第一阶段(2018.01-2018.06):总体理论研究

本课题立项后的半年为总体理论研究阶段,目前这一阶段任务已经完成。

本阶段任务是开展子课题1财经素养总体结构研究和子课题2、3、4中每个测验结构的理论研究。首先,2018年1月21日召开了项目开题会,根据专家的建议完善了课题的总体设计和子课题的研究计划。然后,用半年左右时间完成了子课题1的理论建构工作,基于文献采用思辨方法建构了财经素养的结构模型,同时子课题2、3、4开始分头构造叁个测验的理论框架和编制大纲。

我们在《心理技术与应用》2018年第8期发表了“财经素养理论建构”专题论文,共计4篇文章,集中展示了课题组完整的理论构想:财经素养作为一级概念,财经知识、财经能力、财经价值观作为二级概念,每个二级概念下分解为若干维度或因素,并明确了大致的观测指标。

2.第二阶段(2018.07-2020.06):测验工具编制

目前课题正处于第二阶段,全力开展测验工具编制。本阶段任务是叁种财经素养测验工具的开发及相关因素研究。在这2年时间里,子课题2、3、4要“分头”编制测验,形成初稿,进行预试、修订、正式测验,确定叁份财经素养测验的心理测量学指标,并开展相关因素研究。

子课题2“财经知识测验的开发及相关因素研究”进展如下: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编制了完整的财经知识问卷。首先,根据前期的理论建构工作,形成了编制财经知识测验的标准:第一,测验题目仅涉及知识领域,所有题目均为有正确答案的知识题;第二,仅涉及我国公民日常生活必备的基础财经知识,这些知识应该适用于不同年龄、职业、地域的公民;第三,题项的编制除了满足测量和评估公民现有知识水平的需求,也考虑到对公民进行财经教育的需求,题项所涵盖的内容既考虑了这些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频率,也考虑到作为公民是否应该具备相应的知识,即财经教育所应包含的内容。围绕上述编题标准主要开展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梳理国内外文献,从现有的比较权威的调查项目中收集整理测验题项,例如Lusardi等人的经典研究、美国American Life Panel项目、Jump$tart项目、PISA项目,以及国内的中国人民银行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和清华大学中国家庭居民金融素养调查等,按照上述题项编制标准对这些项目中的题项逐一进行分析筛选,初步建立题库。另一方面深入走访了两个财经教育项目,一个是VISA在中国运动员中所开展的金融教育项目,另一个是真爱梦想基金对农村儿童所进行的财经教育项目,通过分析这些项目的内容体系,对现有调查研究项目中所包含的财经知识内容进行补充完善。通过以上两方面的工作,确定了财经知识的内容结构包括收支、借贷、储蓄、投资、保险、养老和征信,以及公民对于基本财经规律和宏观层面财经知识的了解。在现有的调查项目中,有关保险和养老的题项非常少,并且还没有研究考察公民对基本财经规律和宏观财经知识的了解,我们补充编制了这些领域的财经知识题项。通过上述两方面的工作,确定了财经知识测验的结构,并编制了完整的测验文本。在收集财经知识题项的同时,我们还整理了一系列财经行为评价工具,如《财务管理行为问卷》、《债务风险行为问卷》、《金钱管理行为问卷》等,在未来的研究中,用于分析财经知识对财经行为的预测作用。

子课题3“财经能力测验的开发及相关因素研究”进展如下:本阶段系统梳理了已有研究,提出了“基于理性决策能力的财经能力”这一概念及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初步编制了财经能力测验。首先,我们重点探讨了财经素养中一个核心问题,即“知识”、“能力”和“行为”这三个概念的区分与联系。国外研究者最初使用financial literacy这一术语时,更多将其等同于财经知识。这一概念近年来受到了强烈的质疑,原因就在于大量研究表明财经知识对财经行为及其相关指标几乎没有解释力。后续的研究则更多采用了financial capability这一术语,但在具体测量上却多将其等同于财经行为,这样就会产生用行为去解释行为的循环论证。我们在本阶段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德尔菲法等手段,逐步确立了财经能力(financial capacity)这一概念,并将其视为个体在财经活动中的理性决策能力。其次,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我们借鉴了Bruine de Bruin等人(2007)所编制的决策任务测验系统,将理性决策能力区分为抵抗框架效应、社会规范知觉、自信不足/过度自信、应用决策规则、风险知觉一致性、抵抗沉没成本六个成分,分别编制了基于各类财经活动或背景下的测验试题。目前这一测验工具已初步编制完成。最后,我们基于信息加工模型,将财经决策过程理解为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加工过程。为此,我们进一步提出除理性决策能力,具备较高财经素养的个体还需要较强的文本与数字加工能力,以及对决策过程中环境风险因素的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目前这些与核心决策能力相对应的外周财经能力测验正在编制过程中,预计将于本月内完成。最后,我们还加入了对财经效能感的考察。财经效能感是个体对自身是否胜任各类财经活动的主观判断。已有研究表明,财经效能感对个体多项财经行为、财经满意度与幸福感等指标均有较好预测作用。我们将在后续研究中纳入这一指标,并考察其与财经知识、财经能力之间的关系。

子课题4“财经价值观测验开发及相关因素研究”进展如下:系统收集并整理分析了国内外有关财经价值观研究的理论和实证文献,完成理论建构;采用自编财经价值观访谈提纲对包括教育专家、经济专家、经济学研究生、心理学研究生、金融从业者在内共计20余名被试进行了深度访谈,另随机抽取了100余名普通公众被试进行了财经价值观的开放式问卷调查。截止目前,已形成了《财经价值观量表》初测工具,该初测工具由理财价值观、财富价值观、财经伦理观叁个分量表组成。其中,理财价值观分量表包括理财认知、理财情感和理财意向(行为)叁个因素,共有20道题项构成,应答方式采用李克特量尺;财富价值观分量表则采用了对偶比较的测量形式,要求被试对涵盖家庭亲情、友情爱情、工作成就、生命健康、精神追求、社会关系、回归自然、贡献国家、人类福祉等方面18项非金钱财富价值分别与金钱财富价值一一进行比较,获得量性数据,深入考察被试对金钱财富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和理解;财经伦理观分量表采用了情景测验形式,共编制了涵盖竞争伦理、客户伦理、生态伦理、人与国家社会关系伦理(如纳税领域)等方面8个现实生活情景,通过被试对不同情景进行认知、情感、行为意向的判断,来获得被试财经伦理观的真实信息。除以上叁个分量表主体测验内容外,子课题组还分别编制或收集了叁个分量表各自的效标测题,以检验各量表的效度指标。《财经价值观量表》的预测验工作即将全面展开。

3.其他相关因素研究

由于财经素养测验的开发是一个周期较长的工作,为了早出成果,在课题立项至今的一年半时间里,我们运用已有工具和理论框架,围绕财经素养及相关变量开展了一些外围研究,这些研究将为认识财经素养本质,探明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提供思路。目前,这方面已经完成的工作包括:

第一,财经素养教育和金融社会工作关系的理论研究。我们通过理论研究,阐明了金融社会工作的目标本质是提升弱势群体财经素养水平,并在《社会建设》杂志发表“金融社会工作要聚焦公众财经素养提升”一文;此外,还撰写了“财经素养弱势人群的服务: 知址必达”一文,目前在投稿中。

第二,探讨市场化背景下公民的社会信任问题。社会信任与财经素养中的财经价值观可能有重要的关联,结合我们前期在信任领域的长期研究,我们在SSCI期刊发表了“Rule comes first: The influences of market attributes on interpersonal trust in the marketization process”、“The impact of the number of a trustee’s social identities on their trustworthiness”两篇文章,分析了市场规则对信任的影响,而市场规则正是财经伦理观的重要影响因素,还分析了信任者社会身份与可信性的关系。

第三,探讨了经济决策心理与文化背景的关系。财经能力的核心是理性决策能力,课题组成员探讨了中国文化背景下决策中“价”和“值”的分离问题,在SSCI期刊发表了“Worth-based choice: giving an offered smaller pear an even greater fictional value”一文;此外,围绕生产方式和决策风险偏好的关系进行了文献梳理,在《心理科学进展》发表“农耕-游牧文化下风险偏好的差异: 证据与分析框架”一文,而且这方面的实证研究也已经完成,正在撰写论文阶段。

第四,财经价值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我们基于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撰写了“我国公民财经价值观的变迁及其与财经福祉、生活环境安全度的关系”一文;开展2项实验研究,撰写了“负债感对非伦理行为的影响”一文。这些文章都已经投稿。

第五,对财经决策和行为的研究。自我控制对财务心理预算有重要影响,课题组撰写“解释水平对自我控制的影响”,发表于《心理科学进展》;考察了“低收入群体的短视行为: 近邻信任的作用”,并发表了成果;我们开展3项调查和实验,探讨了“感觉和计算:不同思维方式对心理预算的影响”,文章正在整理中。

二、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课题组对国内外财经素养研究进行了详尽的学术史梳理,分析研读文献几百种。还对世界价值观调查、中国人民大学的颁骋厂厂数据库等国内外大型数据库进行了整理和考察,试图寻找与财经素养、财经行为相关的调查内容和数据进行现有数据的分析。例如,我们使用世界价值观调查的5波次数据,揭示了我国公民财经价值观不良的变迁趋势。

我们多次举办财经素养课题组内部工作会议及相关学术论坛。

(1)2018年1月21日上午在我校举办本项目开题报告会。林崇德、史建平、李涛、杨宜音、俞国良、田新宽等专家进行了评议,课题组主要成员和部分研究生出席。《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封底报道了开题报告会。

(2)2018年10月17日在我校举办“财经素养:经济心理前沿研究论坛”,上午苏淞、马永谙、于泳红围绕财经素养研究和实务层面的进展做了报告;下午辛自强、孙铃、张红川、辛志勇等围绕财经素养测验编制进行了深入研讨,出席专家包括马永谙、苏淞、周战强、孟祥轶等。

(3)2018年6月2日在我校举办“首届经济心理学论坛”,论坛邀请国内从事经济心理学研究的近30位专家学者参与研讨,课题组成员窦东徽、辛素飞、傅鑫媛等围绕财经素养和其他经济心理学主题做了报告。

(4)2019年5月17-19日在我校举办中国心理学会经济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筹)第一届学术年会,会上辛自强做了“市场化与信任变迁的关系”的大会主题报告,于泳红主持了“财经素养与经济行为”的专题论坛。该专题论坛上,来自教育学、金融学、心理学不同领域的学者探讨了财经素养的相关问题,具体包括:财经素养教育的核心框架;大学生的金融素养、利率偏差与金融行为;财经知识的概念、结构和测量;市场化进程中市场属性对人际信任的影响;自我肯定对女性炫耀性消费动机的缓解作用。

(5)2019年6月7-9日在我校举办“经济心理学青年学者工作坊”,其中邀请美国罗德岛大学的财经素养研究专家肖经建围绕消费者经济福利、财经素养等内容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培训。

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成果,探讨国际合作事宜。

(1)2018年7月18-23日,课题组成员辛自强、张红川、窦东徽、傅鑫媛、吕捷妤赴英国伦敦参加经济心理学研究国际协会的年会,并分别做了会议分组报告。

(2)2019年6月14-16日,辛自强参加中山大学举办的“文化认知与社会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了题为“Rule Comes First: The Influences of Market- Attributes on Interpersonal Trust in the Marketization Process”的特邀报告。

(3)2019年6月5日课题组与美国罗德岛大学消费经济学教授,美国金融咨询和规划教育协会的官方刊物Journal of Financial Counseling and Planning的主编肖经建及其他行业领域专家进行了课题研讨,期望能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叁、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课题组与痴颈蝉补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

我们2019年5月与痴颈蝉补中国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由其投入横向合作经费16万元支持财经素养工具研发和调研。这一协议的签署表明本项目工作引起了痴颈蝉补这样的国际金融科技公司的关注。

此外,我们课题组成员还出版了《爸爸教我学理财》这一科普读物,引导家长对子女开展理财能力教育,让儿童从小注重财经素养的养成。

目前,课题组还在探讨如何将我们提出的财经素养“叁元结构”理论用于金融社会工作实践,试图推动公民,特别是弱势人群财经素养的提升。例如,正着手探讨社区老人财经素养的培训项目。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1)测验编制工作需要加速。根据我们的财经素养“叁元结构”理论,开发专用的成套测验是课题的关键难点,目前虽然在按计划进行,但为了课题其他调研工作的开展,必须尽快完成测验编制、测试和定稿工作。

(2)经费执行速度较慢。本课题前期主要是文献研究和测验编制的准备,尚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调研,经费支出不大;另外,由于后期做全国调查需要大量经费,课题组尽量节约经费用于后期调研。由此,总体上经费执行速度不快,这是符合课题计划安排的。今后,我们会按研究需求,加快经费报销和执行。

(3)需要加强工作简报和政策咨询报告的撰写和投稿工作。今后随着相关调研工作的开展,这类报告的撰写会明显增加。

(4)成果发表面临一定困难。财经素养是跨心理学、金融学、经济学等不同学科的新兴领域,这些领域的主要学术期刊往往认为财经素养研究成果不是其期刊的典型主题,给投稿发表带来一定难度。我们会尝试国内外的各种期刊,尤其是加强英文成果发表。

我们深感项目责任重大,今后将进一步加强课题组的协同,抓好研究工作的执行和落实,按照项目计划做好各阶段研究工作,力争产出更多高质量成果。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随着本课题的开展,我校经济心理学的学科影响力进一步提升,2018年7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会批复成立经济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由辛自强负责筹备,秘书处挂靠我校。该专委会的成立或许也可算是本课题的重要成果之一,该课题正在推动我校、乃至全国经济心理学学科发展。

2019年5月17-19日在我校召开了中国心理学会经济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筹)第一次全国学术会议,来自几十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共计130余位代表参加。课题组几乎所有成员均参加了本次学术会议,并分别在不同的论坛和专题组报告了相关的研究成果。由此,全国经济心理学研究协作网络也逐渐形成,这将反过来促进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在后期的全国调研中发挥作用。

二、研究成果情况

主要内容:

一、代表性成果介绍

代表性成果1:“财经素养理论建构”专题(《心理技术与应用》,2018年第8期)。

基本内容:该专题包括4篇论文,文题依次是“财经素养的内涵与叁元结构”“财经知识的概念、结构和测量”“基于理性决策的财经能力:概念、结构与测量”“财经价值观研究进展及其概念结构分析”。

主要观点:该专题对财经素养研究文献进行学术史的梳理后,整合经济学和心理学的人性观(经济人与社会人),提出了财经素养的“叁元”结构:财经素养是财经知识、财经能力、财经价值观叁者的综合体。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叁者有关的文献进展、概念结构进行了分析,建构了理论模型。

学术价值:这是国内第一次以专题论文形式,系统地对财经素养研究进行文献梳理,并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我们打破了过去财经素养只描述财经行为现象的肤浅理论看法,从人性观出发,建构了严整的理论框架;我们不再像先前的研究者那样在财经行为和财经素养之间循环论证,而是将财经素养视为财经行为背后的潜在能力和特质;我们首次提出将财经价值观作为财经素养的核心内容,能体现中华统统文化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总之,我们对财经素养及其下属的二级概念、叁级概念的理论分析,将为后续的测量工具开发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社会影响:(1)“财经素养的内涵与叁元结构”一文被引用5次;(2)痴颈蝉补中国的领导在看到这组论文后,决定和我们课题组开展合作,共同探讨消费者财经素养教育问题。

代表性成果2:市场属性对人际信任的影响(《Journal of Social Issues》,2019年第1期)

主要内容和观点:我们曾进行一系列研究考察我国市场化进程下的信任衰落问题。目前这篇文章对市场属性进行了细分考察,提出市场有两个基本属性:规则属性和动力属性。通过2项微观实验和1项对宏观数据的研究证明,规则属性对人际信任有保护作用,而市场的动力属性对人际信任有抑制作用,然而,在我国市场化进程中对人际信任起到保护作用的市场规则尚未充分建立,从而成为导致人际信任衰落的原因之一。该文突显了建立并完善市场规则和制度的重要性,为相关政策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思路。

学术价值:第一次从学理上证明了市场双重属性对人们信任的不同影响,市场的双重属性正好分别对应于人性的二元性——经济人和社会人。这种人性观是我们建构财经素养结构的前提假设。财经知识和能力是要满足经济人的创富(或逐利)本性,财经价值观是要确保人作为社会人遵守正确的财富观和伦理观。

社会影响:(1)《Journal of Social Issues》为SSCI索引期刊,影响因子2.42,属于SSCI“社会问题”类期刊的旗舰刊物。(2)这篇文章入选该刊“新自由主义的社会心理学”专题论文,并得到该专题主编(Bettache & Chiu, 2019)的高度评价,他们指出:“The theoretical heuristic of studying the effect of component ideas in neoliberalism as opposed to the global effect of neoliberalism is highlighted in a series of studies carried out by Zhang and Xin (2019) in China.…”(3)该文已经被引用3次。(4)以该论文为题,本人在中山大学2019年6月14-16日召开的“文化认知与社会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做大会特邀报告。

叁、下一步研究计划

本课题原计划包括叁个阶段,第一阶段已经完成,目前正处于第二阶段中间。我们今后继续执行原计划,要完成如下工作。

(1)第二阶段(2018.07-2020.06):测验工具编制

目前各子课题(2、3、4)已经完成叁个测验工具的初步开发工作。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正式施测测验工具确定其心理测量学指标,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因素的研究;此外,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穿插进行子课题1的基于数据的理论模型验证工作,采用同一样本,施测叁份财经素养测验,考察叁个测验的关系,重点确定财经素养结构模型与数据的拟合度。

(2)第叁阶段(2020.07-2022.10):全国调研和数据库建设

本阶段任务是合成叁份财经素养测验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的测量工具,开展子课题5的全国调查,建立数据库,分析数据,撰写论文和项目总报告《中国公民财经素养报告》(白皮书)等,发布财经素养指数结果。其中2020年7月至12月完成全国调研工作;2021年1月至12月完成数据库建设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应用;2022年1月至10月撰写论文、项目总报告和结题报告,并结题。

课题组供稿&苍产蝉辫;

(责编:孙爽、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