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陈小平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运动训练经典理论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3叠罢驰049),最终成果为同名专着。课题组成员有:资薇、曹春梅、赵亮、黎涌明、于洪军、阮绵芳、褚云芳。
当代运动训练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是科学化训练水平的快速提高。自20世纪初运动训练进入科学化发展阶段之后,世界上相继出现了一批经过长期反复实验和应用,对运动训练具有重大指导作用的经典研究成果。这些成果融合了大量多学科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包含了诸多训练实践的经验和规律,不仅对当时的运动训练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而且至今仍然是运动训练理论的主要支撑点,对当代竞技运动训练、大众健身训练和康复训练均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与此同时,近年来竞技运动训练在世界体育职业化、商业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一批新的训练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与方法尽管还不属于“经典”,但它们基本都建立在严谨和规范的实验基础之上并具有更加扎实的生物学基础,对当前和未来世界竞技运动训练的发展均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长期以来,尽管我国的训练理论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初具规模,但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整体上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现状主要源于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我国自身对训练理论研究的薄弱,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研究成果。其二是我们对国外训练理论的现状和发展缺乏全面、深入和系统的了解,尤其是对一些新的训练原理和方法的把握仍显浮泛粗糙,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表现出各取所需、一叶障目甚至盲目浮躁。一些并非经典或不全面甚至是未经科学鉴定的理论与方法长期活跃在中国的竞技训练领域,一些对当前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甚至关键指导作用的理论却不能及时得到引进和推广,这种现象禁锢了我们的思想和理念,制约了我们的创新和发展。
为此,该成果是对当代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一次系统梳理和深入总结,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开阔视域、启迪思路和提升鉴别能力,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多年形成和固守的训练理念的反思和批判,对我国竞技运动训练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当代运动训练重大理论问题的筛选
运动训练理论的形成是一个综合多学科知识,通过大量研究成果积累的长期过程。对这一过程的总结首先遇到的就是要面对时间跨度大、涉及领域多、多种不同观点与认识的碰撞和交融等若干错综复杂的问题。为此,我们首先运用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的方法,对国内296名省队和国家队教练员和国内外22位知名运动训练专家和学者进行了调研,在其基础上又结合我国训练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筛选出若干当代训练理论的重点和关键问题。
在筛选过程中,我们以“代表性”、“权威性”、“先进性”和“实践性”为标准,在充分考虑传统的经典理论基础上,重点放在当前运动训练理论的创新和前沿问题上,以确保筛选出的问题能够代表和反映当代训练理论的发展,对训练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上述思路和原则的指导下,我们筛选出《运动训练模式的发展——从训练分期到“板块”分期训练理论》《运动训练生物学基础模型的演变——从超量恢复学说到运动适应理论》《运动技能形成的基础——协调能力训练理论与实践演变与进展》《耐力训练进展——专项供能比例和训练负荷模式》《力量训练的基础原则——肌纤维募集理论》《力量训练的发展——核心训练与功能训练》《超等长训练的理论与实践进展》《高原训练理论与方法进展》《速度训练进展——高强度间歇训练的理论与实践》《力量和耐力同期训练研究进展》10个运动训练的重大理论作为研究对象,它们分别涉及训练计划、负荷安排、技能学习和体能训练等不同领域,基本涵盖了运动训练的主要问题。其中既有长期对运动训练具有重要影响的传统经典理论,例如分期训练理论(笔别谤颈odization of Sports Training)和超量恢复模型(Super compensation),也有近年来出现的热点问题,例如核心力量训练(Core Strength Training)和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同时还有多年以来我国训练领域关注不多甚至忽视的问题,例如柔韧训练。
二 展现经典和重大训练理论的全貌
以10个对当代运动训练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的理论作为研究对象,对理论的起源、发展进行了全面和深入地挖掘和分析,力求展现其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起源上,紧扣代表性人物和代表性研究成果这两个关键点,明确各个理论的主要创建人或阶段性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典型研究成果。在纵向上,对这些“人”和“成果”在构建该理论过程中的贡献进行了梳理和定位,客观展现他们在不同时期和阶段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在横向上,对同一时期的不同代表人物和典型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和归类,厘清他们之间的异同。在分期训练的研究中,除了仍然肯定了苏联L.P.Matveyev和其代表作《运动训练基础》(The Fundamentals of Sports Training)对该理论的主要贡献作用之外,通过对文献的深入挖掘和研究,发现美国的James Counsilman和加拿大学者Tudor O. Bompa在同一时期也提出了分期训练的思想,尽管他们的思想主要针对游泳项目和力量训练,但在理论上仍然推动了分期训练的发展,是分期训练的阶段性重要成果。在“超量恢复”模型的起源上,我们对“肌糖原的超量恢复”和“运动训练的超量恢复”进行了区别界定,列出了在这两个不同阶段的代表性人物和典型成果。在错综复杂的协调能力的研究中,由于语言的原因,我们以往显然忽视了苏联运动生理学家Bernstain在该领域的卓著贡献,他在1967年其专著《运动协调与控制》英文版的发表,开启了“运动协调控制机制”研究,而在其之后的运动分层控制理论(Saltzman)、平衡点控制理论(Feldman)和无管制支路集合假说(Scholz等)都是对Bernstain理论的补充和发展。
在发展上,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出各个理论的主要发展脉络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节点,尤其是考证了在各个理论发展过程中起重要推动作用的专家和学者,其中包括这些理论的后续研究人员和翻译者们。虽然他们并不是这些理论直接的创建者,但他们以其杰出的科学素养和敏锐的洞察力认识到这些理论对运动训练未来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早期就致力于这些理论的引进和推广,为这些理论之后成为“经典”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任何重大理论的形成都要不断面临时代发展和科学进步的考验,都要经受各种不同观点和争论的挑战,其内容也在该过程中不断进行鉴别和梳理、淘汰与补充。所以,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力求客观展现不同的观点和争议,不对这些观点做有倾向性的选择,给读者留出思考的空间。另外,我们还对部分经典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以及对我国运动训练实践和理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三 提取经典和重大训练理论的精髓
综观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大量重大训练理论是以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哲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思想为构架的综合体系,具有典型的多学科和跨学科特点。这些特点一方面提升了理论的基础性和科学性,而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不同学科之间以及基础学科与运动训练实践之间衔接不紧密、重点不突出和对运动训练的指导作用不明显等问题。因此,提取经典训练理论的精髓,从运动训练的角度和层面挖掘经典理论对训练实践的指导作用是该成果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以往研究中,对力量训练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的经典——运动单位“募集”理论一般被归类于运动生理学的领域,很多教练员只将其作为一个生理学的研究成果,而并没有从该理论的应用方面认识负荷强度与不同类型运动单位募集之间的关系,缺乏从这一基础层面指导力量的训练,以致教练员在力量训练的关键环节——训练强度上出现专项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影响了训练的效果。因此,该成果紧扣负荷强度与募集之间关系这一核心思想,明确了不同刺激负荷强度所对应的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募集和兴奋程度,突出了该理论对力量训练的指导作用。
在运动训练的长期安排问题上,无论是传统的“分期训练”还是之后出现的“板块”分期训练模式,其核心均是以训练的“负荷量(强度)”为杠杆指导训练过程,它们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训练负荷的“集中”或“分散”安排、不同能力的“依次”或“同时”发展等方面。在利弊共存的高原训练上,对运动训练最为关键的是高原训练的“时间模式”和“强度安排”,即上高原的时间、高原停留的时间和下高原的时间以及在这些时间内的训练强度安排,这两个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原训练的效果。在涉及大量神经—肌肉控制基础研究成果的协调训练理论的发展中,将对运动训练最具影响的“平衡能力”及其训练作为重点,从机理上研究了平衡能力与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从方法上阐述了不同专项的平衡能力训练。
四 经典和重大训练理论对运动训练的现实指导作用
该成果没有止步于对经典和重大理论的历史发展的研究,而是紧密结合当前运动训练的发展,尤其是我国运动训练的发展,进一步挖掘这些理论对当前运动训练的现实指导作用。
从运动训练的整体结构来看,理念、计划和方法是构建科学化训练体系的叁大要素,其中竞技能力的长期计划是叁要素的核心,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是运动训练的主要支撑。在被称为运动训练“软实力”的长期计划问题上,超量恢复、适应以及之后出现的若干模型和理论是解释人体运动能力在训练中变化机制的经典,是制订长期训练计划的理论基础和依据。而“分期”和“板块”分别是竞技能力长期形成和竞技状态短期调控的训练模式,它们在创建时间、理论基础和应用范围上存在不同,但在主体上具有相似性,对目前的运动训练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作用。“核心力量”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是近年运动训练领域的热点,也是该成果的重要问题。我们针对当前运动训练的实际,对核心力量与传统的抗阻力量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与传统耐力训练之间的差别从生理基础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它们对身体运动能力的不同作用,指出了当前运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原则和要求。
五 运动训练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我们对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的了解仍有许多空白和未知的今天,运动训练理论必然还将是在探索和研究中不断地变换、充实和发展。职业体育的蓬勃兴起,竞技赛事的快速增加和比赛竞争的日益激烈,不仅对运动训练提出了高的要求,而且也对运动训练的理论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该成果的每一个问题上,我们均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专门的阐述和展望。
在总体上,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在基础上将更加依托生物学和教育学等基础学科的研究,多学科和高科技的大规模介入将成为运动训练理论水平快速发展的引擎和动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运动训练理论未来发展的另一个主要动向,对于运动训练这一极具实践性的领域来说,理论对训练过程的指导作用是衡量其科学性的重要客观依据。