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陈新民&苍产蝉辫;邱昆树&苍产蝉辫;王一涛:强化可持续竞争优势&苍产蝉辫;促进民办高校发展

陈新民&苍产蝉辫;邱昆树&苍产蝉辫;王一涛2020年04月23日10:17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原标题:强化可持续竞争优势 促进民办高校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树人大学民办高等教育研究院;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民办高校转型发展既可以指一般意义上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建设,实现办学质量的提升;也可以指民办高校在办学模式上转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更好培养应用型人才。本文讨论主要聚焦于后一种意义上的转型发展。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为研究民办高校在转型发展中,如何利用已具备的有利条件,克服现有的疑难困境,并真正彰显优势实现突破,提供了分析框架。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注重阐释组织特别是公司如何维持竞争优势并实现持续性的成长。其指出当公司所实施的某种价值创造战略无法被现有或潜在的竞争者践行时,公司就具备了竞争优势;而如果其他公司也不能复制这种战略利益时,公司就拥有了可持续竞争优势。在产教融合的改革背景下,面对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民办高校也需要进一步挖掘自身在机制、资源及文化等方面的优势,更好地推动自身转型发展。

激活独特机制优势 开辟应用市场

民办体制机制就是市场体制机制,其基本特性是市场性。以市场性为基本特性的民办高校体制机制非常灵活,具有两个基本而又明显的优势。一是民办高校内部运行高效。民办高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是决策机构,重大事项由董事会决定,校长执行董事会决议,这样既有助于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也有利于校长发挥特长致力于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与此同时,民办高校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特别注重绩效,“机构精练、队伍精干、成本低廉、行事高效可以说是民办高校的一大特点”。二是具有较强的外部适应性。公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所形成的,“校内各级领导管理干部实行任期制,在有限的任职期间,重视管理而不重视经营,改革、创新的动力不足”,而民办高校因其在体制机制上的改革和创新阻力小、动力强而具有快速调适的优势。

具有体制机制优势,是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激活民办高校独特机制需要面向应用市场,以应用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此,需要做好如下工作。第一,落实并扩大办学自主权。从宏观政策看,《国务院对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扩大民办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自主权,鼓励学校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产业发展需要,依法依规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16年11月7日修正版)规定,“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收费的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收费标准,实行市场调节,由学校自主决定”。相关法规已经为民办高校自主设置专业和自主学费定价提供了政策依据。第二,强化二级学院的主体地位。学校与学院的关系影响到整个大学的办学活力。当前民办高校的院校关系中,校级层面基本上处于支配、强势地位,而学院一级处于依附、弱势地位,不利于面向应用市场。强化二级学院的主体地位,需要民办高校依据高校特点和管理中心下移的要求,建立有序的校院两级管理体系,明确校级、院级管理职责和工作流程,建立导向应用的二级单位考核体系。同时需要举办者以更大的胸怀建立“固定+浮动”相对透明的员工薪酬体系,革除目前普遍存在的薪酬体系“随意性大不稳定、偏重理论授课实践导向不足”等弊端。第三,赋予学生更大自主权。通过解除对学生的封闭或半封闭化规训,保障学生作为个体所享有的自由和权利,同时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更加优越的条件,这不仅包括校内丰富的图书资料、合格的师资、安全的食宿,还包括提供优越的校外产业学院、创新基地、实习实训实践基地等。

盘活公司资源优势 推进产教融合

我国民办高校类型复杂多样,在众多的民办高校类型中,相当体量的民办高校是公司办学型。笔者对我国100余所民办高校的调研发现,我国23.3%的民办高校是由一家公司举办的,还有4.44%的民办高校是由两家公司举办的。这些高校依托公司或公司集团的丰厚收益和充足的资金流量进行规模化投资,引进现代化公司管理机制的运行模式,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并针对市场需求进行人才的培养。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资源供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与此同时伴随着民办教育分类管理的实施,个人办学的热潮将激发更多公司家对教育的关注。

转型发展、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产教融合。所谓产教融合,是指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和水平上相互适应,形成学校和产业、公司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民办高校盘活内外资源,强势推进产教融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以务实的作风明确“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改变办学初期规模为主、应试型的办学模式,也要摒弃“东方哈佛”“民办清华”等不切实际的目标,立足应用、面向地方、发挥优势,走富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发展之路。第二,立足自身优势,创立产教融合的典范。在“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下,面向服务区域、行业的发展需求,包括民办高校自身所依托行业、公司的发展需求,改变当前追求大而全、缺乏特色和优势的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注重对接区域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主动布局有特色的学科专业,按照需求导向建立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集群,同时推动科研项目成果转化,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第叁,大胆创新,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当前有些民办高校在积极探索行业学院的办学模式,将高校与龙头公司紧密融合,政府、行业、其他公司参与,以行业(公司)的生产链、产物链、技术链和服务链为对象开展集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于一体的应用型办学模式。通过开办虚拟或实体的各种行业学院,大胆创新,有助于强势推进产教融合,形成产教融合新模式。在深化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政府也需要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特别是针对民办高校所依托行业、公司,可以落实财政、用地等政策,使其降成本、补短板,提高公司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实现公司和学校、学校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

激发创业基因 厚植“两创”文化

很多民办高校具有公司背景,也有一些民办高校不是公司办学型,但它的举办者是先在商业领域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商业成就之后再来创办民办高校;还有一些民办高校举办者原是一介书生,但在创办民办高校并在带领学校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学习掌握了现代商业的游戏规则和技巧。有学者分析过陕西民办高校创办者群体的市场战略,认为成功的民办高校创办者都具有公司家的素质。比如有的采取了“看准目标,筹措资金,负债经营,迅速扩张”的办学思路,有的开创了“自有资金+规模化贷款+硬件先行”的发展模式,也有的采用了房地产发展融资的观念等。民办高校形成于市场经济之中,从竞争性市场中获得资源,从诞生之初就带有浓重的商业性,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民办高校具有创新创业的文化基因。在民办高校转型发展、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需要激发创业基因,厚植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文化。第一,要讲好民办高校自身的创业故事,通过校史激活创业基因。改革开放以来,民办高等教育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从少到多、从弱到强、从单一到多样,每一所学校背后都凝聚着创办者及其团队的心血。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民办高校创办者抓住改革开放大好时机艰苦创业、不断探索、不懈奋斗的历史。民办高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校史馆、展览馆等,宣传学校的创业史,通过讲好自己的故事激发创业基因。第二,要结合自身优势,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民办高校在市场中求生存、谋发展,其中很多高校还具有行业、公司背景,应结合自身优势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第叁,要以创新创业为抓手,撬动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受各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完全适应,‘两张皮’问题依然存在”,所以对于民办高校而言,激发创业基因,推动民办高校应用型转型还有待以创新创业为抓手撬动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民办高校需要借助体制机制优势,以创新创业为抓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建立更加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同时引导公司深度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教材开发、教学设计、实习实训等),使公司和学校真正融合,从根本上厚植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文化,从而实现公司的转型升级和学校的转型发展。

(本文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9狈顿闯颁265驰叠)、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计划课题(2018骋贬009)阶段性成果)

(责编:宋美琪、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