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王晓毅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隰县瓦窑坡墓地田野考古发掘报告》(项目批准号为:14叠碍骋011),最终成果为同名研究报告。课题组成员有:陈小叁、南普恒、狄跟飞、王进、牛玉环、靳健。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瓦窑坡墓地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县城西北3公里处的黄土塬上。2005年,由于墓地严重被盗,临汾市文物局与隰县文物旅游局联合对该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现墓葬17座,其中11座出土有大量青铜器。墓地年代上限可到春秋中期,下限到战国早期,包括一批春秋中期的高等级墓葬。这批高等级墓葬的发现,填补了山西地区春秋中期高等级铜器墓葬的空白,为此时期高等级墓葬的葬俗和器用制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因此,瓦窑坡墓地发掘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对于东周时期墓葬制度研究、完善认识春秋时期铜器的编年、春秋早期铜器向春秋中期铜器的过渡、春秋时期晋国青铜器生产的技术演进以及探讨侯马铸铜作坊兴起之前晋国青铜器铸造工艺与侯马铸铜作坊之间的工艺联系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 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可分为以下叁个方面。
(一)瓦窑坡墓地考古发掘资料整理与研究
在考古资料整理方面,仔细核对了发掘记录和实物资料,对各类遗迹及遗物进行了修复、拍照、描述、绘图,按照考古发掘报告的体例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按照逐墓介绍的原则,完整地编写出了比较翔实的考古报告。
(二)瓦窑坡墓地青铜器保护修复与科技研究
1.保护修复方面
在病害勘察和检测分析基础上,根据病害类型和病害程度,采用清理、清洗、去锈、整形、焊接、粘接、补配、仿色、缓蚀、封护等技术措施,对铜器的土锈、硬结物、断裂、裂隙、变形及残缺等病害进行了保护修复,恢复了铜器的器型,显现了铜器的纹饰,使其处于安全和稳定的状态。同时,结合叁维结构光扫描技术、计算机辅助制图技术及平面雕刻技术对瓦窑坡墓地出土底部残损铜鉴实施了技术保护,对于类似文物的保护修复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合金工艺分析方面
金相组织和合金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瓦窑坡墓地春秋中晚期青铜器多为铅锡青铜铸造而成,仅少量青铜器为锡青铜热锻而成,镴焊焊料则多为高铅或高锡的铅锡合金,其合金工艺特征符合春秋时期铜容器、编钟等主要以铅锡青铜铸造成型,仅少量兵器、饰件使用锡青铜或低铅锡青铜热锻成型的合金成分和工艺特点,其铜器材质选择、合金工艺与性能匹配较好,综合性能较高,表明此时期已能根据合金性能、器物用途及所用加工工艺对合金成分做出适宜的技术选择,显示出较高的技术水准。此外,结合晋国两周青铜器相关研究成果,可以看出,较之西周时期,晋国春秋中晚期青铜器合金工艺有所发展,并主要体现在铅锡青铜铸造成型数量占据绝对优势、合金配比更加合理和规范、锡青铜或低铅铅锡青铜锻制铜容器逐渐增多、镴焊焊料由高铅或高锡铅锡合金逐渐向接近共晶点的铅锡焊料发展等诸多方面。
3.范铸工艺分析方面
范铸工艺考察分析结果显示,春秋早期以降,晋国铜器生产发生了较大的技术转型。分铸法逐渐成为主流工艺;分铸镴焊和嵌范浑铸技术逐渐增多;垫片使用数量也逐渐增大;更为重要的是,纹饰制作方式也发生了转变,模印法开始出现,并渐趋流行。此四项技术的普遍使用使铸造技术逐渐简化,降低了铜器生产的技术难度,从而使得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铜器的生产之中,为以专业化分工制作部件而连续生产的铜器生产新模式奠定了技术基础,并最终形成春秋晚期晋国侯马铸铜作坊中批量化、规模化及规范化的铜器生产模式。
此外,晋国春秋中晚期的铜器生产具有较为显着的工艺多样化特征,并主要体现在合金材质和加工工艺、主附件连接技术、纹饰制法及铸型分范方式四个方面。这说明,较之西周时期,春秋中晚期的古代匠师在铜器制作中已经拥有了较大的自由度和较多的操作空间,可以借鉴和尝试多种新方法和新工艺,并进而根据不同的需求,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技术创新和巧妙的工艺设计;再者,春秋中期是纹饰模印技术的孕育和形成时期,并广泛应用于后期侯马铸铜作坊的铜器生产之中。此种纹饰制作技术的形成及发展是传统范铸技术的一场变革,使纹饰制作更加简化,为铜器表面纹饰的规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促使范铸技术向着分工更加细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也促进了纹饰向细密化方向发展,对传统范铸技术影响甚大。
4.矿料来源分析方面
微量元素和铅同位素比值分析结果显示,春秋中期,晋国铜器生产所用铜料和铅料均发生了较为显着的转变,表明金属物料供应体系中的重点开发地区也随时间有所变迁,而金属物料供应体系也具有一定的承继关系;春秋中期之前,晋国铜器生产中铜料来源较多,且有部分铜料当来源于长江中下游铜矿带,应与春秋初年的晋楚盐铜贸易有关,而春秋中期之后,铜料来源较为集中,且与楚系青铜器微量元素差异较大,应并非来源于长江中下游铜矿带。
5.叁维扫描数字化方面
在铜器叁维扫描中,结合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点云密度、适时删除重复的冗余数据、选择适宜的扫描角度等方法,解决了不同器型、不同纹饰,尤其是精细纹饰青铜器的叁维数据采集,并总结出一套针对纹饰繁缛青铜器的叁维扫描方法。
三 成果的价值及社会影响
瓦窑坡墓地发掘资料的整理研究,首先为学术界原原本本地提供一批原始材料,相信这批材料的公布能够推进叁晋地区东周墓葬的相关研究;其次,瓦窑坡墓地春秋时期高等级铜器墓的发现,填补了山西地区这一阶段高等级墓葬的空白;第叁,瓦窑坡墓地位于吕梁山南缘地区,传统上这一地区并不是晋文化的分布范围,此批材料对于深入认识晋国与北方地区的文化互动也有重要的意义;第四,瓦窑坡墓地青铜器的合金工艺特征、范铸工艺特征、制作技术多样化特征、模印法纹饰特征、微量元素及铅同位素比值特征等,对于深入认识晋国春秋时期的铜器生产和技术演变均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