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国家全球战略智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新发展格局的形成离不开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以高水平开放来创造条件、塑造动力,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以高水平开放筑牢新发展格局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形成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在经济总量上,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近100万亿元,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8%上升到约17%,对世界经济增长作出巨大贡献。在对外经济交往上,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超过4.5万亿美元,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2.2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2.2万亿美元。在产业发展上,我国建立了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主要农产物产量跃居世界前列,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我国已拥有现代化的铁路网和发达的高铁网,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发展迅猛。我国还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增长潜力巨大。同时也应认识到,我国仍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尚未解决,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任务还很艰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还不够牢固。解决这些问题,关键仍然在于发展。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关起门来搞发展是行不通的,改革开放才是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夯实国内大循环的坚实基础,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迫切需要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更高质量发展。
以高水平开放打造新发展格局的动力系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出现了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和高债务、高收入差距、高资产价格的“叁低叁高”问题,世界经济增长屡屡超预期下行。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影响经济增长的风险加速累积和暴露,很多国家经济出现了严重衰退,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严重不足。塑造发展新动力,需要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一方面,以高水平开放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分享“得自贸易的收益”,形成我国与外部世界共赢发展的局面。虽然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民粹主义盛行,经济全球化步入崎岖路段,但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长期趋势。另一方面,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技术创新、突破技术瓶颈,提升我国在产物、产业、产业链上的位置优势。在更高水平开放中,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拓展做强做稳我国具有显着优势的产业、产物,使其成为全球产业链上难以替代的关键节点,进而为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输入不竭动力。
以高水平开放强化新发展格局的制度保障。国际制度和规则普遍适用性提高,是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在各国经济高度相互依存的经济全球化时代,搞霸权、霸凌、霸道不仅不能解决日益凸显的全球性问题,还会引发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各国关系和利益只能以制度和规则加以协调,不能谁的拳头大就听谁的”。这为有效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和挑战指明了方向。更高水平开放的首要任务,是推动实现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引领国际规则制定,不断提升国际制度性话语权,为新发展格局创造更加有利的国际制度环境。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重要特点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既要立足本国实际,又要吸收借鉴国外有益的制度创新成果。在更高水平开放中,对接国际规则和制度体系,可以不断为国内改革提供突破口和动力,从而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加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16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