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到“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进一步构成了人与人类、人与自然的两大理论维度,形塑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大格局、大情怀。
命运共同体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领导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立于当下,回顾过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显着优势。
其中,在国内政治层面,具有“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着优势”;在对外事务层面,具有“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着优势”。
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加上亚洲命运共同体,是从人与人、人与人类关系的角度出发,妥善化解民族国家利益关系矛盾、重新塑造世界秩序新格局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从古代“家天下”历史被动进入近现代世界社会。这个西方主导的世界基本格局以民族国家为单位,且往往以单一民族国家为本位,越来越趋向碎片化、民粹化。其奉行的社会规则,是以自由、平等、博爱的“普世价值”以及生存竞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二者互为表里、差别对待。这种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在创造巨大的劳动生产率和社会文明进步同时,也带来了血腥的掠夺侵略、残酷的殖民统治以及两次世界大战、无数次局部战争。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共同体,尊奉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共存共荣的价值理念。千百年来,历经风雨战争、苦难曲折,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近代百余年来,在不断抗争列强的侵略、压迫和侮辱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结成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伟大的飞跃。
中国人爱好和平、崇尚文明,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发展起来的中国,不会走国强必霸的西方老路。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5年3月,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响亮发出了“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
可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外部环境与条件,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大格局、大情怀之所在。
生命共同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例如,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叁大行动计划,启动长江、黄河生态保护计划,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实践证明,自然生态是相克相生、相互依存的生命系统。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靠自然界生活,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当人类选择以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道路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会打破地球生态系统原有的循环和平衡,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殃及人类自身,必须予以重视和反思。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立于当下、面向未来,强调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这是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为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创设更加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条件。
如果说从“天人合一”到“民胞物与”,为中华民族此前几千年发展提供了基本价值遵循,那么“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必将为中华民族此后数千年永续发展提供有力指引。
总之,两大理论维度,关乎空间与时间,见证格局与情怀,呵护人类发展的共同命运,呵护自然生态绿色发展的生命家园。
(作者为上海社科院文学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