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社会,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他强调:“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可见,在互联网时代如何贯彻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有重大的理论研究价值,也有深切的实践关怀意义。
网络社会呼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颁狈狈滨颁)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普及率达61.2%,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9.1%。从统计数据可见,互联网作为人民群众意见诉求表达的最大平台、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集散地,已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第二家园”,更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
以人民为中心合乎网络社会的发展规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网络社会治理能力的大势所趋。互联网凭借其平等、开放、虚拟等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形成了“网络社会”的新形态。“人人都是新媒体,人人都是发布者,人人都是播音员”已成为网络交互性特征的形象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互联网将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只有从线下的现实空间到线上的网络空间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网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巩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在2015年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更好造福各国人民”,深刻回答了广大干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只有把信息技术红利释放与服务人民群众利益有机融合,运用网络走好群众路线,才能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
以人民为中心契合网络社会的发展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同心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网民是网络社会的细胞,是网络社会最基本的行为主体和组成单元。当前,面对网络社会出现的新问题、新使命、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尊重网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依靠网民的智慧与创新,有助于更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网络社会应走好以人民为中心的网上群众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方法。互联网时代,具有通达性、便捷性、多中心等特征的网络空间,业已成为各类思潮汇聚、意识形态交锋的主战场,成为民声民意聚集、公民政治参与的主渠道,同时,网络空间为我们党加强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提供新阵地和新形式。党的宗旨理念通过互联网精确传递给每一位网民群众,党和政府的服务通过互联网精准关怀至每一位网民,“面对面+键对键”,党的群众路线被赋予了新内涵和新价值。以用户思维、平台思维、大数据思维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思维,深刻地影响着各行各业。
秉持用户思维,要求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切实需求、实际诉求出发,借助信息技术红利推动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养老”模式,实现互联网与民生领域的深度融合。推进政务服务“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从“政府端菜”转变为“群众点菜”。
强调平台思维,为党的群众路线这个“传家宝”拓展新形式,提供新平台,夯实政民互动网络阵地,不断完善政府网站、民生热线等服务功能,实现及时更新,人工智能语音全天候服务。拓展政民交流新渠道,推出手机政务础辫辫,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矩阵,群众随时随地表达自己的声音,将切实需求和自身诉求传递给党和政府。
应用大数据思维,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与“信息孤岛”,实现数据集中、互联互通与共享共用,推进技术、业务与数据的“叁个融合”,加强服务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加工使用,让数据“活起来”“动起来”,变“数据池”为“总车间”,“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加强网络风险防范,保障信息数据安全,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恩格斯指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网上群众路线生动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我们深化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执政的民意基础,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网络社会应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伦理要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网络伦理,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在网络社会中牢固树立为民、爱民、敬民的伦理观念,因为为民是领导干部的崇高价值目标,爱民是对领导干部的情感要求,敬民是爱民为民的根本前提。在网络社会治理中,领导干部只有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自己行为的立足点,才能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永葆初心和使命,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最大正能量”。
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树立“为民”“忠诚”的德性品质,并将其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精神追求。“为民”关乎人心向背,因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人,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一切权力为了人民。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忠于人民,在走网上群众路线过程中切实做到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网络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或传播手段,它的开放性、无界性、去中心化、交互性的特点使网络主体人人都有发言权。平等是个体的基本权利,是不容侵犯的。网络社会中的平等是为了保证每个生命个体都有获得一切社会平等权利的机会。网络主体存在多样性、局限性和差异性,领导干部应尊重个体差异,倾听不同意见,允许个性发挥,为网民的活动提供公平的社会环境与秩序。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依靠了人民。领导干部在走网上群众路线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要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领导艺术的提高深深扎根于广大网民的实践沃土中,不断从广大网民中吸取营养和力量。
(作者:秦洁,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