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党委办公室周建超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有机体思想研究》 (项目批准号为:14BKS004), 最终成果为同名专著。 课题组成员有: 吴恒、 李欢、刘勇、 潘树国。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目的
社会有机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受苏联哲学界的影响, 国内学术界对经典作家的这一重要思想遗产曾长期忽视。改革开放以来,鉴于对苏联引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反思, 以及对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和回答社会实践问题的需要, 学者们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思想的探讨。 但以往大部分研究成果限于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个别文本或话语片段的研究, 并未将一些经典作家的重要文本纳入研究范围, 为此还需要继续深化对经典作家有关社会有机体论述的文本分析研究。 同时, 以往研究成果对列宁、 普列汉诺夫、 布哈林、 李达、 瞿秋白、毛泽东、 邓小平等经典作家, 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的社会有机体思想研究较少, 对经典作家在社会有机体思想继承、发展和创新方面探讨较少, 这为我们深化对经典作家的社会有机体思想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学术空间和发展前景。 因此, 该成果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有机体思想的生成、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等方面展开研究, 以期达到系统梳理和揭示经典作家对于社会有机体思想深刻内涵、 本质特征、 时代价值和发展脉络的目标。
(二) 研究意义
展开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有机体思想的研究, 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更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 深刻揭示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结构、 社会运行和社会变迁的全貌, 从而为我们更科学地把握人类社会运动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撑。 同时, 立足当今世界历史和全球化发展的高度, 努力揭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当代价值, 特别是对新时代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 五大发展新理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加强党的生命机体建设所具有的哲学意义, 进而为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思想提供中国道路、 中国智慧、 中国方案的实践观照。
二 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一) 主要内容
社会有机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个囊括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总体性范畴。 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社会经济结构、 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结构的原理, 对于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自然与社会关系的原理都是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具体展开。 同时,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社会有机体思想并不存在所谓发展史的 “空场论”, 各个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有机体思想的相关范畴都做了某种程度的阐述, 尽管侧重点不一致, 但就整体而言, 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思想的一个有机的动态发展历史。 因此, 该项研究以文献研究、 历史研究、 比较研究、实践观照为基本方法, 多学科、 多层次、 多方法地系统考察各个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有机体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 主要内容、 理论价值与历史地位, 全面揭示经典作家社会有机体思想演进的历史脉络、 时代特征、 基本规律和发展向度, 比较其内在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从而为在全球化背景下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 发展、 稳定给出理性思考。重点研究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理论资源与生成机理。 康德较早从自然属性对有机体进行了定义, 黑格尔则进一步把有机体作为一个根本原则应用于对国家范畴的分析上。 孔德第一次将有机体概念应用于社会学领域,斯宾塞则进一步论证了生物有机体和社会有机体的同一性和异质性。 马克思在克服康德、 黑格尔的历史唯心主义和孔德、 斯宾塞的机械论缺陷基础上, 形成了自己的社会有机体思想。 因此, 全面梳理西方哲学思想史中有关社会有机体的思想, 深入探讨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产生的理论前提、实践基础和生成机理是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2)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形成发展与基本内容。 马克思之前的社会有机体思想揭示了社会有机体的整体性、 协调性特征, 它们或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和思辨哲学的基础之上, 或是对其进行简单的、 机械的自然主义理解, 都未能科学揭示社会有机体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马克思批判继承了前人的思想, 以资本主义社会为分析模型, 将社会有机体思想置于实践的基础之上, 科学地揭示了社会有机体的整体性生成和发展规律, 以及构成要素、 结构功能、 运行机制、 历史地位, 创立了科学的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 实现了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根本性变革。
(3) 沿着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创设路径, 客观分析普列汉诺夫、布哈林、 列宁等经典作家的社会有机体思想, 深刻阐述俄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这一思想的继承、 发展和现实启示。 无论是普列汉诺夫、 布哈林,还是列宁, 在从事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 坚持实事求是,结合俄国实际和时代特征, 对社会有机体产生和存在的前提、 基础、 内涵、结构、 发展规律等方面进行深入阐述, 特别是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辩证法思想, 形成了具有俄国时代特色的社会有机体思想, 对今天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4) 深入阐述李达、 瞿秋白、 毛泽东、 邓小平、 胡锦涛、 习近平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发展脉络、 基本内涵和时代特征, 努力揭示他们各自思想内在的统一性、 差异性以及蕴含的理论价值。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依据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形态变革的时代特征和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历史环境, 运用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分析路径, 对社会有机体的主要矛盾运动、 系统结构、 阶级与阶级斗争、本质特征、 运行规律, 特别是历史主体等都做了系统而深刻的研究和阐释,用以解答当时中国革命的性质、 特点、 动力、 规律等问题, 指导中国革命实践, 因而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实践性和革命性。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反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有效形式和根本途径、 人与自然和社会、 以人民为中心调动其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 强调社会有机体发展的根本价值目标、 改革社会不合理的各种体制机制和结构以保持社会有机体高效稳定和有序运行、 实现共享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形成了自身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社会有机体思想, 从而以更加科学的态度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机体前进。
(5) 运用经典作家的社会有机体思想系统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生成发展、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 五大发展新理念等的哲学意蕴, 同时通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所展现的光明前景, 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解读和认识社会有机体思想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学理支撑。
(二) 重要观点
(1)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生产是对以往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社会有机体思想在社会历史认识领域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 因而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2) 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社会经济结构、 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的原理,对于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自然与社会关系的原理是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具体展开。
(3) 各个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有机体的相关范畴都做了深刻阐述, 尽管侧重点不一致, 但就整体而言, 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思想的一个有机的动态发展历史。
(4)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有机体思想强调社会的和谐平衡是社会有机体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这为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科学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正确处理社会改革、 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5)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有机整体性不断提高的过程, 也是一个从区域性存在到世界历史性存在的发展过程。 在全球化时代, 一种更高级、更复杂的社会有机体的生成需要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这将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这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做出的重大贡献, 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思想。
三 成果的价值
(一) 学术价值
社会有机体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总体性范畴, 既是对全部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的综合展开, 又是对其所做的高度抽象, 具有从抽象到具体、 从纲举到目张地阐发历史唯物主义一系列基本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因此, 展开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有机体思想的系列研究, 有助于我们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整体上更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 深刻揭示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结构、 社会运行和社会变迁的全貌, 从而为我们更科学地把握人类社会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前行趋势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撑, 并尽可能地建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有机体思想发展史的理论框架。
(二) 应用价值
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思想并不存在所谓发展史的 “空场论”, 各个时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有机体思想的相关范畴都做了某种程度的阐述, 尽管侧重点不一致, 但就整体而言, 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思想的一个有机的动态发展整体。 这不仅为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结构、运行和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而且为进一步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体系、 制度、 文化, 深入贯彻落实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和发展新理念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更为从整体性系统性有序性角度深化当代中国社会各领域综合改革、 实现社会有效运行和协调发展、 加强社会系统管理与控制提供了方法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