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研究

2021年03月03日15:31

南京大学哲学系刘怀玉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1叠窜齿005),最终成果为专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研究》。课题组成员有:陈硕、牛俊伟、林密、王玉珏、付清松、章慕荣、刘必好。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该成果把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问题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与人物研究以及中国道路问题研究相结合,具有历史与逻辑、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方法论特色,专业特色鲜明,问题意识自觉,研究视野开阔;特别是突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研究这个视角与主线,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二 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1) 历史唯物主义所理解的“空间”不是静止的几何学与地理学概念,亦非主观的心理形式、文化符号结构,而是社会秩序实践性建构过程,即它是一种动态的历史关系,故“空间化”一词更能体现历史唯物主义对空间的独特深刻理解;明确提出“两个提升”的观点:①把空间问题提升为“空间化”问题;②把空间化问题从一个哲学范畴问题提升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特征与核心课题之高度;反思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空间化问题理解与探索的历史过程,比较系统清晰地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化理论的核心逻辑、研究对象和现实任务等观点思路。

(2) 历史唯物主义如何面对当今时代与世界的空间化发展趋势,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课题。其中所面临的理论问题之一是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空间化所指何意,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之一就是如何看待当今世界的全球化、城市化与跨国的区域化发展趋势。前者是广义的“空间化”问题,后者是狭义的“空间化”问题。也就是说,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转向”问题,就其广义而言是面向当代社会各种空间化现象并实现自身理论逻辑与方法的空间化改造,就其狭义而言即特指对资本主义社会空间化发展理论与现实问题的分析批判。

广义空间化是以物质生产与社会关系生产和再生产为核心的历史辩证法内在的一个基本视野;狭义空间化可归因为资本主义危机的产生和与此相关的重组资本主义积累过程的企图。由此来看,全球化与城市化实乃资本将自身呈现为一种按照自己形象创造的物质景观以及周期性毁灭与重建的地理舞蹈。也因此,传统国家地理边界与主权形式开始松动与瓦解,一方面成为“去地域化”的全球国家,另一方面成为“再区域化”的地方经济政治组织。

(3)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理论研究,不仅有一个随着其时代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对象与内容的问题,也有一个理论自身的结构与方法、视角的突破与转换的问题,“空间化”研究无疑是其中的新视野新转换表现之一。对于资本主义的理论研究一方面是反映资本主义客观现实变化的历史产物,另一方面也是伴随资本主义现实变化所引起的相应的理论形式与视野的变化过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发达资本主义走入后福特主义管理发展时代,对于资本主义理论研究的形式变化最明显趋势就是:从传统的以经济社会现代化研究为重心转向以政治文化社会问题研究为重点,从传统的重视资本主义宏观的历史发展逻辑的研究转向对资本主义的既是宏观又是微观的空间地理发展特征的研究,从传统的突出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统治制度(形式)的研究转向对资本主义社会流动的隐蔽的统治形式(如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日常生活权力话语实践)的解构。其最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对于资本主义的城市化、全球化与空间化发展问题的理论研究,应当说这是一个密不可分、互为前提、三位一体、高度重叠的问题结构群。

(4) 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辩证法也蕴含着空间批判视野与转向。虽然这种辩证法有严重的人本主义与结构主义缺陷。另外,受西方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当代西方左派史学与社会理论(国家理论、城市社会学、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等),它们自觉凸显空间化批判向度。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左派社会理论从空间维度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范畴体系进行了改造,并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主要包括两大方面:1.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解释与改造。2.对狭义的历史唯物主义领域(资本主义批判)的空间化研究。

该成果除了总体上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左派对于资本主义的不平衡发展与空间化发展的批判思想之外,还分专章与专篇比较深入系统地研究了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与城市革命思想、哈维的资本弹性积累与地理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索亚的区域化与空间本体论的思想、吉登斯的社会结构化思想、卡斯特的城市空间问题批判与诊断思想、尼尔·史密斯的不平衡发展与空间尺度思想、尼尔·布伦纳的再区域发展思想、普兰查斯的资本主义国家空间统治思想以及阿尔都塞的政治哲学及其当代影响等问题。

(5) 从广义的历史辩证法来讲,人类文明发展就是一个空间不断提升与转换的过程,因而空间历史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当代在场的基本路径之一。从狭义的历史辩证法来讲,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既是空间重构创新的过程,也是突破西方自由主义空间控制的过程;“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为中国新发展空间构建创设了新的历史机遇,而且有望在全世界打造新的文明发展空间。

按照从广义空间化问题研究到狭义空间化问题研究、从空间化一般理论研究到专题研究与个案研究、从空间化理论研究到现实实践问题研究这样的设计思路与叙述逻辑,该成果依次分为如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空间化视野中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问题”,带有导论与总纲性质。主要研究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化概念的内涵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空间化发展的基本趋势与特征,重点研究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化这个提法的基本意义、研究现状、必要性与可行性,当代社会空间化发展的特征,以及空间化视野中的城市、国家与全球化发展问题。

第二部分是“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空间化理解”,逐篇分别研究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概念、生产方式概念的“空间化”哲学内涵,以及包括卢森堡、列宁、布哈林等经典作家在内的帝国主义论中的空间化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辩证法与认识论一百多年来的发展过程及其当代的空间化理论意义。

第叁部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激进思潮的空间化理论及相关思想研究”,分章研究了萨特、阿尔都塞、吉登斯、哈维、卡斯特、大卫·哈维、爱德华·苏贾、尼尔·史密斯等西方马克思主义及西方左派社会理论代表人物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理解及其方法论运用,除此之外还研究了包括后殖民主义理论代表人物萨义德、斯皮瓦克与霍米巴巴等的空间与他者思想。

第四部分是“列斐伏尔的空间化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以列斐伏尔这位推动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空间化转向的开拓者为个案,在深入研究与解释其核心文本《空间的生产》、《都市革命》等着作的基础上,对列斐伏尔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理解及其所开创的都市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空间化思想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语境分析与思想提炼,这就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理论理解及其对当代资本主义空间化发展趋势的批判反思做了一个比较具体扎实的“田野考察”与个案化样板工作。

第五部分是“空间化视野中的中国道路问题研究”,从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化理解视野选取中国梦、中国发展道路、未来发展新空间、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意义与价值。

三 成果的价值

该成果对于推动历史唯物主义当代意义价值与当代理论形态的研究,对于理解当代世界发展的空间化趋势特征,特别是对于深刻理解中国道路的由来、发展趋势、发展问题具有一定的方法论借鉴意义,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专业的教学研究,以及党和政府部门的政策服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责编:刘琼、黄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