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王博:深入理解中华文明&苍产蝉辫;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王博2021年08月04日09:47来源:

原标题:深入理解中华文明 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作者系北京大学副校长、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从哪里来?一是从我们的历史文化底蕴中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植根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民族基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也是我们民族自信的文化根源。二是从我们的道路优势中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方面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凝聚时代精神、吸收世界文明有益成果,展现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叁是从我们的发展成就中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进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人民用自己的百年奋斗赢得了世人的尊重,真正拥有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骨气和底气。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守正创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思想支撑。

贯通历史与现实。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为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传播、生根、结果,一方面是其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满足了中国具体实际的需要,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另一方面是因为与中华文明在精神上能够契合,与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实现融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和最深厚的软实力,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连接,极大地延伸、拓宽和加固了中国道路的文化根基。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等角度,研究阐释贯穿其中的共通价值观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牢牢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上,是一个重大的学术命题。

融合理论与实践。理论源于实践,又用来指导实践,知行辩证统一、相互促进。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所指出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看到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客观实际,也要看到我们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我们应该从“两个大局”出发,深刻认识国情世情,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推动实践发展。

连接中国与世界。加强中外交流,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促进中外学术交流是一个重要的渠道。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自己首先要把中国认识清楚、解释清楚。这既包括历史中国,又包括当代中国。还要认识到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对于文化和学术进步的重要意义。历史上,中华文明对于周边国家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并引起欧洲启蒙思想家们的关注。包括佛教在内外来文化的输入也给中华文明注入了新鲜血液,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近现代西方文化的输入更是极大地影响了现代中国文化和学术形态。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文化也越来越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下大力气,把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当代发展讲清楚。

(责编:王小林、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