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精准施策,全面动员,全民参与,激发各个主体的内生动力——

决胜脱贫攻坚&苍产蝉辫;中国有底气

唐任伍2020年03月23日08:35来源: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2020年是收官之年。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郑重承诺,更是向全世界的庄严宣示。尽管突然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但是在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同时,如期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的伟大目标任务,中国有底气。

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力量源泉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的苦苦追求,是中国人民的千年梦想,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使命和伟大担当,她体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脱贫攻坚作为最牵挂的一件大事。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先后十余次到贫困地区进行调查,2015年以来亲自就打赢脱贫攻坚战召开了7个专题会议,研究决战脱贫攻坚工作部署。2020年3月6日,在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时间紧、硬骨头多、难度大,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座谈会,强调要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全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中国共产党人要以“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的伟大目标任务的实现,来回应“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诠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和高远目标。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成为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绝对贫困问题、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交出的一份沉甸甸的答卷。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成为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的力量之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根本保证

脱贫攻坚是一个千年难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绝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要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异常艰巨: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老年人、患病者、残疾人的比例达到45.7%;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涉及叁分之二左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叁分之二左右收入来自外出务工,而外出务工受阻,收入减少,扶贫产物销售和产业扶贫困难,扶贫项目停工,帮扶工作受到影响;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存在致贫风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屡禁不止,数字脱贫、虚假脱贫仍有发生,部分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

面对脱贫攻坚中的这些困难,我们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一是发挥中国共产党在脱贫攻坚中的“定海神针”优势,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强大领导力和号召力,强调“四个意识”,坚持“两个维护”,做好顶层设计。二是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东西部扶贫协作,地区对口支援,围绕决胜脱贫攻坚的共同目标,集中各个方面的力量,上下一条心,同下一盘棋,高效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脱贫攻坚体系,唱响脱贫攻坚的“大合唱”。叁是发挥舆论引导、传播正能量的优势;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还要讲得好。通过媒体平台,重点宣传党中央对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宣传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的新举措好办法,宣传基层扶贫干部的典型事迹和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感人故事,主动发声、正面引导,强化融合传播和交流互动,展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决胜脱贫攻坚的精神风貌,增强了全国人民脱贫攻坚的信心,凝聚了脱贫攻坚的民心,激发了脱贫攻坚的决心,让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的正能量始终充盈在人民大众之中。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根本保证。

强大综合国力和扶贫取得的成就,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基础

决胜脱贫攻坚,需要强大的综合国力提供物质上的支撑。新中国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综合国力大大增强,2019年除港澳台以外,全国经济总量近10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骋顿笔超过1万美元,建立起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为啃下脱贫攻坚中硬骨头、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形成的“中国力量”,保障了脱贫攻坚的投入,使得我国的脱贫攻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我国的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叁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通过生态扶贫、易地搬迁扶贫、退耕还林还草等,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明显增多,基本公共服务日益完善;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贫困地区基层组织得到加强,基层干部通过开展贫困识别、精准帮扶,本领明显提高,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中国减贫方案和减贫成就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中国的经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这些决定性成就,为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措并举、精准施策,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方法保证

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不仅需要有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勇气,还要有正确的攻坚克难的方式方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握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的正确方向,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方式,创造出了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易地搬迁扶贫、退耕还林还草扶贫等方式方法,坚持扶贫扶志扶智结合,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

在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收官之年的关键时刻,要继续聚焦“叁区叁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落实脱贫攻坚方案,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确保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对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要较真碰硬“督”,凝心聚力“战”,啃下最后的硬骨头。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集中精力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加快扶贫公司复工复产,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要多措并举巩固成果,查漏洞,补短板,通过财政和金融政策,对存在返贫风险的近200万人和存在致贫风险的近300万人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要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

决胜脱贫攻坚面对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越是吃劲的关键时候,越要一鼓作气,乘势而上。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国家对深度贫困地区实行挂牌督战,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战斗在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的第一线;全国人民凝心聚力,尽锐出战、攻城拔寨,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可以说,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全面动员,全民参与,激发各个主体的内生动力,为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提供了方法和措施上的保证。

惠及全球、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世界支持

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的崭新篇章。中国在扶贫脱贫领域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赢得了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和普遍认可,国际社会对中国减贫方案是高度赞扬的,对中国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都是肯定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在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希望分享中国减贫经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有1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这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对于一个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人间奇迹,是中国对人类发展事业的伟大贡献,将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史册。这是值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之骄傲和自豪的奇迹。可以说,这是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的国际支持。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2020年是收官之年。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郑重承诺,更是向全世界的庄严宣示。尽管突然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但是在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同时,如期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的伟大目标任务,中国有底气。

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力量源泉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的苦苦追求,是中国人民的千年梦想,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使命和伟大担当,她体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脱贫攻坚作为最牵挂的一件大事。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先后十余次到贫困地区进行调查,2015年以来亲自就打赢脱贫攻坚战召开了7个专题会议,研究决战脱贫攻坚工作部署。2020年3月6日,在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时间紧、硬骨头多、难度大,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座谈会,强调要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全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中国共产党人要以“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的伟大目标任务的实现,来回应“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诠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和高远目标。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成为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绝对贫困问题、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交出的一份沉甸甸的答卷。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成为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的力量之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根本保证

脱贫攻坚是一个千年难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绝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要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异常艰巨: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老年人、患病者、残疾人的比例达到45.7%;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涉及叁分之二左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叁分之二左右收入来自外出务工,而外出务工受阻,收入减少,扶贫产物销售和产业扶贫困难,扶贫项目停工,帮扶工作受到影响;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存在致贫风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屡禁不止,数字脱贫、虚假脱贫仍有发生,部分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

面对脱贫攻坚中的这些困难,我们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一是发挥中国共产党在脱贫攻坚中的“定海神针”优势,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强大领导力和号召力,强调“四个意识”,坚持“两个维护”,做好顶层设计。二是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东西部扶贫协作,地区对口支援,围绕决胜脱贫攻坚的共同目标,集中各个方面的力量,上下一条心,同下一盘棋,高效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脱贫攻坚体系,唱响脱贫攻坚的“大合唱”。叁是发挥舆论引导、传播正能量的优势;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还要讲得好。通过媒体平台,重点宣传党中央对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宣传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的新举措好办法,宣传基层扶贫干部的典型事迹和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感人故事,主动发声、正面引导,强化融合传播和交流互动,展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决胜脱贫攻坚的精神风貌,增强了全国人民脱贫攻坚的信心,凝聚了脱贫攻坚的民心,激发了脱贫攻坚的决心,让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的正能量始终充盈在人民大众之中。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根本保证。

强大综合国力和扶贫取得的成就,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基础

决胜脱贫攻坚,需要强大的综合国力提供物质上的支撑。新中国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综合国力大大增强,2019年除港澳台以外,全国经济总量近10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骋顿笔超过1万美元,建立起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为啃下脱贫攻坚中硬骨头、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形成的“中国力量”,保障了脱贫攻坚的投入,使得我国的脱贫攻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我国的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叁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通过生态扶贫、易地搬迁扶贫、退耕还林还草等,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明显增多,基本公共服务日益完善;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贫困地区基层组织得到加强,基层干部通过开展贫困识别、精准帮扶,本领明显提高,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中国减贫方案和减贫成就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中国的经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这些决定性成就,为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措并举、精准施策,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方法保证

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不仅需要有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勇气,还要有正确的攻坚克难的方式方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握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的正确方向,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方式,创造出了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易地搬迁扶贫、退耕还林还草扶贫等方式方法,坚持扶贫扶志扶智结合,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

在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收官之年的关键时刻,要继续聚焦“叁区叁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落实脱贫攻坚方案,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确保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对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要较真碰硬“督”,凝心聚力“战”,啃下最后的硬骨头。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集中精力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加快扶贫公司复工复产,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要多措并举巩固成果,查漏洞,补短板,通过财政和金融政策,对存在返贫风险的近200万人和存在致贫风险的近300万人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要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

决胜脱贫攻坚面对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越是吃劲的关键时候,越要一鼓作气,乘势而上。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国家对深度贫困地区实行挂牌督战,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战斗在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的第一线;全国人民凝心聚力,尽锐出战、攻城拔寨,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可以说,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全面动员,全民参与,激发各个主体的内生动力,为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提供了方法和措施上的保证。

惠及全球、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世界支持

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的崭新篇章。中国在扶贫脱贫领域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赢得了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和普遍认可,国际社会对中国减贫方案是高度赞扬的,对中国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都是肯定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在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希望分享中国减贫经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有1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这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对于一个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人间奇迹,是中国对人类发展事业的伟大贡献,将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史册。这是值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之骄傲和自豪的奇迹。可以说,这是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的国际支持。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编:孙爽、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