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胡海波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马恩经典文献中的文化生态思想资源及其当代文化安全价值研究》 (项目批准号为: 14BKS061), 最终成果为专著《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课题组成员有:杨玉洪、 郭凤志、 张艳秋、 徐春喜、 张英琦。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任何一种理论的当代价值, 既不是理论文本本身自然呈现来的, 也非现实生活本身直接赋予的, 而是在理论和现实的碰撞中激活和迸发出来的。”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生态思想就是这样一种被激活的重要思想资源。
首先,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献中的文化思想资源十分丰富, 需要深入的挖掘和进行拓展性的研究, 而当前的这种研究和挖掘却相对薄弱。 目前对于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这些成果仍然是基础性的、 前提性的, 还有待于深入发掘, 特别是就文化的某一方面的具体研究更需要拓展。
其次, 在全球化境遇下, 文化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而导致的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和文化多元多样化发展趋向, 使文化生态问题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现实问题。 因而, 多维度地对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生态问题进行研究, 就成为当代学界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
最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一项需要不断破题、 创新的事业。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逻辑梳理可以看出: 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进步总是与科学理解、 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相伴, 其暂时的挫折失误又总是与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本真精神相背离密切相关。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生态思想不仅对资本主义文化生态进行了科学的评价和无情的批判, 而且揭示了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能够为解决当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遭遇的时代课题提供理性智慧、 破解方法和发展战略, 是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文化自信、 建构意识形态的中国话语权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撑。
二 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通过不同时期经典文献的梳理, 可以发现: 马恩经典文献中的文化生态思想既存在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历史过程, 又存在一个以社会意识、 精神生产、 意识形态等为基本范畴和以社会生活、 文化生产、 社会结构等层级结构为框架的展开逻辑, 是历史、 逻辑和价值的统一。 该成果的主要内容及重要观点就是按照历史、 逻辑和价值统一的研究理路展开的。
在导论部分, 主要对该成果研究的前提性问题进行理论上的阐释。 正文部分, 按照历史、 理论和价值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分为上、 中、 下三篇,分别阐释马恩经典文献中的文化生态思想发展的历史逻辑、 展开的理论逻辑及其当代价值。
上篇: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生态思想生成的历史逻辑。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生态思想经历了一个从理性决定论的文化史观到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的转变以及晚年发展完善文化生态思想的历程。 其中, 《德意志意识形态》 阐释了历史唯物主义文化生态思想的历史前提、 解释原则以及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进程, 实现了文化观上的历史嬗变; 《共产党宣言》 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对世界历史视域下的文化问题做了系统阐发的纲领性文献; 《资本论》 对拜物教等资本主义文化进行了批判; 《人类学笔记》 对人类文化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进行了研究。
显然, 与马克思、 恩格斯的思想转变历程相一致, 在他们经典文献中的文化生态思想的生成也是按照这样的历史逻辑展开的。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生态思想的生成与唯物史观的确立是个同构的过程: 正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文化与其外部事实之间的关系有了辩证的唯物主义的理解, 才有唯物史观的确立。 正是有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诠释原则, 才有了文化生态思想的革命性变革。
中篇: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生态思想展开的理论逻辑。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生态思想指涉的是文化系统内的各种文化要素在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统摄、引领下交流互动及其与社会生活、 物质生产、 经济与政治等不同层级结构的外部要素相互作用而生成的动态发展的有机生态关系, 其展开逻辑如下。
马克思、 恩格斯以 “现实的个人” 为历史前提, 依据社会生活的不同维度, 以三个不同的层级结构阐明了文化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 一是从总体的社会生活层面来观照文化生态。 两位经典作家通过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过程对文化的根源性阐明了文化根源于社会生活的基本诠释原则,彻底地颠覆了以往文化史观理性决定论的观念史逻辑, 在文化观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变革, 也为他们的文化生态思想确立了根本的理论立场和基本解释原则。 二是从动态的实践活动层面来阐释文化生态的发展, 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辩证统一中阐发了文化生态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形式。在马克思、 恩格斯看来, 文化生态生成发展的根本机制就在于人们的实践,在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是从一定的社会结构层面来阐发阶级社会的文化生态状况, 在经济、 政治、 文化的交互作用中阐明统治阶级的思想文化的主导地位与各阶级阶层文化的多样性。
马克思、 恩格斯还从不同阶级阶层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互动两个维度阐明了他们对于文化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动态发展的文化生态思想与文化生态发展的自身逻辑。 可见, 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中, 文化生态就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文化方面的呈现,是唯物史观对于文化发展的基本定位。 晚近出现的文化生态学不过是从不同的侧面确证了唯物史观在文化发展进步方面的理论表达。
下篇: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 基于一定历史而生成的马恩文化生态思想之所以在当下依然具有重要价值, 就在于其理论把握现实的辩证逻辑方式, 即能够打破理论自身的圆融性和严整性, 开辟理论通向实践的道路。
其一, 文化与自然应当和谐共生的文化生态思想能够为当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思想资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就是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确立起文化与自然之间良性互动的文化生态关系,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的新格局。 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生态文明思想, 也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生态思想的继承和新的发展。
其二, 文化与其外部社会环境之间的文化生态思想对于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首要的问题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始终秉持文化唯物论的世界观历史观来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同时,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已经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 大力弘扬和发展具有崇高理想信念和远大前景的高级阶段的先进文化, 以引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生态的前进方向。
其三, 阶级社会文化交流互动思想对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就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提升文化软实力” 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做了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是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生态思想在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升华, 形成了具有文化生态特质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
其四, 世界历史视域下的文化生态思想对于当下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认识论层面来看,对于 “西方” “资产阶级的民族” 的意识形态渗透要有清醒的认识和理论上的回应, 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从价值论层面来看, 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先进文化建设的文化成果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 实现人民群众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先进文化的认同, 达到“文化自觉” 和 “文化自信”。 从实践论层面来看, 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 成果的价值
该成果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方面。 全球化的境遇和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使文化生态问题凸显出来, 而对于当代中国文化生态建设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 因而, 选择 “马恩经典文献中的文化生态思想资源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作为主题, 本身就具有挑战性和探索性。 该成果以马恩经典文献为依托, 结合历史之 “本”, 系统地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生态思想, 阐明了其生成的历史逻辑、 展开的理论逻辑及其具有的当代价值, 提出了一些比较独到的观点, 这些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
该成果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它可以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当代世界的文化交互激荡及中国文化发展的多样化现实, 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文化安全等面临着诸多挑战和考验。 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文化安全问题及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目标都必须通过建立良好的文化生态来解决。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生态思想可以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 为当代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和先进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