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最近一百多年,在风云际会、中西冲突的背景下,中华民族从自在的民族实体转变成了具有深层自觉认同的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多民族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
在动态交流融合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共同体大家庭的群体精神、共同心灵愈益彰显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历经磨难而得以发展壮大的。从炎黄部落等远古部族发轫,经过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古代并存于中国广大疆域范围内的多民族就不断发生冲突融合,在动态交流融合的过程中,统一的力量愈摧愈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硬核从华夏族到汉族逐渐成形,共同体大家庭日益庞大,其群体精神、共同心灵愈益彰显并化为观念和思想表达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说一部中国思想史就是中华大地上众多民族文化与精神不断交融发展的历史,中国思想史展示的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变迁、成长。
宋元明清时期,多民族国家统一与其文化整合呈同步演进之势,认同中国文化传统而共存共荣的民族精神得到强化巩固。晚清民国之际,中华民族遭遇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中华民族精神在救亡图存的激发下重新觉醒和升华。
回顾中华民族形成和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历程,有叁个特点尤为显着:中华民族的壮大不仅来自内部族群人口繁衍的增加,更是来自不同民族的融合;文化结构整合的生成与民族认同同步发展,铸就了有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底蕴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统一与国家统一的概念趋向交叉会合,使得“民族大义”“民族气节”与“国家大局”“国格意识”成为国民的标志化信念与行为范式,这是中国典型的爱国主义特质的基点。
“和”的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成员从思维到实践行动上的普遍准则
中华民族在存亡兴废过程中留下的最大财富就是中华民族精神,这是中国之国家、民族、文化精神交融渗透、熔于一炉、凝为一体的精华所在,所谓“文化中国”的说法很好地把握了这个特点。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异常丰富,诸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守常知变”“仁义和平”“大同日新”等,这里主要谈谈“和”的理念与团结精神。
早在西周末期,史官史伯就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济。”“和”,是多样性事物之间有差别的同一性,用黑格尔的说法叫做具体的同一而不是抽象的同一。“和”是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之一,在社会政治伦理生活领域更是中华民族的主导性精神信念,其发展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
叁千多年前也就是西周初年,中国思想史上最早的经典《易经》中就包含了一种从奇数、偶数衍生出来的阴阳爻的卦画系统,战国时期解释《易经》的文本《易传》称:“一阴一阳之谓道”。庄子说:“《易》以道阴阳”。这套系统通过阴阳两种对立统一的符号的渗透消长来展演、推导世界万有之间的复杂关系、转化与过程,其中蕴含着中国先民所发现的朴素辩证法原理,构成了古代中国人对世界演变规律的主导性看法。中国古代辩证法将“和”作为变化的前提、动力、原则和目的。
在我国政治社会生活中,这种“和”的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成员从思维到实践行动上的普遍准则,有多种表现,相应地古代思想家有多种经典论述。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周易》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国历史表明,这种万物并生共荣的价值情怀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不断克服艰难险阻而长期绵延且兴旺发达的精神动力。
“和”的理念发育转化为多种具体形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国特色的爱国团结精神,这是相当超越的精神,在大敌当前、民族御侮的特殊时期,凝聚为成仁取义、保家卫国、团结奋斗的民族精神。
发扬民族精神,全民团结,共克时艰
岁末年初至今,中国不幸遭遇了一场波及全国范围的新冠肺炎疫情。但令世界惊叹不已的是,中国的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人民需要的生活物资供给充分,公共秩序有条不紊,同时全国上下有组织地抗击时疫的行动蓬勃开展、井然有序,各方群众自觉自愿,踊跃捐资捐物,组成医疗救援队驰援武汉,其情感人,将一个文明深厚、治国有方、治理良好、万众一心的新时代大国风貌展示给了世人。
这一切何以可能?笔者以为,除了执政党具有卓越领导力、国家有实力、政府运转高度有效等之外,必须指出的是: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畏艰险、团结互助、共渡难关的优良精神传统和文化资源。
战“疫”当前,我们需要更加自觉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坚定信心,依靠科学,全社会动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彻底降服病魔。
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推进我国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今天我们处在一个整体上和平安宁的世界,但世界永久太平还远没有实现,人与人的战争之外早已出现了新的情况,诸如自然灾害、环境公害等,我国遭遇的新冠肺炎正是人类面临的新挑战之一。“反者道之动”,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总是在矛盾过程中演进的,人类的未来不可能高枕无忧、一帆风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需要温故知新,需要贯通、发扬和创新优秀的民族精神传统。
在微观层次,病毒肆虐的背后隐藏着沉重悠长的因果链条,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先秦的中国道家学派思想家就高扬顺应自然的大旗。中华民族、中国、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够绵延长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她能够因任自然、自然而然地健康发展。因为遵循自然,中国文化孕育出了丰富的环境保护与生态伦理思想资源,特别醒目的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等思想纲领,昭示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可持续发展的深层原因。这些是我们面对未来自然可能给我们带来的新挑战所拥有的战略资源。
中国当下引领的人类生态文明转型的核心就是谋求人类与自然的友好,生态文明体系正是中华民族精神适应时代、与时俱进、成长壮大的标志,我们应该无比珍视。抗疫之战本质上隶属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需要长期自觉地维护生态,维护健康中国倚赖的生态条件。如此方可谓化危机为契机,借历史机缘抖擞民族精神,激扬数千年民族志气,提升新时代生态文明水准,直至臻于天人和谐,长治久安!
(作者为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导、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