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系教授。本文系华东师大《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促进人的现代化》项目〔批准号2019-闯-11〕研究成果。
越来越多“出身名门”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愿意投身中小学名校,或通过“教资考”来成为中小学教师的一员,这确是中小学对优秀人才越来越有吸引力的表征,似曾相识的“好学生当教师”现象已然归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这一重要文件中提出“义务教育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这一指标在2020年要达到“&驳迟;75”,到2035年则将达到“&驳迟;95”,义务教育阶段尚且如此,高中阶段自不待言。从这一大趋势来看,名校优秀毕业生加盟中小学教师队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高薪之下名校毕业生纷纷入职优质中学,对中小学界整体生态健康发展是利还是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当老师”背后的因果逻辑是真实的可持续的,还是一时的虚幻的繁荣?靠高薪酬吸引优秀人才,不失为一种治标之策。然而,对中小学整体生态来说,如果同工而不能同酬,会造成某种程度上的失衡,这“心态”上的失衡也许比“生态”失衡更严重。更何况,中小学现代化教师队伍的建设任重道远,名校出身的新教师能否扎根教育沃土,需要时间来检验。正确的因果逻辑应该是: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真心实意选择就业中小学—中小学教师队伍日益优秀、学校日益优质—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踊跃加入中小学教师队伍……才能形成一种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否则,一时的繁荣将难以为继。
让教师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要把功夫下在哪里?首先,学校要有明确合理的师德师能标准,尤其要严格教师教育专业方面的尺度。优秀的教师,除了要有深厚扎实的学科知识功底,还特别需要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人际沟通等教师教育专业方面的训练。新加坡特别重视中小学教师入职前的专业训练,取得普通学士学位或荣誉学士学位的大学毕业生经考核进入国立教育学院,学习一年后才可以担任中学教师。这意味着,严格的教育专业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远不是补修几门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和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那么简单。
其次,学校要以不断变革与创新来推进其现代化建设,吸引高层次、宽口径的优质新师源。培育现代中国人,需要学校提供具有现代教育品质的多样化课程或学习资源,高学历层次、多专业口径的师源,才使得学校课程现代化成为可能。近些年来,许多高中学校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努力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开出了诸如儿童哲学、国际理解、厂罢贰惭+(或厂罢贰础惭)等校本课程,有的优质高中聚焦学生志趣推出内涵丰富的“课程图谱”并能每学期向学生提供数百门课程任选择。毫无疑问,这只有具备多种学科背景的优质教师队伍才能胜任。
最后,现代学校应以现代之师育现代之人。对学校而言,以高素质教师培育高素质的时代新人,是“人的现代化”这一命题外显出来的双重意涵。培养未来的现代中国人,需要具有社会参与意识、独立自主之人格、高度的责任感和效能感、悦纳新观念新事物且善于创新等现代人品质的新时代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