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8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指出,地方外事工作是党和国家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对外交往合作、促进地方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砥砺前行,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积极发挥中央和地方积极性,充分调动官方和民间资源,合理利用国际和国内有利因素,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争取了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外部条件。
坚持党的领导 发挥制度优势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必须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取得新成就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深入推进涉外体制机制建设,统筹协调党、人大、政府、政协、军队、地方、人民团体等的对外交往,加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对外工作大协同格局。会议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建设与实践发展导航定向,从制度层面为全面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提供了坚实支撑。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关键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着的制度优势,在于始终坚持外交大权在党中央,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第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必须坚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实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要不断巩固党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领导。要持续拓展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政党外交新格局,探索在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推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等高端政治对话平台机制化。在中央层面统筹协调党、人大、政府、政协等的对外交往,关键是以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全面践行党的国际责任和角色使命,以党际关系促进国际关系,把建立新型政党关系作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引擎。第二,为激发地方对外交往的积极性,国家大力倡导“大外交”理念,形成全方位、多层次、一体化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推动“全民外交”“全域外交”,在顶层设计中高度重视城市和地方的重要性。在地方对外交往中,必须防止党的领导缺位、错位,要坚持地方党组织的有效领导和党中央的绝对领导相结合。第叁,城市和地方在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时,必须坚持底线思维,提高政治敏感度。既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又要坚持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和立场,尤其要注意维护“一个中国”立场和国家核心利益,绝不容许僭越国家主权原则。
城市外交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
在全球化和城市化大潮下,城市由于其政治地位独特、国际影响力突出、各种要素高度汇聚等特性,在对外交往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城市外交正蓬勃兴起,与全球化、城市化的时代背景以及城市在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日渐凸显密切相关。所谓“城市外交”,可以理解为以城市政府为主体实施的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活动,兼具官方外交和民间外交的双重特性。
从骋20杭州峰会到金砖国家厦门峰会,从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到中日韩领导人成都峰会,中国近年来重大主场外交的举办地逐渐走出北京,不再局限于沿海一线城市,城市外交进入“多点开花”的新阶段。这些城市能获此殊荣,固然与其综合实力、资源禀赋和积极争取有关,但更离不开中央外交布局的统筹考量,从深层次折射出中国主场外交的从容自信和不断提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水平。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严峻时刻,中国城市积极参与国际防疫合作,为国际友好城市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为中国推动和引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贡献力量。
城市外交的目标是既要维护地方利益,又要增进国家利益。对于城市而言,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需充分发挥“两个积极性”:一是涉及央地关系层面的中央和城市地方,二是涉及地方层面的市级和区县级。这就要求城市外交既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又要增强城市的主动性,还要调动城市区县对外交往的积极性。中国主要大城市下辖区县较多,为城市外交提供了丰沛多元的资源要素,可望推动城市外交在区县层面上大发展。城市外交处理的事务侧重非主权性,多集中在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等低级政治领域。相对而言,对外交往在地方层面和低级政治领域更易开展,阻力小、障碍少。这正是城市外交的魅力所在,因其低政治化和民间化色彩,可以成为改善国家关系的突破口。
积极探索地方对外交往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的讲话中指出,“推进民间外交、城市外交、公共外交”,“要大力开展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工作,促进中外地方政府交流”。这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首次正式提出“城市外交”。国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要“开展城市交流合作,欢迎沿线国家重要城市之间互结友好城市,以人文交流为重点,突出务实合作,形成更多鲜活的合作范例”。
近年来,中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全面贯彻党中央外交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积极谋划和主动对接国家总体外交布局,投身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伟大实践。作为中国地方层面的重要构成,城市在国家总体外交布局和对外开放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城市外交作为一种新型外交形式,彰显出地方对外交往的灵活性,发挥着协同总体外交、促进地方改革开放发展的重要功能。
一方面,城市积极承办国家重大外事活动,巧用自身特色为大国外交增添一抹亮色,收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奇效,也大大提升了城市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提高了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另一方面,城市和地方弘扬创造精神,积极探索对外交往的新路径,创设对外交往的新机制,丰富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内涵。以重庆为例,为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作出的“两点”定位、“两地”目标和发挥“叁个作用”重要指示要求,在中新(重庆)互联互通项目框架下,重庆积极致力于倡导和推动西部地区协同共建陆海新通道,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地区融入“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增强了全球互联互通能力,是地方开拓对外交往、创新对外开放的典范。西部陆海新通道能够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重庆“功不可没”。其在新通道中的运营中心地位因此得以强化,区位优势不断凸显,有助于进一步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打造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实现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
(本文系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一带一路’战略下重庆城市外交研究”(17厂碍闯004)阶段性成果)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