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制度优势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

万资姿2020年01月16日14:21来源:

原标题:制度优势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紧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主题,深刻回答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特别是全会首次把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多方面显着优势概括为“13个坚持”,并着重强调“这些显着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全会的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进一步发挥制度优势、坚定“四个自信”提供了根本遵循。

1.制度优势是坚定道路自信的基本依据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好不好,中国人民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无论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还是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都雄辩地证明,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够在这样短的时期内创造出世所罕见的“中国奇迹”、开启令世人瞩目的“中国之治”。中国之治得益于中国道路。道路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第一位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而成功开辟出的一条扎根中国大地、解决中国问题的大道和正路、是实现中国人民幸福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康庄大道。放眼当今世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到底应该向何处去?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的郑重承诺,也是坚定道路自信的铿锵结论。

道路自信基于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一块“馅饼”,也不是从哪里搬来的一座“飞来峰”,而是在中国社会的土壤中汲取充分的养分慢慢生长起来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是经过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伟大实践的磨砺和检验逐渐成形的、具有显着优势和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成功开辟、不断推进和完善发展,孕育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反过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着优势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行稳致远“保驾护航”。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具有显着优势,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接力探索、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越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就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着优势发挥得越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必然会越走越宽广。

2.制度优势是坚定理论自信的基本依据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科学的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而又能引领实践发展的理论,坚持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着优势。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马克思主义不仅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也是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从来都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向时代、向实践、向人民开放的理论,具有鲜明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制度的显着优势的展现,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理论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之所以具有多方面的显着优势,关键就在于,我们党在长期探索过程中,始终坚持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统一,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善于把成功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进而构建了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着优势愈发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就愈发坚定。

3.制度优势是坚定制度自信的基本依据

制度是管总、管长远的。制度建设之于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和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至关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度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度建设的分量越来越重。党的十八届叁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深刻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方面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一重大政治问题。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深得人民拥护、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全会强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着优势,概括起来,就是“13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着优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着优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着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着优势;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着优势;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着优势;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着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着优势;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显着优势;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着优势;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着优势;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着优势;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着优势。无疑,制度的显着优势是坚定制度自信最大的底气和最直接的依据,显着优势的充分发挥,使得制度自信无比坚定。

4.制度优势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那么,这种文化自信的底气何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些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全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着优势”,这种显着的制度优势既是文化自信的题中之义,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制度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的制度。近代以来,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须知,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扎根中国大地并最终开花结果,绝非偶然,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和广大民众日用而不自觉的价值观念相融通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具有高度的价值契合之处。事实上,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的古代文明,形成的包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四海一家的大同理想,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改革精神,以和为贵、协和万邦、好战必亡的理念,等等,这些思想精华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基和丰富的文化养分。诚如马克思所言:“中国社会主义之于欧洲社会主义,也许就像中国哲学之于黑格尔哲学一样。”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这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选择,也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总之,制度优势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因此,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来增强制度自信,以制度自信保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作者:万资姿,系党的十九大代表、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编:孙爽、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