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周详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集体智慧在协同创新中的生成与应用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2叠厂贬053),最终成果为专着《集体智慧在协同创新中的生成与应用》。课题组成员有:曾晖、张阔、陈浩、姚琦、吴国来、张泽宇、祖冲。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该成果旨在采用多重质性与量化研究方法探讨协同创新群体集体智慧及其影响因素,重点关注集体智慧生成过程、进化趋势的基础与社会心理机制,逐步探索“人—机—网络多重混合系统下的集体智慧”,以超越单纯运用个体智力、人工智能和一般网络社群的有限贡献,并从综合的角度提出基于创新群体集体智慧生成机制的对策。
该成果运用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兼顾宏观组织与微观过程揭示创新群体集体智慧生成的基本问题和内部机制,为创新协同集体智慧的前沿研究提供参考。实践方面,基于集体智慧的评估与制约因素指导协同创新群体的创新实践、进行高效能创新群体建设,为政策制定部门制定更适合中国现阶段国情的协同创新政策提供参考。
二 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一)集体智慧的理论模型较为多样
目前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集体智慧主要是人类背景的集体智慧研究,主要涉及传统群体研究以及网络群体研究。但总体来看并不存在一个一般性理论可以囊括所有现存研究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指导。因此,该成果尝试对现阶段内集体智慧的理论模型进行归类综述,将其区分为分类模型、属性模型、基因模型、网络模型和过程模型五种,从而勾勒出此领域理论研究概貌,为整合理论的出现奠定基础。
(二)协同创新中集体智慧存在明确的统计学证据及影响因素
合作学习以小组的活动为基本形式,群体互动、群体表现和决策的研究有利于解答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应用中所面临的难题。研究探索了合作学习群体中是否存在集体智慧,研究二比较了互动小组和名义小组在创新观点产生任务中的表现,研究叁考察了合作学习小组在群体决策中的表现及其成员的观点和主观自信的影响。研究表明,围绕长期合作学习小组中的集体智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在长期合作学习小组的多重任务表现中存在代表群体整体一般能力的颁因素,即存在集体智慧;在创新观点的产生中,社会影响不利于集体智慧发挥作用;在困难问题解决的判断与决策中,集体智慧发挥的作用更明显,较不会受到个别成员的主观自信、实力和多数人意见左右。在合作学习等群体活动中可通过策略选择和规则设置促进集体智慧发挥作用。
(叁)分布式认知和社会性别角色会对集体智慧具有重要贡献
研究从分布式认知理论出发,以复合型复杂任务小组讨论为情境,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深入探索集体智慧的生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个体认知中的结构化信息、内容性信息和行为通过信息节点的交互作用形成分布式认知,并在群体气氛的影响下生成集体智慧。而个体的性别、社会性别角色及性别组合通过两条路径对集体智慧发生作用:一是直接对集体智慧生成的必需信息及其分布式交互流程产生影响;二是通过群体气氛对集体智慧的生成产生影响。其中,女性和社会性别角色女性化成员表现出较多的关系定向行为、开放与接纳行为,利于群体气氛建设。社会性别角色双性化和未分化成员更易产生带结构化信息的行为,利于分布式交互流程的完成。单一及不平衡的性别组合易出现赞同型信息节点,利于群体气氛建设,平衡的性别组合更易出现否定型信息节点,成员更喜欢自我表现,更易出现关系冲突。
(四)计算机支持解决方案有利于应对协同创新中头脑风暴法的缺陷
协同创新中的头脑风暴法存在生产阻塞、评价担忧和搭便车者等诸多问题可通过设计较好的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创新工具。例如美国的电子头脑风暴系统(Electronic Brainstorming System,EBS)、创造开发协同工具(Envisionmentand Discovery Collaboratory,EDC)、日本的Caretta、德国的i-LAND(投影墙、独立创作台、合作台和公共椅)、中国台湾的思想风暴幻方(Idea Storming Cube,ISC)等。
(五)个体智慧和创造力与群体智慧和创造力间存在转化机制
个体与群体智慧和创造力的转化可在社会互动、文化氛围、动机等要素作用下实现。根据合作创新的结构要素和培养途径及个体创造力向团体创造力转化的关键和创新氛围的特点,提取团体合作创新的要素和步骤,把培养合作能力和激发创新进行有机结合,建构了对团体合作创新进行干预的由价值认同、目标共享、动机定向、氛围营造、技能扩展五个模块单元构成的机制与干预模型。注重整合个体层面和社会系统层面进行创造力研究,例如把创造力视为社会系统的产物,从社会模仿、个体身份认同和社会规范的交互作用进行考察,将个体的身份认同和社会中盛行的规范、价值、行为联合在一起共同进行探讨。
(六)建构编制的科研团队创造力量表可用于团队创造力评估
团队创造力是具有多样化知识和技能的团队成员在内外部环境和氛围的影响下,通过一系列的成员互动行为和整合创造活动,创造出新产物、新工艺、新技术或服务。结合团队创造力的新近研究,提出团队创造力是成员、创造过程、创造氛围、创新成果四个因素的综合,通过项目收集、预试和正式施测进行量表构建及其心理测量学指标检验。结果表明,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量表包括团队成员的创造性工作能力、团队创造互动过程、团队工作的意义与价值、团队创新氛围四个维度,共23个项目,包括1个测谎项目,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七)可借助计算机模拟探讨基于多主体的团队创造力
基于复杂适应性理论使用狈别迟尝辞驳辞(5.2.0)软件对团队创造力进行计算机模拟。依据创造力与个体内在动机、人格特征、社会特征以及认知架构的密切关系,提出团队创造力的认知行动模型。该模型根据个体特征分配执行不同的认知行动:问题界定、发散性探索、分析整合、评价总结。执行相同认知行动的成员个体形成团队中新的小组结构:控制组、分析组、探索组。团队创造力根据团队所有成员的创造力总和、产生新产物的数量进行评价。模型提供了团队成员个体的行动模式,随时间流动和交互作用团队创造力会随着成员特征的变化产生改变,该变化通过计算机模拟呈现。
三 成果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不同社会性别对促进集体智慧的作用并合理开展性别教育
该成果表明,个体的性别、社会性别角色及性别组合通过两条路径对集体智慧发生作用:一是直接对集体智慧生成的必需信息及其分布式交互流程产生影响;二是通过群体气氛对集体智慧的生成产生影响。其中,女性和社会性别角色女性化成员表现出较多的关系定向行为、开放与接纳行为,利于群体气氛建设。社会性别角色双性化和未分化成员更易产生带结构化信息的行为,利于分布式交互流程的完成。单一及不平衡的性别组合易出现赞同型信息节点,利于群体气氛建设。平衡的性别组合更易出现否定型信息节点,成员更喜欢自我表现,更易出现关系冲突。女性和男性具有人的叁大系统属性,即生理人、心理人和社会人。其本质在于社会性及社会性制约下的全部属性,由此而决定了两性在历史上尤其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无法替代的广泛而深远的价值。性别教育与情感教育的目标是兼顾双性化教育的价值、尊重两性差异下促进两性和谐,并将两性间的积极相处模式推及多元文化背景下不同种族、地区和国家的和谐相处。人类性情感与社会性等重要心理能力的发展始于婴儿期,有必要在家庭、幼儿园和大中小学开展持续性的情感教育、性别教育和社会性发展教育。
(二)采用基于心理规律的计算机辅助系统支持协同创新
一方面,采用基于多主体的团队创造力计算机模拟对动态的团队创造力认知行为的演变机制进行研究。另一方面,采用基于心理规律的计算机辅助系统支持协同创新。基于头脑风暴法的协同创新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创新必定会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而协同创新工具的设计则需要心理学提供理论、计算机科学提供技术等多学科的共同支持。未来的计算机协同创新工具应逐渐实现软件化、简洁化和低成本化,使协同创新工具得以普及,方便团体的使用,更好地促进创新工作的开展。
(叁)对集体智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有效评估与干预
评估方法包括统计评估和量表评估。集体智慧是与个体智力相对应的,在问题解决、决策和适应环境中由群体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能力,依据该成果结合多重任务表现考察长期合作学习小组中集体智慧存在的统计学证据,可对不同群体的集体智慧采用多任务结合表现的方式进行评估。同时,编制对应集体智慧表现的细分量表,如团队创造力量表等对集体智慧进行细化评估。编制对应集体智慧影响因素的细分量表,对集体智慧影响状况进行评估。并依据集体智慧的表现极其影响因素进行促进集体智慧的干预,如增加群体异质性互动、改变群体压力与群体气氛、消除集体认知固着、开展集体记忆与交互式记忆训练、通过社会文化作用和行为决策范式助推,等等。
四 成果的价值
(一)学术价值
第一,兼顾宏观组织与微观过程领域利于揭示创新群体集体智慧生成的基本问题。第二,多重因素整合利于探讨其共同作用的内部机制。第叁,发展新的以协同创新集体智慧为对象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四,为创新协同集体智慧的前沿研究提供参考。
(二)应用价值
第一,可基于集体智慧制约因素指导协同创新群体的创新实践。第二,可依据协同创新过程各因素的交互作用原理进行高效能创新群体建设。第叁,可为政策制定部门制定更适合中国现阶段国情的协同创新政策提供参考。第四,关注特殊人群的创造力,例如探讨了精神分裂与创造力的共享机制与交互意义,除去二者间显而易见的不同之处,它们分享着基因、神经递质、潜在抑制和人格等共享机制。基于共享机制,二者间存在交互意义:精神分裂症对于创造力提高的作用;高创造力对于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