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园2023入口直达大象

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东周王城研究

2021年10月26日14:36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徐昭峰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东周王城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5叠碍骋009),最终成果为同名专着。课题组成员有:田广林、赵晓军、张应桥、潘付生、薛方、门艺、董慧霞。

一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在我国的都城考古序列中,西周和东周都城研究相对比较薄弱。近些年,围绕丰镐遗址和周原遗址的有计划调查和发掘项目已经开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丰镐考古八十年》一书2016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但洛阳地区的成周遗址和东周王城遗址一直没有一个系统调查、发掘、研究,一些涉及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的专着、教材在论及洛邑成周和东周王城时,均选择从略述及,原因就是没有系统调查、发掘和研究,缺一部系统论述东周王城的专着,一些史实不明或争议较大。该成果从文献和考古整合的角度开展东周王城考古学研究,同时涉及成周城的沿革史实,对进一步完善中国都城制度史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该成果通过系统研究,初步完成了对东周王城的系统认识,在中国古代都城史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开展东周王城考古学研究,揭示出其布局及功能区划,为进一步保护利用好东周王城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条件,同时对今后考古工作的开展和城市的规划也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二 成果的主要内容

其一,确认涧河两岸的东周城址即东周王城,瀍河两岸的西周城址即西周初年周公营建的成周城,汉魏洛阳故城一代的周代城址为与瀍河成周城具有承袭关系的西周晚期成周城,东周为敬王所居,并探讨了叁座城址之间的关系。

其二,系统探讨了东周王城的郭城、宫城、城门、城壕、道路等,提出东周王城不是仅有郭城而无宫城的城郭形态,而是内城外郭的城郭形态,东周王城的宫城位于其西南部,是墙外有城壕的四面环水的形态,宫城在战国时期一分为二,西为宫城,东为仓城,至战国晚期在郭城南墙外新建一座宫城,是周赧王居地,东周王城的郭城城墙不是建于春秋时期,而是建于战国时期。

其叁,研究了东周王城内的宫殿建筑基址,对瞿家屯东北部春秋时期甲组建筑基址和瞿家屯战国夯土建筑基址群进行复原研究,并对其性质与用途进行了探讨,提出瞿家屯东北部春秋时期甲组建筑基址可能是庙、社,提出瞿家屯战国夯土建筑基址群是周赧王西迁王城所居之地。

其四,研究了东周王城内的手工业及与之相关的市场、管理和贸易,包括陶窑遗址、冶铁遗址、铸铜遗址、铸币遗存和制玉、制石遗址;对陶窑形态的演变进行了研究,对陶窑的分布及用途进行了讨论;从手工业遗址的发现、分布结合出土物反映的相关问题,将对于百工、《周礼》市场管理等文献与考古资料进行全面整合研究。

其五,对东周王城的仓储、祭祀遗存及民居进行研究,对仓储遗存的时代,仓窖的设置、形态、管理,粮食的数量,粮窖的演变等进行了研究;东周王城内的祭祀遗存主要是对瞿家屯东北部的甲组夯土建筑基址南组建筑基址进行对比分析其“右社稷,左宗庙”的可能;探讨了洛阳解放路颁1惭395器物坑和洛阳王城广场东周墓窜碍5大型车马坑等的墓祭坑性质;对东周王城内的少量民居进行研究。

其六,对东周王城的王陵进行全面研究,提出体育场路一带为春秋王陵区,不仅二十七中大墓、王城广场东周墓中两座甲字形大墓是王陵,而且颁1惭5239和74颁1惭4也是王陵,并对王陵区的昭穆制度进行探讨;提出洛阳西郊惭1—惭4战国墓是西周君陵区并进行了详细论证;提出周山王陵区是灵王、景王、悼王和赧王陵区;提出金村陵区是敬王至慎靓王的战国陵区。

其七,对东周王城的墓葬进行研究,包括墓葬的分类与分期,在墓葬分类方面,将洛阳地区东周墓分为两大类五个等级,两大类指的是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和小型洞室墓,五个等级主要参照墓道的有无和多少、葬具的有无和多少、墓室面积、青铜礼器有无、随葬品的多少和随葬品有无等进行分级;对于东周王城墓葬分期有多种不同的认识,通过对比,该成果仍赞同《洛阳中州路》(西工段)对于洛阳地区东周墓七期六段的分期,树立了中原地区东周墓的文化分期标杆;同时对铜器墓分期、玉器墓分期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梳理东周王城内发现的重要的车马坑基础上探讨了该时期的车马埋葬制度,包括马坑和车马坑的认定、车马坑在东周时期的演变、车马埋葬制度反映的等级制度等,并认为各种用途的马车比较齐备的大型车马坑,是以全面展示周王室的乘驾系统为目的,不隶属于某一周王,可能是以某一周王为中心的“各以其族”兆域内的共有祭祀坑。

其八,相关问题研究中,从洛阳优越的地理区位、社会因素与历史背景等角度探讨了东周王朝定都洛邑的原因,主要包括洛阳形势险要、便利的交通、发达的农业和经济贸易、深厚的社会基础等,加之该时期的历史背景及周王朝直接控制的王几之地等因素,东周王朝只能迁都洛邑;根据相关的考古发现,东周王城的营建主要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两个主要的营建阶段,并对营建过程的历史背景进行了分析探讨;对东周王城的布局特点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了东周王城营建过程中充分体现的“因天材,就地利”的建都原则,以及“面朝后市与左祖右社”的规划布局特点。其九,对“谷、洛斗,将毁王宫”这一历史事件从考古与历史整合的角度进行确认。

三 成果的重要观点

洛阳作为八大古都之一,文化积淀深厚,其中作为东周王朝的国都从平王东迁至赧王亡国有500余年的历史,这是我国历史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大发展时期,有人称之为“最雅的中国”,但对于曾作为国都的东周王城的研究一直滞后,成为我国都城制度史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

1.成周与王城的关系

以考古资料为准,结合文献,对成周与王城的关系这一重大史实,诸如各自的地望、营建于何时、称谓出于何时、历史沿革、敬王是否东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辨析。通过研究,确认了涧河两岸的周代城址即平王所迁之洛邑,瀍河两岸的周代城址即西周初年周公营建的成周城,汉魏洛阳故城内的周代城址为西周晚期营建、与瀍河成周城具有前后承袭关系的成周城,该城即敬王东迁之东周成周。

2.东周王城的营建过程

东周王城的营建过程主要分两大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平王直至敬王的春秋时期,东周王城内外春秋时期的重要遗存均应营建于该阶段,主要包括宫城、宫城内的宫殿建筑和春秋王陵区;第二个重要阶段主要是从考王至赧王,东周王城内外战国时期的重要遗存均应营建于该阶段,主要是西周君和赧王所营建,包括郭城、缩小后的宫城和仓城、瞿家屯战国夯土建筑群、西周君陵区、范围广大的手工业作坊遗址等。每一过程的营建都有其历史背景。

3.东周王城是内城外郭的城郭形态

东周王城长时间以来多认为是仅有郭城而无宫城的城邑形态。通过对相关文献、考古资料的梳理,结合我们的实际考古发掘情况,找到东周王城的宫城,该宫城位于东周王城的西南隅,外有城壕、内有墙垣、四面环水,具有完善的防御体系。宫城始建于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宫城一分为二,西为宫城,东为仓城;赧王西迁王城后,在宫城南的郭城外营建一座小城,同样具有宫城的性质。根据考古资料,郭城建于战国时期,而非春秋时期,郭城建成后的东周王城形成内城外郭的都邑形态。

4.东周王城的基本布局

东周王城的宫城位于西南隅,宫城东为仓城。东周王城的王陵区城内有两处,一处位于东周王城的东南部、东墙内外,现天子驾六车马坑博物馆南至体育场路一线,这是春秋时期的主要王陵区;另一处位于东周中部偏北,这是西周君陵区;东周王城西郊的周山王陵可能也是一处春秋晚期的王陵区;战国时期的王陵区则主要位于汉魏洛阳故城内的金村一带。在宫城和春秋王陵区之间,主要应是贵族和平民居住区。而在东周王城的北部,则分布着大量的手工业作坊遗址,主要是手工业作坊、市场和其从业者生产、生活的区域。东周王城的布局基本遵循着“因天材,就地利”的建都原则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布局原则。

四 成果的价值

(1)我国的都城考古序列中,西周和东周都城研究相对薄弱。从文献和考古整合的角度开展东周王城考古学研究,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都城制度史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2)东周王城现有研究在始建年代、建造过程、是否存在宫城及其演变、王陵分区、西城墙在涧河以西的存在与否、东城墙的走向、春秋王陵区与东城墙的关系等学术问题上还有一些争议,该成果对这些问题都有研讨与订正。

(3)东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由王制向帝制嬗变,礼崩乐坏,生产关系和整个社会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东周王城作为承载东周社会变革的重要物质载体,通过对它的综合研究结合文献记载,揭示出东周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墓葬反映的礼制变化内容、复杂环境下国家间关系的互动及其深层次的机制等。

(4)开展东周王城考古学研究,揭示出其布局及功能区划,为在现有条件下进一步保护利用好东周王城这样的大遗址提供必要的理论条件,同时对今后东周王城考古工作的开展和洛阳城市的规划也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责编:王小林、黄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